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不是朝參日,但李長明作為監國儲君,還是要去見諸位大臣,主持議會。
朝參日的規定隻是對於塔吉這種品級的而言,品級高些的大員天天都得進宮麵聖,自然就沒有朝參日。李長明散朝後回到禦書房,便召了步六孤辰和塔吉。
近來朝野上下的注意力都在賑災上,春夏大旱大澇,農戶上半年的辛苦全部白費。北方枯死了大片農田,南方更慘,莊稼被淹死了,好些房屋也被淹了。好在不是寒冬,守災的也不是懷義郡那種常常有大風暴阻斷道路的地方。各個州郡府縣的糧倉庫存足夠,不夠的也能很快從周邊各地調撥糧食過去。
災情來勢洶洶,但在充足的國庫麵前,也算不上什麽了。
原本這事就該在朝廷撥款賑災之後過去,可李長明卻想藉此機會做做文章。
「這大江大河邊上,不是旱就是澇,有時候還有蝗災。西邊北邊冬天又有雪災……東南西北,總要有一個地方是受災的,就沒幾年是真的太平。我以前看書,還很奇怪……為什麽一個王朝到了存亡之時,總是要鬧各種各樣的災荒,把這本就亂的世道弄得更亂,好像連老天都要絕了這個王朝的氣運……現在才知道,太平治世也這樣,隻不過錢夠多,有錢賑災,那些災害當然就全都擺平了。」李長明大為感慨,「皇兄真的很厲害……這些年大虞內裏總是這災那災的,還一直在打仗。結果還能維持下去……我以前就知道打仗花錢,都沒體諒過皇兄。如今才算是徹底明白了……」
打仗都是燒真金白銀,就這幾年頻頻出兵,若沒有李熹前麵這二十來年積攢下的家底,早該被罵窮兵黷武了。貧窮夫妻百事哀,窮國更是百事哀。沒李熹在後麵撐著,戰事上不管有多好的機會,大虞都隻能放棄。
李長明現在脾氣已經好了很多,不像以前那麽暴,明白李熹難處也沉穩了點,不那麽急於求成了。周邊還有許多他想統一的土地,但他已經改變了當初的想法。如今該留點時間休息休息,一步一步來。
歸附的各國需要有點時間融入大虞,此時就該偃武修文,等上那麽個三五年,再繼續往外擴張。
為了這三五年之後的戰事,他現在就得好好攢點錢,而如今有些人的日子實在太好過了。
李長明將手裏的一份摺子丟給步六孤辰,顯然有些憤怒:「我是沒想到,如今在玉京城中,竟也有人開始學石崇王愷鬥富了!」
步六孤辰迅速將之看了一遍,不禁心下一凜。
這是言官彈劾的奏摺,彈劾的是戶部尚書,事情倒是跟戶部尚書沒太大關係。主要是戶部尚書的女婿跟人在玉京城酒樓裏比拚自己搜羅來的奇珍異寶,誰都不服氣誰,最後開始給路過的人散財,你給一錠金子,我就給兩錠。這事在京中傳得沸沸揚揚,百姓聽了就是一樂,傳到李長明耳朵裏就是大事。
當初李熹為了奪回權力,除掉吳家,隻能暫且對他們的一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時候他有籠絡豪族的需要,而且他就是想管,也沒那麽大的權力。如今已是至臨年間,自然不會再對他們如此放任了。
步六孤辰看完,有些想起身告罪,抬眸見李長明的眼神,又有些不知該如何反應。
戶部尚書是他舅舅王昌彝的門生,李長明特意把他叫來,能是個什麽意思?
隻是他們兩個從前親如兄弟,李長明從未這樣敲打暗示過他,他若是此時告罪,連他自己都覺得怪異尷尬。
正糾結時,李長明繼續道:「窮人勤勤懇懇納稅,倒是富人總能找到空子鑽,越富越收不上稅,結果隻能往窮人那裏撈錢。可如此為難平民,跟自己往自己身上割肉有什麽兩樣?不能由著這些人亂來。歷朝歷代都是亡於兼併,兼併出巨富,巨富有勢就收不上稅,一旦沒了錢什麽都做不了,隻能破而後立,一切從頭開始。大虞建國也已經五十多年了,這些世家大族商賈巨富都開始慢慢出現,苗頭都冒了出來,以後再對付就晚了。」
步六孤辰愈發聽得心驚,半晌才道:「臣……謹記在心。」
塔吉不知那些人的關係,卻也瞧出步六孤辰的不對勁,心裏直嘀咕。
步六孤辰知道,李長明這是要對舊臣和世家動手了,而他自己倚仗的舅舅,也是其中之一。
「給富人加稅,限製他們侵吞土地財產,再給窮人減稅,就是那麽簡單的事,偏偏做起來難上加難。」李長明嘆息,「各地出了災情,為了賑災,國庫撥出去不少,總得收回來些。有些事總得有人帶頭做,思來想去,你們二人出麵最好。」
步六孤辰道:「臣回去,會勸說許國公上奏的。」
塔吉也道:「我明白了。」
李長明又與兩人商議些細節,而後塔吉看步六孤辰似有話想單獨對李長明說,便忍下了跟李長明獨處膩歪的心,先一步告辭離開。
塔吉前腳剛走,步六孤辰便起身拜倒。
「殿下……」步六孤辰苦笑道,「臣知殿下所求為何,臣定會為殿下竭盡心力。可是有一事,臣須諫之!世家雖妄,卻為天子之臣,而異族終究是異族。殿下即便是想清除舊臣,打壓世家,也不可如此信用番酋。」
如今任用番邦臣子,是為了緩和胡漢之間的矛盾鞏固大虞統一,也是在拐著彎打壓朝中這些勢力大了的家族。可是不論世家力量是強是弱,天下依舊是漢家天下。若是有一日外族人勢大,這天下還能是漢人的麽?
朝參日的規定隻是對於塔吉這種品級的而言,品級高些的大員天天都得進宮麵聖,自然就沒有朝參日。李長明散朝後回到禦書房,便召了步六孤辰和塔吉。
近來朝野上下的注意力都在賑災上,春夏大旱大澇,農戶上半年的辛苦全部白費。北方枯死了大片農田,南方更慘,莊稼被淹死了,好些房屋也被淹了。好在不是寒冬,守災的也不是懷義郡那種常常有大風暴阻斷道路的地方。各個州郡府縣的糧倉庫存足夠,不夠的也能很快從周邊各地調撥糧食過去。
災情來勢洶洶,但在充足的國庫麵前,也算不上什麽了。
原本這事就該在朝廷撥款賑災之後過去,可李長明卻想藉此機會做做文章。
「這大江大河邊上,不是旱就是澇,有時候還有蝗災。西邊北邊冬天又有雪災……東南西北,總要有一個地方是受災的,就沒幾年是真的太平。我以前看書,還很奇怪……為什麽一個王朝到了存亡之時,總是要鬧各種各樣的災荒,把這本就亂的世道弄得更亂,好像連老天都要絕了這個王朝的氣運……現在才知道,太平治世也這樣,隻不過錢夠多,有錢賑災,那些災害當然就全都擺平了。」李長明大為感慨,「皇兄真的很厲害……這些年大虞內裏總是這災那災的,還一直在打仗。結果還能維持下去……我以前就知道打仗花錢,都沒體諒過皇兄。如今才算是徹底明白了……」
打仗都是燒真金白銀,就這幾年頻頻出兵,若沒有李熹前麵這二十來年積攢下的家底,早該被罵窮兵黷武了。貧窮夫妻百事哀,窮國更是百事哀。沒李熹在後麵撐著,戰事上不管有多好的機會,大虞都隻能放棄。
李長明現在脾氣已經好了很多,不像以前那麽暴,明白李熹難處也沉穩了點,不那麽急於求成了。周邊還有許多他想統一的土地,但他已經改變了當初的想法。如今該留點時間休息休息,一步一步來。
歸附的各國需要有點時間融入大虞,此時就該偃武修文,等上那麽個三五年,再繼續往外擴張。
為了這三五年之後的戰事,他現在就得好好攢點錢,而如今有些人的日子實在太好過了。
李長明將手裏的一份摺子丟給步六孤辰,顯然有些憤怒:「我是沒想到,如今在玉京城中,竟也有人開始學石崇王愷鬥富了!」
步六孤辰迅速將之看了一遍,不禁心下一凜。
這是言官彈劾的奏摺,彈劾的是戶部尚書,事情倒是跟戶部尚書沒太大關係。主要是戶部尚書的女婿跟人在玉京城酒樓裏比拚自己搜羅來的奇珍異寶,誰都不服氣誰,最後開始給路過的人散財,你給一錠金子,我就給兩錠。這事在京中傳得沸沸揚揚,百姓聽了就是一樂,傳到李長明耳朵裏就是大事。
當初李熹為了奪回權力,除掉吳家,隻能暫且對他們的一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時候他有籠絡豪族的需要,而且他就是想管,也沒那麽大的權力。如今已是至臨年間,自然不會再對他們如此放任了。
步六孤辰看完,有些想起身告罪,抬眸見李長明的眼神,又有些不知該如何反應。
戶部尚書是他舅舅王昌彝的門生,李長明特意把他叫來,能是個什麽意思?
隻是他們兩個從前親如兄弟,李長明從未這樣敲打暗示過他,他若是此時告罪,連他自己都覺得怪異尷尬。
正糾結時,李長明繼續道:「窮人勤勤懇懇納稅,倒是富人總能找到空子鑽,越富越收不上稅,結果隻能往窮人那裏撈錢。可如此為難平民,跟自己往自己身上割肉有什麽兩樣?不能由著這些人亂來。歷朝歷代都是亡於兼併,兼併出巨富,巨富有勢就收不上稅,一旦沒了錢什麽都做不了,隻能破而後立,一切從頭開始。大虞建國也已經五十多年了,這些世家大族商賈巨富都開始慢慢出現,苗頭都冒了出來,以後再對付就晚了。」
步六孤辰愈發聽得心驚,半晌才道:「臣……謹記在心。」
塔吉不知那些人的關係,卻也瞧出步六孤辰的不對勁,心裏直嘀咕。
步六孤辰知道,李長明這是要對舊臣和世家動手了,而他自己倚仗的舅舅,也是其中之一。
「給富人加稅,限製他們侵吞土地財產,再給窮人減稅,就是那麽簡單的事,偏偏做起來難上加難。」李長明嘆息,「各地出了災情,為了賑災,國庫撥出去不少,總得收回來些。有些事總得有人帶頭做,思來想去,你們二人出麵最好。」
步六孤辰道:「臣回去,會勸說許國公上奏的。」
塔吉也道:「我明白了。」
李長明又與兩人商議些細節,而後塔吉看步六孤辰似有話想單獨對李長明說,便忍下了跟李長明獨處膩歪的心,先一步告辭離開。
塔吉前腳剛走,步六孤辰便起身拜倒。
「殿下……」步六孤辰苦笑道,「臣知殿下所求為何,臣定會為殿下竭盡心力。可是有一事,臣須諫之!世家雖妄,卻為天子之臣,而異族終究是異族。殿下即便是想清除舊臣,打壓世家,也不可如此信用番酋。」
如今任用番邦臣子,是為了緩和胡漢之間的矛盾鞏固大虞統一,也是在拐著彎打壓朝中這些勢力大了的家族。可是不論世家力量是強是弱,天下依舊是漢家天下。若是有一日外族人勢大,這天下還能是漢人的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