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臉皮僵硬:「你就沒問清楚?」
周順垂頭:「末將……末將不敢問。」
徐渭笑道:「督公平素治軍極嚴,令行禁止,在諸位將士心中威名甚重。周順見到督公真身到場,不敢多嘴,也是情理之中。」
俞大猷卻是都想起了在金門島,幾個親兵麵對徐海畏縮不前,被胡宗憲當場下令斬首的事情來,心中暗暗點頭。
胡宗憲氣道:「我哪裏有真身到場?昨夜我一直在這艙房中就寢,不曾出門半步。」
徐渭笑著說:「這必然是白小友的法術。聽聞道家妙術,可以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白小友雖然年少,但卻是隱世玄宗的高徒,會一兩手傀儡、幻象之類的法術,並不奇怪。能瞞得過周順這種熟悉督公的身邊人,足見他造詣不淺。」
胡宗憲臉皮抽搐:「這……這小道士把我給害苦了!」他有心想罵一句「妖道」,可想到白曉文的功勞,給他這些天的幫助,還是沒有罵出來。
「都愣著幹什麽?誌輔,快去追!白小道士不聽我言,必定是東渡日本,攻襲倭國去了。務必要把他給截下來!」胡宗憲道。
徐渭搖頭,無奈地笑道:「督公,來不及了。白小友既然是昨夜出發,順風順水,此時應當已經快到琉球。他帶走的那些兵士,都是跟隨你多年的親兵,操船駕舟嫻熟無比,俞將軍怎可能追得上。」
胡宗憲跌足長嘆:「白小道士誤我啊!若是讓清流言官知道了,該怎麽辦?」
徐渭微微一笑,卻是胸有成竹:「督公放心,其實白小友做事很有分寸,已經留下了補救轉圜的餘地。」
「此話怎講?」
「如果白小友帶走的是朝廷編製之下的兵馬,人多嘴雜,必定無法保守秘密。可他帶走的,是對督公忠心不二的親兵!親兵並不屬於朝廷管製,就算少了兩百人,對督公而言,也是很容易遮掩的。」徐渭說道。
明朝軍隊的空餉問題嚴重,朝廷編製下的兵馬,諸如京師三大營、地方衛所等等,很多士兵連飯都快吃不上了,自然談不上戰鬥力。
而將領的親兵則不同,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大戶人家養的武裝家丁,都是要將領自己掏銀子養活的。將領對於這些親兵而言,就是衣食父母,所謂端誰碗、服誰管,親兵當然要為將領賣命,忠於將領的重要性超過了忠於朝廷。
這也是俞大猷被張挺等人稱為「將主」的緣故。在俞大猷昏迷的時候,胡宗憲為什麽不主動調俞大猷的親兵,而是要借著尋藥的事,讓這些親兵主動請纓?原因也正在此。
當然調動還是能調動的,就連俞大猷本人也得聽令,更別說他的親兵了。隻是越過將主去調遣對方的親兵,有些越線、犯忌諱,謹慎的胡宗憲當然不願意這麽做。
第366章 辛九郎
胡宗憲冷靜了下來,微微點頭,帶著一絲悻悻說道:「我看他是瞧不上朝廷官軍的戰鬥力,才打起了我親兵的主意。」
徐渭笑道:「不然,還有一層原因。朝廷兵馬調動,行軍主簿是需要核對公文的。白小友雖然能偽造幻象,卻偽造不了公文,他唯恐碰上了一個較真的死心眼,所以才去找了周順,調用親兵無需核對公文,周順見到督公的幻象,自然全部應允了。」
俞大猷嘟囔了一句:「白小真人有點不夠意思啊,既是為我報仇,為什麽不直接來找我,難道我會不願意把那三人借給他麽?」
徐渭想了想:「俞將軍別抱怨了,這也是為了你好。」
俞大猷茫然。
「太祖曾把倭國列為不征之國,在天子沒有下旨之前,身為朝廷將領,是不能貿然進攻倭國本土的。你要是借了親兵給白小友,那就是明知故犯,督公這裏還要費力氣幫你遮掩。現在他利用道術騙走了你麾下三名親兵校尉,你本身不知情,就無須承擔責任了。」
徐渭說到這裏,搖頭感慨:「不知陛下何時才能下旨征討倭國,掃清倭寇源頭。沒有聖旨,我們數十萬大軍隻能分散防守漫長的海岸線,坐看白小友孤身犯險,心裏實在不是滋味啊。」
胡宗憲正色說道:「文長,你這話不是人臣應該說的。即便不主動出擊,我們將沿海一帶的防禦工事修建齊整,秣馬厲兵,倭寇有來無回,不出十年,匪患必定可以平息。主動征討的話,遠隔大海,補給困難,反而勝負難料。你忘了蒙元忽必烈三伐日本的舊事嗎?」
徐渭略微點頭,當然知道。元朝忽必烈曾征討日本,造大船七千艘,軍勢恢弘,然而三次討伐均告失敗。前兩次是準備不充分,不習水性、無法登陸,最後一次準備充分了,卻遭遇了颱風,船隊被捲入海底。
明太祖朱元璋立下丹書鐵券,禁止後世子孫征討日本,並不是不想,隻是能力有限,害怕子孫將有限的民力投入到日本這個無底洞中,拖垮了國家,這也是隋朝征高麗的教訓。
「不管怎樣,白小真人借兵之事,須當守口如瓶,」胡宗憲籲了口氣,「他可是給我出了個難題啊。」
……
一望無際的蔚藍大海,兩艘戰船劈波斬浪航行。
「看看時間,胡宗憲應該已經得到了消息。」白曉文抬頭看了一眼太陽。
「我們的聲望沒有下降唉。」李淑儀說道。
「嗯,胡宗憲應該不會在抗倭明軍陣營中宣揚此事,所以我們聲望沒有下降是正常的。不過,我和胡宗憲朋友級的好感度,也沒有大幅度降低,倒是有些奇怪。不過不管怎樣,算是好事吧。」
周順垂頭:「末將……末將不敢問。」
徐渭笑道:「督公平素治軍極嚴,令行禁止,在諸位將士心中威名甚重。周順見到督公真身到場,不敢多嘴,也是情理之中。」
俞大猷卻是都想起了在金門島,幾個親兵麵對徐海畏縮不前,被胡宗憲當場下令斬首的事情來,心中暗暗點頭。
胡宗憲氣道:「我哪裏有真身到場?昨夜我一直在這艙房中就寢,不曾出門半步。」
徐渭笑著說:「這必然是白小友的法術。聽聞道家妙術,可以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白小友雖然年少,但卻是隱世玄宗的高徒,會一兩手傀儡、幻象之類的法術,並不奇怪。能瞞得過周順這種熟悉督公的身邊人,足見他造詣不淺。」
胡宗憲臉皮抽搐:「這……這小道士把我給害苦了!」他有心想罵一句「妖道」,可想到白曉文的功勞,給他這些天的幫助,還是沒有罵出來。
「都愣著幹什麽?誌輔,快去追!白小道士不聽我言,必定是東渡日本,攻襲倭國去了。務必要把他給截下來!」胡宗憲道。
徐渭搖頭,無奈地笑道:「督公,來不及了。白小友既然是昨夜出發,順風順水,此時應當已經快到琉球。他帶走的那些兵士,都是跟隨你多年的親兵,操船駕舟嫻熟無比,俞將軍怎可能追得上。」
胡宗憲跌足長嘆:「白小道士誤我啊!若是讓清流言官知道了,該怎麽辦?」
徐渭微微一笑,卻是胸有成竹:「督公放心,其實白小友做事很有分寸,已經留下了補救轉圜的餘地。」
「此話怎講?」
「如果白小友帶走的是朝廷編製之下的兵馬,人多嘴雜,必定無法保守秘密。可他帶走的,是對督公忠心不二的親兵!親兵並不屬於朝廷管製,就算少了兩百人,對督公而言,也是很容易遮掩的。」徐渭說道。
明朝軍隊的空餉問題嚴重,朝廷編製下的兵馬,諸如京師三大營、地方衛所等等,很多士兵連飯都快吃不上了,自然談不上戰鬥力。
而將領的親兵則不同,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大戶人家養的武裝家丁,都是要將領自己掏銀子養活的。將領對於這些親兵而言,就是衣食父母,所謂端誰碗、服誰管,親兵當然要為將領賣命,忠於將領的重要性超過了忠於朝廷。
這也是俞大猷被張挺等人稱為「將主」的緣故。在俞大猷昏迷的時候,胡宗憲為什麽不主動調俞大猷的親兵,而是要借著尋藥的事,讓這些親兵主動請纓?原因也正在此。
當然調動還是能調動的,就連俞大猷本人也得聽令,更別說他的親兵了。隻是越過將主去調遣對方的親兵,有些越線、犯忌諱,謹慎的胡宗憲當然不願意這麽做。
第366章 辛九郎
胡宗憲冷靜了下來,微微點頭,帶著一絲悻悻說道:「我看他是瞧不上朝廷官軍的戰鬥力,才打起了我親兵的主意。」
徐渭笑道:「不然,還有一層原因。朝廷兵馬調動,行軍主簿是需要核對公文的。白小友雖然能偽造幻象,卻偽造不了公文,他唯恐碰上了一個較真的死心眼,所以才去找了周順,調用親兵無需核對公文,周順見到督公的幻象,自然全部應允了。」
俞大猷嘟囔了一句:「白小真人有點不夠意思啊,既是為我報仇,為什麽不直接來找我,難道我會不願意把那三人借給他麽?」
徐渭想了想:「俞將軍別抱怨了,這也是為了你好。」
俞大猷茫然。
「太祖曾把倭國列為不征之國,在天子沒有下旨之前,身為朝廷將領,是不能貿然進攻倭國本土的。你要是借了親兵給白小友,那就是明知故犯,督公這裏還要費力氣幫你遮掩。現在他利用道術騙走了你麾下三名親兵校尉,你本身不知情,就無須承擔責任了。」
徐渭說到這裏,搖頭感慨:「不知陛下何時才能下旨征討倭國,掃清倭寇源頭。沒有聖旨,我們數十萬大軍隻能分散防守漫長的海岸線,坐看白小友孤身犯險,心裏實在不是滋味啊。」
胡宗憲正色說道:「文長,你這話不是人臣應該說的。即便不主動出擊,我們將沿海一帶的防禦工事修建齊整,秣馬厲兵,倭寇有來無回,不出十年,匪患必定可以平息。主動征討的話,遠隔大海,補給困難,反而勝負難料。你忘了蒙元忽必烈三伐日本的舊事嗎?」
徐渭略微點頭,當然知道。元朝忽必烈曾征討日本,造大船七千艘,軍勢恢弘,然而三次討伐均告失敗。前兩次是準備不充分,不習水性、無法登陸,最後一次準備充分了,卻遭遇了颱風,船隊被捲入海底。
明太祖朱元璋立下丹書鐵券,禁止後世子孫征討日本,並不是不想,隻是能力有限,害怕子孫將有限的民力投入到日本這個無底洞中,拖垮了國家,這也是隋朝征高麗的教訓。
「不管怎樣,白小真人借兵之事,須當守口如瓶,」胡宗憲籲了口氣,「他可是給我出了個難題啊。」
……
一望無際的蔚藍大海,兩艘戰船劈波斬浪航行。
「看看時間,胡宗憲應該已經得到了消息。」白曉文抬頭看了一眼太陽。
「我們的聲望沒有下降唉。」李淑儀說道。
「嗯,胡宗憲應該不會在抗倭明軍陣營中宣揚此事,所以我們聲望沒有下降是正常的。不過,我和胡宗憲朋友級的好感度,也沒有大幅度降低,倒是有些奇怪。不過不管怎樣,算是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