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頁
我師兄實在太穩健了(下) 作者:言歸正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長壽看向子受,笑道:「王子也是這般想的?」
子受目中滿是光亮,定聲道:「少師之言,子受之誌!」
李長壽緩緩嘆了口氣:「咱們舉杯同飲,邊飲邊談。」
三人舉杯同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後,李長壽卻先閉上雙眼,雙手揣在袖中,似是睡著了一般。
他在思考,自己今夜要不要點撥『紂王』……
李長壽心底雖然明白,就算出手點撥子受,天道收束之力非子受可抵擋;但當某種可能性擺在麵前時,李長壽依然想去嚐試一番。
重點是,退一萬步,此事對自己不會有什麽負麵影響。
且換個角度考慮,自己能影響到『帝辛』的機會本就不多,而今『帝辛』尚是『王子子受』,可塑性還在。
「你們錯了。」
「錯了?」聞仲有些不解。
子受忙道:「莫非,我商國還有其他中興之法?」
李長壽嘆道:「少師之言有理,行為卻太過魯莽,王子自當學過商之歷史,可知商國力為何逐步虧空?」
子受道:
「子受每日都在想這般問題,原因存四。
其一便是在文成先祖定下嫡長子傳位之法前,為爭奪王位往往掀起陣陣血雨,國力內耗太過嚴重。
其二,貴族世家越發穩固,大多不思進取,隻存享樂之念,懶惰懈怠者大有人在。
其三在於奴隸太多,已成隱患,商人心浮氣躁,享樂奢靡之風已近乎無可救藥,漸無可用之才。
其四在於眾諸侯。
我商人內亂時,八百諸侯休養生息,其中不乏野心勃勃之人。
與受即將大婚之薑氏,便是東伯侯之女,我與她尚未相識,不知具體,隻看過畫像,但她卻定會成為我的王後。
這便是父王的穩固之策。」
李長壽夾了一塊牛肉放在口中,笑道:「王子,咱們不如推演一番。
若此次,你得王的支持,軍中殺將之事成為你革新內治的開端,後麵會發生何事?
聞仲也一起想想。」
於是,聞仲與子受各自思索。
聞仲畢竟是鍊氣士,活的年頭久,見多識廣、考慮問題較為全麵,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眉頭皺成了個川字。
子受還是氣盛一些,思考了少頃便道:
「必會有許多老臣反對。」
聞仲連忙接話:「不隻如此,此事涉及的不隻是武將世家。
要解決奴隸之事,不可避免就會觸動當前所有諸侯、貴族、世家,乃至於百姓。
奴隸需要的隻是一份口糧,卻可耕田種地、開鑿河渠、為家中奴僕,他們生來如此,絕大多數都不曾有反抗的念想。
若咱們直接出手……嘶!
怕是一場驚天之變。」
子受道:「少師所言,是否有些太過誇大了?」
「王子,是我之前有些想當然了,思慮不周,」聞仲麵色有些灰暗,「奴隸之事,必須從後處置、從權處置。
此次軍中殺將之事,必須遮掩過去。
咱們之前商量的,在朝堂之上爭辯奴隸對國之害處,絕不可行!」
李長壽含笑點頭。
子受麵露怒色,定聲道:「受何懼有之?當辯之!」
聞仲嘆道:「強辯恐出大事。」
「大不了就是此位不保,」子受長身而起,「便是此性命送於他們又何妨!」
「王子、王子,」李長壽忙道,「莫要激動,事當從權,不可急躁。
王子方才所言這四條,切中要害,確實是商國如今之弊病,這些弊病積年累月,早已存在不知多久,絕非一兩句話就可輕易更改。
但若王子這般有匡扶大商的未來君主,輕易被那些老頑固弄垮,那才是大商國之不幸。
你先祖,可是在天上看著你吶!」
子受麵露慚色,對著空中做了個深揖,坐了下來。
李長壽笑道:「既然如此,我也不藏著掖著,為王子和少師敬獻三策。」
聞仲喜道:「有您出手,大商穩固矣!」
子受也是側耳傾聽。
他其實對少師如此奉承大史有些不滿,稍後這大史若是胡言亂語,說什麽讓他放棄革新政事的話語,那他立刻轉身走人。
卻聽李長壽緩聲道:
「這第一策,就是要穩。
在王子成為國君之前,需爭取到朝歌城內外,商人百姓和權貴的支持。
王子必須明白這般道理——你並非大王唯一的子嗣,若大王因商國上下的壓力,不得不斬了王子,王位依然有繼承者。
說話做主的,永遠是王,而非王子。」
子受不由默然。
李長壽又道:
「這第二策,還是穩。
前有『伊尹流放國君』之事,足以為警惕。
王權並非沒有製約,商國王權形成的過程,是以統治身周的文臣武將、權貴諸侯為核心,政令需有人執行,軍隊需有將率領,王權反受其製。
這一條尤為重要。」
子受思索一陣,問:「可否請大史細說?」
「具體問他就是,」李長壽指了指聞仲,「簡單說來,就是你必須先拉攏住大臣、大將,讓他們與你一條心,然後再一步步、細微地推動你的變革。
削弱諸侯也好,改奴為民也罷,都需逐步去實現,不可能三五個月就有成效,三五十年都有些勉強。
子受目中滿是光亮,定聲道:「少師之言,子受之誌!」
李長壽緩緩嘆了口氣:「咱們舉杯同飲,邊飲邊談。」
三人舉杯同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後,李長壽卻先閉上雙眼,雙手揣在袖中,似是睡著了一般。
他在思考,自己今夜要不要點撥『紂王』……
李長壽心底雖然明白,就算出手點撥子受,天道收束之力非子受可抵擋;但當某種可能性擺在麵前時,李長壽依然想去嚐試一番。
重點是,退一萬步,此事對自己不會有什麽負麵影響。
且換個角度考慮,自己能影響到『帝辛』的機會本就不多,而今『帝辛』尚是『王子子受』,可塑性還在。
「你們錯了。」
「錯了?」聞仲有些不解。
子受忙道:「莫非,我商國還有其他中興之法?」
李長壽嘆道:「少師之言有理,行為卻太過魯莽,王子自當學過商之歷史,可知商國力為何逐步虧空?」
子受道:
「子受每日都在想這般問題,原因存四。
其一便是在文成先祖定下嫡長子傳位之法前,為爭奪王位往往掀起陣陣血雨,國力內耗太過嚴重。
其二,貴族世家越發穩固,大多不思進取,隻存享樂之念,懶惰懈怠者大有人在。
其三在於奴隸太多,已成隱患,商人心浮氣躁,享樂奢靡之風已近乎無可救藥,漸無可用之才。
其四在於眾諸侯。
我商人內亂時,八百諸侯休養生息,其中不乏野心勃勃之人。
與受即將大婚之薑氏,便是東伯侯之女,我與她尚未相識,不知具體,隻看過畫像,但她卻定會成為我的王後。
這便是父王的穩固之策。」
李長壽夾了一塊牛肉放在口中,笑道:「王子,咱們不如推演一番。
若此次,你得王的支持,軍中殺將之事成為你革新內治的開端,後麵會發生何事?
聞仲也一起想想。」
於是,聞仲與子受各自思索。
聞仲畢竟是鍊氣士,活的年頭久,見多識廣、考慮問題較為全麵,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眉頭皺成了個川字。
子受還是氣盛一些,思考了少頃便道:
「必會有許多老臣反對。」
聞仲連忙接話:「不隻如此,此事涉及的不隻是武將世家。
要解決奴隸之事,不可避免就會觸動當前所有諸侯、貴族、世家,乃至於百姓。
奴隸需要的隻是一份口糧,卻可耕田種地、開鑿河渠、為家中奴僕,他們生來如此,絕大多數都不曾有反抗的念想。
若咱們直接出手……嘶!
怕是一場驚天之變。」
子受道:「少師所言,是否有些太過誇大了?」
「王子,是我之前有些想當然了,思慮不周,」聞仲麵色有些灰暗,「奴隸之事,必須從後處置、從權處置。
此次軍中殺將之事,必須遮掩過去。
咱們之前商量的,在朝堂之上爭辯奴隸對國之害處,絕不可行!」
李長壽含笑點頭。
子受麵露怒色,定聲道:「受何懼有之?當辯之!」
聞仲嘆道:「強辯恐出大事。」
「大不了就是此位不保,」子受長身而起,「便是此性命送於他們又何妨!」
「王子、王子,」李長壽忙道,「莫要激動,事當從權,不可急躁。
王子方才所言這四條,切中要害,確實是商國如今之弊病,這些弊病積年累月,早已存在不知多久,絕非一兩句話就可輕易更改。
但若王子這般有匡扶大商的未來君主,輕易被那些老頑固弄垮,那才是大商國之不幸。
你先祖,可是在天上看著你吶!」
子受麵露慚色,對著空中做了個深揖,坐了下來。
李長壽笑道:「既然如此,我也不藏著掖著,為王子和少師敬獻三策。」
聞仲喜道:「有您出手,大商穩固矣!」
子受也是側耳傾聽。
他其實對少師如此奉承大史有些不滿,稍後這大史若是胡言亂語,說什麽讓他放棄革新政事的話語,那他立刻轉身走人。
卻聽李長壽緩聲道:
「這第一策,就是要穩。
在王子成為國君之前,需爭取到朝歌城內外,商人百姓和權貴的支持。
王子必須明白這般道理——你並非大王唯一的子嗣,若大王因商國上下的壓力,不得不斬了王子,王位依然有繼承者。
說話做主的,永遠是王,而非王子。」
子受不由默然。
李長壽又道:
「這第二策,還是穩。
前有『伊尹流放國君』之事,足以為警惕。
王權並非沒有製約,商國王權形成的過程,是以統治身周的文臣武將、權貴諸侯為核心,政令需有人執行,軍隊需有將率領,王權反受其製。
這一條尤為重要。」
子受思索一陣,問:「可否請大史細說?」
「具體問他就是,」李長壽指了指聞仲,「簡單說來,就是你必須先拉攏住大臣、大將,讓他們與你一條心,然後再一步步、細微地推動你的變革。
削弱諸侯也好,改奴為民也罷,都需逐步去實現,不可能三五個月就有成效,三五十年都有些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