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四月,梁誌廷在放了手下人將近一周的假期後,終於將槍口對準了離虎頭山最近鋤頭山上的綹子。


    由於兩山距離相近,近幾年還爆發過幾次小衝突。所以武家兄弟對於鋤頭山上的綹子是門清的很。


    清索山脈越往北山裏的綹子基本都是從索倫郡各縣裏活不下去出來的。


    不同於虎頭山武家兄弟的精兵政策,其餘山頭則是更喜歡以量為準。


    所以導致了虎頭山到現如今在加上梁誌廷一夥人加入後還沒有超過三百人。


    但是精兵政策也有好處,那便是對於武器和糧食的需求更少。


    打一次秋風分到每個人手裏的食物更足,良性循環下手下的戰鬥力會越來越強。


    而其他山頭多則六百之眾,少則也有四百之數導致了僧多肉少。


    能讓他們打秋風的縣城隻有那麽幾個,各山頭的綹子又過多。


    即便搶到了糧食分下去後,一些手下還是會挨餓,就導致了戰鬥力一直提升不上去。而且大部分山匪以前都是百姓出身。


    這也讓清索山脈各處的綹子經常互鬥。虎頭山近幾年自然也不能例外。


    但是來打虎頭山的山頭毫無例外都吃了虧,這裏自然也就包括了離虎頭山最近的鋤頭山。


    漸漸的也沒人敢來找虎頭山的麻煩,而武大郎也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所以一直在控製著武二郎蠢蠢欲動的野心。


    現如今當梁誌廷提出要整肅清索山脈統一七百裏山脈裏所有的綹子時,武二郎自是第一個舉手同意。


    見識了火器的威力後,武大郎自然是沒有反對。其他人則是更不必說,都聽從梁誌廷的調遣。


    根據武大郎的描述,鋤頭山上的綹子頭名叫張五嶽,是索倫郡人。會點武功但是一般,曾經被武二郎幾個回合便打翻在地。


    手下養了近六百人,主要活動於靠北的索倫郡下轄的幾個縣。與其說張五嶽是個山匪,不如說更像個商人。


    此人靠著山裏獵獲的野物,用一些珍貴的皮革,內髒,還有山裏的藥材和索倫郡偶爾做生意。


    靠著偶爾往來的生意和下縣打秋風,張五嶽的山頭過得還算舒服。


    手下人雖說做不到說書人口中說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但是起碼溫飽還是能解決的,比種地要好很多。


    鋤頭山的地勢一般,整座山因為形似鋤頭的正麵直挺挺的矗立起來,活像個大石板子。所以得名鋤頭山。


    在了解了鋤頭山的地形以及人數後,梁誌廷心下便有了數。自己這邊傾巢而出也就三十三人的配置。


    由下而上的攻山戰鬥像m2這種需要陣地才能發揮最大威力的裝備則直接被梁誌廷否掉。


    而且自己這邊能打的全都離開,山裏不留個大殺器梁誌廷心裏也不會放心。


    人手方麵梁誌廷將侯大和侯五以及武大郎留在山裏不打算帶走。留武大郎和侯大是兩人比較沉穩,守山比較合適。


    侯五則是因為會使用m2,被梁誌廷留下來作為小瓜的前輩導師。


    小瓜雖說理論知識已經很清楚了。但是至今一槍未開的他梁誌廷還是不免有些擔心。


    剩餘的侯家四兄弟以及武二郎外加上二十七個鏢師則是被梁誌廷全部帶走。


    除了侯六依舊喜愛加蘭德以外,侯二侯三侯四和武二郎全都清一色的選擇了mg42。


    梁誌廷也是大方的給四人每人配了兩個彈鼓。剩餘的鏢師則是依舊配備加蘭德。


    這一周時間,梁誌廷借著前世的記憶指導趙蕊兒縫製出了類似於前世的子彈袋。


    雖然樣式不太好看,但是斜綁在身上也大大的增加了個人攜帶子彈的數量。


    奈何趙蕊兒一個人做不到量產,一周的時間也僅僅縫製出了兩條。其中一條梁誌廷則是先交給了侯六讓其使用,看看效果。


    “此次攻打鋤頭山,我就一個要求。能不殺人就不要殺人。隻要對方投降就可以饒其一命,聽明白了嗎!?”


    山腳下,梁誌廷騎在馬上麵對著此次出征的人員喊道。


    “是!”


    “出發!”


    梁誌廷手握手槍衝天打了一槍後便駕馬離去。而後的三十二人個個身後背著武器,也翻身上馬跟了上去。


    這次梁誌廷提前在山裏就將每個人的武器彈藥全部配發齊全。目的也是讓他們練習負重。


    鋤頭山並沒有虎頭山的天然溶洞,所以山上的綹子則是在山裏伐木,在半山腰處蓋了成片連起來的木製山寨。


    其中當屬中間的木樓麵積最大,這裏自然也是鋤頭山眾綹子大當家的張五嶽居住的地方。


    張五嶽本是索倫郡內一個賣胭脂家的公子。年少時也曾讀過一些書。後來其爭風吃醋惹了郡內一個統兵的參將。


    隨即也是被搞得家破人亡,張五嶽不得已才跑到了山裏做了綹子。


    靠著讀過書肚子裏有些墨水,張五嶽順利的成為了前一任鋤頭山大當家的認可,成了其麾下的軍師。


    張五嶽曾經屢次建議前大當家利用好鋤頭山上的各類珍稀藥材,派人進索倫郡內做生意,換取一些額外的收入。


    但都被前一任大當家否決。主要是因為當時上山做綹子的人很少,各縣的百姓還有很多,打一次秋風夠吃半年多。


    被時代局限眼光的大當家並不願意浪費多餘的人力去賺取這些在他眼裏的蠅頭小利。


    直到八年前,前任大當家在一次狩獵中意外翻身下馬,當場被馬蹄踩中了盆骨,回到山後直接死亡。


    鋤頭山一下子進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麵中。當時的山上除了已經死去的大當家外,山裏還有二當家和三當家。


    他們兩個以前便看不上文縐縐的張五嶽,再加上大當家過分信任他兩人也就對其心生妒忌。


    借著這次的機會兩人便誣陷是張五嶽對大當家的馬做了手腳,要將其梟首示眾。


    但張五嶽素來在山裏更得人心,不似三位當家動輒便對手下嘍囉打罵。所以由兩個當家引起的內鬥還沒開始,便已經結束。


    張五嶽順利的坐上了鋤頭山的大當家的位子。而後的時間他便來者不拒,山上的人數由原先的三百人暴漲至現在的六百人。


    而後他利用了山裏的珍稀草藥優勢,還有山裏野物珍稀的皮革在索倫郡內做生意。讓山裏的綹子的生活比以前更富足。


    又因為鋤頭山獨特的地理優勢,像石板一樣的大山隻有一條上下的山路。


    讓鋤頭山得以留存至今,甚至還在清索山脈裏打出了一些名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北風雲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之霸的蟹黃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之霸的蟹黃堡並收藏西北風雲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