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好轉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煦內心非常堅強,輕易不會改變,究其本意他並不想廢後,這才是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要不這事壓根不會這麽拖下去,向太後這點上並未察覺。
趙煦性子執拗,他欣賞的人亦然如此,比如他的首相章惇,當楊元奇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堅持,作為上位者他倒是喜歡這個人。而且,楊元奇的堅持也讓他內心壓力少很多,似乎一定程度佐證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趙煦喊人宣楊元奇進宮,這個舉動會讓朝堂消停些,現在朝堂風向不對,已經有禦史要彈劾皇後,他不想這個時候外朝來添亂。
……
趙煦這次單獨召見楊元奇,對於一個連勉強踏入中級官員的人來說,是難得的恩寵。隻是看著楊元奇那非常不順眼的拜禮,趙煦又覺得是不是自己唐突了。
趙煦說:“你入宮也有幾次,這個禮節就這麽不通?將門是勇猛不是莽撞。你也算讀過四書五經的人,沒一點儒將風範的?”
楊元奇解釋道:“來過皇宮幾次均為家事,我這個層次也上不得朝堂,這也就沒時間多學習繁文縟節,禮儀在心中就好。”
趙煦喲的說:“禮儀?心中?你怕是對我有怨吧。”
楊元奇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這話沒毛病,就是過於敷衍。
趙煦嘿嘿的說:“你還是說點實話的好。”
楊元奇道:“初聞皇後消息,內心惶恐,現在倒沒那麽多驚懼,甚至還有些想法。官家清楚,楊家是非常想和趙靈兒公主結親,最大的憂慮楊過是楊家的長孫,恕下臣直言,楊家需要這個長孫像我一樣征戰沙場,撐起楊家的未來,不想他空置駙馬府。孟皇後出事,靈兒公主還是公主,但怎麽說楊家想把她娶出來的野望倒有了點眉目,相信皇宮很多人不介意這個公主北去太原,應該說樂見其成。”
趙煦愕然,楊元奇這個說法非常合理,娶一個打入冷宮廢後的女兒顯然要比當朝皇後的女兒容易很多。
趙煦問:“那楊家的權勢呢?”
楊元奇回:“楊家的權勢隻和戰場的功勳有關,這是太原楊家秉承的道理。多少開國將門沉迷開封,楊家不想如此,現在也沒那個資本。甚至這份姻緣更多是孟楊兩家幾代交好,孟皇後是孟家的女兒,多了個公主頭銜讓這份婚約會貴不可言,沒有這個頭銜這個婚約一樣有效。”
趙煦哈哈的道:“所以孟子曰和楊思甜的婚約會現在發生,你們這是在告訴所有人吧。”
楊元奇點頭:“官家英明!”
趙煦問:“聽聞扈三娘在洛陽駐足不前,想來是希望帶著趙靈兒北上?”
楊元奇回道:“正是如此,原本是想在周公廟祭祀以後,孟皇後這邊求個說法,北上繼續祈福,沒成想出了這檔子事,所以隻好在那裏等著。”
趙煦說:“巫蠱之術?”
楊元奇道:“子不語亂力鬼神!張小娘是趙靈兒的主治大夫,她這點還會出錯?那是楊家的未來兒媳婦。”
趙煦有些不忍孟皇後鎖在宮中又不便把這事就此放下,內心一歎,這件事他當時反應過度,當然作為官家,他是不會認也不能認的。皇宮中他的其他嬪妃沒落井下石就很不錯,外朝道聽途說和巫蠱之術有關,隻會風聞奏事。現在他想改變這個趨勢除非結案,隻是結案他得考慮涉巫蠱之術就這麽了結,那宮中規矩也不是好事,他可不想皇宮中人不把這當回事。回過頭來想想劉婕妤當時在一旁的確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他雖然頗有微詞,但嬪妃之間相互競爭又很正常,總不至於為了這麽點事他就追究劉婕妤。
趙煦說:“終究失之謹慎。”
楊元奇趕緊答:“臣不敢妄言,亦然不是臣能所聽的事。”
趙煦被氣樂了,楊元奇嘴上這麽卑微,事關皇後他都不敢聽,實則楊家對皇後的關注,也就比孟家稍微少點。
趙煦說:“孟後前腳出問題,第二天孟楊兩家就已知曉,你這個不能聽說得倒是順溜啊。”
楊元奇不敢接這茬,今天看趙煦心情要好很多,似乎也不打算繼續深究此事,趕緊把話題移開道:“臣是統兵之人,下麵校尉有錯責罰就是,一般還會給他一個機會糾錯,這樣不至於一杆子把人敲死,也能鼓舞士氣。”
趙煦嗬嗬的笑,這貨上杆子上線,這是教我做事?!
趙煦想到了把事情緩一緩的辦法,說道:“和你說幾句,事情得自己辦,心中卻是開解不少,想來你也適合做個佞臣吧。”
楊元奇幹笑不答。
趙煦:“你回去吧,給你5天時間,離開開封回你的大西北,我不想這麽點事下詔書。”趙煦下逐客令了,金口玉言,他再是佞臣要找死他就成全他,有的是辦法折騰他。
楊元奇無語,怎麽說得好好的又繞到這事上了。
趙煦道:“收起你的瓶瓶罐罐,孟家是良善人家,你楊家看似平和,內裏雞鳴狗盜做得可不少。”
楊元奇還想折騰,趙煦搖手要楊元奇不再多言,退去。
……
隨著楊元奇出宮,趙煦下了手諭,著人將孟皇後送去孟家小住,一為休養,二來孟家既然有喜事,她回去一兩天也無不可。當然他說的一兩天究竟幾天,隻要向太後不出聲,那就不是什麽問題。趙煦唯一要求的是,孟皇後不要離開孟府,也不要見其他人。
趙煦懂,孟皇後隻是有一點點改善,但這就是風向,他帶的風向,這是他無往不利的帝王心術,他隻需若有若無表明態度,很多人就會往這方向使力,讓事情朝他選定的方向轉。趙煦是打算這件事上不再糾葛,孟皇後怎麽說也是他唯一孩子的母親,一個能生育的不爭的皇後,還有什麽比這個更合適。
……
收到消息的孟楊兩家並沒多少喜意,趙煦既然給了5天時間,那無論如何,楊元奇必須離開開封。楊家又一個人得踏上歸途。
趙煦性子執拗,他欣賞的人亦然如此,比如他的首相章惇,當楊元奇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堅持,作為上位者他倒是喜歡這個人。而且,楊元奇的堅持也讓他內心壓力少很多,似乎一定程度佐證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趙煦喊人宣楊元奇進宮,這個舉動會讓朝堂消停些,現在朝堂風向不對,已經有禦史要彈劾皇後,他不想這個時候外朝來添亂。
……
趙煦這次單獨召見楊元奇,對於一個連勉強踏入中級官員的人來說,是難得的恩寵。隻是看著楊元奇那非常不順眼的拜禮,趙煦又覺得是不是自己唐突了。
趙煦說:“你入宮也有幾次,這個禮節就這麽不通?將門是勇猛不是莽撞。你也算讀過四書五經的人,沒一點儒將風範的?”
楊元奇解釋道:“來過皇宮幾次均為家事,我這個層次也上不得朝堂,這也就沒時間多學習繁文縟節,禮儀在心中就好。”
趙煦喲的說:“禮儀?心中?你怕是對我有怨吧。”
楊元奇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這話沒毛病,就是過於敷衍。
趙煦嘿嘿的說:“你還是說點實話的好。”
楊元奇道:“初聞皇後消息,內心惶恐,現在倒沒那麽多驚懼,甚至還有些想法。官家清楚,楊家是非常想和趙靈兒公主結親,最大的憂慮楊過是楊家的長孫,恕下臣直言,楊家需要這個長孫像我一樣征戰沙場,撐起楊家的未來,不想他空置駙馬府。孟皇後出事,靈兒公主還是公主,但怎麽說楊家想把她娶出來的野望倒有了點眉目,相信皇宮很多人不介意這個公主北去太原,應該說樂見其成。”
趙煦愕然,楊元奇這個說法非常合理,娶一個打入冷宮廢後的女兒顯然要比當朝皇後的女兒容易很多。
趙煦問:“那楊家的權勢呢?”
楊元奇回:“楊家的權勢隻和戰場的功勳有關,這是太原楊家秉承的道理。多少開國將門沉迷開封,楊家不想如此,現在也沒那個資本。甚至這份姻緣更多是孟楊兩家幾代交好,孟皇後是孟家的女兒,多了個公主頭銜讓這份婚約會貴不可言,沒有這個頭銜這個婚約一樣有效。”
趙煦哈哈的道:“所以孟子曰和楊思甜的婚約會現在發生,你們這是在告訴所有人吧。”
楊元奇點頭:“官家英明!”
趙煦問:“聽聞扈三娘在洛陽駐足不前,想來是希望帶著趙靈兒北上?”
楊元奇回道:“正是如此,原本是想在周公廟祭祀以後,孟皇後這邊求個說法,北上繼續祈福,沒成想出了這檔子事,所以隻好在那裏等著。”
趙煦說:“巫蠱之術?”
楊元奇道:“子不語亂力鬼神!張小娘是趙靈兒的主治大夫,她這點還會出錯?那是楊家的未來兒媳婦。”
趙煦有些不忍孟皇後鎖在宮中又不便把這事就此放下,內心一歎,這件事他當時反應過度,當然作為官家,他是不會認也不能認的。皇宮中他的其他嬪妃沒落井下石就很不錯,外朝道聽途說和巫蠱之術有關,隻會風聞奏事。現在他想改變這個趨勢除非結案,隻是結案他得考慮涉巫蠱之術就這麽了結,那宮中規矩也不是好事,他可不想皇宮中人不把這當回事。回過頭來想想劉婕妤當時在一旁的確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他雖然頗有微詞,但嬪妃之間相互競爭又很正常,總不至於為了這麽點事他就追究劉婕妤。
趙煦說:“終究失之謹慎。”
楊元奇趕緊答:“臣不敢妄言,亦然不是臣能所聽的事。”
趙煦被氣樂了,楊元奇嘴上這麽卑微,事關皇後他都不敢聽,實則楊家對皇後的關注,也就比孟家稍微少點。
趙煦說:“孟後前腳出問題,第二天孟楊兩家就已知曉,你這個不能聽說得倒是順溜啊。”
楊元奇不敢接這茬,今天看趙煦心情要好很多,似乎也不打算繼續深究此事,趕緊把話題移開道:“臣是統兵之人,下麵校尉有錯責罰就是,一般還會給他一個機會糾錯,這樣不至於一杆子把人敲死,也能鼓舞士氣。”
趙煦嗬嗬的笑,這貨上杆子上線,這是教我做事?!
趙煦想到了把事情緩一緩的辦法,說道:“和你說幾句,事情得自己辦,心中卻是開解不少,想來你也適合做個佞臣吧。”
楊元奇幹笑不答。
趙煦:“你回去吧,給你5天時間,離開開封回你的大西北,我不想這麽點事下詔書。”趙煦下逐客令了,金口玉言,他再是佞臣要找死他就成全他,有的是辦法折騰他。
楊元奇無語,怎麽說得好好的又繞到這事上了。
趙煦道:“收起你的瓶瓶罐罐,孟家是良善人家,你楊家看似平和,內裏雞鳴狗盜做得可不少。”
楊元奇還想折騰,趙煦搖手要楊元奇不再多言,退去。
……
隨著楊元奇出宮,趙煦下了手諭,著人將孟皇後送去孟家小住,一為休養,二來孟家既然有喜事,她回去一兩天也無不可。當然他說的一兩天究竟幾天,隻要向太後不出聲,那就不是什麽問題。趙煦唯一要求的是,孟皇後不要離開孟府,也不要見其他人。
趙煦懂,孟皇後隻是有一點點改善,但這就是風向,他帶的風向,這是他無往不利的帝王心術,他隻需若有若無表明態度,很多人就會往這方向使力,讓事情朝他選定的方向轉。趙煦是打算這件事上不再糾葛,孟皇後怎麽說也是他唯一孩子的母親,一個能生育的不爭的皇後,還有什麽比這個更合適。
……
收到消息的孟楊兩家並沒多少喜意,趙煦既然給了5天時間,那無論如何,楊元奇必須離開開封。楊家又一個人得踏上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