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西北餘聲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丁憂期滿的潘易嶺以中衛大夫(從五品)知定邊州,兼定邊團練使。潘易嶺這個任職有推恩之意,潘易嶺去職時候是正六品職位,他的離開是因為丁憂,但也有關於茶馬司奏折一事。
潘易嶺論茶馬司的奏折在新黨看來是理念相符的,中樞現在關於茶馬司的一些改革其實正在推進,主持這事的是戶部尚書蔡京,章惇最初的是想以潘易嶺為戶部郎中,參與這件事,趙煦也有這個傾向。
戶部尚書蔡京強烈反對,他認為潘易嶺的奏折過於保守,茶馬司的改革是市易法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戶部最關注的一個方麵,潘易嶺的到來反而會拖慢這種進程。
潘易嶺被認為是蘇軾的學生,和蘇係很多人私交密切,這是一個事實。作為中級官員,元佑進士的潘易嶺並未涉入黨爭,也還輪不到他。戶部郎中為正六品,但在中樞且權柄極重,新黨回朝的人都得安排,這個任職最終沒能通過。
潘易嶺知定邊,兩家姻親前後任職定邊,這還是令人側目,這個任職得到章楶和孟元等人的推動,誰都不想定邊軍力削弱一些後出事,以潘易嶺接職楊興武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
……
西夏在平夏城的大敗,讓整個西夏出於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狀態。西夏嵬名阿埋和妹勒退兵期間,熙河路和鄜延路均有斬獲。
鄜延路大將張蘊就把宥州洪州又犁了一遍,西夏東路支點夏州也全線收縮,擔心宋軍信心爆棚北上。熙河路三萬大軍做出前出態勢,西夏天都山的黨項部落根本不敢久留,驅使牛羊遠徙。
西夏梁太後向遼朝請援,希望遼國作為上國調解雙方戰爭。這個時候梁太後有種切骨的痛,嵬名阿埋攻平夏城曾請援興慶府,她猶豫不決失了先機,平夏城的存在讓天都山不再安全,這裏是西夏黨項族龍興之地,天都山有西夏當年起家的草場。
宋夏這場戰爭是宋這十多年第一次有組織的大規模作戰,宋軍基本上做到了陝西各路協調參戰。戰事初期,各路精銳尊樞密院令集中鄜延路平夏城,戰事後期,各路根據前方邊帥章楶的指導要求,領兵北進,極大削弱了夏國邊境力量。
梁氏集團倒台後的幾個漢族家族就因為這場戰役,舉族投降宋朝。梁乞埔全族被誅,小梁太後贏下這場權利之爭,作為梁氏這個集體,實力卻受損嚴重,這也使梁太後更需要李乾順這個兒子,西夏的兀卒,漢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至少兵權方麵幾乎被剝奪殆盡。平夏城之敗,讓西夏幾個本有異心的漢族家族直接內附。
平夏城的築成,猶如一把利劍插入了西夏腹心之地,當年西夏李元昊好水川大捷的成果被毀之大半,大片的膏腴土地不再安全,近的天都山一帶,遠點興慶府西平府均出於宋軍直接兵鋒之下。西夏西側整個河西走廊也惶惶不可終日。
……
遼朝,寄出一份措辭嚴厲的國書給宋朝,宋夏乃兄弟之邦,實在不該如此兵戎相見,邊境生靈塗炭。這份國書並未得到宋廷的回應,官家趙煦和政事堂首相章惇都將信件棄置不顧。在對外用兵上,趙煦和章惇出奇一致的強硬。
遼朝派出使節團,以翰林院皇族耶律大石為使臣,南下宋廷嚐試調解宋夏紛爭。這個任命在遼國有過一場激烈的爭論,遼國應西夏的要求有過一份極其強硬的國書發給宋朝,在遼國眼中,這事已算有所回應。至於宋朝如何決策,這實在不是現在遼朝能管得了的,調解要落到實處,遼國就得有大軍集結形成威脅,遼朝官方主流不認為現在需要做這種激烈的舉動,夏國是戰敗出於劣勢,但遠不到滅國時候,宋夏再多打幾場對遼並無壞處,集結大軍是需要錢的,何必多這事。
耶律大石也認為遼宋現在不應其紛爭,但耶律大石和其他大臣最大區別在於他不認為遼國對宋有優勢,所以他不希望西夏削弱,他需要西夏在旁邊牽製宋朝。
耶律大石南下開封,帶著自己的大女兒耶律南仙,要南仙與夏主李乾順溝通,希望她一定程度代表夏國,耶律大石很想三方取得一定的平靜。在耶律大石眼中,遼朝這些年來一樣積重難返,需要一個穩定環境重振契丹一族。
……
ps:這篇最後留點時間寫一下小編的一些想法。
西北這一篇章到這裏完結,比較短,不是在於西北宋夏之爭沒事,而是寫著寫著,小編覺得把兩次平夏城之戰拆開來寫。中間西夏修整的這一年目光轉回開封,把幾件大事描述一下。關於孟皇後、關於新舊兩黨。
後麵這篇章想法非常多,現在靠積稿撐著,不知道稿件夠不夠,因為後麵這篇非常重要,承上啟下,關乎楊元奇的整個心態的轉變。這個篇章與原來想法差別太多,幾個小時才能寫出一章來,還更加生澀,就是很多事情並未想清楚。
蘇軾、範純仁和蘇頌等人的離朝,楊元奇已經有心離開開封,孟皇後曆史上第一次廢後會出現(孟皇後三次回來,最後一次應該說是她拯救了宋朝,還是因為她的不爭不搶,趙構接替政權才會如此順利。)。
開封的幾件大事會直接導致楊元奇更是對宋少了牽掛,一個是孟嬋皇後被廢,一個是新黨興起的一場大獄。至於將來孟嬋要不要回來還沒想好,是現在就隨楊元奇離去還是再下一次。
另外,南宋中興四將的其他三個會陸陸續續出現,至於嶽飛嶽爺爺要不要提早出來玩泥巴還沒想好。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很好出場,劉光世就是劉延慶的兒子,劉國光的弟弟,前麵兩個書中有過出場,張俊會種樸軍中出現,也該是他出世的時候,韓世忠再稍微晚點點。本書中更重要的是吳階兄弟,他守的蜀中會與主角將來更多互動。
潘易嶺論茶馬司的奏折在新黨看來是理念相符的,中樞現在關於茶馬司的一些改革其實正在推進,主持這事的是戶部尚書蔡京,章惇最初的是想以潘易嶺為戶部郎中,參與這件事,趙煦也有這個傾向。
戶部尚書蔡京強烈反對,他認為潘易嶺的奏折過於保守,茶馬司的改革是市易法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戶部最關注的一個方麵,潘易嶺的到來反而會拖慢這種進程。
潘易嶺被認為是蘇軾的學生,和蘇係很多人私交密切,這是一個事實。作為中級官員,元佑進士的潘易嶺並未涉入黨爭,也還輪不到他。戶部郎中為正六品,但在中樞且權柄極重,新黨回朝的人都得安排,這個任職最終沒能通過。
潘易嶺知定邊,兩家姻親前後任職定邊,這還是令人側目,這個任職得到章楶和孟元等人的推動,誰都不想定邊軍力削弱一些後出事,以潘易嶺接職楊興武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
……
西夏在平夏城的大敗,讓整個西夏出於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狀態。西夏嵬名阿埋和妹勒退兵期間,熙河路和鄜延路均有斬獲。
鄜延路大將張蘊就把宥州洪州又犁了一遍,西夏東路支點夏州也全線收縮,擔心宋軍信心爆棚北上。熙河路三萬大軍做出前出態勢,西夏天都山的黨項部落根本不敢久留,驅使牛羊遠徙。
西夏梁太後向遼朝請援,希望遼國作為上國調解雙方戰爭。這個時候梁太後有種切骨的痛,嵬名阿埋攻平夏城曾請援興慶府,她猶豫不決失了先機,平夏城的存在讓天都山不再安全,這裏是西夏黨項族龍興之地,天都山有西夏當年起家的草場。
宋夏這場戰爭是宋這十多年第一次有組織的大規模作戰,宋軍基本上做到了陝西各路協調參戰。戰事初期,各路精銳尊樞密院令集中鄜延路平夏城,戰事後期,各路根據前方邊帥章楶的指導要求,領兵北進,極大削弱了夏國邊境力量。
梁氏集團倒台後的幾個漢族家族就因為這場戰役,舉族投降宋朝。梁乞埔全族被誅,小梁太後贏下這場權利之爭,作為梁氏這個集體,實力卻受損嚴重,這也使梁太後更需要李乾順這個兒子,西夏的兀卒,漢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至少兵權方麵幾乎被剝奪殆盡。平夏城之敗,讓西夏幾個本有異心的漢族家族直接內附。
平夏城的築成,猶如一把利劍插入了西夏腹心之地,當年西夏李元昊好水川大捷的成果被毀之大半,大片的膏腴土地不再安全,近的天都山一帶,遠點興慶府西平府均出於宋軍直接兵鋒之下。西夏西側整個河西走廊也惶惶不可終日。
……
遼朝,寄出一份措辭嚴厲的國書給宋朝,宋夏乃兄弟之邦,實在不該如此兵戎相見,邊境生靈塗炭。這份國書並未得到宋廷的回應,官家趙煦和政事堂首相章惇都將信件棄置不顧。在對外用兵上,趙煦和章惇出奇一致的強硬。
遼朝派出使節團,以翰林院皇族耶律大石為使臣,南下宋廷嚐試調解宋夏紛爭。這個任命在遼國有過一場激烈的爭論,遼國應西夏的要求有過一份極其強硬的國書發給宋朝,在遼國眼中,這事已算有所回應。至於宋朝如何決策,這實在不是現在遼朝能管得了的,調解要落到實處,遼國就得有大軍集結形成威脅,遼朝官方主流不認為現在需要做這種激烈的舉動,夏國是戰敗出於劣勢,但遠不到滅國時候,宋夏再多打幾場對遼並無壞處,集結大軍是需要錢的,何必多這事。
耶律大石也認為遼宋現在不應其紛爭,但耶律大石和其他大臣最大區別在於他不認為遼國對宋有優勢,所以他不希望西夏削弱,他需要西夏在旁邊牽製宋朝。
耶律大石南下開封,帶著自己的大女兒耶律南仙,要南仙與夏主李乾順溝通,希望她一定程度代表夏國,耶律大石很想三方取得一定的平靜。在耶律大石眼中,遼朝這些年來一樣積重難返,需要一個穩定環境重振契丹一族。
……
ps:這篇最後留點時間寫一下小編的一些想法。
西北這一篇章到這裏完結,比較短,不是在於西北宋夏之爭沒事,而是寫著寫著,小編覺得把兩次平夏城之戰拆開來寫。中間西夏修整的這一年目光轉回開封,把幾件大事描述一下。關於孟皇後、關於新舊兩黨。
後麵這篇章想法非常多,現在靠積稿撐著,不知道稿件夠不夠,因為後麵這篇非常重要,承上啟下,關乎楊元奇的整個心態的轉變。這個篇章與原來想法差別太多,幾個小時才能寫出一章來,還更加生澀,就是很多事情並未想清楚。
蘇軾、範純仁和蘇頌等人的離朝,楊元奇已經有心離開開封,孟皇後曆史上第一次廢後會出現(孟皇後三次回來,最後一次應該說是她拯救了宋朝,還是因為她的不爭不搶,趙構接替政權才會如此順利。)。
開封的幾件大事會直接導致楊元奇更是對宋少了牽掛,一個是孟嬋皇後被廢,一個是新黨興起的一場大獄。至於將來孟嬋要不要回來還沒想好,是現在就隨楊元奇離去還是再下一次。
另外,南宋中興四將的其他三個會陸陸續續出現,至於嶽飛嶽爺爺要不要提早出來玩泥巴還沒想好。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很好出場,劉光世就是劉延慶的兒子,劉國光的弟弟,前麵兩個書中有過出場,張俊會種樸軍中出現,也該是他出世的時候,韓世忠再稍微晚點點。本書中更重要的是吳階兄弟,他守的蜀中會與主角將來更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