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戰後任職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新黨上台掌權以後發生的第一場宋夏大規模戰事,鄜延路之戰在朝堂一樣引起爭議。
金明寨失守,三千宋軍玉碎,這是戰術上一次敗仗,呂惠卿被彈劾就是必然。
知樞密院事曾布認為此戰影響就非常惡劣,他認為戰前樞密院是加強了各路經略司的,呂惠卿受命鄜延路經略司,既然屢次出兵騷擾夏境,相應就該做必要的準備。
簽書院事林希則認為戰事最後以西夏退出告終,鄜延路損失並不大。在文官眼力,戰死三千將士損失就是不大,並未失地,前期還摧毀了西夏洪州周邊的戰爭潛力,應該算功過相抵。鄜延路麵對的是五十萬西夏大軍,當時各路援軍無法抵達,守住延州和保安、綏德三地實屬不易,不應苛責。
章惇沒有讓這場爭吵擴大下去,這涉及一個很尷尬的事實。元佑年間的幾場戰役舊黨實際是取勝的,最近的這場也是換子。這時候要過分追究,那打的是新黨自己的臉。就戰略層麵來說,這一戰並不算大錯,一場戰役的輸贏很正常。
……
呂惠卿的奏折過來,讓事情又起波折。
呂惠卿提到鄜延路旁邊的定邊州有責任,戰事前期他建議定邊軍進入保安城,那個時間楊興武疏忽大意,戰事後期,定邊軍應該往東攔過來,這樣可以咬住撤軍的西夏最後的隊伍。後續鄜延路和河東路前出軍隊已經跟了上來。這造成直接結果是定邊軍全程觀看了旁邊州府的這場戰事。
呂惠卿認為戰事瞬息萬變,這事雖然說不上大錯,但應該把定邊軍並入鄜延路統一指揮,便於西夏洪州方向的協調。
定邊楊興武抗辯道,前期西夏攻勢不明了,不能因為其國書上說鄜延路就是鄜延路,兵者詭道也。西夏既然大軍來犯,他是不可能輕易抽調軍隊離開定邊。當時定邊前麵有萬餘西夏精銳騎兵,他首先要考慮的這支騎兵,事實上定邊是牽製住了這支精銳。後期雖然該支騎兵往洪州接應西夏撤兵,但定邊軍機動性遠遜西夏,又在戰事外圍,在不清楚鄜延路情況前他很難把軍隊移過去,極有可能定邊軍會陷入重圍。
……
趙煦問章惇對這事得看法。
章惇回道:“戰場態勢錯綜複雜,沒有哪個人能即時做出反應。西夏大局進犯到撤退,不過一個月時間。河東路的援軍也不過追著看西夏軍隊離去,永興軍路的軍隊甚至亦然沒出城。呂惠卿想的不是追究責任,他是想加強鄜延路。”
趙煦想了想:“呂惠卿在鄜延路積極進取,要不要加強一下?”
章惇搖了搖頭道:“不妥。章楶大人的奏折闡明他的方略。我認為需要加強的是他這邊。呂大人鄜延路這一戰後,想把定邊劃過去,主要還是想著能夾攻洪州。就思路來說章楶大人更符合前方將士實際情況。”
章楶的奏折已到開封,章楶認為沒煙峽扼住葫蘆河洲要道,現在沒煙峽已經在涇原路手中,可以在這一帶選定位置築寨子前推,逼迫西夏在此決戰。整個戰略和這幾十年戰略一脈相承,這也是大宋最有把握的打法。
這個戰略實施成功,所耗物資會非常多。一旦在此決戰,章楶還必須調集各路精兵。章楶提議把鎮戎軍劃歸涇原路,折可適就是那裏的守將。
關於鎮戎軍這事朝堂爭議不大,那裏本來就挨著葫蘆河洲,要在那裏決戰把鎮戎軍劃過去更好。
趙煦這麽問也是認為既然涇原路這麽做,相應鄜延路也能參照這麽辦。
章惇認真想了想道:“幹脆把環慶路撤掉,將環州、鎮戎軍、慶州和定邊軍四州劃歸涇原路,讓章楶放手一戰。”
這其實等於是章楶兼知兩路經略司,不過是把後麵兩個沒有重兵的小州去掉而已。
這個建議在政事堂遭到樞密院和其他副相的反對。
李清臣就認為兩路集中西北重兵,且熙河路王文鬱事實上就受章楶節製,現在看著的確沒事,一旦戰事持久,誰也不清楚後續如何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此例不可開。
林希倒是認為可以,不過得樞密院派出副手,皇宮派出中貴人監軍。
章惇不願采納林希這個意見,這等於給了章楶兩個不受節製的副職,這太容易形成掣肘。
章惇認真想了想道:“鎮戎軍劃入涇原路議定。環州慶州定邊組環慶路,考慮戰事需求,調合適人選經略環慶路,不用兼知州府。”
林希:“善!”
李清臣也不再多言。
這個建議的核心在於環慶路經略使的人選,章惇的意思是把環慶路縮小,調派的經略使參照熙河路,章楶有一定的節製能力。環州有種樸,定邊有楊興武,在調個慶州知州過去。這不是為了削弱環慶路,而是便於章楶調動,又不會形成那一塊區域的經略司集權。
曾布提出一個疑慮:“經略使不知地方,恐怕難以履職。”這和大宋體製有關,經略司設置以後,當地治政軍事一把抓,但有一點他做不到,轉運和常平倉,這兩個實際關乎戰事後勤。知一州能在一定程度緩解這個矛盾。
趙煦嗬嗬的笑道:“那就不用經略使,設兵馬總管兼知慶州就是。”
兵馬總管在宋朝更偏於武職,行一路軍事,這是個閹割版的經略使,這也是大宋武職最現實的一個升遷途徑。隻是兼知慶州有些不倫不類。不過都是事實上的差遣官,倒不是大事。
……
政事堂和樞密院最後的任職出爐。
以環州、定邊和慶州為環慶路。
以忠武將軍(正四品武散階)慶州觀察使(從四品職官)孟元為環慶路兵馬總管兼知慶州。
孟元這個任職沒多大爭議,慶州隻有兩營禁軍編製,那裏事實上是後方支撐州。孟元本就為眉州觀察使,這次調任提了個武散階忠武將軍,多少有點像給皇後爺爺的榮耀。
金明寨失守,三千宋軍玉碎,這是戰術上一次敗仗,呂惠卿被彈劾就是必然。
知樞密院事曾布認為此戰影響就非常惡劣,他認為戰前樞密院是加強了各路經略司的,呂惠卿受命鄜延路經略司,既然屢次出兵騷擾夏境,相應就該做必要的準備。
簽書院事林希則認為戰事最後以西夏退出告終,鄜延路損失並不大。在文官眼力,戰死三千將士損失就是不大,並未失地,前期還摧毀了西夏洪州周邊的戰爭潛力,應該算功過相抵。鄜延路麵對的是五十萬西夏大軍,當時各路援軍無法抵達,守住延州和保安、綏德三地實屬不易,不應苛責。
章惇沒有讓這場爭吵擴大下去,這涉及一個很尷尬的事實。元佑年間的幾場戰役舊黨實際是取勝的,最近的這場也是換子。這時候要過分追究,那打的是新黨自己的臉。就戰略層麵來說,這一戰並不算大錯,一場戰役的輸贏很正常。
……
呂惠卿的奏折過來,讓事情又起波折。
呂惠卿提到鄜延路旁邊的定邊州有責任,戰事前期他建議定邊軍進入保安城,那個時間楊興武疏忽大意,戰事後期,定邊軍應該往東攔過來,這樣可以咬住撤軍的西夏最後的隊伍。後續鄜延路和河東路前出軍隊已經跟了上來。這造成直接結果是定邊軍全程觀看了旁邊州府的這場戰事。
呂惠卿認為戰事瞬息萬變,這事雖然說不上大錯,但應該把定邊軍並入鄜延路統一指揮,便於西夏洪州方向的協調。
定邊楊興武抗辯道,前期西夏攻勢不明了,不能因為其國書上說鄜延路就是鄜延路,兵者詭道也。西夏既然大軍來犯,他是不可能輕易抽調軍隊離開定邊。當時定邊前麵有萬餘西夏精銳騎兵,他首先要考慮的這支騎兵,事實上定邊是牽製住了這支精銳。後期雖然該支騎兵往洪州接應西夏撤兵,但定邊軍機動性遠遜西夏,又在戰事外圍,在不清楚鄜延路情況前他很難把軍隊移過去,極有可能定邊軍會陷入重圍。
……
趙煦問章惇對這事得看法。
章惇回道:“戰場態勢錯綜複雜,沒有哪個人能即時做出反應。西夏大局進犯到撤退,不過一個月時間。河東路的援軍也不過追著看西夏軍隊離去,永興軍路的軍隊甚至亦然沒出城。呂惠卿想的不是追究責任,他是想加強鄜延路。”
趙煦想了想:“呂惠卿在鄜延路積極進取,要不要加強一下?”
章惇搖了搖頭道:“不妥。章楶大人的奏折闡明他的方略。我認為需要加強的是他這邊。呂大人鄜延路這一戰後,想把定邊劃過去,主要還是想著能夾攻洪州。就思路來說章楶大人更符合前方將士實際情況。”
章楶的奏折已到開封,章楶認為沒煙峽扼住葫蘆河洲要道,現在沒煙峽已經在涇原路手中,可以在這一帶選定位置築寨子前推,逼迫西夏在此決戰。整個戰略和這幾十年戰略一脈相承,這也是大宋最有把握的打法。
這個戰略實施成功,所耗物資會非常多。一旦在此決戰,章楶還必須調集各路精兵。章楶提議把鎮戎軍劃歸涇原路,折可適就是那裏的守將。
關於鎮戎軍這事朝堂爭議不大,那裏本來就挨著葫蘆河洲,要在那裏決戰把鎮戎軍劃過去更好。
趙煦這麽問也是認為既然涇原路這麽做,相應鄜延路也能參照這麽辦。
章惇認真想了想道:“幹脆把環慶路撤掉,將環州、鎮戎軍、慶州和定邊軍四州劃歸涇原路,讓章楶放手一戰。”
這其實等於是章楶兼知兩路經略司,不過是把後麵兩個沒有重兵的小州去掉而已。
這個建議在政事堂遭到樞密院和其他副相的反對。
李清臣就認為兩路集中西北重兵,且熙河路王文鬱事實上就受章楶節製,現在看著的確沒事,一旦戰事持久,誰也不清楚後續如何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此例不可開。
林希倒是認為可以,不過得樞密院派出副手,皇宮派出中貴人監軍。
章惇不願采納林希這個意見,這等於給了章楶兩個不受節製的副職,這太容易形成掣肘。
章惇認真想了想道:“鎮戎軍劃入涇原路議定。環州慶州定邊組環慶路,考慮戰事需求,調合適人選經略環慶路,不用兼知州府。”
林希:“善!”
李清臣也不再多言。
這個建議的核心在於環慶路經略使的人選,章惇的意思是把環慶路縮小,調派的經略使參照熙河路,章楶有一定的節製能力。環州有種樸,定邊有楊興武,在調個慶州知州過去。這不是為了削弱環慶路,而是便於章楶調動,又不會形成那一塊區域的經略司集權。
曾布提出一個疑慮:“經略使不知地方,恐怕難以履職。”這和大宋體製有關,經略司設置以後,當地治政軍事一把抓,但有一點他做不到,轉運和常平倉,這兩個實際關乎戰事後勤。知一州能在一定程度緩解這個矛盾。
趙煦嗬嗬的笑道:“那就不用經略使,設兵馬總管兼知慶州就是。”
兵馬總管在宋朝更偏於武職,行一路軍事,這是個閹割版的經略使,這也是大宋武職最現實的一個升遷途徑。隻是兼知慶州有些不倫不類。不過都是事實上的差遣官,倒不是大事。
……
政事堂和樞密院最後的任職出爐。
以環州、定邊和慶州為環慶路。
以忠武將軍(正四品武散階)慶州觀察使(從四品職官)孟元為環慶路兵馬總管兼知慶州。
孟元這個任職沒多大爭議,慶州隻有兩營禁軍編製,那裏事實上是後方支撐州。孟元本就為眉州觀察使,這次調任提了個武散階忠武將軍,多少有點像給皇後爺爺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