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貶謫之路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封風起雲湧,劇烈激蕩。
嶺南的蘇軾還在自己的貶謫之路前行。
蘇軾對自己目前的處境不在意,卻每天喜歡和楊元奇這個小輩爭執,內心其實稱不上完全平靜。看著自己曾經的親朋好友一個個貶謫出京,換做是誰也做不到波瀾不驚。
蘇轍被貶謫是意料中事,他是政事堂大佬,又是舊黨中堅,官家趙煦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他繼續呆在朝堂太久。
當蘇軾路上聽聞李之純、秦觀和黃庭堅等等也是陸續出京,內心還是隱隱作痛,唯一有所慰藉的不過是就他一個人到嶺南。
蘇軾問這話的時候,內心是有慌亂的,“元奇,你說這場貶謫還會繼續嗎?”
楊元奇言語有些苦澀的道:“朝堂還有太多舊黨的人,新黨也還有太多的人要回來。”
蘇軾黯然無語,朝堂還有舊黨的人,政事堂卻全是新黨,那這場風波就遠遠沒有結束。出於上傳下達,新黨也不可能放手,這和恩怨有關,更和利益密切相關。
蘇軾歎道:“朝堂政策朝令夕改,新法舊製轉向太狠呀。”高太後死後,蘇軾給官家的第一道折子不是說治政,隻是希望趙煦能思慮清楚緩緩而行。
楊元奇不知道如何評價卻是說:“隻願官家春秋鼎盛千秋萬載。”
蘇軾默然,也許官家長命,對於舊黨來說可能再難有翻身之日,但對於這個國家卻還真不為不錯的選擇,政策得有其延續性。
蘇軾問:“關於治政你和我論過幾次,我記得當時我在杭州,你信中所言隱隱有些偏於新法,王荊公大才,新法的確有其可取的地方,當年卻也的確引起了動蕩,有時候我靜下心來認真思索,要是大家都能放下心中成見,也許事情不會最後變得如此。現在大家卻是相互仇視,把對方視為敵對。”
楊元奇答:“先生,我是西北將門,也是商家,這是從家族利益計。對於中下層將門來說,事實上會天然靠向新黨,對於商家來說亦然如此。大宋以農為根基,民以食為天,這是必然的。大宋重文輕武,書香之家擁有更大的土地所有權。對於沒有大量權勢掌握土地的家族來說,我們需要改變,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緩解了士子集團對土地的掌握。”
蘇軾說:“士子集團並未以土地過多壓製民眾。”
楊元奇搖頭:“或許不明顯,或許很多士大夫有自身的操守。但這些都不能成為基石。先生,我來嶺南其實也想看看這裏的海貿,大宋能走到今天,海貿作用不可估量。我也是商家,我個人認為新法更能讓士大夫把眼睛從土地上挪開。新黨為什麽多為南方士族,因為他們在海貿上走得比別人更先一步,最讓北方士族詬病的青苗法,他們或多或少不認為這方麵利益會損失多大,所以他們願意讓利給皇家和平民。”
蘇軾一臉震驚的看著楊元奇,或許他一直在小看這個小子,楊元奇在他眼中可以有任何能力,唯獨治政相關,他認為他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這也不是他擅長的領域。楊元奇今日這個說法且先不論對錯,但這是一套很新的想法,這是對新法另外的理解。
蘇軾說:“你就不該去弄個勞麽子武職。”
楊元奇這下不樂意了:“老頭子,你看我這樣子能考取進士嗎?”
蘇軾想發怒又感覺這貨想走文官體係還真是不行,這時候他真的感覺他的倒台對周邊的人影響很大,要不,國子監出身也不是不行。現在卻是無論如何,楊元奇都還是去邊境拿軍功好。
蘇軾怒道:“你要是閉門認真研習個幾年,也不是不行。”
楊元奇道:“拉倒吧,我要真被關著,別說幾年,幾個月我都發瘋。”
蘇軾更怒:“修身養性,你懂不懂?!學學你嶽丈結廬讀書。”
楊元奇問:“老頭子,你是不是現在看我很順眼,覺得我幹什麽都行啊。”
蘇軾無語,算了,應該是把他當最親近的人,所以眼花了。
蘇軾內裏是在後悔,當楊元奇陪著他走這一遭時,他怎麽都不願自己欣賞的後輩官路隻到這裏,他太希望自己能多拉這個小子一把,現在卻再也辦不到什麽了。
楊元奇看出蘇軾的悲切,說道:“老頭子,不是隻有金榜題名這條路的。”
蘇軾歎息:“終歸這才是最值當的一條路。”如果現在可以如當年楊元奇那句玩笑話,操作一下看能不能作點小動作弄個進士來,蘇軾覺得自己真的可能會暗中助他,蘇軾從來不是一個道德楷模,他其實很護犢子。
楊元奇道:“老頭子,你這就著相了,個人有個人的緣法。就我這個品行要真是去考進士,我覺得最後我會被士子彈劾到死,還是從頭到腳的那種。我這個性子實在玩不來那麽有德行的東西。”
蘇軾轉念釋然,士子集團是非常重視道德之類的,哪怕裝裱你也得用心弄好。楊元奇的確不合適,這和才華都沒關係,一個喜歡“坑蒙拐騙”的人真要入清流,會被太多人排斥出去,那才是沒了立身之基。反之,一個武將粗胚幹什麽“壞事”都沒太多人在意,他要幹點正經道德的事,還大家都誇他。作壞人不好,做一個偶爾幹點好事的壞人,大家的容忍度往往高的不是一點點。
蘇軾說:“隻是你走戰場,終歸不能……唉,想想當年狄青……算了。”蘇軾剛才有這個想法是覺得楊元奇還是有治政能力的,走武職哪怕頂端也不過是榮華富貴盛極一時,與士子夢想的治世安民終究有些差距。
楊元奇道:“老頭子,我從來想的就是自己和身邊的人能享盡這人間繁華。你可別把士子那套往我身上套。”
蘇軾歎息:“我看你對治政畢竟有著自己的理解,一下忘記這茬,也是,朝堂這趟渾水踩進去,人就變得難以純粹。”
楊元奇想了想又問:“你說我能不能把戶籍想辦法遷到這裏來。”
蘇軾怒道:“滾!”
“哈哈哈哈……”
嶺南的蘇軾還在自己的貶謫之路前行。
蘇軾對自己目前的處境不在意,卻每天喜歡和楊元奇這個小輩爭執,內心其實稱不上完全平靜。看著自己曾經的親朋好友一個個貶謫出京,換做是誰也做不到波瀾不驚。
蘇轍被貶謫是意料中事,他是政事堂大佬,又是舊黨中堅,官家趙煦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他繼續呆在朝堂太久。
當蘇軾路上聽聞李之純、秦觀和黃庭堅等等也是陸續出京,內心還是隱隱作痛,唯一有所慰藉的不過是就他一個人到嶺南。
蘇軾問這話的時候,內心是有慌亂的,“元奇,你說這場貶謫還會繼續嗎?”
楊元奇言語有些苦澀的道:“朝堂還有太多舊黨的人,新黨也還有太多的人要回來。”
蘇軾黯然無語,朝堂還有舊黨的人,政事堂卻全是新黨,那這場風波就遠遠沒有結束。出於上傳下達,新黨也不可能放手,這和恩怨有關,更和利益密切相關。
蘇軾歎道:“朝堂政策朝令夕改,新法舊製轉向太狠呀。”高太後死後,蘇軾給官家的第一道折子不是說治政,隻是希望趙煦能思慮清楚緩緩而行。
楊元奇不知道如何評價卻是說:“隻願官家春秋鼎盛千秋萬載。”
蘇軾默然,也許官家長命,對於舊黨來說可能再難有翻身之日,但對於這個國家卻還真不為不錯的選擇,政策得有其延續性。
蘇軾問:“關於治政你和我論過幾次,我記得當時我在杭州,你信中所言隱隱有些偏於新法,王荊公大才,新法的確有其可取的地方,當年卻也的確引起了動蕩,有時候我靜下心來認真思索,要是大家都能放下心中成見,也許事情不會最後變得如此。現在大家卻是相互仇視,把對方視為敵對。”
楊元奇答:“先生,我是西北將門,也是商家,這是從家族利益計。對於中下層將門來說,事實上會天然靠向新黨,對於商家來說亦然如此。大宋以農為根基,民以食為天,這是必然的。大宋重文輕武,書香之家擁有更大的土地所有權。對於沒有大量權勢掌握土地的家族來說,我們需要改變,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緩解了士子集團對土地的掌握。”
蘇軾說:“士子集團並未以土地過多壓製民眾。”
楊元奇搖頭:“或許不明顯,或許很多士大夫有自身的操守。但這些都不能成為基石。先生,我來嶺南其實也想看看這裏的海貿,大宋能走到今天,海貿作用不可估量。我也是商家,我個人認為新法更能讓士大夫把眼睛從土地上挪開。新黨為什麽多為南方士族,因為他們在海貿上走得比別人更先一步,最讓北方士族詬病的青苗法,他們或多或少不認為這方麵利益會損失多大,所以他們願意讓利給皇家和平民。”
蘇軾一臉震驚的看著楊元奇,或許他一直在小看這個小子,楊元奇在他眼中可以有任何能力,唯獨治政相關,他認為他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這也不是他擅長的領域。楊元奇今日這個說法且先不論對錯,但這是一套很新的想法,這是對新法另外的理解。
蘇軾說:“你就不該去弄個勞麽子武職。”
楊元奇這下不樂意了:“老頭子,你看我這樣子能考取進士嗎?”
蘇軾想發怒又感覺這貨想走文官體係還真是不行,這時候他真的感覺他的倒台對周邊的人影響很大,要不,國子監出身也不是不行。現在卻是無論如何,楊元奇都還是去邊境拿軍功好。
蘇軾怒道:“你要是閉門認真研習個幾年,也不是不行。”
楊元奇道:“拉倒吧,我要真被關著,別說幾年,幾個月我都發瘋。”
蘇軾更怒:“修身養性,你懂不懂?!學學你嶽丈結廬讀書。”
楊元奇問:“老頭子,你是不是現在看我很順眼,覺得我幹什麽都行啊。”
蘇軾無語,算了,應該是把他當最親近的人,所以眼花了。
蘇軾內裏是在後悔,當楊元奇陪著他走這一遭時,他怎麽都不願自己欣賞的後輩官路隻到這裏,他太希望自己能多拉這個小子一把,現在卻再也辦不到什麽了。
楊元奇看出蘇軾的悲切,說道:“老頭子,不是隻有金榜題名這條路的。”
蘇軾歎息:“終歸這才是最值當的一條路。”如果現在可以如當年楊元奇那句玩笑話,操作一下看能不能作點小動作弄個進士來,蘇軾覺得自己真的可能會暗中助他,蘇軾從來不是一個道德楷模,他其實很護犢子。
楊元奇道:“老頭子,你這就著相了,個人有個人的緣法。就我這個品行要真是去考進士,我覺得最後我會被士子彈劾到死,還是從頭到腳的那種。我這個性子實在玩不來那麽有德行的東西。”
蘇軾轉念釋然,士子集團是非常重視道德之類的,哪怕裝裱你也得用心弄好。楊元奇的確不合適,這和才華都沒關係,一個喜歡“坑蒙拐騙”的人真要入清流,會被太多人排斥出去,那才是沒了立身之基。反之,一個武將粗胚幹什麽“壞事”都沒太多人在意,他要幹點正經道德的事,還大家都誇他。作壞人不好,做一個偶爾幹點好事的壞人,大家的容忍度往往高的不是一點點。
蘇軾說:“隻是你走戰場,終歸不能……唉,想想當年狄青……算了。”蘇軾剛才有這個想法是覺得楊元奇還是有治政能力的,走武職哪怕頂端也不過是榮華富貴盛極一時,與士子夢想的治世安民終究有些差距。
楊元奇道:“老頭子,我從來想的就是自己和身邊的人能享盡這人間繁華。你可別把士子那套往我身上套。”
蘇軾歎息:“我看你對治政畢竟有著自己的理解,一下忘記這茬,也是,朝堂這趟渾水踩進去,人就變得難以純粹。”
楊元奇想了想又問:“你說我能不能把戶籍想辦法遷到這裏來。”
蘇軾怒道:“滾!”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