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辭舟沉默了片刻。
誠如二皇子所言,黨爭自先帝在時便已經出現了, 李豐二派相爭不休,禍亂朝堂。等到當今登基,便許王氏一族高官厚祿,加官進爵不止, 總算是借著扶植起來的妻族勢力打壓了前頭苟延殘喘的李黨,卻不曾想,王氏又是勢大了。
於是便有了老牌貴族蕭氏的再度崛起。
奈何也不知道是該說先帝時的朝堂已經給他們留下了傳統,還是說當今到底不是被當做太子或者太子備選人養大的,在種種手段上欠缺了那麽兩分,蕭氏與王氏圍繞太子之位展開的鬥爭竟然又愈演愈烈,演變成了黨爭之患。
當今一直試圖在兩黨、兩個兒子中構建一種平衡——既然無法消除黨爭,不如坐山觀虎鬥,以收漁翁之利,保證自己身下的位置不會被動搖。但是很顯然,如今他的天平傾向的是二皇子,可天下大勢所傾向的,卻是既嫡且長的大皇子。
「江南多文士……」顧辭舟低低嘆了一句。
禦駕一路行至慶州,便棄車登船,沿大運河而下。不過數日,便已至吳州地界。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顧辭舟開窗遠眺,入目便是青磚與白牆,綿延直向天邊,最後隱沒於黛青的遠山影下。為了迎接聖駕,江南官員紛紛在一些有空曠場地或者樓閣的岸邊安排了歌舞表演,笙歌連晝不歇。到了白日裏,沿河兩岸還有百姓扶老攜幼地趕過來,隔著護衛爭先恐後地對著禦駕磕頭。
「先生你看,這便是天子。」趙鈞的聲音在他耳畔響起,很輕,卻仿佛墜著什麽一樣,有種沉甸甸的分量。
顧辭舟轉過頭,看見他正在望著兩岸叩頭高呼的人。
這位二皇子如今已是十六歲,已然是個高挑清瘦的少年,眉眼卻依稀還帶了些稚氣,大約是抽條抽得快了些,錦繡華服難掩單薄的身量。
但是他的氣勢卻很足。
顧辭舟看了看他,趙鈞對於他這個顧家出來的、已經在定國公府門下待了不少年頭的人很是放心,從來不在他麵前掩飾自己的勃勃野心。
顧辭舟笑起來:「是的,殿下。」
除了這些吳儂軟語,江南官員還都憋著一股勁,要給陛下欣賞欣賞他們當地的「名士風流」,因此還特意安排了官學學子向陛下請教的戲碼。陛下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借著這個機會展現自己禮賢下士的風采。因此在吳州州府所在地荷城下船之後的第二日,陛下就開始接見江南學子了。
不知道是出於什麽考量,陛下這回還帶上了二皇子。顧辭舟雖然身為二皇子的老師,地位很是不一般,但畢竟頭上頂著的官銜還隻是個小小的五品翰林侍讀學士,因此倒是不用陪著過去,每天去街上逛逛,淘點和沅沅家鄉風土人情有關的東西等著回去送她討她歡心也很是自在。
前頭幾天也就這麽平平安安地過去了。出事的是第四天。
這日顧辭舟一回府,就看到兩個小太監著急忙慌地趕過來。他認出這是二皇子身邊伺候的,便讓三九四九先替他把東西送回去,自個兒住了腳等著他們過來。
那兩個小太監過來,先是行了一禮,方才道:「大人,二皇子請您過去呢。」
顧辭舟點點頭,跟著他們往二皇子如今暫住的府上去了。大約是二皇子那當真出了什麽急事,兩個小太監雖然不敢當街縱馬引人注目,隻請他上了馬車,看起來平平靜靜正正常常的,但是私底下卻不停地催著車夫快些再快些。等到了二皇子府上,顧辭舟覺得自己都有些暈乎。
不過好歹也隻是有些暈乎,忍忍也就過去了。他整了整衣裳跟著他們一路直往書房的方向去,一進門就看見二皇子背著手站在原地,眉頭擰得很緊。
顧辭舟拱手行禮,不等拜下去就被二皇子親自扶了起來:「先生,出事了!」
顧辭舟心中生出些訝異,難得見二皇子這副模樣:「怎麽了?」
從二皇子口中,他得知了今天發生的事。
今天陛下照舊在持淵閣裏接見諸位學子。但也不知道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尊孔崇儒搏個好名聲,還是當真是這麽想的,竟有一位學子說出請陛下立大皇子為太子的話來。
當然他本人並沒有這麽直白地說,隻是用了典故影射「規勸」陛下。若隻是如此,陛下裝作沒聽出來,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奈何學子中也有那膽子大又一根筋的,竟然直接把這人的意思給挑明了,還帶頭跪了下去。
這一下,滿座學子不管自己是怎麽想的,都得齊齊跪下,異口同聲:「立嫡立長自周王始,萬不可廢止變更!請陛下立大皇子為太子!」
趙鈞坐在邊上,聽著他們這一喊,隻覺得屁股底下和紮了根刺似的,讓他根本坐不安穩。
他再偷偷去看父皇,見父皇臉都僵硬了,白中透著青,隻硬撐著丟下一句「國祚大事,怎可如此輕率兒戲」便匆匆結束了今天的會麵。
趙鈞心裏也是被這一出搞得怦怦直跳,甚至懷疑這是不是文昌侯在背後推動謀劃的。顧辭舟聽到這個搖了搖頭:「文昌侯的勢力沒這麽大。」他或許能影響江南文人的一些思想感觀,但是組織安排他們在陛下跟前跳出來?有這種勢力他不如直接造反逼宮!也省得整天和定國公這邊鬥來鬥去的,三不五時被氣個仰倒。
依他看,或許今天開頭那個學生是文昌侯手下的人安排的,哪怕不是也是受到了文昌侯那邊的影響,決心為大皇子說話的,既可以投誠又方便顯名,還能向陛下展示展示江南文人對大皇子的支持,給陛下施壓。隻是萬萬沒想到人群中還混進去個愣頭青,大喇喇地就把他的意思給挑明了,還帶著人一起下跪——他這一跪,就是不想跪的人也得跪了,否則一頂不顧周公之禮孔孟之道的大帽子就要扣下來了。
誠如二皇子所言,黨爭自先帝在時便已經出現了, 李豐二派相爭不休,禍亂朝堂。等到當今登基,便許王氏一族高官厚祿,加官進爵不止, 總算是借著扶植起來的妻族勢力打壓了前頭苟延殘喘的李黨,卻不曾想,王氏又是勢大了。
於是便有了老牌貴族蕭氏的再度崛起。
奈何也不知道是該說先帝時的朝堂已經給他們留下了傳統,還是說當今到底不是被當做太子或者太子備選人養大的,在種種手段上欠缺了那麽兩分,蕭氏與王氏圍繞太子之位展開的鬥爭竟然又愈演愈烈,演變成了黨爭之患。
當今一直試圖在兩黨、兩個兒子中構建一種平衡——既然無法消除黨爭,不如坐山觀虎鬥,以收漁翁之利,保證自己身下的位置不會被動搖。但是很顯然,如今他的天平傾向的是二皇子,可天下大勢所傾向的,卻是既嫡且長的大皇子。
「江南多文士……」顧辭舟低低嘆了一句。
禦駕一路行至慶州,便棄車登船,沿大運河而下。不過數日,便已至吳州地界。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顧辭舟開窗遠眺,入目便是青磚與白牆,綿延直向天邊,最後隱沒於黛青的遠山影下。為了迎接聖駕,江南官員紛紛在一些有空曠場地或者樓閣的岸邊安排了歌舞表演,笙歌連晝不歇。到了白日裏,沿河兩岸還有百姓扶老攜幼地趕過來,隔著護衛爭先恐後地對著禦駕磕頭。
「先生你看,這便是天子。」趙鈞的聲音在他耳畔響起,很輕,卻仿佛墜著什麽一樣,有種沉甸甸的分量。
顧辭舟轉過頭,看見他正在望著兩岸叩頭高呼的人。
這位二皇子如今已是十六歲,已然是個高挑清瘦的少年,眉眼卻依稀還帶了些稚氣,大約是抽條抽得快了些,錦繡華服難掩單薄的身量。
但是他的氣勢卻很足。
顧辭舟看了看他,趙鈞對於他這個顧家出來的、已經在定國公府門下待了不少年頭的人很是放心,從來不在他麵前掩飾自己的勃勃野心。
顧辭舟笑起來:「是的,殿下。」
除了這些吳儂軟語,江南官員還都憋著一股勁,要給陛下欣賞欣賞他們當地的「名士風流」,因此還特意安排了官學學子向陛下請教的戲碼。陛下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借著這個機會展現自己禮賢下士的風采。因此在吳州州府所在地荷城下船之後的第二日,陛下就開始接見江南學子了。
不知道是出於什麽考量,陛下這回還帶上了二皇子。顧辭舟雖然身為二皇子的老師,地位很是不一般,但畢竟頭上頂著的官銜還隻是個小小的五品翰林侍讀學士,因此倒是不用陪著過去,每天去街上逛逛,淘點和沅沅家鄉風土人情有關的東西等著回去送她討她歡心也很是自在。
前頭幾天也就這麽平平安安地過去了。出事的是第四天。
這日顧辭舟一回府,就看到兩個小太監著急忙慌地趕過來。他認出這是二皇子身邊伺候的,便讓三九四九先替他把東西送回去,自個兒住了腳等著他們過來。
那兩個小太監過來,先是行了一禮,方才道:「大人,二皇子請您過去呢。」
顧辭舟點點頭,跟著他們往二皇子如今暫住的府上去了。大約是二皇子那當真出了什麽急事,兩個小太監雖然不敢當街縱馬引人注目,隻請他上了馬車,看起來平平靜靜正正常常的,但是私底下卻不停地催著車夫快些再快些。等到了二皇子府上,顧辭舟覺得自己都有些暈乎。
不過好歹也隻是有些暈乎,忍忍也就過去了。他整了整衣裳跟著他們一路直往書房的方向去,一進門就看見二皇子背著手站在原地,眉頭擰得很緊。
顧辭舟拱手行禮,不等拜下去就被二皇子親自扶了起來:「先生,出事了!」
顧辭舟心中生出些訝異,難得見二皇子這副模樣:「怎麽了?」
從二皇子口中,他得知了今天發生的事。
今天陛下照舊在持淵閣裏接見諸位學子。但也不知道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尊孔崇儒搏個好名聲,還是當真是這麽想的,竟有一位學子說出請陛下立大皇子為太子的話來。
當然他本人並沒有這麽直白地說,隻是用了典故影射「規勸」陛下。若隻是如此,陛下裝作沒聽出來,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奈何學子中也有那膽子大又一根筋的,竟然直接把這人的意思給挑明了,還帶頭跪了下去。
這一下,滿座學子不管自己是怎麽想的,都得齊齊跪下,異口同聲:「立嫡立長自周王始,萬不可廢止變更!請陛下立大皇子為太子!」
趙鈞坐在邊上,聽著他們這一喊,隻覺得屁股底下和紮了根刺似的,讓他根本坐不安穩。
他再偷偷去看父皇,見父皇臉都僵硬了,白中透著青,隻硬撐著丟下一句「國祚大事,怎可如此輕率兒戲」便匆匆結束了今天的會麵。
趙鈞心裏也是被這一出搞得怦怦直跳,甚至懷疑這是不是文昌侯在背後推動謀劃的。顧辭舟聽到這個搖了搖頭:「文昌侯的勢力沒這麽大。」他或許能影響江南文人的一些思想感觀,但是組織安排他們在陛下跟前跳出來?有這種勢力他不如直接造反逼宮!也省得整天和定國公這邊鬥來鬥去的,三不五時被氣個仰倒。
依他看,或許今天開頭那個學生是文昌侯手下的人安排的,哪怕不是也是受到了文昌侯那邊的影響,決心為大皇子說話的,既可以投誠又方便顯名,還能向陛下展示展示江南文人對大皇子的支持,給陛下施壓。隻是萬萬沒想到人群中還混進去個愣頭青,大喇喇地就把他的意思給挑明了,還帶著人一起下跪——他這一跪,就是不想跪的人也得跪了,否則一頂不顧周公之禮孔孟之道的大帽子就要扣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