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施行暴政,肆意徵稅,有違太祖藏富於民之善衷;
第六,不明賞罰,以致上行下效;
第七,不納宮妃;
第八,不豐子嗣;
第九,不聽忠言;
第十,親小人。
無論這十大罪狀有沒有湊數的嫌疑,這一道參本,朝野震動。原因不在於張英正的官有多大,而在於,當此一刻,戶部延續了一個月有餘的混亂,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製,反而有惡化的傾向!長年累月的守支,已經讓大部分的開中鹽商耗竭了所有的資材,也因此耗竭了所有的耐心!因此聚集在戶部金科衙門而不願離去,隻差沒有鬧上金鑾殿了。可是,在此情況下,朝廷應對的方略卻遲遲無法下達。與此同時,眼看著一年即將過去,今年的開中尚沒有任何鹽商自願前往遼東等各地邊防。大把人為朝廷的久拖不決和反應遲鈍而大為惱怒,此時此刻張禦史的一道參本,可謂熱鍋遇到淋漓雨,雖然不足以釜底抽薪,但是足以成為輿情的爆發點!
從十月初至十月五日,短短五日的時間內,在京幾乎所有衙門的給事中都義憤填膺,接連上書。有彈劾壽寧侯的,有非議張皇後的,有指責戶部尚書葉淇的,有指何文淵敗壞兩淮鹽政的。而絕大部分的非議,壓向了皇帝本人——從政十七年來,積壓下來的矛盾,似乎一夜之間徹底爆發,朝野陷於斥責與叫罵。
如此混亂,在高高在上的弘治帝的執政生涯中,大約並不多見!或許是開中鹽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或許是朝野的失控令人有所震動,或許隻是事情總必須有個解決的辦法,皇帝頻頻召見內閣、戶部尚書,以及都察院的督察禦史和副督察禦史等多位高官,又指示戶部金科諸位官員極力安撫群情激奮的開中商人,並且下令不得對開中商人動武用刑。
所有這些信息,或通過圖克海的兄弟,或通過小七等開中商人,或明叔的渠道,一點不漏的傳到少筠耳中。
到了十月十日,明叔告訴少筠,皇帝第三次召見戶部尚書葉淇,直到這個時候,少筠分明看到了,她的對麵就是皇帝!在角力了這麽久之後,麵對官員的重壓、麵對國庫空虛的重壓、麵對邊防不可一日缺糧的重壓,麵對開中鹽朽木難雕的重壓,皇帝即將妥協!
十月十一日,少筠再度秘密拜訪刑部尚書餘明裕,唆使餘明裕向葉淇進言,並從旁側擊皇帝。隨後,她讓小七堂皇的去戶部,向戶部官員重申,他雲小七可以再去邊境換鹽引,隻要戶部金科保證,年後他能兌換到足量的鹽斤。堂堂雲小七的大義凜然,朝廷總不能明目張膽的欺負治下子民,是不是?
第二日,皇帝罪己。
其實罪己,不過是一個姿態,鹽商們歡呼雀躍的是後麵幾條內容!第一,從發召之日起,皇帝絕不再將鹽斤當成私產,隨意頒賞;第二,每年的產鹽區產鹽,在首先保證當年的開中鹽引外,逐步兌換以往擠壓的鹽引;第三,為了保證鹽商有鹽可賣,也為了保證煎鹽所需工具、材料,朝廷特別恩旨,鹽商可出資維護盤鐵草盪,朝廷發予勘合證明出資商戶,保證其每年最多可從鹽課中提取四到五成的鹽斤進行買賣。
詔書一出,雲小七一馬當先,奔赴遼東兌換鹽引!
仍留在京城的少筠,看完此道詔書後,很清晰的知道,這一局費心多年,可謂完勝!
時代的洪潮滾滾,昔日的小竹子、今日的漠北蒼雄桑少筠,已經立在潮端,張手,即刻扼住洪潮咽喉!蓄勢待發,是小竹子桑少筠唯一需要做的!
就在這一件大事基本宣告落幕的同時,程文運也接獲了給他的詔書。詔書中一如萬錢當初預料的,不功不過,不賞不罰。但是意味深長的是,原本僅僅是程文運手下一名領班的程峰,因此升為遊擊將軍!得到這個明貶暗褒的結果,程文運心滿意足!而當他得知少筠在京中某些意味深長的舉動之後,更加覺得滿意——因為侍蘭暗示他,少筠之所以推動開中鹽商大鬧戶部,無非是減少他程大都督招徠的目光!從此往後,他程文運應該理所當然的穩坐遼東都司頭把交椅。在此之後,北麵商路平靜、遼東曬鹽日進鬥金,無非讓他這個官,當得更加愜意罷了!
在程文運心滿意足之後,海西女真也基本滿意。明帝國對待藩屬,基本有一種開明的態度。海西的示好,無非彰顯皇帝陛下懷柔四海的功德而已,尤其又增加了對付可惡韃子的盟友,何樂不為?就這樣,海西女真的阿哥們也能像建州女真一般,可以帶刀在帝國中行走。而海西事務,則全權由建州官署總理。
要辦的事,基本都辦完了,少筠誌籌意滿,不過她的運氣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暫停。
十一月初二,就在穆薩沙拿著他的彎刀向少筠耀武揚威的當口,侍菊和侍蘭聯袂而來。
兩人揮退穆薩沙和枝兒之後,笑吟吟的告訴少筠,他們在遼東找來的廚娘果然十分本事,竟已經得到何府老夫人的認可,親自點給何少夫人,讓她專做兩個孩子的飲食!
天助我也!
少筠嘴角緩緩勾起,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聽著侍蘭侍菊說那些何府裏頭的家長裏短:
「府中呢,何文淵是經常留在李氏院子中的,一個月裏至少也有一半的時候在李氏那裏過夜。但是何文淵做人十分周到,每天對夫人請安問好之餘,也每天必見自己的正牌夫人,還時不時陪著吃飯、過夜。」
第六,不明賞罰,以致上行下效;
第七,不納宮妃;
第八,不豐子嗣;
第九,不聽忠言;
第十,親小人。
無論這十大罪狀有沒有湊數的嫌疑,這一道參本,朝野震動。原因不在於張英正的官有多大,而在於,當此一刻,戶部延續了一個月有餘的混亂,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製,反而有惡化的傾向!長年累月的守支,已經讓大部分的開中鹽商耗竭了所有的資材,也因此耗竭了所有的耐心!因此聚集在戶部金科衙門而不願離去,隻差沒有鬧上金鑾殿了。可是,在此情況下,朝廷應對的方略卻遲遲無法下達。與此同時,眼看著一年即將過去,今年的開中尚沒有任何鹽商自願前往遼東等各地邊防。大把人為朝廷的久拖不決和反應遲鈍而大為惱怒,此時此刻張禦史的一道參本,可謂熱鍋遇到淋漓雨,雖然不足以釜底抽薪,但是足以成為輿情的爆發點!
從十月初至十月五日,短短五日的時間內,在京幾乎所有衙門的給事中都義憤填膺,接連上書。有彈劾壽寧侯的,有非議張皇後的,有指責戶部尚書葉淇的,有指何文淵敗壞兩淮鹽政的。而絕大部分的非議,壓向了皇帝本人——從政十七年來,積壓下來的矛盾,似乎一夜之間徹底爆發,朝野陷於斥責與叫罵。
如此混亂,在高高在上的弘治帝的執政生涯中,大約並不多見!或許是開中鹽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或許是朝野的失控令人有所震動,或許隻是事情總必須有個解決的辦法,皇帝頻頻召見內閣、戶部尚書,以及都察院的督察禦史和副督察禦史等多位高官,又指示戶部金科諸位官員極力安撫群情激奮的開中商人,並且下令不得對開中商人動武用刑。
所有這些信息,或通過圖克海的兄弟,或通過小七等開中商人,或明叔的渠道,一點不漏的傳到少筠耳中。
到了十月十日,明叔告訴少筠,皇帝第三次召見戶部尚書葉淇,直到這個時候,少筠分明看到了,她的對麵就是皇帝!在角力了這麽久之後,麵對官員的重壓、麵對國庫空虛的重壓、麵對邊防不可一日缺糧的重壓,麵對開中鹽朽木難雕的重壓,皇帝即將妥協!
十月十一日,少筠再度秘密拜訪刑部尚書餘明裕,唆使餘明裕向葉淇進言,並從旁側擊皇帝。隨後,她讓小七堂皇的去戶部,向戶部官員重申,他雲小七可以再去邊境換鹽引,隻要戶部金科保證,年後他能兌換到足量的鹽斤。堂堂雲小七的大義凜然,朝廷總不能明目張膽的欺負治下子民,是不是?
第二日,皇帝罪己。
其實罪己,不過是一個姿態,鹽商們歡呼雀躍的是後麵幾條內容!第一,從發召之日起,皇帝絕不再將鹽斤當成私產,隨意頒賞;第二,每年的產鹽區產鹽,在首先保證當年的開中鹽引外,逐步兌換以往擠壓的鹽引;第三,為了保證鹽商有鹽可賣,也為了保證煎鹽所需工具、材料,朝廷特別恩旨,鹽商可出資維護盤鐵草盪,朝廷發予勘合證明出資商戶,保證其每年最多可從鹽課中提取四到五成的鹽斤進行買賣。
詔書一出,雲小七一馬當先,奔赴遼東兌換鹽引!
仍留在京城的少筠,看完此道詔書後,很清晰的知道,這一局費心多年,可謂完勝!
時代的洪潮滾滾,昔日的小竹子、今日的漠北蒼雄桑少筠,已經立在潮端,張手,即刻扼住洪潮咽喉!蓄勢待發,是小竹子桑少筠唯一需要做的!
就在這一件大事基本宣告落幕的同時,程文運也接獲了給他的詔書。詔書中一如萬錢當初預料的,不功不過,不賞不罰。但是意味深長的是,原本僅僅是程文運手下一名領班的程峰,因此升為遊擊將軍!得到這個明貶暗褒的結果,程文運心滿意足!而當他得知少筠在京中某些意味深長的舉動之後,更加覺得滿意——因為侍蘭暗示他,少筠之所以推動開中鹽商大鬧戶部,無非是減少他程大都督招徠的目光!從此往後,他程文運應該理所當然的穩坐遼東都司頭把交椅。在此之後,北麵商路平靜、遼東曬鹽日進鬥金,無非讓他這個官,當得更加愜意罷了!
在程文運心滿意足之後,海西女真也基本滿意。明帝國對待藩屬,基本有一種開明的態度。海西的示好,無非彰顯皇帝陛下懷柔四海的功德而已,尤其又增加了對付可惡韃子的盟友,何樂不為?就這樣,海西女真的阿哥們也能像建州女真一般,可以帶刀在帝國中行走。而海西事務,則全權由建州官署總理。
要辦的事,基本都辦完了,少筠誌籌意滿,不過她的運氣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暫停。
十一月初二,就在穆薩沙拿著他的彎刀向少筠耀武揚威的當口,侍菊和侍蘭聯袂而來。
兩人揮退穆薩沙和枝兒之後,笑吟吟的告訴少筠,他們在遼東找來的廚娘果然十分本事,竟已經得到何府老夫人的認可,親自點給何少夫人,讓她專做兩個孩子的飲食!
天助我也!
少筠嘴角緩緩勾起,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聽著侍蘭侍菊說那些何府裏頭的家長裏短:
「府中呢,何文淵是經常留在李氏院子中的,一個月裏至少也有一半的時候在李氏那裏過夜。但是何文淵做人十分周到,每天對夫人請安問好之餘,也每天必見自己的正牌夫人,還時不時陪著吃飯、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