天複二年(公元902年)正月,寒風凜冽,朱溫再次率軍駐紮在了武功這片曆經戰火的土地上。他目光堅毅,凝視著遠方那座堅不可摧的城池——岐山城。城中的岐山人,麵對朱溫的大軍,沒有絲毫的畏懼,他們堅守城池,誓死不降。


    “岐山人真是頑固啊!”朱溫感歎道,語氣中既有無奈也有讚賞。他深知這座城池的堅固和岐山人的勇猛,因此並未急於攻城。然而,戰局的變化總是出人意料。二月,朱溫突然接到消息,晉軍大舉南下,聲稱要來支援鳳翔。


    “哼,看來他們是想趁火打劫啊!”朱溫冷笑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他迅速做出決定,派遣朱友寧率領一支精銳部隊,與晉州刺史氏叔琮會合,共同抵禦晉軍的進攻。而他自己,則親率大軍緊隨其後,準備給晉軍一個致命的打擊。


    三月,春寒料峭。朱友寧和氏叔琮率領的聯軍,在晉州之北與晉軍展開了激戰。戰場上,刀光劍影,血染大地。經過一番殊死搏鬥,聯軍終於大敗晉軍,活捉了李克用的兒子李廷鸞。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朱溫接到戰報後,大喜過望。他對著身邊的人說道:“岐山人一直依靠晉軍的支援,現在他們的支援被斷了,岐山的變故不久就要發生了。”他的眼中閃爍著野心和貪婪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岐山城破的那一天。


    四月,春暖花開。然而,對於岐山人來說,卻是一個充滿危機的月份。他們派遣符道昭率領大軍駐紮在虢縣,試圖阻擋朱溫的進攻。然而,康懷英率領的驍勇騎兵卻如同狂風驟雨般襲來,將岐山軍擊潰。


    丁酉日,唐朝丞相崔允從華州匆匆趕來拜見朱溫。他麵色凝重,眼中充滿了憂慮。崔允深知國家的處境已經艱難到了極點,事情刻不容緩。他多次向朱溫陳述國家的危局,語氣中充滿了急切和無奈。


    “丞相大人,您說的情況我都知道。”朱溫安慰道,“但是,您不必擔心。我朱溫在此,定當力挽狂瀾,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他的語氣堅定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然而,崔允的擔憂並未因此減輕。他擔心眾宦官會簇擁著昭宗逃往蜀地,這樣一來,國家的局勢將更加混亂。他將這個擔憂告訴了朱溫,希望他能有所準備。


    “逃往蜀地?”朱溫聞言,眉頭緊鎖。他深知一旦昭宗逃往蜀地,那麽自己將失去控製朝廷的機會。他沉吟片刻後,對崔允說道:“丞相大人,您放心。我定會派人嚴密監視宦官們的動向,絕不會讓他們有機會逃往蜀地。”


    崔允聽後,稍感寬慰。他知道朱溫的手段和能力,相信他一定能夠處理好這件事情。然而,他心中的憂慮並未完全消散。畢竟,國家的局勢已經糟糕到了極點,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更大的危機。


    在崔允將要告辭之際,朱溫在官府設宴款待他。席間,朱溫舉杯向崔允敬酒,感謝他為國家和朝廷所做出的貢獻。崔允情緒激動哀傷,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也深知國家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為了緩解氣氛,崔允突然拿起樂板,唱歌奏曲來助酒興。他的歌聲激昂而悲壯,仿佛在訴說著國家的滄桑和人民的苦難。朱溫聽後,大為讚賞。他高興地說道:“丞相大人真是多才多藝啊!來,大家共同舉杯,為我們的國家和朝廷的未來幹杯!”


    在座的人紛紛響應,他們舉杯共飲,為國家和朝廷的未來祝福。然而,他們心中都明白,未來的路還很長,也很艱難。他們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走出這片困境。


    宴席結束後,崔允辭別朱溫,踏上了返回華州的路程。他心中充滿了憂慮和不安,但同時也充滿了希望和期待。他知道,隻要自己和朱溫等人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而朱溫在崔允走後,也並未閑著。他命令各位將領修整武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他深知岐山人不會輕易投降,因此他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他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野心和決心。他發誓,一定要攻下岐山城,讓這片土地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五代史品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生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生輝並收藏舊五代史品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