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目標直指:南部第一!
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 作者:半價炸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秋聲音不大,卻傳遍會議室,道:
“在場各位院長,都是來自哪裏?
天都、魔都,鵬城……無一例外,全部都是經濟極其發達的地區。
大夏太大,然而,最頂尖的醫療資源,卻幾乎完全被壟斷。
東北、西北,南部,雖然一直在接受扶持,但解決不了本質——人才始終在向首都為中心的經濟發達區聚集。
不論是協和的綜合第一,還是天都天壇唯一一家腦外科中心,都進一步加劇了各地的醫療資源鴻溝。
我或許改變不了這個局麵。
但,至少想讓醫生、病人都多一個選擇,大夏不隻有協和、天壇、301、華西等,除了以協和為中心的北方醫院係、西南華西等之外,南部也有一個醫療核心。”
會議室靜悄悄的。
眾人一臉呆滯,想不到許秋的野心竟然大到了這個地步。
然而,卻沒有一個人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他們都知道許秋有這個本事。
“南部……的確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醫院了……”協和院長默默開口。
當年的四大頂尖醫院協和、華西、齊魯、湘雅,如今隻餘其三。
湘雅曾經也有領銜南部醫院的實力,不論是醫療資源,還是影響力,都獨占鼇頭。
甚至,有一段時間,湘省人民對湘雅的信任度、滿意度等,超過了協和,許多危重病人第一選擇是留在湘雅。
但後來,湘雅出了太多問題。
一方麵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如地理區位差,經濟實力薄弱等。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內部管理體製和理念的失職。
比如,包庇許多以創收為導向、醫德失範的醫生長期活躍在醫療一線,縱容醫生變相牟利、對患者投訴和內部意見置若罔聞。
乃至於形成了一係列的利益鏈,互為保護傘。
而這,也讓醫院內部各級關係極度僵化。
這也是導致頂尖人才流失的關鍵因素之一。
近十五年來,湘雅醫學院沒有出過一個兩院院士,甚至連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的人選都很稀少。
缺少頂尖人才、沒有新鮮血液,湘雅想不沒落都難。
可以說,如今南部醫療行業最動蕩的十餘年。
在缺少領頭羊的情況下,所有醫院都在拚命發展,國家也在觀望,等待一個新的領軍者出現。
協和、華西等,也摻和了進來。
他們想借此扶持出一批醫院,如果能拿下南部第一的名頭,他們也將徹底鞏固自己的地位。
比如白雲省的靜海市人民醫院,背後有協和幫扶。
華西也選擇了兩家,同樣很有競爭力。
如果沒冒出許秋這匹黑馬,或許醫療資源會進一步集中在以協和、華西等為中心的頂尖醫院手中。
而許秋如今要做的,正是取代他們拿下南部第一,在老牌頂尖醫院中,殺出重圍,建立一個新的醫療核心!
“南部第一,以臨海一院如今的紙麵實力,還是有些差距啊……”華西院長實話實說道。
如果沒有許秋,臨海一院想拿南部第一,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多了個許秋,這些院長才覺得有些可能性,但希望依然渺茫……
“這就不用各位院長、前輩操心了。”
許秋不卑不亢地說道。
協和院長等人都心裏一驚,莫非除了顱腦分離術,許秋還有別的底牌?
但。
連獨立於天壇醫院外的第二家腦外科人才培養基地,都沒法幫助臨海一院達到白雲省第一的地步,想要做到南部第一……他得搞出什麽東西來啊?
這不可能。
然而就在這時,楊晨曦突然開口:“許醫生,我聽說……你正在研製人工血管?”
許秋點頭。
楊晨曦的表情頓時跟吃了蒼蠅一樣。
他還想著讓許秋加入自己團隊,結果,對方背後也站著研究所!
聽到這番對話,眾人的臉色突然凝重了一些。
人工血管?
這是大夏醫療界一直在嚐試突破的新方向,否則,楊晨曦也不會以一個區區“主任醫師”“教授”的身份,就能調動等同於院士的資源。
甚至讓名刀大賽的主辦方都配合他篩選人才。
如果許秋真的能在這個領域開拓創新,鐵定能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
背後是國家站台,臨海一院想不成為南部第一都難!
“冒昧問一句……許醫生你是在哪個研究所?”協和院長問道。
阜外楊晨曦創建的科技園、南開的研究院、鄂省第一血液中心,都是國內在人工血管取得了大量成就的地方。
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三大研究中心。
不是阜外,難道是南開或者是鄂省?
許秋平靜地道:“臨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有生物化學聯合組成的研究所。”
眾人表情一怔。
臨海大學?
這地方也有人工血管的研究?
科研是在沙灘上建起一座沙之塔。
沒有人知道下一次的潮水何時會來,也沒有知道塔何時會突然坍塌。
而阜外、南開以及鄂省血液中心,背靠強大的資源、再加上自身的研究基礎,相當於是給沙子加了點砂石,沙之塔更加牢固。
而臨海大學則像是在最靠近海水的地方,用幹燥的流沙建塔。
簡直匪夷所思!
這一刻,先前還認為許秋或許能在人工血管領域打出一片天地的眾人,都沉默下來。
沒有科研實力打底,一個小地方的研究所,能搞出什麽東西?
……
兩個多小時的談話後,協和院長等人一陣唏噓短歎,起身與許秋告別。
人工血管未來具有無限廣闊的市場,甚至有可能幫助大夏在其他領域也拿到一些話語權。
但,這和名刀大賽不同。
手術團隊的比賽,是可以靠著許秋這麽一匹黑馬,殺出重圍,力壓協和、華西等老牌醫院。
但科研競備,比的是底蘊,是幾年、甚至幾十年一代代科學家的推進,怎麽可能靠一位天才力挽狂瀾,趕超投入了幾十億的頂尖研究所啊!
這件事情,比臨海一院出了個許秋還要離譜。
——
三更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在場各位院長,都是來自哪裏?
天都、魔都,鵬城……無一例外,全部都是經濟極其發達的地區。
大夏太大,然而,最頂尖的醫療資源,卻幾乎完全被壟斷。
東北、西北,南部,雖然一直在接受扶持,但解決不了本質——人才始終在向首都為中心的經濟發達區聚集。
不論是協和的綜合第一,還是天都天壇唯一一家腦外科中心,都進一步加劇了各地的醫療資源鴻溝。
我或許改變不了這個局麵。
但,至少想讓醫生、病人都多一個選擇,大夏不隻有協和、天壇、301、華西等,除了以協和為中心的北方醫院係、西南華西等之外,南部也有一個醫療核心。”
會議室靜悄悄的。
眾人一臉呆滯,想不到許秋的野心竟然大到了這個地步。
然而,卻沒有一個人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他們都知道許秋有這個本事。
“南部……的確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醫院了……”協和院長默默開口。
當年的四大頂尖醫院協和、華西、齊魯、湘雅,如今隻餘其三。
湘雅曾經也有領銜南部醫院的實力,不論是醫療資源,還是影響力,都獨占鼇頭。
甚至,有一段時間,湘省人民對湘雅的信任度、滿意度等,超過了協和,許多危重病人第一選擇是留在湘雅。
但後來,湘雅出了太多問題。
一方麵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如地理區位差,經濟實力薄弱等。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內部管理體製和理念的失職。
比如,包庇許多以創收為導向、醫德失範的醫生長期活躍在醫療一線,縱容醫生變相牟利、對患者投訴和內部意見置若罔聞。
乃至於形成了一係列的利益鏈,互為保護傘。
而這,也讓醫院內部各級關係極度僵化。
這也是導致頂尖人才流失的關鍵因素之一。
近十五年來,湘雅醫學院沒有出過一個兩院院士,甚至連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的人選都很稀少。
缺少頂尖人才、沒有新鮮血液,湘雅想不沒落都難。
可以說,如今南部醫療行業最動蕩的十餘年。
在缺少領頭羊的情況下,所有醫院都在拚命發展,國家也在觀望,等待一個新的領軍者出現。
協和、華西等,也摻和了進來。
他們想借此扶持出一批醫院,如果能拿下南部第一的名頭,他們也將徹底鞏固自己的地位。
比如白雲省的靜海市人民醫院,背後有協和幫扶。
華西也選擇了兩家,同樣很有競爭力。
如果沒冒出許秋這匹黑馬,或許醫療資源會進一步集中在以協和、華西等為中心的頂尖醫院手中。
而許秋如今要做的,正是取代他們拿下南部第一,在老牌頂尖醫院中,殺出重圍,建立一個新的醫療核心!
“南部第一,以臨海一院如今的紙麵實力,還是有些差距啊……”華西院長實話實說道。
如果沒有許秋,臨海一院想拿南部第一,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多了個許秋,這些院長才覺得有些可能性,但希望依然渺茫……
“這就不用各位院長、前輩操心了。”
許秋不卑不亢地說道。
協和院長等人都心裏一驚,莫非除了顱腦分離術,許秋還有別的底牌?
但。
連獨立於天壇醫院外的第二家腦外科人才培養基地,都沒法幫助臨海一院達到白雲省第一的地步,想要做到南部第一……他得搞出什麽東西來啊?
這不可能。
然而就在這時,楊晨曦突然開口:“許醫生,我聽說……你正在研製人工血管?”
許秋點頭。
楊晨曦的表情頓時跟吃了蒼蠅一樣。
他還想著讓許秋加入自己團隊,結果,對方背後也站著研究所!
聽到這番對話,眾人的臉色突然凝重了一些。
人工血管?
這是大夏醫療界一直在嚐試突破的新方向,否則,楊晨曦也不會以一個區區“主任醫師”“教授”的身份,就能調動等同於院士的資源。
甚至讓名刀大賽的主辦方都配合他篩選人才。
如果許秋真的能在這個領域開拓創新,鐵定能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
背後是國家站台,臨海一院想不成為南部第一都難!
“冒昧問一句……許醫生你是在哪個研究所?”協和院長問道。
阜外楊晨曦創建的科技園、南開的研究院、鄂省第一血液中心,都是國內在人工血管取得了大量成就的地方。
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三大研究中心。
不是阜外,難道是南開或者是鄂省?
許秋平靜地道:“臨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有生物化學聯合組成的研究所。”
眾人表情一怔。
臨海大學?
這地方也有人工血管的研究?
科研是在沙灘上建起一座沙之塔。
沒有人知道下一次的潮水何時會來,也沒有知道塔何時會突然坍塌。
而阜外、南開以及鄂省血液中心,背靠強大的資源、再加上自身的研究基礎,相當於是給沙子加了點砂石,沙之塔更加牢固。
而臨海大學則像是在最靠近海水的地方,用幹燥的流沙建塔。
簡直匪夷所思!
這一刻,先前還認為許秋或許能在人工血管領域打出一片天地的眾人,都沉默下來。
沒有科研實力打底,一個小地方的研究所,能搞出什麽東西?
……
兩個多小時的談話後,協和院長等人一陣唏噓短歎,起身與許秋告別。
人工血管未來具有無限廣闊的市場,甚至有可能幫助大夏在其他領域也拿到一些話語權。
但,這和名刀大賽不同。
手術團隊的比賽,是可以靠著許秋這麽一匹黑馬,殺出重圍,力壓協和、華西等老牌醫院。
但科研競備,比的是底蘊,是幾年、甚至幾十年一代代科學家的推進,怎麽可能靠一位天才力挽狂瀾,趕超投入了幾十億的頂尖研究所啊!
這件事情,比臨海一院出了個許秋還要離譜。
——
三更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