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月泉穀
百戰百勝!隻因我能提前模擬戰爭 作者:恨不得撞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易盯著韓正打量,不時還發出嘖嘖的讚歎聲。
韓正渾身寒毛倒豎。
早就聽說京城的很多貴族都喜歡這種調調。
要是大將軍對他提出這種要求,他是答應呢,還是答應呢?
大將軍對他有提拔之恩,又是世所罕見的大英雄。
按說他應該答應才對。
可是他的內心真的很抗拒啊!
到底該怎麽辦?
真的好煩呐!
他正在胡思亂想,寧易突然親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行,就是你了!”
韓正顫抖著說:“我不行!我……”
寧易不庸置疑地打斷他:“我說你行你就行!”
接著,寧易又轉向楊豆:“過來給韓隊正換衣服。”
韓正一聽,差點癱軟在地。
“大將軍,這也太快了吧?能不能給我點時間,讓我適應適應?”
寧易奇道:“這有什麽可適應的?”
他湊到韓正耳邊,小聲說:“你知道影武者麽?”
韓正的身材和他的差不多,容貌也有幾分相似。
當然啦,在英俊程度和氣質內涵方麵,韓正肯定和自己是相距甚遠。
但暫時冒充自己,穩定一下軍心,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天,大軍一早就開拔,直奔馮邑。
現在已經算是境外作戰,楚軍征用的民夫陡然增多。
原本十萬人的大軍,一天之內膨脹到了十二萬人。
到達馮邑城下後,趁著各部安營紮寨的功夫,他又把旅帥以上的將領召集起來。
這些中高級將領要經常和自己打交道,換人的事肯定瞞不過他們。
還不如大大方方地告訴他們。
這些將領對他的影武者計劃很感興趣,紛紛圍著韓正評頭論足。
韓正穿著寧易的細鱗甲,戴著寧易的四翅兜鍪,披著寧易的大紅披風。
遠遠看去,還真像是寧易站在那裏。
寧易告誡眾人,此事的關鍵在於保密,要求眾人一定要守口如瓶。
眾人紛紛答應,表示知道利害。
寧易又對分兵做了一些布置。
打韃子,褚景崇的騎兵旅肯定是要帶上的。
韃子兵力未知。
但左穀蠡王手裏的控弦之士有兩萬多。
這次應該會傾巢而來。
那楚軍至少不能少於這個數。
考慮了半天,寧易還是點了燕山衛和攏右衛的這兩個軍。
主要是他更擔心馮邑這裏。
左武衛和平晉衛磨合的時間更久一些。
經過絕龍嶺和應縣兩役後,兩衛的配合也有些默契了。
由他們圍困馮邑,寧易更放心一些。
第三天上午,褚景崇帶著他的騎兵旅率先出發。
下午,燕山衛和攏右衛的兩個軍也拔營北上。
晚上,寧易換上韓正的衣甲,偷偷離營,連夜追上褚景崇。
所幸現在北梁沒有了任何野戰力量。
楚軍得以在北梁境內大膽行軍,並派出大量斥候,遮蔽行軍的整片區域。
第五天,騎兵旅和兩軍在月泉穀會合。
突竭斯人進入北梁隻有一條路,就是經由殺虎口進入桑幹河盆地。
而由桑幹河盆地到馮邑,有兩條路,月泉穀和雀鼠穀。
寧易的主力是步兵,來不及趕到殺虎口了。
他隻能選擇在月泉穀或雀鼠穀打伏擊。
雀鼠穀其實更適合一些。
這裏山高路窄,地勢險要,人馬難行。
當地人誇張地說,隻有鳥雀老鼠才能過,因而叫雀鼠穀。
可就是因為這條路太險,而且太繞,北梁人一般都走月泉穀。
月泉穀雖然同樣是山路,也不好走,但比雀鼠穀要強一些。
寧易和兩位司馬都覺得,突竭斯人必定會走月泉穀。
為了以防萬一,寧易甚至派了一哨人,到雀鼠穀穀口做疑兵。
他將自己帶來的步兵主力,布置在月泉穀兩邊的山坡上。
他的計劃很簡單,就是等突竭斯人進穀之後,利用巨石滾木將其隊伍攔腰截斷。
然後步兵利用山林樹木掩護,盡量射殺突竭斯人馬,製造混亂。
最後由騎兵旅發起衝鋒,一錘定音。
等消滅完這一半敵人後,再會齊全軍,以絕對優勢兵力,殺向剩下的一半敵人。
這個計劃雖然簡單,但他相信絕對會有效。
他的自信也感染了部下們,大家也變得信心爆棚。
大軍花了一天的時間,做好了各種布置,靜等敵人自己送上門來。
中午時分,斥候來報,約一萬韃子出現在了殺虎口。
他令斥候再探。
不應該隻有一萬人啊!
難道是左穀蠡王學乖了,像陸洽在野馬灘一樣,把部隊分成了兩半?
下午,韃子越過了殺虎口,朝月泉穀而來 。
傍晚時分,突竭斯人在月泉穀二十裏外的地方,開始搭建營地宿營。
所有人都知道,大戰一定會在明日爆發。
寧易也安心了。
看來,左穀蠡王真的隻帶了這一萬人。
此前,他的心一直是懸著的。
因為他的忠誠值又降到了一千以下。
無論是“攻破馮邑”,還是“阻擊突竭斯援兵”,他都沒法模擬。
在應縣的時候,他的忠誠值已經回升到三千以上。
可林丹峰這家夥太能折騰了。
從應縣的連環計到後來的夜襲,再到他的反夜襲。
這一連幾個大型戰鬥模擬,將他的忠誠值消耗的差不多了。
現在他就指望靠打敗突竭斯人,再漲漲粉了。
好在左穀蠡王不知出於什麽原因,這次隻帶了一萬人。
自己的步騎加起來都快三萬了。
這次就算是堂堂正正,他也有信心擊敗左穀蠡王。
更別說他現在是以有心算無意,為突竭斯人設下了天羅地網。
一切盡在掌握!
左穀蠡王,你這次在劫難逃!
盡管大戰在即,盡管是山郊野外,他這一晚卻睡了一個安心的好覺。
翌日,他覺得神清氣爽。
洗漱穿戴好,又吃了點東西後,他和兩位司馬、幾位旅帥,駐馬月牙泉旁,就等著左穀蠡王自投羅網。
但沒想到,斥候給他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韃子大軍居然去了雀鼠穀!
韓正渾身寒毛倒豎。
早就聽說京城的很多貴族都喜歡這種調調。
要是大將軍對他提出這種要求,他是答應呢,還是答應呢?
大將軍對他有提拔之恩,又是世所罕見的大英雄。
按說他應該答應才對。
可是他的內心真的很抗拒啊!
到底該怎麽辦?
真的好煩呐!
他正在胡思亂想,寧易突然親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行,就是你了!”
韓正顫抖著說:“我不行!我……”
寧易不庸置疑地打斷他:“我說你行你就行!”
接著,寧易又轉向楊豆:“過來給韓隊正換衣服。”
韓正一聽,差點癱軟在地。
“大將軍,這也太快了吧?能不能給我點時間,讓我適應適應?”
寧易奇道:“這有什麽可適應的?”
他湊到韓正耳邊,小聲說:“你知道影武者麽?”
韓正的身材和他的差不多,容貌也有幾分相似。
當然啦,在英俊程度和氣質內涵方麵,韓正肯定和自己是相距甚遠。
但暫時冒充自己,穩定一下軍心,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天,大軍一早就開拔,直奔馮邑。
現在已經算是境外作戰,楚軍征用的民夫陡然增多。
原本十萬人的大軍,一天之內膨脹到了十二萬人。
到達馮邑城下後,趁著各部安營紮寨的功夫,他又把旅帥以上的將領召集起來。
這些中高級將領要經常和自己打交道,換人的事肯定瞞不過他們。
還不如大大方方地告訴他們。
這些將領對他的影武者計劃很感興趣,紛紛圍著韓正評頭論足。
韓正穿著寧易的細鱗甲,戴著寧易的四翅兜鍪,披著寧易的大紅披風。
遠遠看去,還真像是寧易站在那裏。
寧易告誡眾人,此事的關鍵在於保密,要求眾人一定要守口如瓶。
眾人紛紛答應,表示知道利害。
寧易又對分兵做了一些布置。
打韃子,褚景崇的騎兵旅肯定是要帶上的。
韃子兵力未知。
但左穀蠡王手裏的控弦之士有兩萬多。
這次應該會傾巢而來。
那楚軍至少不能少於這個數。
考慮了半天,寧易還是點了燕山衛和攏右衛的這兩個軍。
主要是他更擔心馮邑這裏。
左武衛和平晉衛磨合的時間更久一些。
經過絕龍嶺和應縣兩役後,兩衛的配合也有些默契了。
由他們圍困馮邑,寧易更放心一些。
第三天上午,褚景崇帶著他的騎兵旅率先出發。
下午,燕山衛和攏右衛的兩個軍也拔營北上。
晚上,寧易換上韓正的衣甲,偷偷離營,連夜追上褚景崇。
所幸現在北梁沒有了任何野戰力量。
楚軍得以在北梁境內大膽行軍,並派出大量斥候,遮蔽行軍的整片區域。
第五天,騎兵旅和兩軍在月泉穀會合。
突竭斯人進入北梁隻有一條路,就是經由殺虎口進入桑幹河盆地。
而由桑幹河盆地到馮邑,有兩條路,月泉穀和雀鼠穀。
寧易的主力是步兵,來不及趕到殺虎口了。
他隻能選擇在月泉穀或雀鼠穀打伏擊。
雀鼠穀其實更適合一些。
這裏山高路窄,地勢險要,人馬難行。
當地人誇張地說,隻有鳥雀老鼠才能過,因而叫雀鼠穀。
可就是因為這條路太險,而且太繞,北梁人一般都走月泉穀。
月泉穀雖然同樣是山路,也不好走,但比雀鼠穀要強一些。
寧易和兩位司馬都覺得,突竭斯人必定會走月泉穀。
為了以防萬一,寧易甚至派了一哨人,到雀鼠穀穀口做疑兵。
他將自己帶來的步兵主力,布置在月泉穀兩邊的山坡上。
他的計劃很簡單,就是等突竭斯人進穀之後,利用巨石滾木將其隊伍攔腰截斷。
然後步兵利用山林樹木掩護,盡量射殺突竭斯人馬,製造混亂。
最後由騎兵旅發起衝鋒,一錘定音。
等消滅完這一半敵人後,再會齊全軍,以絕對優勢兵力,殺向剩下的一半敵人。
這個計劃雖然簡單,但他相信絕對會有效。
他的自信也感染了部下們,大家也變得信心爆棚。
大軍花了一天的時間,做好了各種布置,靜等敵人自己送上門來。
中午時分,斥候來報,約一萬韃子出現在了殺虎口。
他令斥候再探。
不應該隻有一萬人啊!
難道是左穀蠡王學乖了,像陸洽在野馬灘一樣,把部隊分成了兩半?
下午,韃子越過了殺虎口,朝月泉穀而來 。
傍晚時分,突竭斯人在月泉穀二十裏外的地方,開始搭建營地宿營。
所有人都知道,大戰一定會在明日爆發。
寧易也安心了。
看來,左穀蠡王真的隻帶了這一萬人。
此前,他的心一直是懸著的。
因為他的忠誠值又降到了一千以下。
無論是“攻破馮邑”,還是“阻擊突竭斯援兵”,他都沒法模擬。
在應縣的時候,他的忠誠值已經回升到三千以上。
可林丹峰這家夥太能折騰了。
從應縣的連環計到後來的夜襲,再到他的反夜襲。
這一連幾個大型戰鬥模擬,將他的忠誠值消耗的差不多了。
現在他就指望靠打敗突竭斯人,再漲漲粉了。
好在左穀蠡王不知出於什麽原因,這次隻帶了一萬人。
自己的步騎加起來都快三萬了。
這次就算是堂堂正正,他也有信心擊敗左穀蠡王。
更別說他現在是以有心算無意,為突竭斯人設下了天羅地網。
一切盡在掌握!
左穀蠡王,你這次在劫難逃!
盡管大戰在即,盡管是山郊野外,他這一晚卻睡了一個安心的好覺。
翌日,他覺得神清氣爽。
洗漱穿戴好,又吃了點東西後,他和兩位司馬、幾位旅帥,駐馬月牙泉旁,就等著左穀蠡王自投羅網。
但沒想到,斥候給他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韃子大軍居然去了雀鼠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