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同盟大族比起來,人族的研究計劃相當充分、明確,誓要在短時間內將附庸戰士物盡其用,盡量不浪費地一次性獲得足夠多數據。
冷酷、殘忍,我們稱之為高效。
指揮中心的智囊團為一線參加測試的戰士們分配了基本不同的測試任務,確保在同一次空洞測試內的附庸戰士們在“停留時間、停留姿勢、視察方位、自保方式”等諸多要素上,均有不同。
不同要素就是不同實驗維度,拉一個全都包含進去的多維矩陣,再把參加測試的附庸們一個個填進去,哪怕再多附庸,多加一個維度的要素,或者把某一維拉長、細分,都能把這些附庸戰士吃進去。
停留時間設計中,較高的一批達到十分鍾。李儉覺得這一批附庸戰士肯定救不回來。
過去兩批采用的十秒鍾停留時間則是這次實驗設計的最短時間,李儉一眼便知,這是保底的對照組。
很明顯,指揮中心做好了拿附庸戰士的性命當做消耗品的準備,這起碼對人族自身來說是件好事。
李儉看著附庸們浩浩蕩蕩地飛到平台遠處,齊頭紮入空洞。
祝它們好運。
理所當然的,同盟各族都對自家附庸所進行的測試做了控製變量分組。它們已經看過幾次人族這樣操作,此時活學活用,深深領會控製變量有多方便。
別的不說,單論采用控製變量法後,所有附庸戰士都能填進各不相同的實驗方案,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可分析情報,而不是一個個等出結果再做調整,就相當讓大族首領感動。
黑承甚至又湊了上來,問李儉還有沒有別的妙法,豬族願意學。
李儉:我認為你們應該搞錯了,咱們現在嚐試利用附庸測試空洞特性,控製變量法固然很好用,但能夠加速測試進展的玩意,應該是枚舉法。
控製變量隻是起了個頭,資源不夠的時候,哪有這麽方便?若不是同盟各族都把附庸戰士當消耗品使喚,第三批找附庸金丹期時,幹脆拉來上萬名金丹——其實是接近十萬名——若還是幾個金丹期參加測試,這玩意次次有進展都得等到猴年馬月去。
實在不是控製變量法厲害,這大多是枚舉法的力量。同盟掏出人海戰術,將附庸族群的性命當做不值錢似地往裏填,僅有的限製就隻剩下空洞不夠大了。
就憑同盟中妖獸族群往空洞裏填附庸性命的態度,是否掌握控製變量法都不耽誤它們能用數量堆出結果。可能在速度和效率上略有差距,但李儉不懷疑它們真能成功。
……
天坑底部和下餃子差不多。
陰風依舊在吹,空洞依舊會帶來理智爆破,法術轟炸繼續進行,而附庸們正在宗主族群指導下,往空洞裏跳。
它們跳得是這麽整齊劃一,以至於在單次測試後,離開空洞和再進空洞的戰士們如水波一般在空洞上蕩漾著,相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戰士向同盟首領匯報,哪些附庸戰士在測試之後活了下來、是否清醒、有多清醒。
至於那些不幸失去意識,甚至死亡的,則被迅速替換,關於它們正在執行的實驗操作,也理所應當地進行修改,再執行下一步。
空洞附近成了露天實驗中心,附庸戰士是耗材,大族戰士負責下指令,同盟首領規劃實驗方向。平均每五分鍾,同盟就能收獲一批有價值的情報。基於最新情報,同盟首領再規劃實驗方向。
就在李儉眼前,每個五分鍾,同盟都會拿出一版可以有效提升空洞停留時間的辦法;同時,每個五分鍾,同盟都會失去起碼三百名可以接觸空洞的附庸金丹期戰士。
直接死亡起碼一半,失蹤占了兩成,能不能搶救個全屍出來都是問題。戰士們拚死拚活,若是能把昏迷的戰士撈出來帶走,甭管它是否清醒,比起死亡都好上太多。
戰士的失蹤原因相對來說比較統一。在控製變量分組實驗基礎上,失蹤的戰士都有“接觸空洞體態相仿”的共性。
它們的共同點是,肉身進入空洞的比例過大,並且沒有在身上係“安全繩”,戰友們在它們接觸空洞的時候便拉不住,等到預定返回時,更是泥牛入海,找不回來了。
從少數發現報告來看,失蹤者沉入空洞後迅速放空了自我保護能力,肉體一旦開始崩解,其速度便驟然加快,幾乎頃刻之間,妖獸便死無全屍,消失在空洞中。
同盟損失的附庸戰士中,尋回殘軀卻回天乏術的,占據主流。
計劃在空洞內停留的時間超過閾值,戰友們拉回來的殘軀就是屍體。
防護力量不能抵禦空洞崩解,拖回來的殘軀還是屍體。
戰士屍身上或多或少出現崩解症狀,這是空洞崩解作用擊穿防護的證明。不論是準備的力量不充足,還是停留的時間太長,理智撐不下去,無法調度防護,結果殊途同歸。
要麽把崩解防在外頭,在理智達到極限之前踏上返程,要麽就死。
黑色幽默的是,戰士們踏上返程的經曆對同盟價值不大,那些標記為失蹤或搜尋到殘屍的,才是夠有參考價值的錯題本。
活著回來被稱作保底,它們將自己在空洞中的見聞告知同盟大族,除了那些標誌著生命體征的感受反饋會在綜合研判後,與它們當時執行的探索策略融為一體,它們隻能說明同盟安排給它們的空洞接觸方案還有改進空間。
根據死亡案例,同盟調整後續實驗方案。
最先進入調整階段的是“自保方式”。
一開始,穿過空洞的修仙者為防不測,需要調集全部力量用於防備空洞影響。這固然在保命方麵做到了極致,但集全力防備相當消耗理智,空洞對理智的侵害又不是法力防護所能抵擋的,反倒成了阻止修仙者延長空洞停留時間的行為。
在同盟假想中,修仙者要防備的是物質在空洞內自發產生的崩解,以及來自怪物的攻擊。
崩解在靈材上並不顯著,但在法力和尋常物質影響十分明顯。妖獸們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身體在空洞內突然東缺一塊西缺一塊,雖然它們不明白機理,但既然第一批第二批附庸半身穿過空洞都沒死,它們就沿用法力防護,姑且認為調集法力防護身體,可以讓法力替身體崩壞。
而在殘酷冰冷的控製變量法中,眾多修仙者被安排了一眼高危的法力防護策略。相當極端的法力分配踩著空洞崩解效應的極限,如果有誰沒回來,同盟計劃中的紅線就會往回收收;如果都活著回來了,該部分法力防護分配比例就會繼續壓榨。
直到榨出最少比例,讓修仙者可以用一份法力,在空洞內待上足夠長的時間。
同盟並未忘記這點:接觸空洞的戰士反饋,從第一次神識穿過空洞到現在,沒有一位回饋,報告空洞另一邊有明確的靈機流動。
修仙者恢複法力需要靈機,沒有靈機就難以快速恢複法力。如果抵抗空洞崩解效應需要法力,那麽法力就和在空洞內活動時間存在強關聯。就算修仙者的其它手段都成了長板,法力上限都會成為限製修仙者在空洞內活動時間的短板。
同盟必須考慮這一點,必須準備一套“最少法力消耗”的空洞防護策略,盡可能以技術手段將這塊短板拉長,再增加實際達成的空洞停留時間。
頭部需要多少比例的法力防護?軀幹?四肢?特殊肢體?肢體與肢體間的負曲率部分和正曲率部分防護比例是否相同?法力防護可否離體?
如何在空洞的崩解效應麵前防護肉身,本身就是一套需要大量數據支撐的龐大課題。如果有指導理論,華夏人族還能通過理論計算盡可能收縮試驗方案範圍,但對這項連發現都隻在一天之內的新效應,沒有一種模型可以拿來就用,應用在空洞適性測試上。
這種模型很可能已經被數學家發現了,隻不過他們在過去並未發現該模型在現實物理世界中有什麽用處,隻當做是數學研究中撿到的寶石,放進“暫時無用”的珠寶箱裏,便束之高閣。
無論如何,在沒有充足數據經驗,也沒有定性理論的時候,就算完全對應的模型已在華夏人族的資料庫中,他們也絕不會拿來就用。
倒不如說,沒有數據支撐,誰知道要拿什麽來用?
於是,關於“如何能以最小比例形成有效法力防護”的解答,全都得用參加測試的附庸戰士的血來寫就。
同盟修仙者沒有一個能知道,究竟哪滴血是不必要的,哪滴血是有價值的。必須去做,必須踩在危險線上,必須跨過危險,才能用性命標出空洞中行動的雷區。
他們當然可以祈求放慢一點,尋求更有效的數學工具,將分析所需的樣本要求再縮小一些。
那誰來讓陰風慢下來呢?
冷酷、殘忍,我們稱之為高效。
指揮中心的智囊團為一線參加測試的戰士們分配了基本不同的測試任務,確保在同一次空洞測試內的附庸戰士們在“停留時間、停留姿勢、視察方位、自保方式”等諸多要素上,均有不同。
不同要素就是不同實驗維度,拉一個全都包含進去的多維矩陣,再把參加測試的附庸們一個個填進去,哪怕再多附庸,多加一個維度的要素,或者把某一維拉長、細分,都能把這些附庸戰士吃進去。
停留時間設計中,較高的一批達到十分鍾。李儉覺得這一批附庸戰士肯定救不回來。
過去兩批采用的十秒鍾停留時間則是這次實驗設計的最短時間,李儉一眼便知,這是保底的對照組。
很明顯,指揮中心做好了拿附庸戰士的性命當做消耗品的準備,這起碼對人族自身來說是件好事。
李儉看著附庸們浩浩蕩蕩地飛到平台遠處,齊頭紮入空洞。
祝它們好運。
理所當然的,同盟各族都對自家附庸所進行的測試做了控製變量分組。它們已經看過幾次人族這樣操作,此時活學活用,深深領會控製變量有多方便。
別的不說,單論采用控製變量法後,所有附庸戰士都能填進各不相同的實驗方案,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可分析情報,而不是一個個等出結果再做調整,就相當讓大族首領感動。
黑承甚至又湊了上來,問李儉還有沒有別的妙法,豬族願意學。
李儉:我認為你們應該搞錯了,咱們現在嚐試利用附庸測試空洞特性,控製變量法固然很好用,但能夠加速測試進展的玩意,應該是枚舉法。
控製變量隻是起了個頭,資源不夠的時候,哪有這麽方便?若不是同盟各族都把附庸戰士當消耗品使喚,第三批找附庸金丹期時,幹脆拉來上萬名金丹——其實是接近十萬名——若還是幾個金丹期參加測試,這玩意次次有進展都得等到猴年馬月去。
實在不是控製變量法厲害,這大多是枚舉法的力量。同盟掏出人海戰術,將附庸族群的性命當做不值錢似地往裏填,僅有的限製就隻剩下空洞不夠大了。
就憑同盟中妖獸族群往空洞裏填附庸性命的態度,是否掌握控製變量法都不耽誤它們能用數量堆出結果。可能在速度和效率上略有差距,但李儉不懷疑它們真能成功。
……
天坑底部和下餃子差不多。
陰風依舊在吹,空洞依舊會帶來理智爆破,法術轟炸繼續進行,而附庸們正在宗主族群指導下,往空洞裏跳。
它們跳得是這麽整齊劃一,以至於在單次測試後,離開空洞和再進空洞的戰士們如水波一般在空洞上蕩漾著,相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戰士向同盟首領匯報,哪些附庸戰士在測試之後活了下來、是否清醒、有多清醒。
至於那些不幸失去意識,甚至死亡的,則被迅速替換,關於它們正在執行的實驗操作,也理所應當地進行修改,再執行下一步。
空洞附近成了露天實驗中心,附庸戰士是耗材,大族戰士負責下指令,同盟首領規劃實驗方向。平均每五分鍾,同盟就能收獲一批有價值的情報。基於最新情報,同盟首領再規劃實驗方向。
就在李儉眼前,每個五分鍾,同盟都會拿出一版可以有效提升空洞停留時間的辦法;同時,每個五分鍾,同盟都會失去起碼三百名可以接觸空洞的附庸金丹期戰士。
直接死亡起碼一半,失蹤占了兩成,能不能搶救個全屍出來都是問題。戰士們拚死拚活,若是能把昏迷的戰士撈出來帶走,甭管它是否清醒,比起死亡都好上太多。
戰士的失蹤原因相對來說比較統一。在控製變量分組實驗基礎上,失蹤的戰士都有“接觸空洞體態相仿”的共性。
它們的共同點是,肉身進入空洞的比例過大,並且沒有在身上係“安全繩”,戰友們在它們接觸空洞的時候便拉不住,等到預定返回時,更是泥牛入海,找不回來了。
從少數發現報告來看,失蹤者沉入空洞後迅速放空了自我保護能力,肉體一旦開始崩解,其速度便驟然加快,幾乎頃刻之間,妖獸便死無全屍,消失在空洞中。
同盟損失的附庸戰士中,尋回殘軀卻回天乏術的,占據主流。
計劃在空洞內停留的時間超過閾值,戰友們拉回來的殘軀就是屍體。
防護力量不能抵禦空洞崩解,拖回來的殘軀還是屍體。
戰士屍身上或多或少出現崩解症狀,這是空洞崩解作用擊穿防護的證明。不論是準備的力量不充足,還是停留的時間太長,理智撐不下去,無法調度防護,結果殊途同歸。
要麽把崩解防在外頭,在理智達到極限之前踏上返程,要麽就死。
黑色幽默的是,戰士們踏上返程的經曆對同盟價值不大,那些標記為失蹤或搜尋到殘屍的,才是夠有參考價值的錯題本。
活著回來被稱作保底,它們將自己在空洞中的見聞告知同盟大族,除了那些標誌著生命體征的感受反饋會在綜合研判後,與它們當時執行的探索策略融為一體,它們隻能說明同盟安排給它們的空洞接觸方案還有改進空間。
根據死亡案例,同盟調整後續實驗方案。
最先進入調整階段的是“自保方式”。
一開始,穿過空洞的修仙者為防不測,需要調集全部力量用於防備空洞影響。這固然在保命方麵做到了極致,但集全力防備相當消耗理智,空洞對理智的侵害又不是法力防護所能抵擋的,反倒成了阻止修仙者延長空洞停留時間的行為。
在同盟假想中,修仙者要防備的是物質在空洞內自發產生的崩解,以及來自怪物的攻擊。
崩解在靈材上並不顯著,但在法力和尋常物質影響十分明顯。妖獸們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身體在空洞內突然東缺一塊西缺一塊,雖然它們不明白機理,但既然第一批第二批附庸半身穿過空洞都沒死,它們就沿用法力防護,姑且認為調集法力防護身體,可以讓法力替身體崩壞。
而在殘酷冰冷的控製變量法中,眾多修仙者被安排了一眼高危的法力防護策略。相當極端的法力分配踩著空洞崩解效應的極限,如果有誰沒回來,同盟計劃中的紅線就會往回收收;如果都活著回來了,該部分法力防護分配比例就會繼續壓榨。
直到榨出最少比例,讓修仙者可以用一份法力,在空洞內待上足夠長的時間。
同盟並未忘記這點:接觸空洞的戰士反饋,從第一次神識穿過空洞到現在,沒有一位回饋,報告空洞另一邊有明確的靈機流動。
修仙者恢複法力需要靈機,沒有靈機就難以快速恢複法力。如果抵抗空洞崩解效應需要法力,那麽法力就和在空洞內活動時間存在強關聯。就算修仙者的其它手段都成了長板,法力上限都會成為限製修仙者在空洞內活動時間的短板。
同盟必須考慮這一點,必須準備一套“最少法力消耗”的空洞防護策略,盡可能以技術手段將這塊短板拉長,再增加實際達成的空洞停留時間。
頭部需要多少比例的法力防護?軀幹?四肢?特殊肢體?肢體與肢體間的負曲率部分和正曲率部分防護比例是否相同?法力防護可否離體?
如何在空洞的崩解效應麵前防護肉身,本身就是一套需要大量數據支撐的龐大課題。如果有指導理論,華夏人族還能通過理論計算盡可能收縮試驗方案範圍,但對這項連發現都隻在一天之內的新效應,沒有一種模型可以拿來就用,應用在空洞適性測試上。
這種模型很可能已經被數學家發現了,隻不過他們在過去並未發現該模型在現實物理世界中有什麽用處,隻當做是數學研究中撿到的寶石,放進“暫時無用”的珠寶箱裏,便束之高閣。
無論如何,在沒有充足數據經驗,也沒有定性理論的時候,就算完全對應的模型已在華夏人族的資料庫中,他們也絕不會拿來就用。
倒不如說,沒有數據支撐,誰知道要拿什麽來用?
於是,關於“如何能以最小比例形成有效法力防護”的解答,全都得用參加測試的附庸戰士的血來寫就。
同盟修仙者沒有一個能知道,究竟哪滴血是不必要的,哪滴血是有價值的。必須去做,必須踩在危險線上,必須跨過危險,才能用性命標出空洞中行動的雷區。
他們當然可以祈求放慢一點,尋求更有效的數學工具,將分析所需的樣本要求再縮小一些。
那誰來讓陰風慢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