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後的人影此時起身,人影從那屏風上移開,人從那屏風之後走出。
阿星負劍而立,聽到聲響愕然回過頭去:「陛下……別看。」
李熹怔了怔,旋即笑道:「我不怕。」
白糾當年也是這樣……害怕自己受不了這血腥場麵,總是會把自己攔在身後,或是捂住自己眼睛。
可是那個會捂住他眼睛的人已經離開很多年了,他也已經不需要這樣的保護了。
阿星提劍而上,想要伸手扶他坐回去。可是片刻後似乎又想起自己滿手是血,會汙了他衣物,抬起的手又那麽放了下去。
李熹笑得溫和,出乎意料地主動拉起他的手。
阿星倒像是被針刺痛一般,有些驚慌地道:「陛下……」
他心裏想的隻是……陛下的手,也被血弄髒了。
「你為什麽要準備毒酒?」李熹問道,「有你在,我怎麽可能遭遇不測……」
「陛下……」阿星望著他道,「這瓶毒酒,不隻是今日用的。」
李熹笑了,心中卻有幾分茫然。
這個人,竟然決心要與自己同生共死麽?
玄武門前,兩方人馬打得激烈。
吳黨人數眾多,玄武門失守後湧入皇城,一時城內守軍竟有些抵擋不住。好在太後已被囚禁,可分兵前來支援。
李長明縱馬狂奔,沖入戰局,毫無停頓地飛身而起,腳踩士兵肩背,朝著中間指揮的吳慎怒沖而去!
一聲龍吟,天地鋒出鞘,劍光剎那間照亮了吳慎的臉。
吳慎隻與他對視了須臾,還不及有任何反應,便是鮮血紛灑,一大團血肉忽然飛出!
眾人都被那骨頭斷裂,鮮血噴濺的詭異響聲驚得回頭望去,卻隻見到那突然飛起的東西在火光之中劃過。
那是吳慎的頭顱!
魏王隻一劍,便斬下了他的頭顱!
那個如飛鳥般輕盈靈活的身影在眾人的震驚中,迎著吳慎飛出的頭顱而去,猛然探手,抓住那散開的髮髻。馬背上失去頭顱的軀體頓時跌落在地,沒入那成堆屍首之中。
吳慎驚懼的表情還凝聚在臉上,那麽鮮活,圓瞪的雙目似乎還在向世人說著他死得多麽突然,多麽讓人難以置信。
他的頭髮沾滿鮮血,宛如枯敗的蓬草,被一隻骨節分明的手抓在掌心。
眼前的畫麵實在慘烈,周圍禁軍士兵怔忪地望著輕輕落下,站立在馬背上的李長明,連揮舞刀劍的動作都忘記了。
從天而降,瞬息之間取人首級。
李長明麵對著周圍驚恐萬分的吳黨禁軍,被猩紅沾汙的臉上卻是神情淡漠。
他舉起吳慎頭顱,高聲道:「吳慎已誅!」
他身後的禁軍爆發出一陣響徹天際的歡呼聲,更加拚命地往前衝去。
失去首領的吳黨禁軍,再難維持陣型,不少人丟盔卸甲,開始逃竄。
天色漸亮,血腥的一夜終究過去。
一整晚的動盪最後還是平息,玉京城卻已天翻地覆。
李熹在榻上端坐一夜,衣冠依然整齊。
他向外一望,朝著自己對麵滿身血跡的阿星道:「天亮了。」
天亮了,都結束了。
他不是李長明提起過的孝莊帝元子攸,不會在除掉權臣後落得個被囚禁在佛寺,一條白綾縊死的下場。
他忍了那麽多年,就是在算計,如何把代價降到最低。
他贏了。
大殿門口,一名士兵單膝跪地,道:「陛下,魏王求見!」
他下榻,在阿星的跟隨下一步一步朝殿外走去。
晨光一點點照入殿內,與他的距離越來越近。
殿前的李長明頷首道:「稟陛下,玉京之亂已平息。」
李熹看向那溫柔朝陽,樹上鳥雀依然如往常一般嘰喳亂叫,一切都如平常那般祥和安寧。
殿前站滿為他奮戰了一夜的將士,每人都神情肅穆,待他下令。
李熹道:「傳朕口敕,自永和以來,太後監國,外戚亂政,實為呂霍之風。吳門陟罰隨性,臧否妄為,窺覦社稷,世人難容。今吳彰謀刺天子,吳慎縱兵謀逆,其罪伐竹難書。吳士忠、吳彰、吳慎等主犯皆已伏誅,吳氏其餘人等,即廢為庶人,交由三法司審理定罪。元惡既除,從犯可赦。」
殿前將士齊齊下跪,齊聲呼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後世記載,此次兵變因左相吳士忠二子吳彰趁進宮探望胞妹淑妃時意欲弒君自立而起,然吳彰行刺未果被當場誅殺。而後吳士忠三子吳慎在京中領兵作亂,妄圖攻入皇城挾持天子。魏王李燾率黑衣旅救駕,斬殺吳慎,巡防軍投降。
皇城外,尚書令王昌彝與兵部侍郎步六孤辰從牢中放出囚徒,阻截巡防軍追擊。黑衣旅和府兵圍攻吳府,一個時辰後又得皇城中禁軍助力,擊破防線,沖入吳府,擒殺周國公吳士忠。
至此,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吳氏一族,在京勢力被皇帝徹底剷除。
事發時城中坊門已關,未傷及百姓一人,翌日百姓走出坊門,方知昨夜亂象。
吳氏滿門,除女眷幼童外,皆絞刑處死,婦孺罰為宮奴。三族抄家流放,連宮內剛剛誕下皇子的吳淑妃都受牽連降為才人。
吳黨同謀和吳氏門生,免官的免官,流放的流放,朝堂之上迎來一場徹底的清洗。罪重些的本也免不了一死,但皇帝怕這些人狗急跳牆,為表大度,便下敕既往不咎,赦死罪,刑罰降一等。
阿星負劍而立,聽到聲響愕然回過頭去:「陛下……別看。」
李熹怔了怔,旋即笑道:「我不怕。」
白糾當年也是這樣……害怕自己受不了這血腥場麵,總是會把自己攔在身後,或是捂住自己眼睛。
可是那個會捂住他眼睛的人已經離開很多年了,他也已經不需要這樣的保護了。
阿星提劍而上,想要伸手扶他坐回去。可是片刻後似乎又想起自己滿手是血,會汙了他衣物,抬起的手又那麽放了下去。
李熹笑得溫和,出乎意料地主動拉起他的手。
阿星倒像是被針刺痛一般,有些驚慌地道:「陛下……」
他心裏想的隻是……陛下的手,也被血弄髒了。
「你為什麽要準備毒酒?」李熹問道,「有你在,我怎麽可能遭遇不測……」
「陛下……」阿星望著他道,「這瓶毒酒,不隻是今日用的。」
李熹笑了,心中卻有幾分茫然。
這個人,竟然決心要與自己同生共死麽?
玄武門前,兩方人馬打得激烈。
吳黨人數眾多,玄武門失守後湧入皇城,一時城內守軍竟有些抵擋不住。好在太後已被囚禁,可分兵前來支援。
李長明縱馬狂奔,沖入戰局,毫無停頓地飛身而起,腳踩士兵肩背,朝著中間指揮的吳慎怒沖而去!
一聲龍吟,天地鋒出鞘,劍光剎那間照亮了吳慎的臉。
吳慎隻與他對視了須臾,還不及有任何反應,便是鮮血紛灑,一大團血肉忽然飛出!
眾人都被那骨頭斷裂,鮮血噴濺的詭異響聲驚得回頭望去,卻隻見到那突然飛起的東西在火光之中劃過。
那是吳慎的頭顱!
魏王隻一劍,便斬下了他的頭顱!
那個如飛鳥般輕盈靈活的身影在眾人的震驚中,迎著吳慎飛出的頭顱而去,猛然探手,抓住那散開的髮髻。馬背上失去頭顱的軀體頓時跌落在地,沒入那成堆屍首之中。
吳慎驚懼的表情還凝聚在臉上,那麽鮮活,圓瞪的雙目似乎還在向世人說著他死得多麽突然,多麽讓人難以置信。
他的頭髮沾滿鮮血,宛如枯敗的蓬草,被一隻骨節分明的手抓在掌心。
眼前的畫麵實在慘烈,周圍禁軍士兵怔忪地望著輕輕落下,站立在馬背上的李長明,連揮舞刀劍的動作都忘記了。
從天而降,瞬息之間取人首級。
李長明麵對著周圍驚恐萬分的吳黨禁軍,被猩紅沾汙的臉上卻是神情淡漠。
他舉起吳慎頭顱,高聲道:「吳慎已誅!」
他身後的禁軍爆發出一陣響徹天際的歡呼聲,更加拚命地往前衝去。
失去首領的吳黨禁軍,再難維持陣型,不少人丟盔卸甲,開始逃竄。
天色漸亮,血腥的一夜終究過去。
一整晚的動盪最後還是平息,玉京城卻已天翻地覆。
李熹在榻上端坐一夜,衣冠依然整齊。
他向外一望,朝著自己對麵滿身血跡的阿星道:「天亮了。」
天亮了,都結束了。
他不是李長明提起過的孝莊帝元子攸,不會在除掉權臣後落得個被囚禁在佛寺,一條白綾縊死的下場。
他忍了那麽多年,就是在算計,如何把代價降到最低。
他贏了。
大殿門口,一名士兵單膝跪地,道:「陛下,魏王求見!」
他下榻,在阿星的跟隨下一步一步朝殿外走去。
晨光一點點照入殿內,與他的距離越來越近。
殿前的李長明頷首道:「稟陛下,玉京之亂已平息。」
李熹看向那溫柔朝陽,樹上鳥雀依然如往常一般嘰喳亂叫,一切都如平常那般祥和安寧。
殿前站滿為他奮戰了一夜的將士,每人都神情肅穆,待他下令。
李熹道:「傳朕口敕,自永和以來,太後監國,外戚亂政,實為呂霍之風。吳門陟罰隨性,臧否妄為,窺覦社稷,世人難容。今吳彰謀刺天子,吳慎縱兵謀逆,其罪伐竹難書。吳士忠、吳彰、吳慎等主犯皆已伏誅,吳氏其餘人等,即廢為庶人,交由三法司審理定罪。元惡既除,從犯可赦。」
殿前將士齊齊下跪,齊聲呼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後世記載,此次兵變因左相吳士忠二子吳彰趁進宮探望胞妹淑妃時意欲弒君自立而起,然吳彰行刺未果被當場誅殺。而後吳士忠三子吳慎在京中領兵作亂,妄圖攻入皇城挾持天子。魏王李燾率黑衣旅救駕,斬殺吳慎,巡防軍投降。
皇城外,尚書令王昌彝與兵部侍郎步六孤辰從牢中放出囚徒,阻截巡防軍追擊。黑衣旅和府兵圍攻吳府,一個時辰後又得皇城中禁軍助力,擊破防線,沖入吳府,擒殺周國公吳士忠。
至此,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吳氏一族,在京勢力被皇帝徹底剷除。
事發時城中坊門已關,未傷及百姓一人,翌日百姓走出坊門,方知昨夜亂象。
吳氏滿門,除女眷幼童外,皆絞刑處死,婦孺罰為宮奴。三族抄家流放,連宮內剛剛誕下皇子的吳淑妃都受牽連降為才人。
吳黨同謀和吳氏門生,免官的免官,流放的流放,朝堂之上迎來一場徹底的清洗。罪重些的本也免不了一死,但皇帝怕這些人狗急跳牆,為表大度,便下敕既往不咎,赦死罪,刑罰降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