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道:「先夫從前也很喜歡買字畫,沒少被他騙。待會兒大人若是有鍾意的,也別急著給錢,看我殺他的價。」
談璓確實不會同人講價,此事還需能者為之,點點頭,道:「那就有勞夫人了。」
胡杏軒知道這兩人在平湖鎮有些首尾,當下覺得自己多餘,站起身笑道:「如星,我忽然想起來衙門裏還有點事,先回去了,你們慢慢看。」
談璓知道他是故意的,自己也確實有話要單獨對燕燕說,便道:「那你去罷。」
胡杏軒意味深長地看他一眼,笑著去了。
談璓恐燕燕不好意思,解釋道:「這幾日衙門裏事多。」
燕燕微笑道:「我曉得的。」
她好像有些看破不說破的意思,談璓明明也沒想什麽不正經的,卻經不住臉色微紅,垂眸看著茶盞上的煙柳圖。
好在這時,杜掌櫃捧著幾隻錦匣出來,放在桌上,一一打開介紹起來。
這幾幅字畫皆是真跡,談璓挑了一幅江雪圖,杜掌櫃道:「公子好眼光,這幅畫若是賣給別人,我少說也要一百兩。既然您是於夫人的朋友,那就八十兩罷!」
談璓是知道行情的,八十兩確實不算多。然而燕燕瞪大眼睛,道:「八十兩?你唬誰呢?四十兩,多一文錢都不要。」
談璓驚了,四十兩,這未免殺得太多了。正要開口說點什麽,燕燕一個眼色丟過來,他下意識地咽回了要說的話。
杜掌櫃哭喪著臉,道:「於夫人,四十兩我真要虧本了,您二位都是不差錢的,何必為難我呢?」
燕燕冷笑道:「不差錢也犯不著送給你啊。」說罷,拉起談璓就走。
杜掌櫃跺了跺腳,追上去又說了兩句,最終還是四十兩成交。
談璓拿著畫,於心不安道:「於夫人,叫他虧本也不太合適罷。」
燕燕笑起來,道:「談大人,您真是多慮了。他又不知道您的身份,生意人絕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談璓想了想,笑道:「真是各行有各行的學問。」見前麵有一家茶樓,便道:「我請夫人吃杯茶罷。」
燕燕遲疑片刻,道:「抱歉,我家中還有事,明晚在惠園為大人接風洗塵,到時候再見罷。」
她麵上又浮起疏離之色,談璓淡笑道:「無妨,夫人自便。」
跟在身後的淇雪去叫轎子,談璓不想她誤會,還是解釋道:「於夫人,那日我並不是故意叫你去胥門,你來了,我才知道那孩子是你的侄兒。」
燕燕沒想到他會解釋這個,愣了愣,道:「桂清頑劣,是我疏於管教,大人叫我去也是應該的。」
談璓道:「你畢竟是女子,肩上的擔子已經夠重,我理該體諒。」
燕燕笑了笑,道:「大人的好意,民婦心領了。」
轎子來了,她道聲告辭,上轎而去。
談璓立在原地,看著她的轎子沒入人流,轉身沿著街道繼續走。
一個穿藍布衫的小女孩挎著一籃茉莉花,上前道:「公子,買串花罷,今早剛摘的,香著呢!」
談璓要花也無用,但見她瘦得可憐,便摸了一塊銀子丟在她的籃子裏,疾步走遠了。
回到衙門,胡杏軒正坐在院子裏打棋譜,見他回來了,露出意外的神色,道:「回來得這麽早?」
談璓不理他的揶揄,逕自走進書房,尋了個位置,把那幅江雪圖掛上了。
傍晚時分,薛家的小廝送來一隻錦匣,道:「家主知道大人兩袖清風,但這冊懷素帖放在家裏也是蒙塵,大人是它的知音,還望莫要推辭。」
懷素帖!談璓正寫著字,聞言筆頓住,抬頭看住他手中的錦匣,暗道她還真會投其所好。
若是別的倒也罷了,這懷素帖著實是件難得的墨寶,他好書法猶在丹青之上,如何能不心動?
小廝察言觀色,趁熱打鐵,見縫插針道:「夫人還說,大人就是看過再還回去,也不枉這懷素帖來世上一遭。」
這馬屁拍得談璓心服口服,他忽然意識到燕燕居心叵測,她在考驗他。
「那你放下罷,替我多謝你家夫人,三日後必定完璧歸趙。」
小廝放下錦匣,領了賞錢去了。
燕燕聽說談璓收下了懷素帖,便覺得他十有八九不會再還回來了,心想到底不過是個俗人,一冊懷素帖便打破了他要做清官的決心。
談璓猜到她會這麽想,也知道收下再還回去,比不收還難,他偏要這麽做,好叫她知道他的為人,以後別再打行賄的主意。
那錦匣放在桌上,他原本都不想打開,可是夜深人靜時,心思便不受控製地往那上麵跑,怎麽都拉不回來,端的是磨人。談璓躺在床上,心裏癢得難受,輾轉反側良久,根本無法入眠,都是被她鬧的!
他坐起身,下床走到桌邊,點起燈,想著看一眼就好。
打開錦匣,裏麵一本薄冊,封皮上赫然寫著四個字:春宮秘戲。
第十七章 春宮妙筆(下)
談璓呆住了,說好的懷素帖呢?怎麽變成這個了? 他僵硬地伸手翻開一頁,上麵畫著一間布置考究的屋子,拔步床上掛著紅羅帳,帳幔半掩,裏麵男女臉兒挨著臉兒,唇兒貼著唇兒,逶迤青絲糾纏,女子蛾眉緊蹙,白生生的藕臂伸出帳幔,上麵戴著明晃晃的金釧,五指攥著床邊,惹人遐想。 又翻開一頁,這次是在花園,畫麵更為香艷。 不用再看了,這當真是一本春宮,且筆墨細緻,畫得十分生動,並非外麵常見的貨色。 男女之間送這種東西是什麽意思,談璓當然明白,一時震驚非常,又十分氣憤。這哪裏是良家女子做得出的事?燕燕身份特殊,不受常禮拘束,他原本是很欣賞的,但萬沒想到她如此放蕩。或許這隻是玩笑,即便是玩笑,未免也太過分。 無論如何,這東西一刻都留不得,談璓狠狠一摔,正要叫人送回去,卻見一張夾在畫冊裏的紙掉了出來。 他撿起一看,是照著畫冊上臨摹的一幅畫,還沒有著色,筆法稚嫩,像小孩子的作品,畫的卻是床笫之事。 邊上寫有一首《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麵,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字跡娟秀,顯然出自女子之手。 她為何要畫這樣一幅畫,題這樣一首詞?是不甘自己青春年華,獨守空閨麽? 談璓怔然,老夫少妻,年輕守寡,薛家固然富貴,燕燕其實是很可憐的。躍動的燭火中,他仿佛看見人前光鮮的她背著人時落寞的容顏,氣憤不由化作憐惜。 夫人說,這冊懷素帖放在家裏也是蒙塵,大人是它的知音,還望莫要推辭。 想起小廝這話,他醒悟她竟是這番心思,緩緩坐在椅上,扶住了額頭。 似她這樣的美人,以他為知音,欲以身相許,本是旁人艷羨不來的好事。難就難在,她是富商大賈,他又不會逢場作戲,若接受她這番風情月意,便要負責娶她。這無疑會讓人以為他貪財好色,今上知道,很可能會失去對他的信任。 談璓仕途才剛開始,壯誌未酬,當然不希望如此。 本以為她明白,到了蘇州,知道他的身份,才會有意疏遠。這樣心照不宣最好,所以白天見她那樣,他也釋然,誰曾想她表麵理智,內裏瘋狂,轉身就走這一步棋,他進怕傷了自己,退怕傷了她,真正是兩難。 燕燕不知自己一時粗心害得新知府老爺思這想那,一夜未眠,次日去碼頭看了趟貨,回來時經過衙門,聽見裏麵升堂,便戴上一頂鬥笠,下了轎子,擠到圍在衙門前的人群裏去看他坐堂。 原來本朝州府長官皆著緋袍,燕燕尤其喜歡這個顏色,就想看看談璓穿上的模樣。 有道是佛靠金裝,人靠衣裝,衣也靠人裝。但見堂上這位麵白如玉,緋衣烏帽,更襯得豐神毓秀,俊彩逼人,與那肥頭大耳的周知府當真是雲泥之別。 探花郎,探花郎,想他兩年前,千裏朱旗迎五馬,一門黃榜占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闕,皂蓋今朝擁玉京。勝似狀元和榜眼,該是何等風光。 燕燕嘆息,倘若沒有那一場變故,自己的夫君便是他這樣罷。 周圍有不少女子都抱著和燕燕一樣的心思擠在衙門前欣賞美色,一麵看,一麵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道:「聽說談知府是將門之後,又是探花及第,如此風流人物,不知娶妻了沒有?」 燕燕見她們消息不大靈通,好心道:「沒有,他原先與潘尚書家的千金訂了親,結果潘小姐兩年前逃婚了。」 眾女子詫異道:「這是為何!」 燕燕道:「不曉得,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唄。」 眾女子憤憤道:「這潘小姐真是有眼無珠,過分至極!」 大堂前的水青石板地上跪著被告與原告,這是一樁田地糾紛案,兩人據理力爭,談璓心中已有決斷,等他們說完,正要宣布結果,猛可看見人群中的一道纖細身影,有些眼熟,好像是燕燕。 越看越像,談璓心中著慌,麵上發熱,她來做什麽?莫不是問自己要答覆?這種事怎麽好當麵講? 渾似欠債的見了債主,談璓急忙低頭,假裝翻閱案桌上的公文案卷,定了定神,又喝了口茶,心緒稍微平復,抬起神情嚴肅的臉,說完決斷,一拍驚堂木,宣布退堂。 在後堂坐了一會兒,沒聽見什麽動靜,談璓鬆了口氣,想到晚上還要去惠園赴約,她也是在的,幾乎萌生退意。 惠園是祝家的園子,位於城郊的一塊風水寶地,晚上燕燕乘轎來此,其他人還沒有來,隻有祝老爺和一名穿著考究的年輕人坐在亭中說話。 那年輕人麵相陰柔,與祝夫人眉眼生得有幾分相似,燕燕便猜到他是景玉的小舅,計平之。 兩個見過禮,計平之見她雲鬟霧鬢勝堆鴉,淺露金蓮簌絳紗,娉娉裊裊,宛若一束鳶尾花,笑道:「都說蘇州美嬌娘多,我看再多,也難分去於夫人的殊色。」 燕燕笑道:「計知縣過獎了。」 三人說了會兒閑話,孟老爺,樊老爺等人陸續到齊,隻差今晚這場宴席的主角了。 官商難分,沒有商人,政府便會失去重要的經濟來源。身為知府,少不得與本地富商們打交道,談璓為難歸為難,終究不能因為私事影響公務,還是來了惠園。 下了轎子,天已黑透,門首小廝們打著燈籠,暈黃色的光籠罩著錦衣華服的眾人,好像東瀛的浮世繪,其中那一道窈窕身姿似乎濃墨重彩,尤為醒目。談璓心中一突,硬著頭皮,若無其事地走過去,越走近,越緊張,手心都是汗,想自己竟被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逼到如斯境地,不禁又有些好笑。 計平之先上前行禮道:「卑職元和縣知縣計平之,見過談大人。」 元和縣知縣,兩人心事皆被觸動,燕燕垂下眼瞼,沒有看他,唇角泛起一絲苦笑。談璓也沒有看她,寒暄幾句,眾人便進了園子。 宴席擺在綠曉閣,到了那裏,隻見燈火通明,美婢環繞,滿桌玉盤珍饈,瓊漿佳釀。 吃了幾杯酒,祝老爺道:「談大人,聽說令尊是駐守遼東的大將軍,您怎麽不做武官做文官呢?想想案牘勞形,哪有馳騁沙場痛快!」 談璓道:「我倒也有此意,無奈先君在世時,家母一向為他擔驚受怕,故而不允我再參軍。」 祝老爺點點頭,道:「這也是人之常情。不瞞您說,草民年輕的時候,一心想參軍,也是迫於無奈,繼承家業,整日算計那黃白之物,毫無趣味。其實人吶,為別人活著最沒意思,十年,二十年,總有一日要後悔的,為自己活著才不枉來這一遭。」 談璓聽了這話,有些意外,這位祝老爺似乎並不像他想像中的庸俗勢利。 孟老爺道:「說起來,我們這裏隻有於夫人和談大人是北方人。北方人大多海量,我們都不是於夫人的對手,不如談大人和她比一比,看看誰更厲害?」 隨即有人起鬧,談璓掃了他們一眼,淡淡道:「我從不和女子比酒量,不如孟老闆你來和我比一比?」
談璓確實不會同人講價,此事還需能者為之,點點頭,道:「那就有勞夫人了。」
胡杏軒知道這兩人在平湖鎮有些首尾,當下覺得自己多餘,站起身笑道:「如星,我忽然想起來衙門裏還有點事,先回去了,你們慢慢看。」
談璓知道他是故意的,自己也確實有話要單獨對燕燕說,便道:「那你去罷。」
胡杏軒意味深長地看他一眼,笑著去了。
談璓恐燕燕不好意思,解釋道:「這幾日衙門裏事多。」
燕燕微笑道:「我曉得的。」
她好像有些看破不說破的意思,談璓明明也沒想什麽不正經的,卻經不住臉色微紅,垂眸看著茶盞上的煙柳圖。
好在這時,杜掌櫃捧著幾隻錦匣出來,放在桌上,一一打開介紹起來。
這幾幅字畫皆是真跡,談璓挑了一幅江雪圖,杜掌櫃道:「公子好眼光,這幅畫若是賣給別人,我少說也要一百兩。既然您是於夫人的朋友,那就八十兩罷!」
談璓是知道行情的,八十兩確實不算多。然而燕燕瞪大眼睛,道:「八十兩?你唬誰呢?四十兩,多一文錢都不要。」
談璓驚了,四十兩,這未免殺得太多了。正要開口說點什麽,燕燕一個眼色丟過來,他下意識地咽回了要說的話。
杜掌櫃哭喪著臉,道:「於夫人,四十兩我真要虧本了,您二位都是不差錢的,何必為難我呢?」
燕燕冷笑道:「不差錢也犯不著送給你啊。」說罷,拉起談璓就走。
杜掌櫃跺了跺腳,追上去又說了兩句,最終還是四十兩成交。
談璓拿著畫,於心不安道:「於夫人,叫他虧本也不太合適罷。」
燕燕笑起來,道:「談大人,您真是多慮了。他又不知道您的身份,生意人絕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談璓想了想,笑道:「真是各行有各行的學問。」見前麵有一家茶樓,便道:「我請夫人吃杯茶罷。」
燕燕遲疑片刻,道:「抱歉,我家中還有事,明晚在惠園為大人接風洗塵,到時候再見罷。」
她麵上又浮起疏離之色,談璓淡笑道:「無妨,夫人自便。」
跟在身後的淇雪去叫轎子,談璓不想她誤會,還是解釋道:「於夫人,那日我並不是故意叫你去胥門,你來了,我才知道那孩子是你的侄兒。」
燕燕沒想到他會解釋這個,愣了愣,道:「桂清頑劣,是我疏於管教,大人叫我去也是應該的。」
談璓道:「你畢竟是女子,肩上的擔子已經夠重,我理該體諒。」
燕燕笑了笑,道:「大人的好意,民婦心領了。」
轎子來了,她道聲告辭,上轎而去。
談璓立在原地,看著她的轎子沒入人流,轉身沿著街道繼續走。
一個穿藍布衫的小女孩挎著一籃茉莉花,上前道:「公子,買串花罷,今早剛摘的,香著呢!」
談璓要花也無用,但見她瘦得可憐,便摸了一塊銀子丟在她的籃子裏,疾步走遠了。
回到衙門,胡杏軒正坐在院子裏打棋譜,見他回來了,露出意外的神色,道:「回來得這麽早?」
談璓不理他的揶揄,逕自走進書房,尋了個位置,把那幅江雪圖掛上了。
傍晚時分,薛家的小廝送來一隻錦匣,道:「家主知道大人兩袖清風,但這冊懷素帖放在家裏也是蒙塵,大人是它的知音,還望莫要推辭。」
懷素帖!談璓正寫著字,聞言筆頓住,抬頭看住他手中的錦匣,暗道她還真會投其所好。
若是別的倒也罷了,這懷素帖著實是件難得的墨寶,他好書法猶在丹青之上,如何能不心動?
小廝察言觀色,趁熱打鐵,見縫插針道:「夫人還說,大人就是看過再還回去,也不枉這懷素帖來世上一遭。」
這馬屁拍得談璓心服口服,他忽然意識到燕燕居心叵測,她在考驗他。
「那你放下罷,替我多謝你家夫人,三日後必定完璧歸趙。」
小廝放下錦匣,領了賞錢去了。
燕燕聽說談璓收下了懷素帖,便覺得他十有八九不會再還回來了,心想到底不過是個俗人,一冊懷素帖便打破了他要做清官的決心。
談璓猜到她會這麽想,也知道收下再還回去,比不收還難,他偏要這麽做,好叫她知道他的為人,以後別再打行賄的主意。
那錦匣放在桌上,他原本都不想打開,可是夜深人靜時,心思便不受控製地往那上麵跑,怎麽都拉不回來,端的是磨人。談璓躺在床上,心裏癢得難受,輾轉反側良久,根本無法入眠,都是被她鬧的!
他坐起身,下床走到桌邊,點起燈,想著看一眼就好。
打開錦匣,裏麵一本薄冊,封皮上赫然寫著四個字:春宮秘戲。
第十七章 春宮妙筆(下)
談璓呆住了,說好的懷素帖呢?怎麽變成這個了? 他僵硬地伸手翻開一頁,上麵畫著一間布置考究的屋子,拔步床上掛著紅羅帳,帳幔半掩,裏麵男女臉兒挨著臉兒,唇兒貼著唇兒,逶迤青絲糾纏,女子蛾眉緊蹙,白生生的藕臂伸出帳幔,上麵戴著明晃晃的金釧,五指攥著床邊,惹人遐想。 又翻開一頁,這次是在花園,畫麵更為香艷。 不用再看了,這當真是一本春宮,且筆墨細緻,畫得十分生動,並非外麵常見的貨色。 男女之間送這種東西是什麽意思,談璓當然明白,一時震驚非常,又十分氣憤。這哪裏是良家女子做得出的事?燕燕身份特殊,不受常禮拘束,他原本是很欣賞的,但萬沒想到她如此放蕩。或許這隻是玩笑,即便是玩笑,未免也太過分。 無論如何,這東西一刻都留不得,談璓狠狠一摔,正要叫人送回去,卻見一張夾在畫冊裏的紙掉了出來。 他撿起一看,是照著畫冊上臨摹的一幅畫,還沒有著色,筆法稚嫩,像小孩子的作品,畫的卻是床笫之事。 邊上寫有一首《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麵,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字跡娟秀,顯然出自女子之手。 她為何要畫這樣一幅畫,題這樣一首詞?是不甘自己青春年華,獨守空閨麽? 談璓怔然,老夫少妻,年輕守寡,薛家固然富貴,燕燕其實是很可憐的。躍動的燭火中,他仿佛看見人前光鮮的她背著人時落寞的容顏,氣憤不由化作憐惜。 夫人說,這冊懷素帖放在家裏也是蒙塵,大人是它的知音,還望莫要推辭。 想起小廝這話,他醒悟她竟是這番心思,緩緩坐在椅上,扶住了額頭。 似她這樣的美人,以他為知音,欲以身相許,本是旁人艷羨不來的好事。難就難在,她是富商大賈,他又不會逢場作戲,若接受她這番風情月意,便要負責娶她。這無疑會讓人以為他貪財好色,今上知道,很可能會失去對他的信任。 談璓仕途才剛開始,壯誌未酬,當然不希望如此。 本以為她明白,到了蘇州,知道他的身份,才會有意疏遠。這樣心照不宣最好,所以白天見她那樣,他也釋然,誰曾想她表麵理智,內裏瘋狂,轉身就走這一步棋,他進怕傷了自己,退怕傷了她,真正是兩難。 燕燕不知自己一時粗心害得新知府老爺思這想那,一夜未眠,次日去碼頭看了趟貨,回來時經過衙門,聽見裏麵升堂,便戴上一頂鬥笠,下了轎子,擠到圍在衙門前的人群裏去看他坐堂。 原來本朝州府長官皆著緋袍,燕燕尤其喜歡這個顏色,就想看看談璓穿上的模樣。 有道是佛靠金裝,人靠衣裝,衣也靠人裝。但見堂上這位麵白如玉,緋衣烏帽,更襯得豐神毓秀,俊彩逼人,與那肥頭大耳的周知府當真是雲泥之別。 探花郎,探花郎,想他兩年前,千裏朱旗迎五馬,一門黃榜占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闕,皂蓋今朝擁玉京。勝似狀元和榜眼,該是何等風光。 燕燕嘆息,倘若沒有那一場變故,自己的夫君便是他這樣罷。 周圍有不少女子都抱著和燕燕一樣的心思擠在衙門前欣賞美色,一麵看,一麵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道:「聽說談知府是將門之後,又是探花及第,如此風流人物,不知娶妻了沒有?」 燕燕見她們消息不大靈通,好心道:「沒有,他原先與潘尚書家的千金訂了親,結果潘小姐兩年前逃婚了。」 眾女子詫異道:「這是為何!」 燕燕道:「不曉得,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唄。」 眾女子憤憤道:「這潘小姐真是有眼無珠,過分至極!」 大堂前的水青石板地上跪著被告與原告,這是一樁田地糾紛案,兩人據理力爭,談璓心中已有決斷,等他們說完,正要宣布結果,猛可看見人群中的一道纖細身影,有些眼熟,好像是燕燕。 越看越像,談璓心中著慌,麵上發熱,她來做什麽?莫不是問自己要答覆?這種事怎麽好當麵講? 渾似欠債的見了債主,談璓急忙低頭,假裝翻閱案桌上的公文案卷,定了定神,又喝了口茶,心緒稍微平復,抬起神情嚴肅的臉,說完決斷,一拍驚堂木,宣布退堂。 在後堂坐了一會兒,沒聽見什麽動靜,談璓鬆了口氣,想到晚上還要去惠園赴約,她也是在的,幾乎萌生退意。 惠園是祝家的園子,位於城郊的一塊風水寶地,晚上燕燕乘轎來此,其他人還沒有來,隻有祝老爺和一名穿著考究的年輕人坐在亭中說話。 那年輕人麵相陰柔,與祝夫人眉眼生得有幾分相似,燕燕便猜到他是景玉的小舅,計平之。 兩個見過禮,計平之見她雲鬟霧鬢勝堆鴉,淺露金蓮簌絳紗,娉娉裊裊,宛若一束鳶尾花,笑道:「都說蘇州美嬌娘多,我看再多,也難分去於夫人的殊色。」 燕燕笑道:「計知縣過獎了。」 三人說了會兒閑話,孟老爺,樊老爺等人陸續到齊,隻差今晚這場宴席的主角了。 官商難分,沒有商人,政府便會失去重要的經濟來源。身為知府,少不得與本地富商們打交道,談璓為難歸為難,終究不能因為私事影響公務,還是來了惠園。 下了轎子,天已黑透,門首小廝們打著燈籠,暈黃色的光籠罩著錦衣華服的眾人,好像東瀛的浮世繪,其中那一道窈窕身姿似乎濃墨重彩,尤為醒目。談璓心中一突,硬著頭皮,若無其事地走過去,越走近,越緊張,手心都是汗,想自己竟被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逼到如斯境地,不禁又有些好笑。 計平之先上前行禮道:「卑職元和縣知縣計平之,見過談大人。」 元和縣知縣,兩人心事皆被觸動,燕燕垂下眼瞼,沒有看他,唇角泛起一絲苦笑。談璓也沒有看她,寒暄幾句,眾人便進了園子。 宴席擺在綠曉閣,到了那裏,隻見燈火通明,美婢環繞,滿桌玉盤珍饈,瓊漿佳釀。 吃了幾杯酒,祝老爺道:「談大人,聽說令尊是駐守遼東的大將軍,您怎麽不做武官做文官呢?想想案牘勞形,哪有馳騁沙場痛快!」 談璓道:「我倒也有此意,無奈先君在世時,家母一向為他擔驚受怕,故而不允我再參軍。」 祝老爺點點頭,道:「這也是人之常情。不瞞您說,草民年輕的時候,一心想參軍,也是迫於無奈,繼承家業,整日算計那黃白之物,毫無趣味。其實人吶,為別人活著最沒意思,十年,二十年,總有一日要後悔的,為自己活著才不枉來這一遭。」 談璓聽了這話,有些意外,這位祝老爺似乎並不像他想像中的庸俗勢利。 孟老爺道:「說起來,我們這裏隻有於夫人和談大人是北方人。北方人大多海量,我們都不是於夫人的對手,不如談大人和她比一比,看看誰更厲害?」 隨即有人起鬧,談璓掃了他們一眼,淡淡道:「我從不和女子比酒量,不如孟老闆你來和我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