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佟皇貴妃 作者:則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皇子們還都好應付,但是其他兄弟家裏麵不好應付,特別是常寧家的幾個阿哥。常寧已經去世了,留下了這幾個孩子年紀都小。作為實際上的兄長,他對這幾個侄子也比較照顧,這幾個侄子又特別擔心一旦真的交稅了王府的開支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其實論擔任衣食住行,王府不需要什麽開支,但是要維持著王府的體麵所費的金錢就比較多。
他可以不替那些皇子們考慮,但是要替這幾個侄子考慮,所以就帶病進宮,準備和康熙好好商量商量,看這一件事兒能不能再緩幾年推廣。
康熙不同意,他是鐵了心的要將這一件是推行下去。
到底是這麽多年的兄弟了,福全對於康熙最在乎的事情是了解的。
「按道理來說這是好事,奴才不應該反對,可是皇上想過沒有,史筆如刀,這種改革總是招的罵名滾滾而來,這件事兒不如交給下一任皇帝來吧。」說完他咳嗽了幾聲。
他也沒有對這件事多糾纏,反而說自己最近身體不好了,考慮到先帝有幾個兒子,如今隻剩下康熙和他,自己恐怕時日無多。老一輩兒的都到了凋零的時候,也就是說康熙或許在未來的幾年或者十幾年內,有可能會把皇位交出去。
雖然這麽說很不吉利,康熙也很不願意聽,但是這是一個避免不了的問題。
這件事做不好了,極容易引起社會動盪,這一點兒是無法繞過去的。如果老皇帝到最後功虧一簣,新皇帝的政策十分重要,不管是繼續支持還是反對,折騰的都是民間百姓。一旦動搖了民間,根本也有可能動搖國本。
等到這位老哥哥走了之後,康熙又聽到了很多老臣們的說法。
他們誇大了這件事所帶來的社會影響,說是京城附近某個地方,因為這條法令已經死人了,又說四阿哥逼迫的太緊,如今有很多地方已經不滿。
連平時跟隨在康熙身邊的這些禦前侍衛們也在康熙的耳邊吹風,致使康熙有了一些動搖。
田蜜在後宮,很多大事並不去插手,像這些誰陪著皇上說了什麽的內容,田蜜也不太清楚。可最近誰去見了皇上,對於田蜜來說想弄到名單特別容易。
他把這個名單交給了四阿哥,四阿哥心中暗恨,急匆匆的去拜見康熙。
然而經過幾天的考慮,康熙已經被身邊所有人說服了,再加上所有的兒子除了四阿哥之外都不支持變革,康熙也就沒有對這件事再進行支持,四阿哥推行的這一項改革慘遭流產。
就算心中有氣,四阿哥也隻是在戶部衙門拍了拍自己的桌子,不能對這件事抱有任何的說法,更不能抱有怨恨之心。哪怕是心中不痛快也不能表現出來。
康熙也覺得這麽做對四阿哥有些不公平,這一招無疑是釜底抽薪。於是對四阿哥表現出特別偏愛,很多好東西流水一般的送過去,這也是對外表明的態度,雖然朕不支持四阿哥這麽做,但是朕還是很愛護四阿哥的。
甚至還擔心田蜜多想,特意來和田蜜解釋了一下:「不是朕覺得四阿哥沒那個本事,而是挑錯時候。」
田蜜本來不想管,但是聽了之後忍不住反問:「歷朝歷代變法者哪有不流血的,雖然祖宗規矩重要,但是祖宗規矩也是違背了祖宗的祖宗才製定的。遠的不說,難道商鞅變法的時候沒有違背秦王的祖宗規矩嗎?再比如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沒有違背宋朝的祖宗規矩嗎?這件事兒咱們既然發現了,就要早早的把事情給做了,如果做的太晚,恐怕有尾大不掉之勢。」
田蜜說的話,康熙覺得是有一些道理,但是他對田蜜舉的這兩個例子並不感冒。不管是商君也好王安石也好,都是以前的人了,以前和現在不一樣。
商鞅變法,那是因為秦國迫切的想要強盛。王安石變法,宋朝並沒有過不下去的地步,反而是因為王安石變法中間兩派鬥爭的太過激烈,以至於折騰的國運都沒了。
如果沒有新舊兩派折騰,說不定宋朝和唐朝一樣強大,不至於到最後被金人南下掠走了他們兩位皇帝。
「表妹你要知道,朕之所以選擇現在叫停,也是為了朝堂安靜。這件事很難推廣,現在遠遠不是時候,當時王安石翻起了那麽大的浪話,不也是沒成功嗎。治大國猶如烹小鮮,不能急不能燥」。
他這個理由也徹底說服了自己,擺了擺手示意田蜜不要再講了,「事情都已經到這樣個地步了,不用再說了,後宮不可幹政。這種事咱們兩個私下裏聊聊就行了,可不能傳出去,傳出去了別人說你不守規矩」。
田蜜張了張嘴又將自己的嘴閉上了。
眼前的這個人怎麽看怎麽不像千古一帝,千古一帝這個名號難不成是他自己吹噓的?
都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才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眼前這位恐怕真的稱不上。
田蜜拍了拍手讓人把晚飯送過來,兩個人無聲無息的把晚飯解決了,吃過飯之後田蜜把弘暉叫進來,抱著孫子教給他讀書。
康熙自己背著手在屋子中轉了幾圈,別看田蜜這會兒平平靜靜的和孫子兩個一問一答,但是康熙能感受得到她又生氣了。
這十幾年來表妹一旦生氣之後,從來沒有哭過鬧過,就是擺明了我不高興,問話也回答,說話的時候也陪聊,但就是擺明了不高興。
其實論擔任衣食住行,王府不需要什麽開支,但是要維持著王府的體麵所費的金錢就比較多。
他可以不替那些皇子們考慮,但是要替這幾個侄子考慮,所以就帶病進宮,準備和康熙好好商量商量,看這一件事兒能不能再緩幾年推廣。
康熙不同意,他是鐵了心的要將這一件是推行下去。
到底是這麽多年的兄弟了,福全對於康熙最在乎的事情是了解的。
「按道理來說這是好事,奴才不應該反對,可是皇上想過沒有,史筆如刀,這種改革總是招的罵名滾滾而來,這件事兒不如交給下一任皇帝來吧。」說完他咳嗽了幾聲。
他也沒有對這件事多糾纏,反而說自己最近身體不好了,考慮到先帝有幾個兒子,如今隻剩下康熙和他,自己恐怕時日無多。老一輩兒的都到了凋零的時候,也就是說康熙或許在未來的幾年或者十幾年內,有可能會把皇位交出去。
雖然這麽說很不吉利,康熙也很不願意聽,但是這是一個避免不了的問題。
這件事做不好了,極容易引起社會動盪,這一點兒是無法繞過去的。如果老皇帝到最後功虧一簣,新皇帝的政策十分重要,不管是繼續支持還是反對,折騰的都是民間百姓。一旦動搖了民間,根本也有可能動搖國本。
等到這位老哥哥走了之後,康熙又聽到了很多老臣們的說法。
他們誇大了這件事所帶來的社會影響,說是京城附近某個地方,因為這條法令已經死人了,又說四阿哥逼迫的太緊,如今有很多地方已經不滿。
連平時跟隨在康熙身邊的這些禦前侍衛們也在康熙的耳邊吹風,致使康熙有了一些動搖。
田蜜在後宮,很多大事並不去插手,像這些誰陪著皇上說了什麽的內容,田蜜也不太清楚。可最近誰去見了皇上,對於田蜜來說想弄到名單特別容易。
他把這個名單交給了四阿哥,四阿哥心中暗恨,急匆匆的去拜見康熙。
然而經過幾天的考慮,康熙已經被身邊所有人說服了,再加上所有的兒子除了四阿哥之外都不支持變革,康熙也就沒有對這件事再進行支持,四阿哥推行的這一項改革慘遭流產。
就算心中有氣,四阿哥也隻是在戶部衙門拍了拍自己的桌子,不能對這件事抱有任何的說法,更不能抱有怨恨之心。哪怕是心中不痛快也不能表現出來。
康熙也覺得這麽做對四阿哥有些不公平,這一招無疑是釜底抽薪。於是對四阿哥表現出特別偏愛,很多好東西流水一般的送過去,這也是對外表明的態度,雖然朕不支持四阿哥這麽做,但是朕還是很愛護四阿哥的。
甚至還擔心田蜜多想,特意來和田蜜解釋了一下:「不是朕覺得四阿哥沒那個本事,而是挑錯時候。」
田蜜本來不想管,但是聽了之後忍不住反問:「歷朝歷代變法者哪有不流血的,雖然祖宗規矩重要,但是祖宗規矩也是違背了祖宗的祖宗才製定的。遠的不說,難道商鞅變法的時候沒有違背秦王的祖宗規矩嗎?再比如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沒有違背宋朝的祖宗規矩嗎?這件事兒咱們既然發現了,就要早早的把事情給做了,如果做的太晚,恐怕有尾大不掉之勢。」
田蜜說的話,康熙覺得是有一些道理,但是他對田蜜舉的這兩個例子並不感冒。不管是商君也好王安石也好,都是以前的人了,以前和現在不一樣。
商鞅變法,那是因為秦國迫切的想要強盛。王安石變法,宋朝並沒有過不下去的地步,反而是因為王安石變法中間兩派鬥爭的太過激烈,以至於折騰的國運都沒了。
如果沒有新舊兩派折騰,說不定宋朝和唐朝一樣強大,不至於到最後被金人南下掠走了他們兩位皇帝。
「表妹你要知道,朕之所以選擇現在叫停,也是為了朝堂安靜。這件事很難推廣,現在遠遠不是時候,當時王安石翻起了那麽大的浪話,不也是沒成功嗎。治大國猶如烹小鮮,不能急不能燥」。
他這個理由也徹底說服了自己,擺了擺手示意田蜜不要再講了,「事情都已經到這樣個地步了,不用再說了,後宮不可幹政。這種事咱們兩個私下裏聊聊就行了,可不能傳出去,傳出去了別人說你不守規矩」。
田蜜張了張嘴又將自己的嘴閉上了。
眼前的這個人怎麽看怎麽不像千古一帝,千古一帝這個名號難不成是他自己吹噓的?
都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才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眼前這位恐怕真的稱不上。
田蜜拍了拍手讓人把晚飯送過來,兩個人無聲無息的把晚飯解決了,吃過飯之後田蜜把弘暉叫進來,抱著孫子教給他讀書。
康熙自己背著手在屋子中轉了幾圈,別看田蜜這會兒平平靜靜的和孫子兩個一問一答,但是康熙能感受得到她又生氣了。
這十幾年來表妹一旦生氣之後,從來沒有哭過鬧過,就是擺明了我不高興,問話也回答,說話的時候也陪聊,但就是擺明了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