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憶君,魂牽夢縈……
第二日
屋內夜月業已不在,徒留涵雪靜靜的躺在床上,螓首蛾眉依舊美麗,隻是蒼白了許多。原本雪白的牆上,卻烙上了幾行篆字。
瀟瀟雨暮,一世情緣;千年祈願,莫歎縈回幾多情。
款款情深,一生癡戀;靜謐空冥,今生不負紅顏淚。
不求此生長命於天齊,但願伴雪纏綿今世心無憾。
君承此諾,摯守一生,終死不悔。
酆都
平都山乃是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五福地,風景秀麗。不少高人,在此得道飛仙,但是不知何時,一些駕馭鬼魂、亡靈的巫術盛行起來,使得這裏變得仙鬼混雜。又經無數歲月的發展,亦有得道仙人,亦有孤魂野鬼,皆是研究此道,這一脈便被世人稱為“鬼道”,門下弟子被人稱為鬼族。
這麽一來,原本充滿仙氣的平都山,漸漸地被鬼氣所籠罩,陰間鬼神紛紛來此安身,酆都便成了一座鬼城幽都。
山間一座漆黑的木門半掩著,周圍古樹參天。無數隻烏鴉立在枝頭,或是在用尖喙梳羽,或是睜著紅瞳淒涼的悲鳴著,令人聽得毛骨悚然。四周時不時刮起陣陣陰風,鬼氣逼人。
木門上方一塊黑底匾額,匾上著著三個血紅的大字――鬼門關。
關前十六大鬼鎮山,手持三尖長槍,各個凶神惡煞。紅光閃過,一席白衣青綢的銀發少年從天而降。
領頭的鬼吏一見來者不是遊鬼之輩,挺著長槍問道:“此乃陰司鬼都,閑人避之,如若無事,速速離去。”
少年拱手見禮,“在下來此,實則有事。”
那鬼吏見這少年好生有禮,便是收起了那份惡相,“來者通姓名,來此作甚?可有‘路引’。”
(ps:各位看官,筆者特此說明一下:路引:長三尺、寬二尺,以粗紙印成的一張通行照:印著著“酆都天子發給路引”、“普天之下必備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轉世升天”,上方印有閻羅王的圖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縣府”三個大印。在經過看守鬼門關的小鬼檢查過後,才得以進入鬼國。
此注解摘自“百度”)
“在下乃是風靈島夜月,特奉七弦仙子之命拜會靈尊大人,臨走過於催促,未曾細問鬼都律法,還請見諒。”
鬼吏一驚,便放下長槍,有些恭敬起來,“原來是火龍神駕臨,小的適才多有冒犯,恕罪恕罪,不過龍神未有‘路引’為證,小的們也無權放您過去啊。”
夜月來此求人,也不敢得罪,“望各位能否通融通融?”
這下鬼吏們有些焦急的說道:“龍神大人,您就別為難小的們了,陽間有陽間的規律,這陰間也是一樣,我們隻是當差的,上頭怪罪下來,我們吃不了兜著走啊!”
若要硬闖,眼前這些鬼吏雖然力大如牛,卻也不是夜月敵手。不過鬼族曆史悠久,藏龍臥虎,能人無數,夜月自然不敢造次魯莽。
就在這時,那半掩的大門拖著長長的“吱呀”聲,漸漸打開。一個男子踱步而出,身著紅布洛袍,頭頂豎長的烏帽,一手拿著一隻細長的判官筆,懷中揣著的自然是那定人陽壽的生死薄。
此人一出,眾鬼紛紛單膝跪地,十分恭敬。那人徑直走到夜月身前,見了一個禮,道:“火龍神來此,有失遠迎,還請海涵。”
夜月見這人儒雅大方,相貌俊俏,不像一般小鬼,從那支判官筆來看,也多少猜出了對方身份,卻也不敢失禮妄猜,回禮道:“豈敢豈敢,閣下太過抬舉,恕在下冒昧,敢問閣下是……”
那人微微一笑,輕輕一拍前額,道:“在下還未自我介紹,讓龍神見笑了,吾乃文武四判官之一,陰律司崔鈺。”
夜月一愣,對方果真是陰司四判官之一,心想這判官如此白淨文雅,不似傳說之言那般,長的凶神惡煞。
崔鈺接著說道:“黃泉國度擇路有三,一則持‘路引’受賓客之利;二則陽壽已盡,魂歸於此;三則……”
夜月邊聽邊在思量,見崔鈺欲說又止,便自個接話道:“按崔判官的說法,在下唯有第三條路可走,不知閣下為何言及而止?”
崔鈺躊躇了片刻,憨笑道:“這第三條路……便是為生人入境而備,從門後那口巨大的‘陰陽井’下去,便直達黃泉十八鬼獄,每層設有不同刑罰,闖入之人皆是九死一生。”
“如此說來,隻好去試上一試。”夜月說完,拱手道:“有勞閣下領路。”
看著夜月如此果斷,崔鈺也不好多說,右上向前比了一個“請”的姿勢。兩人越過黝黑的木門後,大門伴著令人心驚的“吱呀”聲,恢複了先前的模樣,彷佛未曾打開過一般。
崔鈺領著夜月一路向前,兩旁東倒西歪的立著,無數個大大小小石碑。走了不遠,夜月便看到前方綠光衝天,照的四周都是綠色,甚是詭異。
越往前走,越有一種壓抑感。
直到崔鈺所說的那口“陰陽井”跟前,才看清那綠光的真正麵目。井口有兩丈來寬,四個惡鬼雕像分布角落,彷佛把井口拖起來一般,那綠光便是從這口“陰陽井”中噴出,無數陰魂在上空盤旋。夜月適才發現,先前聽到的陣陣令人發毛的叫聲,居然是這些陰魂的惡嚎。
見夜月發愣,崔鈺笑了笑,道:“這便是那‘陰陽井’,天空中那些皆是在十八層鬼獄受刑之鬼,這衝天而上的綠光,既是怨氣匯集所成,戾氣甚重,還望閣下保重。”
陰風襲人,鬼氣深深,淒厲的怨嚎入耳不絕。
“多謝崔判官領路於此,如若有緣再行謝過。”說完夜月便打算縱身躍下。
“且慢……”崔鈺似乎想交待些什麽,轉念一想,還是把說到嘴邊的話給咽了下去。“崔某在幽冥界靜候閣下佳音。”
夜月笑而不答,拱手回了一個禮,望著深不見底的“陰陽井”,苦笑一聲,便一躍而下消失在了井口。
崔鈺昂天看著無數的怨靈,微微歎了一口氣,轉身剛要離去,卻不知何時身後,站著一個中年目像的人。粗眉怒目,藍袍著身,絡腮長須,蓬鬆黑發,腰間係有一口長劍,劍身繪有北鬥七星,正是名劍“七星龍淵劍”。此人雖不似崔鈺那般俊俏,卻多幾分男兒的血性。
“崔鈺見過鍾天師。”崔鈺一見此人多了幾份敬意。
隻見那人踱了幾步,道:“崔大人,現在鬼族內亂紛爭,北冥大帝與妖族獸王結盟,陰司十大閻王,分成兩派,已有五人站到北冥大帝那邊,你可知曉?”
“在下明白……”
“明白?如今局勢動蕩,你怎還將生人放入幽冥界。”那人一甩袖袍,顯得有些生氣。
崔鈺立馬賠笑道:“鍾天師有所不知,此事乃是靈尊之意,此子將會助我們鬼族平定內亂。”
崔鈺麵前這人,正是鬼族驅魔大神,天師鍾馗。腰間那口長劍自然不是凡品,乃是當年幹將與歐冶子,極少幾柄合力所鑄之劍。此劍做工,及其講究,需鑿山引溪,精火錘煉,劍成之後,劍身自成七道星圓,寒光清逸,觀望劍身,宛若俯瞰深淵,縹緲之下臥有巨龍一般,便取名曰:“七星龍淵”。
話雖這麽說,不過鍾馗依舊眉頭不伸,近來鬼族內憂外患,非外人所知。北冥大帝一直作惡多端,被靈尊驅逐到了幽冥界以外。至從上次大戰邪王,靈尊僅存雙魄,北冥大帝如今羽翼豐滿,欲趁此時奪回“惡鬼白骨幡”,想要放出鬼都服刑的無數隻怨鬼。
如若此幡被其奪去,世間將永無寧日,化作人間地獄,萬物皆亡矣。
夜月頭前腳後一路飛下,井壁上布滿了貌相凶惡的人臉。就在此刻夜月感到似乎有人拽住自己一般,轉頭一看,但見一隻白骨骷手死死抓住自己腳踝。
任憑夜月如何蹬踹,那白骨手硬是沒有鬆開,夜月祭出“九天魔龍”正欲揮劍,眼角閃過一絲寒光,心中一驚,立馬曲身往上。
千鈞一發之際,井壁上對射出無數白骨箭,夜月一甩額上的虛汗,思量道:這陰司鬼都,果真小看不得。
幻月城,隱靈寺
月光之下,喊殺陣陣。
夜空之中,無數飛劍、法器散發的豪光劃過。
寺內的青磚地上,屍橫遍野,鮮血沿著青磚之間的細縫,四散開去。
佛門聖地,今夜卻成了屠場……
第二日
屋內夜月業已不在,徒留涵雪靜靜的躺在床上,螓首蛾眉依舊美麗,隻是蒼白了許多。原本雪白的牆上,卻烙上了幾行篆字。
瀟瀟雨暮,一世情緣;千年祈願,莫歎縈回幾多情。
款款情深,一生癡戀;靜謐空冥,今生不負紅顏淚。
不求此生長命於天齊,但願伴雪纏綿今世心無憾。
君承此諾,摯守一生,終死不悔。
酆都
平都山乃是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五福地,風景秀麗。不少高人,在此得道飛仙,但是不知何時,一些駕馭鬼魂、亡靈的巫術盛行起來,使得這裏變得仙鬼混雜。又經無數歲月的發展,亦有得道仙人,亦有孤魂野鬼,皆是研究此道,這一脈便被世人稱為“鬼道”,門下弟子被人稱為鬼族。
這麽一來,原本充滿仙氣的平都山,漸漸地被鬼氣所籠罩,陰間鬼神紛紛來此安身,酆都便成了一座鬼城幽都。
山間一座漆黑的木門半掩著,周圍古樹參天。無數隻烏鴉立在枝頭,或是在用尖喙梳羽,或是睜著紅瞳淒涼的悲鳴著,令人聽得毛骨悚然。四周時不時刮起陣陣陰風,鬼氣逼人。
木門上方一塊黑底匾額,匾上著著三個血紅的大字――鬼門關。
關前十六大鬼鎮山,手持三尖長槍,各個凶神惡煞。紅光閃過,一席白衣青綢的銀發少年從天而降。
領頭的鬼吏一見來者不是遊鬼之輩,挺著長槍問道:“此乃陰司鬼都,閑人避之,如若無事,速速離去。”
少年拱手見禮,“在下來此,實則有事。”
那鬼吏見這少年好生有禮,便是收起了那份惡相,“來者通姓名,來此作甚?可有‘路引’。”
(ps:各位看官,筆者特此說明一下:路引:長三尺、寬二尺,以粗紙印成的一張通行照:印著著“酆都天子發給路引”、“普天之下必備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轉世升天”,上方印有閻羅王的圖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縣府”三個大印。在經過看守鬼門關的小鬼檢查過後,才得以進入鬼國。
此注解摘自“百度”)
“在下乃是風靈島夜月,特奉七弦仙子之命拜會靈尊大人,臨走過於催促,未曾細問鬼都律法,還請見諒。”
鬼吏一驚,便放下長槍,有些恭敬起來,“原來是火龍神駕臨,小的適才多有冒犯,恕罪恕罪,不過龍神未有‘路引’為證,小的們也無權放您過去啊。”
夜月來此求人,也不敢得罪,“望各位能否通融通融?”
這下鬼吏們有些焦急的說道:“龍神大人,您就別為難小的們了,陽間有陽間的規律,這陰間也是一樣,我們隻是當差的,上頭怪罪下來,我們吃不了兜著走啊!”
若要硬闖,眼前這些鬼吏雖然力大如牛,卻也不是夜月敵手。不過鬼族曆史悠久,藏龍臥虎,能人無數,夜月自然不敢造次魯莽。
就在這時,那半掩的大門拖著長長的“吱呀”聲,漸漸打開。一個男子踱步而出,身著紅布洛袍,頭頂豎長的烏帽,一手拿著一隻細長的判官筆,懷中揣著的自然是那定人陽壽的生死薄。
此人一出,眾鬼紛紛單膝跪地,十分恭敬。那人徑直走到夜月身前,見了一個禮,道:“火龍神來此,有失遠迎,還請海涵。”
夜月見這人儒雅大方,相貌俊俏,不像一般小鬼,從那支判官筆來看,也多少猜出了對方身份,卻也不敢失禮妄猜,回禮道:“豈敢豈敢,閣下太過抬舉,恕在下冒昧,敢問閣下是……”
那人微微一笑,輕輕一拍前額,道:“在下還未自我介紹,讓龍神見笑了,吾乃文武四判官之一,陰律司崔鈺。”
夜月一愣,對方果真是陰司四判官之一,心想這判官如此白淨文雅,不似傳說之言那般,長的凶神惡煞。
崔鈺接著說道:“黃泉國度擇路有三,一則持‘路引’受賓客之利;二則陽壽已盡,魂歸於此;三則……”
夜月邊聽邊在思量,見崔鈺欲說又止,便自個接話道:“按崔判官的說法,在下唯有第三條路可走,不知閣下為何言及而止?”
崔鈺躊躇了片刻,憨笑道:“這第三條路……便是為生人入境而備,從門後那口巨大的‘陰陽井’下去,便直達黃泉十八鬼獄,每層設有不同刑罰,闖入之人皆是九死一生。”
“如此說來,隻好去試上一試。”夜月說完,拱手道:“有勞閣下領路。”
看著夜月如此果斷,崔鈺也不好多說,右上向前比了一個“請”的姿勢。兩人越過黝黑的木門後,大門伴著令人心驚的“吱呀”聲,恢複了先前的模樣,彷佛未曾打開過一般。
崔鈺領著夜月一路向前,兩旁東倒西歪的立著,無數個大大小小石碑。走了不遠,夜月便看到前方綠光衝天,照的四周都是綠色,甚是詭異。
越往前走,越有一種壓抑感。
直到崔鈺所說的那口“陰陽井”跟前,才看清那綠光的真正麵目。井口有兩丈來寬,四個惡鬼雕像分布角落,彷佛把井口拖起來一般,那綠光便是從這口“陰陽井”中噴出,無數陰魂在上空盤旋。夜月適才發現,先前聽到的陣陣令人發毛的叫聲,居然是這些陰魂的惡嚎。
見夜月發愣,崔鈺笑了笑,道:“這便是那‘陰陽井’,天空中那些皆是在十八層鬼獄受刑之鬼,這衝天而上的綠光,既是怨氣匯集所成,戾氣甚重,還望閣下保重。”
陰風襲人,鬼氣深深,淒厲的怨嚎入耳不絕。
“多謝崔判官領路於此,如若有緣再行謝過。”說完夜月便打算縱身躍下。
“且慢……”崔鈺似乎想交待些什麽,轉念一想,還是把說到嘴邊的話給咽了下去。“崔某在幽冥界靜候閣下佳音。”
夜月笑而不答,拱手回了一個禮,望著深不見底的“陰陽井”,苦笑一聲,便一躍而下消失在了井口。
崔鈺昂天看著無數的怨靈,微微歎了一口氣,轉身剛要離去,卻不知何時身後,站著一個中年目像的人。粗眉怒目,藍袍著身,絡腮長須,蓬鬆黑發,腰間係有一口長劍,劍身繪有北鬥七星,正是名劍“七星龍淵劍”。此人雖不似崔鈺那般俊俏,卻多幾分男兒的血性。
“崔鈺見過鍾天師。”崔鈺一見此人多了幾份敬意。
隻見那人踱了幾步,道:“崔大人,現在鬼族內亂紛爭,北冥大帝與妖族獸王結盟,陰司十大閻王,分成兩派,已有五人站到北冥大帝那邊,你可知曉?”
“在下明白……”
“明白?如今局勢動蕩,你怎還將生人放入幽冥界。”那人一甩袖袍,顯得有些生氣。
崔鈺立馬賠笑道:“鍾天師有所不知,此事乃是靈尊之意,此子將會助我們鬼族平定內亂。”
崔鈺麵前這人,正是鬼族驅魔大神,天師鍾馗。腰間那口長劍自然不是凡品,乃是當年幹將與歐冶子,極少幾柄合力所鑄之劍。此劍做工,及其講究,需鑿山引溪,精火錘煉,劍成之後,劍身自成七道星圓,寒光清逸,觀望劍身,宛若俯瞰深淵,縹緲之下臥有巨龍一般,便取名曰:“七星龍淵”。
話雖這麽說,不過鍾馗依舊眉頭不伸,近來鬼族內憂外患,非外人所知。北冥大帝一直作惡多端,被靈尊驅逐到了幽冥界以外。至從上次大戰邪王,靈尊僅存雙魄,北冥大帝如今羽翼豐滿,欲趁此時奪回“惡鬼白骨幡”,想要放出鬼都服刑的無數隻怨鬼。
如若此幡被其奪去,世間將永無寧日,化作人間地獄,萬物皆亡矣。
夜月頭前腳後一路飛下,井壁上布滿了貌相凶惡的人臉。就在此刻夜月感到似乎有人拽住自己一般,轉頭一看,但見一隻白骨骷手死死抓住自己腳踝。
任憑夜月如何蹬踹,那白骨手硬是沒有鬆開,夜月祭出“九天魔龍”正欲揮劍,眼角閃過一絲寒光,心中一驚,立馬曲身往上。
千鈞一發之際,井壁上對射出無數白骨箭,夜月一甩額上的虛汗,思量道:這陰司鬼都,果真小看不得。
幻月城,隱靈寺
月光之下,喊殺陣陣。
夜空之中,無數飛劍、法器散發的豪光劃過。
寺內的青磚地上,屍橫遍野,鮮血沿著青磚之間的細縫,四散開去。
佛門聖地,今夜卻成了屠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