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征北將軍到大司馬,三級跳都不足以形容。不過這是特殊時期,當然不能和正常情況相比。
此外,基於荀彧的建議,白曉文又奏請皇帝,對冀州的重要文武官員,不論賢愚,包括田豐、沮授、審配、張郃、高覽、蔣義渠、韓猛等等,盡數加官晉爵,全部封為關內侯。
這裏說一下,關內侯和其他縣侯、鄉侯、亭侯不同,沒有食邑,隻是一張資格證,代表進入了貴族圈子。
漢朝曾經有過「非軍功不得封侯」的規矩,不過現在也名存實亡了。
對於田豐,白曉文當然很想額外加封,但現在不宜輕動,顯示出有所偏私,所以隻能一視同仁,押後再說。
除了冀州官員之外,對於青州的官員,也有擢升。白曉文此舉,意在消解袁尚、袁譚部下文武的反抗意誌,以求權力平穩過渡。
就連逢紀、郭圖這兩人,都得到了封賞。現在正是收攏人心的時刻,君主對於小人也必須容忍。
小人也許不能幫你成事,但足以壞事。
逢紀、郭圖分別輔佐袁尚、袁譚,如果不封賞兩人,勢必讓兩人意識到,二公子袁熙對他們心存恨意。
兩人會怎麽做?當然是極力鼓動袁尚、袁譚爭權了。
袁氏官渡戰敗,但曹操也無力進取擴大戰果,所以河北四州,實力猶存。但如果爆發內戰,產生嚴重的內耗的話,肯定會影響白曉文接下來的戰略進程。
當然,即便封了這兩人,也未必能做到平穩過渡,但是白曉文做肯定要這麽做的。
這就是有天子在手的好處,就像是開銀行,手裏有印鈔權一樣,官職不要錢地發,其他「銀行」隻能仰我之鼻息,何談相爭。
白曉文給高幹的三公承諾,先兌現了一半,封高幹為驃騎將軍,領並州牧。這是三公之下,僅次於大將軍的官職了。
至於兩個便宜兄弟,白曉文還是要做到明麵上的和睦,封袁譚為前將軍,袁尚為右將軍,位比九卿。
但是青州、冀州這兩州,萬萬不可交到這兩兄弟手裏,詔命兩兄弟覲見天子謝恩。
得了這封詔書之後,白曉文頓時感覺腰杆一壯。
他麾下的文臣武將,並沒有授予官職。不過,這些文臣武將並沒有失望,他們眼光不差,當然看不上朝廷官職了。
袁熙作為大司馬,開府建牙!
成為大司馬府的屬官,才是真正的親信!不論是職權還是前途,都遠超沒落朝廷的官爵。
幽州軍休整一夜之後,次日東進,護持皇帝鑾駕,趕赴鄴城。
冀州土地廣闊,但鄴城的位置卻比較微妙,位於冀州西南的魏郡,距離白曉文出發之地——屯留城,直線距離不超過兩百裏。
當然具體路程不能以直線來算,有些地方多山,需要繞路而行。
清晨出發,經過壺關、潞城之後,白曉文率軍進入冀州魏郡境內。
第1261章 入鄴城,定冀州!
進入魏郡之後,先經過涉縣,城內官吏伏道迎接。
白曉文問涉縣縣令,冀州情況如何?
那縣令答道:「大司馬薨逝之後,三公子袁尚與軍師逢紀到了黎陽,口傳大司馬遺命,立三公子為嗣,承襲大位。冀州諸城官吏都得到了遺命,不過大多猶豫遲疑,未知真假。」
白曉文臉上露出了一絲微微的譏嘲,道:「我那三弟,真以為自己深得人望?假傳遺命,妄想竊據父親尊位,可笑之至。」
現在的情形,和三國演義之中又有不同。
原本袁尚仗著一身好皮囊,還有二流武將的實力,還能以一個「立賢」的名頭,繼承袁紹的基業。
但現在,有袁熙橫空殺出,立賢也根本輪不到袁尚。
冀州各城的官員,猶豫不敢奉命,主要是懷疑這道遺命的真實性。
身旁的董昭,嗬斥涉縣縣令:「二公子已得天子詔命,封為大司馬、冀州牧,承襲大業!你既然是此城縣令,還不快快拜見。」
那縣令趕緊再次拜倒。
白曉文溫和地說道:「免禮。我那三弟,還有沒有其他動作?」
縣令道:「三公子不知如何,說動了黎陽守將蔣義渠將軍,並收攏了不少官渡之戰的潰兵,號稱有十萬之眾,正向鄴城進發。」
一旁的董昭立刻說道:「主公,袁尚這是名望不足,以武力彌補。所到之處,冀州城池官員懼怕兵威,隻能聽從他的命令。不知此時的鄴城,是何人主事?」
涉縣縣令說道:「治中別駕審配。」
白曉文點頭說道:「審配這個人,我是知道的。他和逢紀,向來輔佐老三袁尚;先父身邊還有兩位謀士,一名辛評,一名郭圖,輔佐我兄袁譚。」
董昭說道:「這樣看來,鄴城對於袁尚,幾乎是不設防之地。主公宜早作決斷!」
白曉文道:「我自有主張。」
正交談之間,忽然有一行十名騎兵,都穿精良鐵甲,打馬飛馳而來。
白曉文認得這是他派出去的翼騎兵,笑道:「鄴城有信使至。」
馬蹄聲驟止,十名翼騎兵下馬拜倒,呈上了一封密信。
白曉文直接拆閱,看完信之後笑道:
「剛到並州之時,我就派遣部將喬蕊、韓陽、白三娘三人,率領翼騎兵,前往鄴城,目的是稟報父親,為天子駐蹕騰出屋舍。
此外,基於荀彧的建議,白曉文又奏請皇帝,對冀州的重要文武官員,不論賢愚,包括田豐、沮授、審配、張郃、高覽、蔣義渠、韓猛等等,盡數加官晉爵,全部封為關內侯。
這裏說一下,關內侯和其他縣侯、鄉侯、亭侯不同,沒有食邑,隻是一張資格證,代表進入了貴族圈子。
漢朝曾經有過「非軍功不得封侯」的規矩,不過現在也名存實亡了。
對於田豐,白曉文當然很想額外加封,但現在不宜輕動,顯示出有所偏私,所以隻能一視同仁,押後再說。
除了冀州官員之外,對於青州的官員,也有擢升。白曉文此舉,意在消解袁尚、袁譚部下文武的反抗意誌,以求權力平穩過渡。
就連逢紀、郭圖這兩人,都得到了封賞。現在正是收攏人心的時刻,君主對於小人也必須容忍。
小人也許不能幫你成事,但足以壞事。
逢紀、郭圖分別輔佐袁尚、袁譚,如果不封賞兩人,勢必讓兩人意識到,二公子袁熙對他們心存恨意。
兩人會怎麽做?當然是極力鼓動袁尚、袁譚爭權了。
袁氏官渡戰敗,但曹操也無力進取擴大戰果,所以河北四州,實力猶存。但如果爆發內戰,產生嚴重的內耗的話,肯定會影響白曉文接下來的戰略進程。
當然,即便封了這兩人,也未必能做到平穩過渡,但是白曉文做肯定要這麽做的。
這就是有天子在手的好處,就像是開銀行,手裏有印鈔權一樣,官職不要錢地發,其他「銀行」隻能仰我之鼻息,何談相爭。
白曉文給高幹的三公承諾,先兌現了一半,封高幹為驃騎將軍,領並州牧。這是三公之下,僅次於大將軍的官職了。
至於兩個便宜兄弟,白曉文還是要做到明麵上的和睦,封袁譚為前將軍,袁尚為右將軍,位比九卿。
但是青州、冀州這兩州,萬萬不可交到這兩兄弟手裏,詔命兩兄弟覲見天子謝恩。
得了這封詔書之後,白曉文頓時感覺腰杆一壯。
他麾下的文臣武將,並沒有授予官職。不過,這些文臣武將並沒有失望,他們眼光不差,當然看不上朝廷官職了。
袁熙作為大司馬,開府建牙!
成為大司馬府的屬官,才是真正的親信!不論是職權還是前途,都遠超沒落朝廷的官爵。
幽州軍休整一夜之後,次日東進,護持皇帝鑾駕,趕赴鄴城。
冀州土地廣闊,但鄴城的位置卻比較微妙,位於冀州西南的魏郡,距離白曉文出發之地——屯留城,直線距離不超過兩百裏。
當然具體路程不能以直線來算,有些地方多山,需要繞路而行。
清晨出發,經過壺關、潞城之後,白曉文率軍進入冀州魏郡境內。
第1261章 入鄴城,定冀州!
進入魏郡之後,先經過涉縣,城內官吏伏道迎接。
白曉文問涉縣縣令,冀州情況如何?
那縣令答道:「大司馬薨逝之後,三公子袁尚與軍師逢紀到了黎陽,口傳大司馬遺命,立三公子為嗣,承襲大位。冀州諸城官吏都得到了遺命,不過大多猶豫遲疑,未知真假。」
白曉文臉上露出了一絲微微的譏嘲,道:「我那三弟,真以為自己深得人望?假傳遺命,妄想竊據父親尊位,可笑之至。」
現在的情形,和三國演義之中又有不同。
原本袁尚仗著一身好皮囊,還有二流武將的實力,還能以一個「立賢」的名頭,繼承袁紹的基業。
但現在,有袁熙橫空殺出,立賢也根本輪不到袁尚。
冀州各城的官員,猶豫不敢奉命,主要是懷疑這道遺命的真實性。
身旁的董昭,嗬斥涉縣縣令:「二公子已得天子詔命,封為大司馬、冀州牧,承襲大業!你既然是此城縣令,還不快快拜見。」
那縣令趕緊再次拜倒。
白曉文溫和地說道:「免禮。我那三弟,還有沒有其他動作?」
縣令道:「三公子不知如何,說動了黎陽守將蔣義渠將軍,並收攏了不少官渡之戰的潰兵,號稱有十萬之眾,正向鄴城進發。」
一旁的董昭立刻說道:「主公,袁尚這是名望不足,以武力彌補。所到之處,冀州城池官員懼怕兵威,隻能聽從他的命令。不知此時的鄴城,是何人主事?」
涉縣縣令說道:「治中別駕審配。」
白曉文點頭說道:「審配這個人,我是知道的。他和逢紀,向來輔佐老三袁尚;先父身邊還有兩位謀士,一名辛評,一名郭圖,輔佐我兄袁譚。」
董昭說道:「這樣看來,鄴城對於袁尚,幾乎是不設防之地。主公宜早作決斷!」
白曉文道:「我自有主張。」
正交談之間,忽然有一行十名騎兵,都穿精良鐵甲,打馬飛馳而來。
白曉文認得這是他派出去的翼騎兵,笑道:「鄴城有信使至。」
馬蹄聲驟止,十名翼騎兵下馬拜倒,呈上了一封密信。
白曉文直接拆閱,看完信之後笑道:
「剛到並州之時,我就派遣部將喬蕊、韓陽、白三娘三人,率領翼騎兵,前往鄴城,目的是稟報父親,為天子駐蹕騰出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