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顧氏法典
三國第一後勤大師,蕭何算什麽? 作者:蓮花落地成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很同意顧南行頒布法典,畢竟這對於劉備軍本身也是有極大好處的。隻不過,這法典有一點讓劉備理解不了。
傳統上,所有劉備知道的法典都是刑名正典,顧名思義就是確定一個人犯了什麽罪應當處以什麽刑罰的法典。
可是顧南行想要推出的法典卻根本不涉及任何的刑。不論是生意人之間的糾紛,還是分家的糾紛,甚至繼承的規則,所有這些不管怎麽算都不上刑,隻有錢的關係。
這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金錢往來,生意往來這些事情隻涉及金錢,也就是所謂的民事。這些事情是不會因為你敗訴就把你扔進監獄裏去的。
就像是你去法院起訴離婚,不管成與不成,最終結果裏一定不會抓你去坐牢。
但是,華夏古代的律法可不一樣。稱之為律法,所有的作罪者,都要有懲處,這種懲處都涉及到上刑。就算是最好的情況,那都是把判負的一方是打一頓。
古代戲劇之中不管對什麽人犯都拖下去打一頓這種事情,那可真不是故事而是事實。這就是因為所有的事情,在華夏古代,隻要是官司就必然涉及刑。
劉備自然是深受這種思想影響,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一部法典是可以完全沒有刑罰隻有金錢懲處的。
隻不過,顧南行一解釋劉備也就理解了。這裏麵的問題,大多數本身也是涉及財產和所謂清官難斷的家務事,這些事情能不能上刑是一回事。如果這種涉及錢財的事情你給這些生意人上刑,那麽贏家高興了,輸家自然不會繼續留在這裏,反而是最終減少了當地的生意。也減少了打官司的人數,那豈不是與劉備開官府掙錢的目的相衝突?
畢竟,如今劉備軍改革,首先都是要解決眼前的問題,保證自身的收入,否則也就沒有什麽以後了。
而對於來打官司的生意人,顧南行也很願意他們出更多的錢,更服這一判決。所以,他允許雙方各請一名熟悉法典的訟師幫助他們辯論,以保證這些生意人不會損失太大。
當然,訟師入府衙要出錢,租賃法典也要收錢。
顧南行向劉備信誓旦旦的保證,這一舉措絕對可以幫助劉備軍提升收入。
隻不過,聽完這一體係之後,劉備輕輕喝了一口茶對顧南行道“四弟,你是不是管子後人?”
“大哥,你這是什麽意思?”
這一問題倒是把顧南行問懵了。
“以商盡鹽澤之利,以利名天下之情,這可不是一位儒生要做的事情呀。”
“大哥。”
“四弟,我知道你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兄弟的事業。但是此法一出,你這變聖人之道的目的是昭然若揭。聖人講親親,你卻偏要在法典裏無視親親,隻談利益,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到時候,天下儒生怕是要把你罵慘了。”
這時候顧南行才明白過來,劉備為什麽要為他擔心。
沒辦法,親親乃是儒家教化的核心。因為親親必須要重視親族所以才有孝為先,有了孝為先的理念才有忠君的思想,因為天下和家裏的關係一樣,君父君父,正是說明主公和下屬之間的關係。
這在法律和經濟上體現的特別明顯,所謂父母官,就是管理一地百姓的父母,在家子女對父母處於服從的地位,那麽對於如同父母一樣父母官自然也隻有服從。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官作為一方所有人的父母,你沒有資格和對方討價還價,一切看對方如何以律法審判。
這對於經濟關係也一樣,親人和家人分錢財,強調的是親優先,而不是錢財優先。為什麽吃絕戶,就因為這樣一套體係,以親為優先,經濟分配為次要。
在顧南行這個現代人眼裏,這套體係對商業太不利了。錢財不能厘清,項目不能清晰,生意是做不大的。而錢財和賬目的清晰,就必須要求有一套支持的司法體係。
所以,顧南行就想要在此刻把民法典這玩意兒一口氣掏出來。但是正如劉備提醒的,他這民法要是進入到更大的民事領域,那就不止是一個經濟問題了,而是涉及到文化的部分了。
如果顧南行寫下了關於分家的財產處理細則,一旦出現了兄弟相爭,父子相爭的情況,那對於顧南行和劉備來說,這項改革的輿論壓力都會極大。這等於公開給所有敵人以話柄,讓他們落入輿論上的極大被動。
“這確實是小弟沒有想到的,看來此事確實需要謹慎。”顧南行說完就愁眉不展,因為這顧氏法典的核心部分,非常多的涉及財產,如果處處都要加親屬例外的情況,那這法典和沒寫也沒有什麽區別了。
他有心針對這種情況進行分析,可實際上一做他就明白,這樣的工作量絕對不是等閑可以完成的。
所以,顧南行長歎一聲道:“看來,我還是太心急了,這辦法暫時是推廣不出去了。”
劉備卻看著他說:“四弟,你又不是非要把這一整部法典都發出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嘛。”
“大哥,不是我不想,這財產關係最是錯綜複雜,一不小心就要壞事。我……”
顧南行是麵露難色。
“四弟你怎麽突然這麽呆了,既然不好規定那就不規定唄。”
“可是,不規定官吏怎麽斷案呢?”顧南行撓頭。
“你在集市上不也沒有法典,這麽久不也過來了?請民眾和鄉村族老來一起評理,然後我們抽成便是!這樣一來,兄弟你不就把自己從這麻煩之中摘出來了嗎?到時候我們留下文檔記錄,等到匯總多了,再以此為參考。縱有那些親情淡漠之人,也無法做出出格之事。”
“多謝大哥,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如此一來,既可以讓官府獲利,還可以促進商業,更是不必承擔間親的罵名。這可真謝謝大哥你了!”
“四弟,你別這麽激動,選拔這些評理之人,你還是得和諸位大儒商量,不然還是跑不了你被罵。”
傳統上,所有劉備知道的法典都是刑名正典,顧名思義就是確定一個人犯了什麽罪應當處以什麽刑罰的法典。
可是顧南行想要推出的法典卻根本不涉及任何的刑。不論是生意人之間的糾紛,還是分家的糾紛,甚至繼承的規則,所有這些不管怎麽算都不上刑,隻有錢的關係。
這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金錢往來,生意往來這些事情隻涉及金錢,也就是所謂的民事。這些事情是不會因為你敗訴就把你扔進監獄裏去的。
就像是你去法院起訴離婚,不管成與不成,最終結果裏一定不會抓你去坐牢。
但是,華夏古代的律法可不一樣。稱之為律法,所有的作罪者,都要有懲處,這種懲處都涉及到上刑。就算是最好的情況,那都是把判負的一方是打一頓。
古代戲劇之中不管對什麽人犯都拖下去打一頓這種事情,那可真不是故事而是事實。這就是因為所有的事情,在華夏古代,隻要是官司就必然涉及刑。
劉備自然是深受這種思想影響,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一部法典是可以完全沒有刑罰隻有金錢懲處的。
隻不過,顧南行一解釋劉備也就理解了。這裏麵的問題,大多數本身也是涉及財產和所謂清官難斷的家務事,這些事情能不能上刑是一回事。如果這種涉及錢財的事情你給這些生意人上刑,那麽贏家高興了,輸家自然不會繼續留在這裏,反而是最終減少了當地的生意。也減少了打官司的人數,那豈不是與劉備開官府掙錢的目的相衝突?
畢竟,如今劉備軍改革,首先都是要解決眼前的問題,保證自身的收入,否則也就沒有什麽以後了。
而對於來打官司的生意人,顧南行也很願意他們出更多的錢,更服這一判決。所以,他允許雙方各請一名熟悉法典的訟師幫助他們辯論,以保證這些生意人不會損失太大。
當然,訟師入府衙要出錢,租賃法典也要收錢。
顧南行向劉備信誓旦旦的保證,這一舉措絕對可以幫助劉備軍提升收入。
隻不過,聽完這一體係之後,劉備輕輕喝了一口茶對顧南行道“四弟,你是不是管子後人?”
“大哥,你這是什麽意思?”
這一問題倒是把顧南行問懵了。
“以商盡鹽澤之利,以利名天下之情,這可不是一位儒生要做的事情呀。”
“大哥。”
“四弟,我知道你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兄弟的事業。但是此法一出,你這變聖人之道的目的是昭然若揭。聖人講親親,你卻偏要在法典裏無視親親,隻談利益,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到時候,天下儒生怕是要把你罵慘了。”
這時候顧南行才明白過來,劉備為什麽要為他擔心。
沒辦法,親親乃是儒家教化的核心。因為親親必須要重視親族所以才有孝為先,有了孝為先的理念才有忠君的思想,因為天下和家裏的關係一樣,君父君父,正是說明主公和下屬之間的關係。
這在法律和經濟上體現的特別明顯,所謂父母官,就是管理一地百姓的父母,在家子女對父母處於服從的地位,那麽對於如同父母一樣父母官自然也隻有服從。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官作為一方所有人的父母,你沒有資格和對方討價還價,一切看對方如何以律法審判。
這對於經濟關係也一樣,親人和家人分錢財,強調的是親優先,而不是錢財優先。為什麽吃絕戶,就因為這樣一套體係,以親為優先,經濟分配為次要。
在顧南行這個現代人眼裏,這套體係對商業太不利了。錢財不能厘清,項目不能清晰,生意是做不大的。而錢財和賬目的清晰,就必須要求有一套支持的司法體係。
所以,顧南行就想要在此刻把民法典這玩意兒一口氣掏出來。但是正如劉備提醒的,他這民法要是進入到更大的民事領域,那就不止是一個經濟問題了,而是涉及到文化的部分了。
如果顧南行寫下了關於分家的財產處理細則,一旦出現了兄弟相爭,父子相爭的情況,那對於顧南行和劉備來說,這項改革的輿論壓力都會極大。這等於公開給所有敵人以話柄,讓他們落入輿論上的極大被動。
“這確實是小弟沒有想到的,看來此事確實需要謹慎。”顧南行說完就愁眉不展,因為這顧氏法典的核心部分,非常多的涉及財產,如果處處都要加親屬例外的情況,那這法典和沒寫也沒有什麽區別了。
他有心針對這種情況進行分析,可實際上一做他就明白,這樣的工作量絕對不是等閑可以完成的。
所以,顧南行長歎一聲道:“看來,我還是太心急了,這辦法暫時是推廣不出去了。”
劉備卻看著他說:“四弟,你又不是非要把這一整部法典都發出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嘛。”
“大哥,不是我不想,這財產關係最是錯綜複雜,一不小心就要壞事。我……”
顧南行是麵露難色。
“四弟你怎麽突然這麽呆了,既然不好規定那就不規定唄。”
“可是,不規定官吏怎麽斷案呢?”顧南行撓頭。
“你在集市上不也沒有法典,這麽久不也過來了?請民眾和鄉村族老來一起評理,然後我們抽成便是!這樣一來,兄弟你不就把自己從這麻煩之中摘出來了嗎?到時候我們留下文檔記錄,等到匯總多了,再以此為參考。縱有那些親情淡漠之人,也無法做出出格之事。”
“多謝大哥,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如此一來,既可以讓官府獲利,還可以促進商業,更是不必承擔間親的罵名。這可真謝謝大哥你了!”
“四弟,你別這麽激動,選拔這些評理之人,你還是得和諸位大儒商量,不然還是跑不了你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