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有鄰接過來吃的津津有味,嘖聲贊。
「娘子安頓飲食真是再周到不過了。」
韋氏笑而不語,瞧著蓮葉走開才續道,「如今我手裏兩個人選,還請郎君給把把關。」
「你說。」
「一個是太府寺許郎中家的獨子,如今已二十五了,前頭娘子因病過世,丟下兩個兒子,要尋填房。」
「這像什麽話!」
杜有鄰把筷子狠狠拍在桌上,瞪眼道。
「阿蘅雖生的不是頂美,好歹是咱們家長女,平白無故,怎能與人填房?況且區區郎中而已,獨子又如何?前頭兩個兒子,阿蘅生的排到哪去?不好不好!」
——平白無故?
韋氏腹內哀嘆,所以倘若事出有因,叫女兒去做填房也不是不行。
「難就難在郎君非要尋個京裏做官的。你瞧三省六部二十四司,除去崔盧李鄭王,再韋家、楊家、竇家、薛家、裴家,並他們的姻親故舊,還有誰?哪家不是鼻孔朝天上翹?崔家、盧家那樣的舊姓大家,連公主都瞧不上,隻彼此通婚,哪裏高攀得起。至於韋家、楊家,高門大戶,錦繡成堆,家裏不是公主媳婦就是皇子女婿,尋個娘子,門第、嫁妝都是小事,至要緊的是學識、本事。」
韋氏停一停。
「咱們阿蘅,是能當家理事,又賢惠溫柔。可她能當的就是這麽七八個僕從的家,能理的就是一兩百畝地的事,擱在大家子,連管家媳婦都做不如。」
杜有鄰何嚐不知時勢如此,不過揣著一線希望,聽韋氏絮絮說來,也是一籌莫展,好容易耐心聽完,不住地搖頭嘆氣。
「委屈娘子籌謀了。唉,我們杜家,要不是出了杜審言、杜並這樣糊塗父子,也不至於一敗塗地至此!」
「郎君快別這麽說。」
韋氏忙道,「說到親近的這幾家子,如今倒是韋家最得意。尤其是『彭城公房』,近十年真是有起勢之象。韋堅年少有為就不說了,韋青芙年紀輕輕,嫁了聖人的長兄薛王做填房,聽聞前頭雖有四個嫡子,她卻十分鎮得住場麵,前陣子薛王歿了,竟是她的兒子襲爵,可見韋家極得聖人賞識。」
杜有鄰點頭。
「可不是,青芙嫁得好,把弟弟妹妹全帶出來了。英芙去歲嫁的三皇子,忠王李璵,便是做正妃。唉,就連他家庶女,那個什麽十六娘,都嫁了四皇子,鄂王李瑤。一門三妃,何等榮耀?!」
提起同在杜陵,同氣連枝的韋家,杜有鄰既艷羨又失落。
「我明白娘子的難處,雖說是親戚,久不走動,也難開口說話,倒是我,在舅兄麵前還有兩分薄麵,隻可惜舅兄走得早,如今韋家也不知道是太夫人還是韋堅做主。」
韋氏心裏銳痛,扛著沒吭氣,所幸杜有鄰並未流連此節,又問。
「三省六部皆是行政部門,權柄過大,咱們家確實勉強了些。不若尋摸尋摸那些仰承政令,具體辦差的衙門,譬如九寺、五監、十六衛?」
韋氏等的就是這句話,趕緊接口道,「可不是,我也是這麽想。不過頭先陳郎官他——」
杜有鄰忙不迭點頭認錯。
「上回是我糊塗了。」
韋氏麵色一軟,才要發揮兩句,卻聽杜有鄰又道。
「陳家二郎慣愛出入秦樓楚館,瞧不上阿蘅寡寡淡淡,倘若換做若兒,他自然中意。哼哼,我卻不會白白便宜他!」
韋氏頓時一口惡氣梗在胸口,半晌沒說出話,偏杜有鄰無知無覺,邊扒拉雜炊邊問。
「另一個呢?」
「另一個……」
韋氏咽下唾沫,「另一個姓柳,祖上做過官,三代人丁稀薄,家世簡單,上頭沒有翁姑,中間沒有兄妹,嫁他直如招贅,倒是利落幹脆。小郎君自家嘛,年方二十二,在金吾衛有個八品參軍職務,手底下帶了十來個人。」
她一鼓作氣說完,杜有鄰仰臉詫異地問。
「娘子怎的一口都不吃?昨夜喝酒傷著脾胃了?」
——唉。
韋氏簡直無奈的要以手遮臉喟然長嘆。
杜有鄰這個人,要說深情,也真是深情。
少年情意悠悠三十年從未斷絕,相反歷久彌新,越發真摯醇厚。
可是要說薄情,有時候簡直令她齒冷反胃。
親生的三個孩子,各個聰明壯健,活潑可愛,偏他視之皆不過爾爾。杜若有可用之處,便嬌慣些,思晦能頂門立戶,便看重些,都不是實實在在的情分。
他的倫常之情好像已經在過去長久與爺娘的對抗中耗盡了,一切不過虛應情分,得過且過。
投生在這樣阿耶膝下,能有什麽辦法?
就如杜有涯所說,誰能挑選爺娘呢?
「不是,阿蘅拖得我放不下,先討了郎君主意再說。」
杜有鄰夾了一筷子酒釀螺片細嚐滋味,鹹香嫩口,遂滿意地眉開眼笑。
「還討什麽主意?這個就很好。能進金吾衛的,自然家世清白,官職雖低,勝在沒有討人嫌的親戚上門囉嗦。就是他吧。」
「你這就……」
饒是猜到杜有鄰不把阿蘅的婚事當回事,可是這般隨意,三言兩語就定下終身,韋氏還是沒忍住。
杜有鄰渾然會錯了意。
「怎麽了?莫非他有隱疾,或是祖上出過什麽岔子?」
「那倒不是,柳家三四代前也算有名有姓,隻是如今支脈蔓延各處,已然流散,小郎君沒有助力,往後恐怕難得升遷。」
「娘子安頓飲食真是再周到不過了。」
韋氏笑而不語,瞧著蓮葉走開才續道,「如今我手裏兩個人選,還請郎君給把把關。」
「你說。」
「一個是太府寺許郎中家的獨子,如今已二十五了,前頭娘子因病過世,丟下兩個兒子,要尋填房。」
「這像什麽話!」
杜有鄰把筷子狠狠拍在桌上,瞪眼道。
「阿蘅雖生的不是頂美,好歹是咱們家長女,平白無故,怎能與人填房?況且區區郎中而已,獨子又如何?前頭兩個兒子,阿蘅生的排到哪去?不好不好!」
——平白無故?
韋氏腹內哀嘆,所以倘若事出有因,叫女兒去做填房也不是不行。
「難就難在郎君非要尋個京裏做官的。你瞧三省六部二十四司,除去崔盧李鄭王,再韋家、楊家、竇家、薛家、裴家,並他們的姻親故舊,還有誰?哪家不是鼻孔朝天上翹?崔家、盧家那樣的舊姓大家,連公主都瞧不上,隻彼此通婚,哪裏高攀得起。至於韋家、楊家,高門大戶,錦繡成堆,家裏不是公主媳婦就是皇子女婿,尋個娘子,門第、嫁妝都是小事,至要緊的是學識、本事。」
韋氏停一停。
「咱們阿蘅,是能當家理事,又賢惠溫柔。可她能當的就是這麽七八個僕從的家,能理的就是一兩百畝地的事,擱在大家子,連管家媳婦都做不如。」
杜有鄰何嚐不知時勢如此,不過揣著一線希望,聽韋氏絮絮說來,也是一籌莫展,好容易耐心聽完,不住地搖頭嘆氣。
「委屈娘子籌謀了。唉,我們杜家,要不是出了杜審言、杜並這樣糊塗父子,也不至於一敗塗地至此!」
「郎君快別這麽說。」
韋氏忙道,「說到親近的這幾家子,如今倒是韋家最得意。尤其是『彭城公房』,近十年真是有起勢之象。韋堅年少有為就不說了,韋青芙年紀輕輕,嫁了聖人的長兄薛王做填房,聽聞前頭雖有四個嫡子,她卻十分鎮得住場麵,前陣子薛王歿了,竟是她的兒子襲爵,可見韋家極得聖人賞識。」
杜有鄰點頭。
「可不是,青芙嫁得好,把弟弟妹妹全帶出來了。英芙去歲嫁的三皇子,忠王李璵,便是做正妃。唉,就連他家庶女,那個什麽十六娘,都嫁了四皇子,鄂王李瑤。一門三妃,何等榮耀?!」
提起同在杜陵,同氣連枝的韋家,杜有鄰既艷羨又失落。
「我明白娘子的難處,雖說是親戚,久不走動,也難開口說話,倒是我,在舅兄麵前還有兩分薄麵,隻可惜舅兄走得早,如今韋家也不知道是太夫人還是韋堅做主。」
韋氏心裏銳痛,扛著沒吭氣,所幸杜有鄰並未流連此節,又問。
「三省六部皆是行政部門,權柄過大,咱們家確實勉強了些。不若尋摸尋摸那些仰承政令,具體辦差的衙門,譬如九寺、五監、十六衛?」
韋氏等的就是這句話,趕緊接口道,「可不是,我也是這麽想。不過頭先陳郎官他——」
杜有鄰忙不迭點頭認錯。
「上回是我糊塗了。」
韋氏麵色一軟,才要發揮兩句,卻聽杜有鄰又道。
「陳家二郎慣愛出入秦樓楚館,瞧不上阿蘅寡寡淡淡,倘若換做若兒,他自然中意。哼哼,我卻不會白白便宜他!」
韋氏頓時一口惡氣梗在胸口,半晌沒說出話,偏杜有鄰無知無覺,邊扒拉雜炊邊問。
「另一個呢?」
「另一個……」
韋氏咽下唾沫,「另一個姓柳,祖上做過官,三代人丁稀薄,家世簡單,上頭沒有翁姑,中間沒有兄妹,嫁他直如招贅,倒是利落幹脆。小郎君自家嘛,年方二十二,在金吾衛有個八品參軍職務,手底下帶了十來個人。」
她一鼓作氣說完,杜有鄰仰臉詫異地問。
「娘子怎的一口都不吃?昨夜喝酒傷著脾胃了?」
——唉。
韋氏簡直無奈的要以手遮臉喟然長嘆。
杜有鄰這個人,要說深情,也真是深情。
少年情意悠悠三十年從未斷絕,相反歷久彌新,越發真摯醇厚。
可是要說薄情,有時候簡直令她齒冷反胃。
親生的三個孩子,各個聰明壯健,活潑可愛,偏他視之皆不過爾爾。杜若有可用之處,便嬌慣些,思晦能頂門立戶,便看重些,都不是實實在在的情分。
他的倫常之情好像已經在過去長久與爺娘的對抗中耗盡了,一切不過虛應情分,得過且過。
投生在這樣阿耶膝下,能有什麽辦法?
就如杜有涯所說,誰能挑選爺娘呢?
「不是,阿蘅拖得我放不下,先討了郎君主意再說。」
杜有鄰夾了一筷子酒釀螺片細嚐滋味,鹹香嫩口,遂滿意地眉開眼笑。
「還討什麽主意?這個就很好。能進金吾衛的,自然家世清白,官職雖低,勝在沒有討人嫌的親戚上門囉嗦。就是他吧。」
「你這就……」
饒是猜到杜有鄰不把阿蘅的婚事當回事,可是這般隨意,三言兩語就定下終身,韋氏還是沒忍住。
杜有鄰渾然會錯了意。
「怎麽了?莫非他有隱疾,或是祖上出過什麽岔子?」
「那倒不是,柳家三四代前也算有名有姓,隻是如今支脈蔓延各處,已然流散,小郎君沒有助力,往後恐怕難得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