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功績,早已超過他這個老師太多了。
白糾不禁莞爾一笑,語調依舊溫柔:「我沒死……可是什麽都記不起來了,醒來後在烏環一個小部落待了幾年。有戶人家救了我,留我在家裏幫忙幹活放牧。後來遭到馬匪劫掠,我放牧回家,家裏人都沒了。我不知怎的……就忽然想起些事,總覺得我應該去找到那夥馬匪,給家人報仇……那樣才像我自己。我滅了那幫馬匪之後,便對部落沒了念想。我就往東走,做點小生意,一直往東到了玉京城。後來與陛下偶遇……便跟隨陛下。之後才慢慢想起些東西,可是都太模糊了……」
李長明眼淚一顆一顆往下掉,有些怪罪地哽咽道:「你跟哥哥在一起那麽久,得知靖平武侯之事,便沒有過懷疑嗎?那麽多年了……我每次看到你,也以為你就是哥哥找的一個慰藉,我就在想已經逝去的白哥哥,知道了該會多難過……既然有些懷疑,為什麽你現在才想起來?」
白糾但笑不語,似乎不願再說什麽。
李熹卻開了口:「那時……我認定故人已逝,隻當他是他人派來接近我的細作……」
「現在一切都好了……不要再想那些了。」白糾把李熹的手握在掌心,「不要想了……」
李長明一抹眼淚,道:「老師既已回京,那該當收回諡號封靖平侯,昭告天下。當年是你一手建起黑衣旅,如今也該回去了。」
「不必了……燾兒。」白糾輕輕嘆息道,「已經過了那麽多年……還有什麽事是一定要我在才能做的?我並沒有那麽重要。現在他們最需要的,是你啊。當年讓父親白髮人送黑髮人,未能盡孝,如今也當為父守孝,無意入朝了。」
幾句話工夫,李長明眼睛裏那幾顆金豆子又要奪眶而出。白糾忍不住笑著去擦他麵頰,道:「怎麽還是這樣愛哭。」
李熹也笑:「跟小時候一樣,一點沒變。」
這言語裏還有幾分莫名其妙的得意。
白糾回眸,順著皇帝陛下的意道:「是陛下教養得好。」
李熹也湊過來,跟人一左一右把李長明的淚珠子抹掉。弄得李長明一下子就臊得臉紅,忙退開些許,自己擦了眼淚,總算是不哭了。
李熹道:「燾兒,今日回京不見許國公迎接,他可是還病著?」
李長明點頭道:「嗯,病了半個月了。今日依然臥病在床,故而沒能去迎接聖駕。我已替皇兄去探望過幾次。」
李熹又問:「病情如何?」
皇帝陛下問的是可會危及性命,李長明自然知道,隻得嘆了口氣:「許國公年事已高……什麽都不好說。現在的樣子,是有些不容樂觀。」
王昌彝身子骨一直硬朗,可這次一病下去就十分嚇人。吳士忠那個禍害,上了年紀一直病,卻怎麽都死不了。
不好說就不好說在這裏,撐得過去自然一切無憂,撐不過去這一點小病也能讓一位老者溘然長逝。
李熹沉吟片刻,道:「明日,你隨朕出宮,到許國公府上探望。」
「是。」
王昌彝為官四十餘載,輔佐兩代君王,當今朝臣之中,除了他,怕是沒有第二個人擔得起這「德高望重」四字。當年吳黨未除,他便是一心一意幫襯李熹,李熹登基二十年,終得以剷除吳黨,肅清朝野,王昌彝也是功不可沒。這位老臣的地位可想而知。
巡視江南的天子甫一回京,便親自帶著皇太弟前去府上探視。
步六孤辰迎一行人至王昌彝病榻前,王昌彝的兩個兒子正在榻前侍奉,才行完禮便被得知聖上親臨的老者趕出了房門。
他麵色蒼白,掙紮著要起來見禮,被李熹一把扶住:「王相免禮,好生躺著。」
王昌彝掙紮片刻,無奈嘆道:「臣……唉……臣是不中用了啊……還望陛下和殿下見諒。」
李熹道:「王相向來身子骨硬朗,不必這樣說。六弟日日讓太醫前來問診,都說你情況還算平穩。好好養著,朕還等你回朝呢。」
李長明點頭道:「朝中之事都沒耽誤,王相不必憂心,這些日子就安安心心養病。」
王昌彝苦笑道:「陛下……殿下……臣就怕這次是回不了朝了……有些事,臣想早些對陛下和殿下說了,免得日後抱憾。」
李熹道:「王相請說。」
「陛下……臣弟昌平、昌寧,外任多年,恪盡職守,那已經是最適合他們的位子……陛下萬萬不可再有擢拔。臣若在人世,王氏一族以我為首,自不會多生事端,若是臣不在了,族中之人淺薄貪心,怕是會為權勢危及陛下。王氏百年根基,朝代更迭而世家不換,在幾朝宦海沉浮,終得以延續,不過是因知進退……臣輔佐陛下多年,自知無甚功勳,能有今日,不過是輔佐陛下時日久些。可族人易把苦勞當功勞,居功自傲。臣就怕有一日族人跋扈,輕慢了皇家天威。若我王氏子弟有才德,陛下自可起用,若非此材,陛下萬萬不可因念舊情而提拔。此一事,臣是為江山社稷考慮,也是想保全我王氏,還請陛下成全。」他說罷,朝李長明看去,「倒是臣那外甥,幼時離了雙親,成熟早慧,性子堅韌,對皇太弟更是忠心無二,可堪大用。」
李長明連忙道:「陛下正準備讓阿辰任尚書左丞,也可給王相分擔些事務。」
「辰兒能得陛下殿下青眼垂憐……臣萬分感激。」王昌彝緩了緩,繼續道,「臣雖無意結黨,可臣畢竟入朝多年,臣的門生、臣的族人之中,總是要有些心思不純之人,借勢而起。臣若去了,這些人自然無所倚仗,陛下可趁機敲打……咳、咳咳咳……」
白糾不禁莞爾一笑,語調依舊溫柔:「我沒死……可是什麽都記不起來了,醒來後在烏環一個小部落待了幾年。有戶人家救了我,留我在家裏幫忙幹活放牧。後來遭到馬匪劫掠,我放牧回家,家裏人都沒了。我不知怎的……就忽然想起些事,總覺得我應該去找到那夥馬匪,給家人報仇……那樣才像我自己。我滅了那幫馬匪之後,便對部落沒了念想。我就往東走,做點小生意,一直往東到了玉京城。後來與陛下偶遇……便跟隨陛下。之後才慢慢想起些東西,可是都太模糊了……」
李長明眼淚一顆一顆往下掉,有些怪罪地哽咽道:「你跟哥哥在一起那麽久,得知靖平武侯之事,便沒有過懷疑嗎?那麽多年了……我每次看到你,也以為你就是哥哥找的一個慰藉,我就在想已經逝去的白哥哥,知道了該會多難過……既然有些懷疑,為什麽你現在才想起來?」
白糾但笑不語,似乎不願再說什麽。
李熹卻開了口:「那時……我認定故人已逝,隻當他是他人派來接近我的細作……」
「現在一切都好了……不要再想那些了。」白糾把李熹的手握在掌心,「不要想了……」
李長明一抹眼淚,道:「老師既已回京,那該當收回諡號封靖平侯,昭告天下。當年是你一手建起黑衣旅,如今也該回去了。」
「不必了……燾兒。」白糾輕輕嘆息道,「已經過了那麽多年……還有什麽事是一定要我在才能做的?我並沒有那麽重要。現在他們最需要的,是你啊。當年讓父親白髮人送黑髮人,未能盡孝,如今也當為父守孝,無意入朝了。」
幾句話工夫,李長明眼睛裏那幾顆金豆子又要奪眶而出。白糾忍不住笑著去擦他麵頰,道:「怎麽還是這樣愛哭。」
李熹也笑:「跟小時候一樣,一點沒變。」
這言語裏還有幾分莫名其妙的得意。
白糾回眸,順著皇帝陛下的意道:「是陛下教養得好。」
李熹也湊過來,跟人一左一右把李長明的淚珠子抹掉。弄得李長明一下子就臊得臉紅,忙退開些許,自己擦了眼淚,總算是不哭了。
李熹道:「燾兒,今日回京不見許國公迎接,他可是還病著?」
李長明點頭道:「嗯,病了半個月了。今日依然臥病在床,故而沒能去迎接聖駕。我已替皇兄去探望過幾次。」
李熹又問:「病情如何?」
皇帝陛下問的是可會危及性命,李長明自然知道,隻得嘆了口氣:「許國公年事已高……什麽都不好說。現在的樣子,是有些不容樂觀。」
王昌彝身子骨一直硬朗,可這次一病下去就十分嚇人。吳士忠那個禍害,上了年紀一直病,卻怎麽都死不了。
不好說就不好說在這裏,撐得過去自然一切無憂,撐不過去這一點小病也能讓一位老者溘然長逝。
李熹沉吟片刻,道:「明日,你隨朕出宮,到許國公府上探望。」
「是。」
王昌彝為官四十餘載,輔佐兩代君王,當今朝臣之中,除了他,怕是沒有第二個人擔得起這「德高望重」四字。當年吳黨未除,他便是一心一意幫襯李熹,李熹登基二十年,終得以剷除吳黨,肅清朝野,王昌彝也是功不可沒。這位老臣的地位可想而知。
巡視江南的天子甫一回京,便親自帶著皇太弟前去府上探視。
步六孤辰迎一行人至王昌彝病榻前,王昌彝的兩個兒子正在榻前侍奉,才行完禮便被得知聖上親臨的老者趕出了房門。
他麵色蒼白,掙紮著要起來見禮,被李熹一把扶住:「王相免禮,好生躺著。」
王昌彝掙紮片刻,無奈嘆道:「臣……唉……臣是不中用了啊……還望陛下和殿下見諒。」
李熹道:「王相向來身子骨硬朗,不必這樣說。六弟日日讓太醫前來問診,都說你情況還算平穩。好好養著,朕還等你回朝呢。」
李長明點頭道:「朝中之事都沒耽誤,王相不必憂心,這些日子就安安心心養病。」
王昌彝苦笑道:「陛下……殿下……臣就怕這次是回不了朝了……有些事,臣想早些對陛下和殿下說了,免得日後抱憾。」
李熹道:「王相請說。」
「陛下……臣弟昌平、昌寧,外任多年,恪盡職守,那已經是最適合他們的位子……陛下萬萬不可再有擢拔。臣若在人世,王氏一族以我為首,自不會多生事端,若是臣不在了,族中之人淺薄貪心,怕是會為權勢危及陛下。王氏百年根基,朝代更迭而世家不換,在幾朝宦海沉浮,終得以延續,不過是因知進退……臣輔佐陛下多年,自知無甚功勳,能有今日,不過是輔佐陛下時日久些。可族人易把苦勞當功勞,居功自傲。臣就怕有一日族人跋扈,輕慢了皇家天威。若我王氏子弟有才德,陛下自可起用,若非此材,陛下萬萬不可因念舊情而提拔。此一事,臣是為江山社稷考慮,也是想保全我王氏,還請陛下成全。」他說罷,朝李長明看去,「倒是臣那外甥,幼時離了雙親,成熟早慧,性子堅韌,對皇太弟更是忠心無二,可堪大用。」
李長明連忙道:「陛下正準備讓阿辰任尚書左丞,也可給王相分擔些事務。」
「辰兒能得陛下殿下青眼垂憐……臣萬分感激。」王昌彝緩了緩,繼續道,「臣雖無意結黨,可臣畢竟入朝多年,臣的門生、臣的族人之中,總是要有些心思不純之人,借勢而起。臣若去了,這些人自然無所倚仗,陛下可趁機敲打……咳、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