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恭膺寶位已廿三載,盡兄長之責,綏育其人,深知其性,謂此子可堪天命。朕無私愛,選賢以立,以寧邦國而守宗祧。是以兄弟相及,冊燾為皇太弟,予儲位以輔朕躬,委重任以安萬物。今群臣共見,萬邦同證,丕承少陽,景命有僕。敬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
皇太弟冊文念完,高有德的聲音依然在大殿中迴蕩,李長明再拜:「臣,拜謝聖恩!」
接過儲君冊寶,李長明目光投向帝座之前的大虞天子,以堅定回應對方眼中的欣慰。
從此他便是這個天下未來之主。
作者有話要說: 《冊魏王燾為皇太弟文》【虞】李熹
大虞中學課本全文背誦篇目(?)
第188章 驍衛
雲漢司內依舊如往日般安靜, 國師如今隻是有個國師之名,那冊封典禮連他一席之位都沒有。太極殿那邊百官齊聚,這裏卻隻有國師一個人坐在丹爐前閉目養神。
一名女子從外走入, 低頭行禮後便道:「師父,冊封禮已成。」
國師驟然睜開雙目, 喃喃道:「傳給他弟弟……兄弟……哈哈……當年太祖皇帝也是這樣對他親弟弟的。你說, 這位弟弟會不會等不及?」
女子沉吟片刻,道:「若不是李燾功高震主難以壓製, 李熹又怎會將儲君之位給了李燾。隻是, 李熹本就體弱, 李燾又早已接過權柄,等李熹身體不行了, 一切都名正言順,實在沒有必要……」
她說完,國師也許久沒有發話。
殿中沉寂了片刻,國師才緩緩道:「為師也沒有幾年可活了……」
女子臉色大變:「師父……」
國師幽幽嘆息道:「當年為師追隨太祖皇帝……明知太祖皇帝死於親弟弟之手, 卻依然留在雲漢司, 就是為了有一日能為太祖皇帝報仇。可是那麽多年了……當年宗室聯合, 也沒能動得了他。他現在是死了,可他是壽終正寢……他的兒子原本受製於吳氏, 如今也已滅了吳氏……連永安王籌謀多年,都被如此輕鬆平定了。這樣一個無情無義之人竊取來的國家,沒有迅速消亡,更沒有任何人能撼動, 難道真的天命在他麽?」
女子沉聲道:「師父已經盡力了……太祖皇帝若知道您那麽多年一直在計劃為他復仇,定會……」
不待她說完,國師便道:「當年永安王去找柳家共商大計, 柳家回絕了……說如今天下太平,動幹戈隻會苦了百姓。於天下而言,他才是天子,別的人要是討伐他,那就是謀逆,得不了民心……現在看來,果真是如此啊……可是,總有失了民心的那一天。我倒想看看,他們能做到什麽地步……」
西域北境都已經歸入大虞,人是越來越多了。
得幾個人的人心容易,要得那麽多的人心,哪裏是輕鬆的事?
太極殿那邊的典禮結束,一眾人各懷心事離開皇宮,不管他們願不願意,皇帝陛下已經給未來的大虞選了一位英明之主。
過了年關,就是至臨二年。皇帝在初春染了風寒,又躺了小半個月,春獵祭祀之事都由儲君代行。
之前皇帝一有點什麽事不能出麵,就是讓魏王來代為定奪,如今魏王從臣變成了儲君,一切更加順理成章。
東宮大殿簾帷輕揚,香菸蒸騰。幾名宮女從紗簾後走出,微一停頓下來朝麵前的紫袍官員頷首行禮,又無言地退出殿中。
塔吉看她們一眼,邁步朝簾後走去。
自至臨元年末皇帝冊封皇太弟後,李長明便搬入宮中居住,方便跟隨在皇帝身側聽政輔政。宮外的魏王府成了李長明的外宅,塔吉為了進宮方便,就鳩占鵲巢,暫時住了進去。不過以前他也這樣幹,天天去李長明那裏蹭吃蹭喝蹭住,別人也都見怪不怪了。
塔吉就那麽一個人獨居宮外,每月隻有朝參日和小公主召他進宮時才能進宮,見到李長明的機會就那麽變少了。還好李長明得了空也會出宮回魏王府待兩日,見一見自己留在王府裏的「家眷」。
魏王成了皇太弟搬進東宮,阿裏卻不能跟著去,不上學的時候依然住在魏王府裏。隻是魏王府是親王規製,阿裏怎麽樣都是繼承不了的。李熹是打算等這孩子長大些立點功勳,再給封個爵位安置好,弟弟收的義子,總不能在玉京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至於塔吉,如今也是有了實封的郡王,住在那遠遠的承德坊不妥,皇太弟殿下也在考慮給懷義郡王搬個家,隻是還沒定下來。
再怎麽搬,都是在宮外,一道皇城宮牆就把兩人隔開了。李長明想出宮容易,可塔吉想進宮就很難。
今天要不是皇太弟召見,塔吉也進不了宮。
簾後的那位殿下正坐於案前低頭看著什麽,從窗外投入的光線恰好從他臉側飛過,勾勒出他麵部淩厲的線條。
他的骨相硬朗英挺,更像塔吉這樣的胡人。有時候塔吉會想,會不會李家祖上有胡人的血脈,體內融合了的血液才讓李長明能這樣不計較胡漢之分,願意將胡人漢人一視同仁。
可偏偏他的五官麵容又是精緻柔和的,徹底遮蓋了他骨相上那種偏向胡人的感覺。
塔吉放輕腳步,沒有行禮,而是小聲朝那邊的人喊:「皇太弟殿下,出來偷情!」
像極了孩童背著大人去找夥伴玩鬧的模樣。
李長明聞言,抬頭便笑:「說什麽呢?」
皇太弟冊文念完,高有德的聲音依然在大殿中迴蕩,李長明再拜:「臣,拜謝聖恩!」
接過儲君冊寶,李長明目光投向帝座之前的大虞天子,以堅定回應對方眼中的欣慰。
從此他便是這個天下未來之主。
作者有話要說: 《冊魏王燾為皇太弟文》【虞】李熹
大虞中學課本全文背誦篇目(?)
第188章 驍衛
雲漢司內依舊如往日般安靜, 國師如今隻是有個國師之名,那冊封典禮連他一席之位都沒有。太極殿那邊百官齊聚,這裏卻隻有國師一個人坐在丹爐前閉目養神。
一名女子從外走入, 低頭行禮後便道:「師父,冊封禮已成。」
國師驟然睜開雙目, 喃喃道:「傳給他弟弟……兄弟……哈哈……當年太祖皇帝也是這樣對他親弟弟的。你說, 這位弟弟會不會等不及?」
女子沉吟片刻,道:「若不是李燾功高震主難以壓製, 李熹又怎會將儲君之位給了李燾。隻是, 李熹本就體弱, 李燾又早已接過權柄,等李熹身體不行了, 一切都名正言順,實在沒有必要……」
她說完,國師也許久沒有發話。
殿中沉寂了片刻,國師才緩緩道:「為師也沒有幾年可活了……」
女子臉色大變:「師父……」
國師幽幽嘆息道:「當年為師追隨太祖皇帝……明知太祖皇帝死於親弟弟之手, 卻依然留在雲漢司, 就是為了有一日能為太祖皇帝報仇。可是那麽多年了……當年宗室聯合, 也沒能動得了他。他現在是死了,可他是壽終正寢……他的兒子原本受製於吳氏, 如今也已滅了吳氏……連永安王籌謀多年,都被如此輕鬆平定了。這樣一個無情無義之人竊取來的國家,沒有迅速消亡,更沒有任何人能撼動, 難道真的天命在他麽?」
女子沉聲道:「師父已經盡力了……太祖皇帝若知道您那麽多年一直在計劃為他復仇,定會……」
不待她說完,國師便道:「當年永安王去找柳家共商大計, 柳家回絕了……說如今天下太平,動幹戈隻會苦了百姓。於天下而言,他才是天子,別的人要是討伐他,那就是謀逆,得不了民心……現在看來,果真是如此啊……可是,總有失了民心的那一天。我倒想看看,他們能做到什麽地步……」
西域北境都已經歸入大虞,人是越來越多了。
得幾個人的人心容易,要得那麽多的人心,哪裏是輕鬆的事?
太極殿那邊的典禮結束,一眾人各懷心事離開皇宮,不管他們願不願意,皇帝陛下已經給未來的大虞選了一位英明之主。
過了年關,就是至臨二年。皇帝在初春染了風寒,又躺了小半個月,春獵祭祀之事都由儲君代行。
之前皇帝一有點什麽事不能出麵,就是讓魏王來代為定奪,如今魏王從臣變成了儲君,一切更加順理成章。
東宮大殿簾帷輕揚,香菸蒸騰。幾名宮女從紗簾後走出,微一停頓下來朝麵前的紫袍官員頷首行禮,又無言地退出殿中。
塔吉看她們一眼,邁步朝簾後走去。
自至臨元年末皇帝冊封皇太弟後,李長明便搬入宮中居住,方便跟隨在皇帝身側聽政輔政。宮外的魏王府成了李長明的外宅,塔吉為了進宮方便,就鳩占鵲巢,暫時住了進去。不過以前他也這樣幹,天天去李長明那裏蹭吃蹭喝蹭住,別人也都見怪不怪了。
塔吉就那麽一個人獨居宮外,每月隻有朝參日和小公主召他進宮時才能進宮,見到李長明的機會就那麽變少了。還好李長明得了空也會出宮回魏王府待兩日,見一見自己留在王府裏的「家眷」。
魏王成了皇太弟搬進東宮,阿裏卻不能跟著去,不上學的時候依然住在魏王府裏。隻是魏王府是親王規製,阿裏怎麽樣都是繼承不了的。李熹是打算等這孩子長大些立點功勳,再給封個爵位安置好,弟弟收的義子,總不能在玉京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至於塔吉,如今也是有了實封的郡王,住在那遠遠的承德坊不妥,皇太弟殿下也在考慮給懷義郡王搬個家,隻是還沒定下來。
再怎麽搬,都是在宮外,一道皇城宮牆就把兩人隔開了。李長明想出宮容易,可塔吉想進宮就很難。
今天要不是皇太弟召見,塔吉也進不了宮。
簾後的那位殿下正坐於案前低頭看著什麽,從窗外投入的光線恰好從他臉側飛過,勾勒出他麵部淩厲的線條。
他的骨相硬朗英挺,更像塔吉這樣的胡人。有時候塔吉會想,會不會李家祖上有胡人的血脈,體內融合了的血液才讓李長明能這樣不計較胡漢之分,願意將胡人漢人一視同仁。
可偏偏他的五官麵容又是精緻柔和的,徹底遮蓋了他骨相上那種偏向胡人的感覺。
塔吉放輕腳步,沒有行禮,而是小聲朝那邊的人喊:「皇太弟殿下,出來偷情!」
像極了孩童背著大人去找夥伴玩鬧的模樣。
李長明聞言,抬頭便笑:「說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