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楊和過來辭行,他得回太原。


    楊和說道:“二少,潘越在杭州做的很好,我們這些老頭子該放手了。”潘越是潘毅的兒子,楊和比潘毅年紀大,本來離開太原查詢賬目潘毅更合適,因為他們兩個的父子關係,最後下來杭州的是楊和。這其實是楊和最後一趟遠行,他回太原後就退去頤享天年。


    楊元幸說:“你得回去問過我父母親才算。”


    楊和道:“嗯,二少,你喜歡秋容從小如此,我就倚老賣老說一句,秋容的事你得問問大奶奶和謝二奶奶。”他不知道秋容曾是線人,但楊家一直沒同意秋容做楊元幸的貼身丫頭他是清楚的,在杭州最近卻是秋容在打理內宅。


    楊元幸謝過楊和:“謝謝和叔,我有分寸。”


    楊和點頭,畢竟兩個小年輕之間也沒有其他,不過是提醒一句。


    楊元幸想來想去,在陳妙常和李師師這兩個嫂子之間還是選擇信函給李師師。陳妙常最是親善,關於秋容的事她卻不一定知道全部內情,但李師師是非常清楚的。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度,這件事他也需要其他家人的幫忙。


    楊元幸作為曾經最小的孩子(楊垣蘊和楊垣晗太晚出生),他看到的楊家是沒有什麽比家庭和睦更重要。哪怕自己做錯什麽,隻要和家人之間無關都不會是大事,主母陳氏其實極其的護短。


    楊元幸並不著急,這是他領航海事宜最大的收獲。


    ……


    清風寨。


    楊元奇收到杭州的加急,一顆懸著的心落了下來,他嘴上不說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內心一點不擔憂那是假的。楊元幸在那邊主理,他就沒多過問,但畢竟這是楊元幸第一次主事,還是這麽大事。他強忍不去伸手就得承擔這種未知的惶恐。


    潘金蓮和扈三娘在楊元奇身邊也是一臉笑意,潘金蓮喊人道:“你們去找下師師她們幾個,省得她們憂心。”李師師拉著李清照去逛清風寨了。


    扈三娘楊元奇說:“軍伍的事你該去理理了吧?”多少有點戲謔。


    楊元奇有些尷尬,好吧,他內心的忐忑還是瞞不住身邊的妻妾。這幾天他沒怎麽理事,也就白天清風寨各家走了走,晚上在幾個娘子身上折騰,他的心境不適合去軍營。


    清風寨軍司現在設在清寨,這是官方名字,是按楊元奇心中的參謀司組建的。現在守在這裏的是燕小乙、吳用和朱武。


    參謀司功能不多,一是日常整頓訓練、二是參謀性質的策劃,沒有指揮權,指揮權在各軍指揮使上,他們隻認楊家將令,也就是楊興武和楊元奇的簽書,這點連扈三娘都不行。


    楊元奇沒有過多調整軍製,還是按朝廷中樞的備案組織軍伍,不過在楊家指揮上做了調整。


    參謀司:燕小乙、吳用、朱武、扈成、簫讓


    楊家軍(禁軍編製):五千人,指揮一級:楊再興、扈刀、裴宣。指揮使朝廷任命的是楊元奇,實際責任人變成楊再興,簫讓調回來。


    清風寨軍(廂軍編製):三千人,指揮一級:扈三娘。


    平夏軍(廂軍編製):五千人餘人,指揮一級:朱應、索智。


    月寨番軍(番軍編製):二千人,指揮一級:花榮、楊震。指揮使朝廷任命的是扈成,他還在月寨,這次把他調回來,龐大的橫山族利益需把扈成調回參謀司,他來保障他們的利益。


    指揮一級天然可以參與參謀司軍議。


    (小編:做個小總結,不要以後忘記。定邊武鬆和楊雄,慶州楊誌和董平總計有接近一萬廂軍,渭州索超和劉唐還有三千多禁軍。)


    ……


    楊元奇現在說話底氣很足,有錢沒錢就是兩個德性:“日常訓練要抓起來,不能鬆懈,輪換也必須到位,薪水給足啊。當兵吃糧,要借著現在戰事不緊,該輪休輪休,該找婆娘的找。”


    幾個將領內心嘀咕:前段時間不是你說不要亂花錢,能省則省。這去趟開封回來調子就全變了,現在是該花就花了。


    當然,誰也不會這時候掃主將的性,愉快的應答下來。


    楊元奇隨手就否決了燕小乙關於重組一支千人騎兵的提請,有錢也不是這麽來的,有這錢都能養幾千精銳步卒。


    楊元奇覺得這事有必要統一思想,西北畢竟不是大草原,西夏也不過是隔了一片荒漠,並不是草原的主人,它的身後有大遼,還有草原上四分五裂的蒙古各部。楊元奇強調全軍就是一個論調,組建出一支精銳步兵。至於西夏乃至遼國這類假想敵,無他,以步扛騎,沒有其他方法。


    燕小乙道:“楊誌和董平在平夏城之戰中硬抗過西夏鐵鷂子,他們有經驗。”


    楊元奇一臉不屑說:“你在軍伍呆久了活回去了??喜歡旁敲側擊,有什麽話直接說。”


    朱武在旁邊道:“楊頭,他們兩個在慶州不愉快,都想能盡快回來。”


    楊元奇說:“我這不是想辦法,現在那條路不是還在慢慢修麽?”


    楊誌和董平的五千廂軍在修整慶州到定邊的道路,這筆費用還是清風寨額外支出。楊誌和董平現在把進度拖下來,慶州也不聞不問,但這始終不是一個事。


    這事楊元奇也不知道如何搞,大家要的是這兩支廂軍,不僅僅是這兩個人。


    楊元奇道:“這事我去定邊找我潘嶽丈時候再一起商議,你們讓他們多訓練,路慢慢修就是。”


    董平和楊誌的慶州廂軍,楊家通過修路補了些費用,但事情未最後落定,楊家不可能過多投入,慶州有這筆費用更不會再撥付資金,能把廂軍費用足額轉來還是通過董平的嶽丈的關係。對比索超和劉唐那邊,他們的確很困難。索智就說他父親的禁軍編製是三千百人,實則那裏不到兩千五百人,另外五百傷員在清風寨,傷好後就沒歸去。他那裏倒不缺錢。


    武鬆和楊雄在定邊,自從種師道通判定邊,潘易嶺倒放開手腳,和他爭個不亦樂乎,反正那兩隻廂軍現在什麽都不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著與土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著與土豬並收藏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