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王圓籙,在我看來,你可以說王圓籙是時代的傷痕,是一個流離失所的可憐人,卻不能定義他是個罪人,是個壞人。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後,王圓籙曾經盡過最大的努力,做了他所應該做的一切。他徒步行走五十裏,去找敦煌縣令嚴澤,奉送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希望這些終見天日的經文被重視。然而,嚴澤認為這是廢紙。


    後來,敦煌來了新知縣汪宗翰,王圓籙又鍥而不捨地去找汪宗翰報告藏經洞的情況。汪宗翰順手揀走了幾卷經文,就對藏經洞不管不顧。王圓籙不過是個因為生活所迫,成為道士,流落到敦煌的可憐人,他沒讀過書,他甚至不懂藏經洞的價值,但他依舊有一種使命感,在兩次找知縣無果後,仍不放棄。他風餐露宿,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冒著狼吃匪搶的危險,走了八百多裏,找到時任安肅兵備道道台廷棟,上報藏經洞,然而還是無果。


    他更曾經向各級官員求助,冒死向慈禧上書,卻都是石沉大海,音訊全無。他無數次為文物奔走,已經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了。


    斯坦因帶走中國文物時,是持有當地官方開據的許可證,被官兵保護的,他一個窮道士,沒錢沒權,是沒有能力拒絕的。他不過是無意流離到敦煌,就為了敦煌,勤儉節約,雲遊化緣,修繕洞窟。當時的當地人都稱他為「王阿菩」,說他是像菩薩一樣的善人。他後來的所為,到底是處於什麽心態,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斯坦因的《西域考古圖記》有說到,王圓籙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裏麵的一分一銀。這樣的王圓籙,可笑麽?


    我這個人挺冷血的,縱然我知道,敦煌學的研究因為流離失所的文物而變得異常艱難波折,但我卻仍舊覺得,王圓籙可憐,王圓籙不是罪人。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應該把責任歸因於任何個人,那是歷史對整個中國的嘲諷。我們不能以一個完人的標準去審視王圓籙,他在那個時代其實真的很平凡。如果你看過他的照片,你就會發現,他真的太平凡了,個子小小,是個灰撲撲笑眯眯的小老頭,一個可憐的老實人。」


    一大段話說出來,真是有些口幹舌燥,林宴宴抽出背包裏的水壺慢悠悠地喝了口水,才看向劉淼繼續說道:「國難中,雖然任何人都具有可以犧牲的決心,但也有人會被命運無情地玩弄。亂世中手握中華文脈的人,保住了不該說是應當,遺落了也不該算是罪人。如果你是他,你可能有比他更堅定的決心和更寬廣的眼界,卻你也不一定能做的比他更好。你說對吧?劉淼。」


    幾乎是林晏晏的話音一落,考古係的三位同學就鼓起了掌,特別是蘇琪看她,怎麽著都有點像迷妹看偶像。


    劉淼被說得一愣一愣的,林晏晏在他的印象裏,一直都是懶洋洋的,懶洋洋地上課,懶洋洋地考試,懶洋洋地得獎學金。


    她其實很少說這麽多話,她剛剛望著他的時候微微抬著臉,烏黑的眼仁光亮懾人,竟然讓他無法反駁。


    他忽然覺得,他和林晏晏中間隔著一座高山,這座高山,關乎眼界,關乎心胸。


    就在他呆怔之際,褚雲走上了前來,英俊清爽,朝林晏晏點了點頭,「你說的很好。」


    說著,又看向劉淼,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聲音很溫和,「你說的也很好。」


    劉淼出乎意料地瞪大眼,沒想到,褚雲會誇他。


    他都快要被林晏晏打服了。


    就聽褚雲溫和地說道:「我相信你無比熱愛自己的專業,不然也不會有憤怒和激進。文博人就像是守夜人,黑暗中難免會迷失方向。然而,堅定的熱愛能讓你持之以恆,這是你最珍貴的永動機。當然,如果再加上理性的認知,就能讓你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它會讓你體會到永恆的孤寂和豐沛的情感,獲得悲憫與寬恕。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考古學的偉大。」


    「有多偉大?」蘇琪目光晶亮,看向褚雲。


    褚雲勾了勾唇,眉目清朗,「那就讓我們來說說《楊三娘借錢契約》吧。」


    第09章


    「在通古斯巴西出土的《楊三娘借錢契約》十分珍貴,不光是因為它的完整性,還因為它的落款是『唐.大曆十六年』。大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號,大曆年號隻行用了十四年。再往後就是唐德宗李適,年號建中。大曆十四年後,就是建中元年,歷史上根本沒有大曆十六年。考古這門學科有很強的實證性,《楊三娘借錢契約》所體現出的時間誤差,就是實質性的文字證據。由此可以佐證,坐守西域的安西都護府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與當時的唐朝中央處於失聯狀態。」


    褚雲的聲音十分好聽,像是一陣清風,吹拂在耳邊,又潤又癢,叫人十分舒服。


    他對所有的事情,都好像有一種運籌帷幄似的平靜。


    當年,這份平靜超乎了年齡。如今,這份平靜好像刻入了骨髓。


    聽他講到這裏,林晏晏忽然明白,他所說的,永恆的孤寂和豐沛的情感指的是什麽了。


    她笑了笑,接著他的話說:「憲宗朝詩人元稹所寫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也能夠佐證這個說法,其中有寫,『五六十年消息絕,中間盟會又猖獗。眼穿東日望堯雲,腸斷正朝梳漢發。近年如此思漢者,半為老病半埋骨。常教孫子學鄉音,猶話平時好城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土裏挖文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芝並收藏我在土裏挖文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