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初嫁娘,四時衣裳總要齊備。夾纈花色繁多,工藝複雜,不如買兩匹壓箱。」
韋氏扯開店堂裏當季新款的幾匹細細看了,果然色彩絢麗,紋樣也十分別致,既有傳統的聯珠、回文、飛禽走獸,也有這一二年才興起的山水、仕女。
再看牆上掛著的樣品價格,最貴者一匹一千錢,次者八百,最次五百。布匹是能保值的東西,折現也方便,女兒家不能擁有土地,便多以布料存作資財。
韋氏點頭。
「蘅兒不像你存著私房,嫁妝需辦些好折變的。」
阿娘已開了口,杜若忙喚來掌櫃,仔細擇了兩匹最時新的,一者簪花仕女,二者月下祈福;又添兩匹常見的,一併包了,令人搬到車上。
方才進坊門時,杜若瞧過牌價。
今日一匹中等素絹可兌換二百二十錢,較尋常略高,用素絹支付更為劃算。她便叫榮喜開箱子,搬了十三匹素絹,又另外數錢,攏共折了三貫錢付帳。
那掌櫃會做生意,聽說置辦嫁妝,忙又取了兩匹青色蜀錦。
蜀錦工藝與旁的不同,是以經線起紋,彩條添花。這兩匹是方方錦,在青色底子上以彩色經緯線劃分方格,每格中有不同色彩的纏枝牡丹蓮花紋樣小團花,比尋常青色綾羅活潑許多。
杜若看得連聲讚嘆,問得價錢,又添了這個。
「給阿姐繡嫁衣剛好。」
韋氏又道,「家常不必穿這些,柳郎品級低,女眷應酬的時候少,需再買些常用的。」
「兒也是這麽想,各色細絹、細綾、越布,備個四十匹不多。」
韋氏點頭。
「別光挑那些花樣繁複,男人家不好上身的,素淡的也配些,女子過了門,凡事慮著姑爺些。」
母女倆逛逛買買走了近兩個時辰,一箱素絹全換成綾羅,銅錢也拆了不少。
杜若算著花出去快四十貫錢。
柳家沒有田莊,吃用全靠現錢去買,幸虧人口少,每月花用一貫有餘。再算上人情往來,添丁進口的費用,這筆嫁妝支應小家庭頭兩年開銷也算夠了。
事情辦得順利,杜若喜笑顏開,偎在阿娘身邊輕聲道,「兒想將那副耳墜送給阿姐添妝。」
——八十貫錢呢,她說給就給,手麵當真大方。
「你肯與她親近自是好事,往後嫁得貴人,也當提攜姐夫。耳墜就罷了,你也難得兩件撐門麵的首飾。」
杜若眉頭一跳。
「阿娘從何說起?阿姐待我親厚,直如半個娘,什麽叫我不肯與她親近?」
韋氏淡淡道,「怎麽?娶妻娶德,你比蘅兒多讀幾年書,德行便該好些,你又生得好,難道也嫁武行?」
阿娘說話總像廟裏和尚打機鋒,似有若無,討不到半分便宜。
杜若頭疼,這些日子她防備爺娘再逼迫,卻無動靜,提心弔膽真是難耐。
韋氏忽地想起一事,又吩咐蓮葉。
「喬媒婆說柳宅地方淺窄,既無菜園又無下人。這幾日房媽媽得空時,你拘了蘅兒學兩手小菜,往後柳郎下衙,不至於清鍋冷灶不成樣子。」
蓮葉撇嘴。
「在家嬌養的小娘子,出了嫁倒要做灶下婢服侍別人。」
杜若見蓮葉越發乖張,眉毛一揚就要訓斥。
韋氏卻淡淡一笑,扯了一把杜若,如常道,「陪送個人也使得,可是柳家家底簡薄,沒得給女婿添堵。」
————
那頭喬媒婆得了準信,自杜宅出來,便往小街上尋了間茶寮坐下。
杜家日常飲食隨僧人口味,隻以清泉煮沸泡開茶餅,味苦回甘,寡淡的緊。
茶寮日常賣的是茶粥,兼以茱萸、蔥薑、橘皮、薄荷等物混雜熬煮,鮮香濃鬱,有提神之奇效。
她生的胖大,又愛俏,身上繭襖的腰身裁得緊了些,走來走去出了身毛汗,這會子坐下,反手抹著臉,正喘氣,忽見柳績的玄色製服在門口一閃。
「冰人辛苦,怎好坐在廊下。」
他揚聲招呼店家,「有雅座沒有?」
掌櫃見是挎橫刀的金吾衛,心中凜然,忙躬身領路。
「有有有,這邊,這邊。」
原來雅座是個背街小院,四麵以翠竹掩蔽院牆,古樸蒼翠。角落一棵老桃樹亭亭如蓋,巨大樹冠遮了半院,遒勁枝幹上冒出星星點點粉色,估摸再過五日當能盛開。
院中隻設兩席,腳下輕輕淺淺一徑活水,既有錦鯉,又有蓮葉,岸邊堆砌大石,養著極好青苔。
想不到前麵店堂尋常,內裏布置卻如此清雅,兩人俱是一愣。
喬媒婆身板雖壯實,其實藏著一顆纖細敏感的少女心,自慚身上穿的花哨,倒與環境不諧,再回身看柳績,青蔥少年,長身玉立,不禁贊道。
「郎官好樣貌,真真玉人。」
柳績向來自負有擲果盈車之姿,被婦人吹捧慣了,笑著搖頭自謙。
「冰人進出高門,四品五品見慣,某區區參軍而已,不敢當『郎官』二字。」
他見院中還種著雞爪楓與矮子鬆,紅綠相襯,煞是可愛,欣然笑道,「這地方實在好。」
喬媒婆便改了稱謂。
「往後參軍與杜家常來往,陪小娘子歸寧時,便可在這兒坐坐,看月也好,觀星也好,背幾首詩,唱個曲兒,隻要夫婦相諧,多少樂子。」
韋氏扯開店堂裏當季新款的幾匹細細看了,果然色彩絢麗,紋樣也十分別致,既有傳統的聯珠、回文、飛禽走獸,也有這一二年才興起的山水、仕女。
再看牆上掛著的樣品價格,最貴者一匹一千錢,次者八百,最次五百。布匹是能保值的東西,折現也方便,女兒家不能擁有土地,便多以布料存作資財。
韋氏點頭。
「蘅兒不像你存著私房,嫁妝需辦些好折變的。」
阿娘已開了口,杜若忙喚來掌櫃,仔細擇了兩匹最時新的,一者簪花仕女,二者月下祈福;又添兩匹常見的,一併包了,令人搬到車上。
方才進坊門時,杜若瞧過牌價。
今日一匹中等素絹可兌換二百二十錢,較尋常略高,用素絹支付更為劃算。她便叫榮喜開箱子,搬了十三匹素絹,又另外數錢,攏共折了三貫錢付帳。
那掌櫃會做生意,聽說置辦嫁妝,忙又取了兩匹青色蜀錦。
蜀錦工藝與旁的不同,是以經線起紋,彩條添花。這兩匹是方方錦,在青色底子上以彩色經緯線劃分方格,每格中有不同色彩的纏枝牡丹蓮花紋樣小團花,比尋常青色綾羅活潑許多。
杜若看得連聲讚嘆,問得價錢,又添了這個。
「給阿姐繡嫁衣剛好。」
韋氏又道,「家常不必穿這些,柳郎品級低,女眷應酬的時候少,需再買些常用的。」
「兒也是這麽想,各色細絹、細綾、越布,備個四十匹不多。」
韋氏點頭。
「別光挑那些花樣繁複,男人家不好上身的,素淡的也配些,女子過了門,凡事慮著姑爺些。」
母女倆逛逛買買走了近兩個時辰,一箱素絹全換成綾羅,銅錢也拆了不少。
杜若算著花出去快四十貫錢。
柳家沒有田莊,吃用全靠現錢去買,幸虧人口少,每月花用一貫有餘。再算上人情往來,添丁進口的費用,這筆嫁妝支應小家庭頭兩年開銷也算夠了。
事情辦得順利,杜若喜笑顏開,偎在阿娘身邊輕聲道,「兒想將那副耳墜送給阿姐添妝。」
——八十貫錢呢,她說給就給,手麵當真大方。
「你肯與她親近自是好事,往後嫁得貴人,也當提攜姐夫。耳墜就罷了,你也難得兩件撐門麵的首飾。」
杜若眉頭一跳。
「阿娘從何說起?阿姐待我親厚,直如半個娘,什麽叫我不肯與她親近?」
韋氏淡淡道,「怎麽?娶妻娶德,你比蘅兒多讀幾年書,德行便該好些,你又生得好,難道也嫁武行?」
阿娘說話總像廟裏和尚打機鋒,似有若無,討不到半分便宜。
杜若頭疼,這些日子她防備爺娘再逼迫,卻無動靜,提心弔膽真是難耐。
韋氏忽地想起一事,又吩咐蓮葉。
「喬媒婆說柳宅地方淺窄,既無菜園又無下人。這幾日房媽媽得空時,你拘了蘅兒學兩手小菜,往後柳郎下衙,不至於清鍋冷灶不成樣子。」
蓮葉撇嘴。
「在家嬌養的小娘子,出了嫁倒要做灶下婢服侍別人。」
杜若見蓮葉越發乖張,眉毛一揚就要訓斥。
韋氏卻淡淡一笑,扯了一把杜若,如常道,「陪送個人也使得,可是柳家家底簡薄,沒得給女婿添堵。」
————
那頭喬媒婆得了準信,自杜宅出來,便往小街上尋了間茶寮坐下。
杜家日常飲食隨僧人口味,隻以清泉煮沸泡開茶餅,味苦回甘,寡淡的緊。
茶寮日常賣的是茶粥,兼以茱萸、蔥薑、橘皮、薄荷等物混雜熬煮,鮮香濃鬱,有提神之奇效。
她生的胖大,又愛俏,身上繭襖的腰身裁得緊了些,走來走去出了身毛汗,這會子坐下,反手抹著臉,正喘氣,忽見柳績的玄色製服在門口一閃。
「冰人辛苦,怎好坐在廊下。」
他揚聲招呼店家,「有雅座沒有?」
掌櫃見是挎橫刀的金吾衛,心中凜然,忙躬身領路。
「有有有,這邊,這邊。」
原來雅座是個背街小院,四麵以翠竹掩蔽院牆,古樸蒼翠。角落一棵老桃樹亭亭如蓋,巨大樹冠遮了半院,遒勁枝幹上冒出星星點點粉色,估摸再過五日當能盛開。
院中隻設兩席,腳下輕輕淺淺一徑活水,既有錦鯉,又有蓮葉,岸邊堆砌大石,養著極好青苔。
想不到前麵店堂尋常,內裏布置卻如此清雅,兩人俱是一愣。
喬媒婆身板雖壯實,其實藏著一顆纖細敏感的少女心,自慚身上穿的花哨,倒與環境不諧,再回身看柳績,青蔥少年,長身玉立,不禁贊道。
「郎官好樣貌,真真玉人。」
柳績向來自負有擲果盈車之姿,被婦人吹捧慣了,笑著搖頭自謙。
「冰人進出高門,四品五品見慣,某區區參軍而已,不敢當『郎官』二字。」
他見院中還種著雞爪楓與矮子鬆,紅綠相襯,煞是可愛,欣然笑道,「這地方實在好。」
喬媒婆便改了稱謂。
「往後參軍與杜家常來往,陪小娘子歸寧時,便可在這兒坐坐,看月也好,觀星也好,背幾首詩,唱個曲兒,隻要夫婦相諧,多少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