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閑棋冷子
挽明:努爾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朝的財政係統十分分散,戶部、兵部、工部都有財權,大頭是戶部太倉寺。
供應皇室的是內承運庫,簡稱內庫。內帑的來源,一個是礦稅,一個是漕糧改折的金花銀。
這筆錢每年在一百二十萬兩上下。
除了拿出一小部分作為武勳的俸祿,其餘的絕大部分供宮廷禦用,成了皇帝的私財。
朱翊鈞很愛花錢,張居正死後再沒人管得住他了,很快把自己的小金庫糟蹋見底了,於是巧立名目從國庫掏錢。
從萬曆十五年到萬曆二十五年,竟從國庫借支1200萬兩之多。
兩宮三大殿的修複,三大役的軍費開支,使得太倉寺、光祿寺、太仆寺存銀耗盡。
國家財政陷入全麵危機,九邊重鎮年年缺餉,士兵大麵積逃亡。
朱翊鈞本來病厭厭快要死了,聽身邊人說太子從高淮那裏搜出了四五百萬兩銀子,立即兩眼冒精光,急吼吼傳常洛到乾清宮來。
殿外麵豔陽高照,殿裏麵卻晦暗得很。
朱翊鈞肥胖的身子半躺在椅子上,眯縫著眼睛看著常洛,有氣無力地問:\"抄高淮抄了多少錢?\"
常洛低頭跪著,小聲回稟:“共搜得現銀三十二萬兩。\"
朱翊鈞掙紮著從椅子中坐起來,問道:\"怎麽這麽少?你不是說至少有三四百萬嗎?\"
常洛聲音更低了,\"高淮那廝十分狡猾,把銀子分散開了,這三十二萬是那廝藏在通州老宅子裏的。\"
朱翊鈞冷哼一聲,\"我怎麽聽說,張維賢調動幾百輛車,拉了一整夜,怎麽隻有三十二萬兩白銀。你是不是以為我不會算數?\"
常洛辯解道:\"父皇難道連兒臣也信不過嗎?張維賢的確調動了幾百輛車,可拉得都是些笨重家夥,並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
\"我呸!\"朱翊鈞狠狠啐了一口,\"你是不是算準了我快要死了,才敢這樣當麵撒謊?高淮又不是傻子,會藏一堆破銅爛鐵?\"
常洛從袖子中取出厚厚一本冊子,雙手呈了上去,\"這是抄家的清單,請父皇禦覽。\"
朱翊鈞翻開了兩三頁,隻見上麵淨是些檀香木桌子、黃花梨椅子,要不就是秦朝的鼎,漢朝的釜。
氣得將冊子重重扔在地上。
朱翊鈞指著常洛的鼻子罵道:“蠢貨,這些東西能值幾個錢?你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大張旗鼓抄家,就抄到這些玩意兒?”
常洛麵不改色辯解道:\"這些東西賣了,少說也能賣上十七、八萬,還有貂皮、鹿茸、人參、東珠之類的,少說也能賣十二、三萬,再有各處的房屋、地畝,也能賣上二十來萬,加起來有小五十萬,也不算少了。當初查抄馮保、張居正,還沒抄這麽多呢。\"
朱翊鈞聽見所抄浮財能值五十萬,火氣略微消了些,問道:\"抄得的三十二萬兩現銀呢,怎麽不見你解入內帑?\"
常洛漫不經心答道:
\"熊廷弼一天兩三道公文送到兵部、戶部,催要器械、糧餉,黃嘉善、李汝華拿不出來。
熊廷弼便寫信罵他們老母,黃嘉善、李汝華也不是善茬,回信對罵。兒臣前腳搜到三十二萬兩,黃嘉善、李汝華後腳就來了,死乞白賴把銀子半道上劫走了,兩人分贓不勻,還差點動了手……\"
朱翊鈞頓時臉色一變,怒斥道:“混賬東西!那可是朕的錢!”
常洛兩手一攤,\"兒臣也是這麽說的,可是李汝華和黃嘉善說……說……\"
朱翊鈞喝道:\"說什麽?\"
常洛道:\"他們說,當年常洵大婚、就藩,父皇從戶部借支了十一萬,從兵部借支了十八萬,修乾清宮坤寧宮借了七八十萬,十幾年了分文未還,這點錢連利息都不夠!\"
朱翊鈞怒不可遏,拍案而起,“豈有此理,他們竟敢如此放肆,眼裏還有君父嗎?”
常洛道:\"兒臣也是這麽說的,可是李汝華、黃嘉善說,因為拿不出錢來,天天被熊廷弼罵,這麽窩囊的尚書不當也罷。兒臣見他們說的可憐,就依了他們。\"
朱翊鈞臉己經氣成了豬肝色,咬牙罵道:\"你們就是一丘之貉,合起夥來欺負我,滾!\"
常洛就是故意氣這個老畢登的,見朱翊鈞氣急敗壞的樣子,心裏那叫一個爽,站起身來,頭也不回頭走了。
朱翊鈞看著兒子這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氣得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想著不如再奪了他的權,可是實在有心無力。
孫傳庭等共從高淮宅子中搜到黃金七萬兩,白銀一百七十二萬兩。
這麽大一筆錢,常洛一文錢也不想給朱翊鈞。
三十二萬兩發往遼東了,築城,募兵。
剩下的七萬兩黃金、一百四十萬兩白銀成了他的第一桶金。
第二天,他在文華殿召見了孫傳庭,開門見山說道:\"傳庭,孤準備派你到陝西榆林做個知縣,你願意去嗎?\"
孫傳庭連忙跪地叩頭,\"臣願往。\"
常洛笑道:“榆林邊遠苦寒,人人視為畏途,你不想留在京師做翰林嗎?不做翰林,將來可是入不了閣的。”
孫傳庭答道:\"臣讀書是為了報效朝廷,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享清福,殿下遣臣去哪裏,臣便去哪裏。\"
常洛微微一笑,“孤沒有看錯你。榆林是九邊重鎮之一,此番派你前去,也是想讓你曆練一番。\"
\"你先到米脂縣做兩年知縣,等你做出政績了,孤升你做榆林知府,再過兩年,孤再升你做延綏巡撫,再過兩三年,孤便升你為陝西三邊總督,總管榆林鎮、固原鎮、寧夏鎮十一萬兵馬!\"
屈指算來,三十五歲便是鎮守西北的封疆大吏,孫傳庭仰頭看向常洛,顫聲說道:
\"微臣何德何能,竟得殿下如此厚愛,將來何以為報?\"
常洛抬抬手,像是在對孫傳庭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陝西曆來地瘠民貧,卻供養了三座軍鎮,四家藩王,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榆林是延安慶陽之藩籬;延安慶陽又是關中之屏障。無榆林則延安慶陽不保;延安慶陽不保,則關中無險可守。\"
\"自古以來,隻要陝西亂了,必定天下大亂。\"
孫傳庭不解地問:\"殿下是擔心蒙古人入寇嗎?\"
常洛苦笑道:\"蒙古人不足為懼,孤擔心的是……算了,不說了。孤給你五萬兩白銀,五千石糧食,你到了米脂後,千萬記得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多墾荒,多種糧。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隻要糧食充足,多難的關都能挺過去。\"
孫傳庭感覺到太子話中有話,卻又參不透這其中的深意。
常洛遞給他一份名單,說道:\"你到了陝西後,注意這些個人,有機會的話,將他們悉數收作你的手下,可以多花一些錢。\"
孫傳庭草草看了一眼,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寫著許多名字:
【王嘉胤、王自用、李鴻基、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王左桂、惠登相、張天琳、劉國能、李萬慶、趙四兒、穀可大、穀可成、孫可望、劉希堯、馬守應、馬進忠、王子順……】
過了兩三天,孫傳庭便押運著五萬兩白銀、五千石糧食,啟程遠赴榆林上任去了。
人人以為孫傳庭會做個京官的,沒想到打發到了陝西,大出眾人意料之外。
孫傳庭一路上風餐露宿,馬不停蹄地趕往榆林。
放眼望去,黃土高坡上光禿禿一片,看不到一棵綠樹。田地裏的莊稼因為幹旱而長得特別瘦弱。
老百姓生活困苦,住的全是破爛不堪的窯洞。小孩子個個衣不蔽體,麵黃肌瘦,瞪著一雙雙饑餓的眼睛。
一陣大風刮過,塵土滿天飛揚,直往眼睛鼻子嘴巴裏鑽。
雖然隻有一河之隔,陝西卻眼見地比山西苦多了。
到了縣衙,孫傳庭心更涼了。
破敗不堪十幾間屋子,四五個差役東倒西歪站在門前,破衣爛衫,人人手上杵著一根棍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從哪來的叫花子。
供應皇室的是內承運庫,簡稱內庫。內帑的來源,一個是礦稅,一個是漕糧改折的金花銀。
這筆錢每年在一百二十萬兩上下。
除了拿出一小部分作為武勳的俸祿,其餘的絕大部分供宮廷禦用,成了皇帝的私財。
朱翊鈞很愛花錢,張居正死後再沒人管得住他了,很快把自己的小金庫糟蹋見底了,於是巧立名目從國庫掏錢。
從萬曆十五年到萬曆二十五年,竟從國庫借支1200萬兩之多。
兩宮三大殿的修複,三大役的軍費開支,使得太倉寺、光祿寺、太仆寺存銀耗盡。
國家財政陷入全麵危機,九邊重鎮年年缺餉,士兵大麵積逃亡。
朱翊鈞本來病厭厭快要死了,聽身邊人說太子從高淮那裏搜出了四五百萬兩銀子,立即兩眼冒精光,急吼吼傳常洛到乾清宮來。
殿外麵豔陽高照,殿裏麵卻晦暗得很。
朱翊鈞肥胖的身子半躺在椅子上,眯縫著眼睛看著常洛,有氣無力地問:\"抄高淮抄了多少錢?\"
常洛低頭跪著,小聲回稟:“共搜得現銀三十二萬兩。\"
朱翊鈞掙紮著從椅子中坐起來,問道:\"怎麽這麽少?你不是說至少有三四百萬嗎?\"
常洛聲音更低了,\"高淮那廝十分狡猾,把銀子分散開了,這三十二萬是那廝藏在通州老宅子裏的。\"
朱翊鈞冷哼一聲,\"我怎麽聽說,張維賢調動幾百輛車,拉了一整夜,怎麽隻有三十二萬兩白銀。你是不是以為我不會算數?\"
常洛辯解道:\"父皇難道連兒臣也信不過嗎?張維賢的確調動了幾百輛車,可拉得都是些笨重家夥,並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
\"我呸!\"朱翊鈞狠狠啐了一口,\"你是不是算準了我快要死了,才敢這樣當麵撒謊?高淮又不是傻子,會藏一堆破銅爛鐵?\"
常洛從袖子中取出厚厚一本冊子,雙手呈了上去,\"這是抄家的清單,請父皇禦覽。\"
朱翊鈞翻開了兩三頁,隻見上麵淨是些檀香木桌子、黃花梨椅子,要不就是秦朝的鼎,漢朝的釜。
氣得將冊子重重扔在地上。
朱翊鈞指著常洛的鼻子罵道:“蠢貨,這些東西能值幾個錢?你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大張旗鼓抄家,就抄到這些玩意兒?”
常洛麵不改色辯解道:\"這些東西賣了,少說也能賣上十七、八萬,還有貂皮、鹿茸、人參、東珠之類的,少說也能賣十二、三萬,再有各處的房屋、地畝,也能賣上二十來萬,加起來有小五十萬,也不算少了。當初查抄馮保、張居正,還沒抄這麽多呢。\"
朱翊鈞聽見所抄浮財能值五十萬,火氣略微消了些,問道:\"抄得的三十二萬兩現銀呢,怎麽不見你解入內帑?\"
常洛漫不經心答道:
\"熊廷弼一天兩三道公文送到兵部、戶部,催要器械、糧餉,黃嘉善、李汝華拿不出來。
熊廷弼便寫信罵他們老母,黃嘉善、李汝華也不是善茬,回信對罵。兒臣前腳搜到三十二萬兩,黃嘉善、李汝華後腳就來了,死乞白賴把銀子半道上劫走了,兩人分贓不勻,還差點動了手……\"
朱翊鈞頓時臉色一變,怒斥道:“混賬東西!那可是朕的錢!”
常洛兩手一攤,\"兒臣也是這麽說的,可是李汝華和黃嘉善說……說……\"
朱翊鈞喝道:\"說什麽?\"
常洛道:\"他們說,當年常洵大婚、就藩,父皇從戶部借支了十一萬,從兵部借支了十八萬,修乾清宮坤寧宮借了七八十萬,十幾年了分文未還,這點錢連利息都不夠!\"
朱翊鈞怒不可遏,拍案而起,“豈有此理,他們竟敢如此放肆,眼裏還有君父嗎?”
常洛道:\"兒臣也是這麽說的,可是李汝華、黃嘉善說,因為拿不出錢來,天天被熊廷弼罵,這麽窩囊的尚書不當也罷。兒臣見他們說的可憐,就依了他們。\"
朱翊鈞臉己經氣成了豬肝色,咬牙罵道:\"你們就是一丘之貉,合起夥來欺負我,滾!\"
常洛就是故意氣這個老畢登的,見朱翊鈞氣急敗壞的樣子,心裏那叫一個爽,站起身來,頭也不回頭走了。
朱翊鈞看著兒子這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氣得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想著不如再奪了他的權,可是實在有心無力。
孫傳庭等共從高淮宅子中搜到黃金七萬兩,白銀一百七十二萬兩。
這麽大一筆錢,常洛一文錢也不想給朱翊鈞。
三十二萬兩發往遼東了,築城,募兵。
剩下的七萬兩黃金、一百四十萬兩白銀成了他的第一桶金。
第二天,他在文華殿召見了孫傳庭,開門見山說道:\"傳庭,孤準備派你到陝西榆林做個知縣,你願意去嗎?\"
孫傳庭連忙跪地叩頭,\"臣願往。\"
常洛笑道:“榆林邊遠苦寒,人人視為畏途,你不想留在京師做翰林嗎?不做翰林,將來可是入不了閣的。”
孫傳庭答道:\"臣讀書是為了報效朝廷,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享清福,殿下遣臣去哪裏,臣便去哪裏。\"
常洛微微一笑,“孤沒有看錯你。榆林是九邊重鎮之一,此番派你前去,也是想讓你曆練一番。\"
\"你先到米脂縣做兩年知縣,等你做出政績了,孤升你做榆林知府,再過兩年,孤再升你做延綏巡撫,再過兩三年,孤便升你為陝西三邊總督,總管榆林鎮、固原鎮、寧夏鎮十一萬兵馬!\"
屈指算來,三十五歲便是鎮守西北的封疆大吏,孫傳庭仰頭看向常洛,顫聲說道:
\"微臣何德何能,竟得殿下如此厚愛,將來何以為報?\"
常洛抬抬手,像是在對孫傳庭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陝西曆來地瘠民貧,卻供養了三座軍鎮,四家藩王,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榆林是延安慶陽之藩籬;延安慶陽又是關中之屏障。無榆林則延安慶陽不保;延安慶陽不保,則關中無險可守。\"
\"自古以來,隻要陝西亂了,必定天下大亂。\"
孫傳庭不解地問:\"殿下是擔心蒙古人入寇嗎?\"
常洛苦笑道:\"蒙古人不足為懼,孤擔心的是……算了,不說了。孤給你五萬兩白銀,五千石糧食,你到了米脂後,千萬記得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多墾荒,多種糧。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隻要糧食充足,多難的關都能挺過去。\"
孫傳庭感覺到太子話中有話,卻又參不透這其中的深意。
常洛遞給他一份名單,說道:\"你到了陝西後,注意這些個人,有機會的話,將他們悉數收作你的手下,可以多花一些錢。\"
孫傳庭草草看了一眼,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寫著許多名字:
【王嘉胤、王自用、李鴻基、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王左桂、惠登相、張天琳、劉國能、李萬慶、趙四兒、穀可大、穀可成、孫可望、劉希堯、馬守應、馬進忠、王子順……】
過了兩三天,孫傳庭便押運著五萬兩白銀、五千石糧食,啟程遠赴榆林上任去了。
人人以為孫傳庭會做個京官的,沒想到打發到了陝西,大出眾人意料之外。
孫傳庭一路上風餐露宿,馬不停蹄地趕往榆林。
放眼望去,黃土高坡上光禿禿一片,看不到一棵綠樹。田地裏的莊稼因為幹旱而長得特別瘦弱。
老百姓生活困苦,住的全是破爛不堪的窯洞。小孩子個個衣不蔽體,麵黃肌瘦,瞪著一雙雙饑餓的眼睛。
一陣大風刮過,塵土滿天飛揚,直往眼睛鼻子嘴巴裏鑽。
雖然隻有一河之隔,陝西卻眼見地比山西苦多了。
到了縣衙,孫傳庭心更涼了。
破敗不堪十幾間屋子,四五個差役東倒西歪站在門前,破衣爛衫,人人手上杵著一根棍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從哪來的叫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