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梁乞埔的戰略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定邊軍正在如火如荼的訓練操演,陝西邊境大宋一邊呈現一種相對奇怪的態勢。定邊軍所在環慶路似乎並沒有受和談影響,整路禁軍廂軍都還是備戰狀態。其他幾路則鬆懈得多,有些甚至沒有大規模的集結。這可是秋收季了。
環慶路經略使章楶命令整路積極備戰後也沒了動靜,這個時候的章楶也很困惑,到了他這個年紀,對於事情一旦有了判斷,是很難動搖的。但現在反饋的消息還是佐證環慶路麵對的西夏軍司兵力收縮,甚至有一部擒生軍也在往北回撤。準確的說,陝西各路北麵西夏各州都有回收情況,這也是各路放下心有所鬆懈的根本原因。
章楶就是不安,他有點分不清這是他的戰場直覺,還是因為統兵時間不長導致的不鎮定。
章楶實在不相信一個和談就能讓宋夏止戰,起碼不應該這麽順利。戰爭又不是兒戲,哪怕退出戰場不也得磕磕碰碰。難道就是因為太順利了?
……
毛烏素沙漠,這裏還不是漫漫沙地,但沙地化傾向非常明顯,已經不適合耕種,這塊地對於宋夏都有點雞肋。這塊地東麵就是府州麟州豐州,西麵是漫漫沙地大漠,這裏人跡罕見。大宋不會想著西出建寨子,一是地沙化傾向嚴重,二是這裏與大宋內部聯係隻能通過府州那條小路,不過加深經濟負擔。三是推出去不過麵臨西夏北西南三麵包夾。西夏則是沒有能力改變這裏的環境,不遠的陰山南是水草肥美之地,沒有部族會想來這裏,這裏更養不活人。要來這裏放牧也得解決大宋豐府麟三州才能安穩。
今天毛烏素卻非常的不平靜,一支龐大的西夏軍隊正在有序的從西往東越過這裏,這是西夏的一場蓄謀已久的軍事行動,策劃統領的人就是西夏國相梁乞埔。
梁乞埔是西夏對和談最持反對態度的人,作為梁氏集團的核心人員,他實際掌控著軍權。和談成議,他會受到最大的衝擊。
當宋夏和談要求西夏兵力後撤時候,梁乞埔就受到西夏國內極大的壓力,甚至包括了梁太後,西夏中央禁衛軍後撤讓宋夏邊境緊繃的態勢有所緩和,他意外發現這是一個好機會,通過迷惑宋朝取得戰略先手的好機會。
大宋陝西各路中,鄜延路、環慶路、熙河路和涇原路是由東向西排開的,在地圖是一條橫線,這其實是宋夏衝突最多的主戰場。河東路豐府麟三州則是最東邊的一條豎線,南北排開。
梁乞埔從整個東西線調兵往北回撤,給宋朝呈現一個息兵的狀態,事實上他把從東西線抽調後撤的兵力在後方北部集結,然後從西往東越過毛烏素沙地攻擊宋朝豐府麟三州。
這十多年這三州和西夏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事,加上現在整個戰線趨於緩和,梁乞埔不覺得他們會有準備,戰事順利他能攻陷這三州,這就不僅是一場戰役的勝利,這能改變西夏東麵的戰略態勢,隻要守住府州那個口子,就能將東線側翼隔絕於宋夏戰爭之外。西夏東邊最重要的點夏州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側翼,可以安下心來聚集重兵南下攻宋鄜延路。
以往戰事中,鄜延路受到攻擊,其右側環慶路能左移增援,永興軍路和河東路太原府這些重鎮也能北上增援。更為重要的是,西夏銀州東麵還有河東路豐府麟三州,他們是隨時可以從東邊衝過來攻擊銀州,威脅夏州。這才是夏州所在軍司最大的隱患,任何時候,它不得不留重兵守銀州。
東西線上西夏鹽州、宥州、洪州這些州抽調兵力回撤,同時他們也在加強城防,這是上一次定邊軍北出給西夏造成的後續影響,梁乞埔他必須預備好大宋再來一次北出攻其不備的戰術。
可以這麽想象,宋夏陝西態勢是兩條平行線對峙,平行線的上麵一條為西夏,下麵一條是大宋。然而這條平行線最右邊盡頭,還有一條垂直於平行線的豎線,這條線是可以整個往左倒壓到平行線上的,這條線就是豐麟府三州,這條豎線不長,但對於上方這條平行線來說,就是如鯁在喉。現在上方西夏這條平行線的做法是加強平行線右邊這個點,讓這個點(夏州銀州等地)變得厚實,阻擋住豎線壓過來,這就牽扯了西夏太多兵力。
梁乞埔甚至沒有去考慮秋收的時間,對比搶的那點糧食,和談的時間點更重要,他也需要宋夏和談取得成果,這樣宋廷才更加會鬆懈,那個時候是他發起攻擊最好的時機。
梁乞埔現在考慮的是要攻擊豐府麟三州的哪個點,要想一鼓而下就得集結重兵。梁乞埔首先排除豐州,那裏在最北,沒有意義。最好是府州,如果拿下府州,實際豐麟兩州也就落在西夏口袋上。呂梁山將三州隔在河東路的西邊,最重要的通路就是府州這個口子。麟州本來也有通路,就是西夏掌控的銀州。至於豐州另外的通道,那是遼國掌控的大同府。從整個戰略來說,解決了府州才解決了東線。
梁乞埔的猶豫就在於府州,折家黨項一族,府州也是黨項人占一大半。折家對府州的經營長達百年,西夏在這裏從沒有討到好處。它還能得到河東路從山口調集過來的援兵。
換成當年的李元昊,有這種機會,他一定會選擇在府州拚命,梁乞埔最後選擇的主攻點卻是麟州。
這和膽氣關係不大,梁乞埔需要一場勝利來加強自己的權勢,府州麟州兩地,顯然麟州更可能達成。他也清楚沒有拿下府州,哪怕他打下麟州,東線態勢會緩和,但效果也有限,西夏平行線右側盡頭多了北麵一個點。大宋這條豎向又短了很多。
對梁乞埔來說,這就足夠了,他挾這場勝利穩固地位,繼續掌控兵權,而且東邊態勢的確朝西夏有利方向發展,戰爭是長期的,不能想著畢其功於一役,他可以一點一點的蠶食。西夏戰略上也沒想過一戰徹底擊垮大宋,它更多是想撈到足夠的土地,然後和大宋和解對峙。
環慶路經略使章楶命令整路積極備戰後也沒了動靜,這個時候的章楶也很困惑,到了他這個年紀,對於事情一旦有了判斷,是很難動搖的。但現在反饋的消息還是佐證環慶路麵對的西夏軍司兵力收縮,甚至有一部擒生軍也在往北回撤。準確的說,陝西各路北麵西夏各州都有回收情況,這也是各路放下心有所鬆懈的根本原因。
章楶就是不安,他有點分不清這是他的戰場直覺,還是因為統兵時間不長導致的不鎮定。
章楶實在不相信一個和談就能讓宋夏止戰,起碼不應該這麽順利。戰爭又不是兒戲,哪怕退出戰場不也得磕磕碰碰。難道就是因為太順利了?
……
毛烏素沙漠,這裏還不是漫漫沙地,但沙地化傾向非常明顯,已經不適合耕種,這塊地對於宋夏都有點雞肋。這塊地東麵就是府州麟州豐州,西麵是漫漫沙地大漠,這裏人跡罕見。大宋不會想著西出建寨子,一是地沙化傾向嚴重,二是這裏與大宋內部聯係隻能通過府州那條小路,不過加深經濟負擔。三是推出去不過麵臨西夏北西南三麵包夾。西夏則是沒有能力改變這裏的環境,不遠的陰山南是水草肥美之地,沒有部族會想來這裏,這裏更養不活人。要來這裏放牧也得解決大宋豐府麟三州才能安穩。
今天毛烏素卻非常的不平靜,一支龐大的西夏軍隊正在有序的從西往東越過這裏,這是西夏的一場蓄謀已久的軍事行動,策劃統領的人就是西夏國相梁乞埔。
梁乞埔是西夏對和談最持反對態度的人,作為梁氏集團的核心人員,他實際掌控著軍權。和談成議,他會受到最大的衝擊。
當宋夏和談要求西夏兵力後撤時候,梁乞埔就受到西夏國內極大的壓力,甚至包括了梁太後,西夏中央禁衛軍後撤讓宋夏邊境緊繃的態勢有所緩和,他意外發現這是一個好機會,通過迷惑宋朝取得戰略先手的好機會。
大宋陝西各路中,鄜延路、環慶路、熙河路和涇原路是由東向西排開的,在地圖是一條橫線,這其實是宋夏衝突最多的主戰場。河東路豐府麟三州則是最東邊的一條豎線,南北排開。
梁乞埔從整個東西線調兵往北回撤,給宋朝呈現一個息兵的狀態,事實上他把從東西線抽調後撤的兵力在後方北部集結,然後從西往東越過毛烏素沙地攻擊宋朝豐府麟三州。
這十多年這三州和西夏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事,加上現在整個戰線趨於緩和,梁乞埔不覺得他們會有準備,戰事順利他能攻陷這三州,這就不僅是一場戰役的勝利,這能改變西夏東麵的戰略態勢,隻要守住府州那個口子,就能將東線側翼隔絕於宋夏戰爭之外。西夏東邊最重要的點夏州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側翼,可以安下心來聚集重兵南下攻宋鄜延路。
以往戰事中,鄜延路受到攻擊,其右側環慶路能左移增援,永興軍路和河東路太原府這些重鎮也能北上增援。更為重要的是,西夏銀州東麵還有河東路豐府麟三州,他們是隨時可以從東邊衝過來攻擊銀州,威脅夏州。這才是夏州所在軍司最大的隱患,任何時候,它不得不留重兵守銀州。
東西線上西夏鹽州、宥州、洪州這些州抽調兵力回撤,同時他們也在加強城防,這是上一次定邊軍北出給西夏造成的後續影響,梁乞埔他必須預備好大宋再來一次北出攻其不備的戰術。
可以這麽想象,宋夏陝西態勢是兩條平行線對峙,平行線的上麵一條為西夏,下麵一條是大宋。然而這條平行線最右邊盡頭,還有一條垂直於平行線的豎線,這條線是可以整個往左倒壓到平行線上的,這條線就是豐麟府三州,這條豎線不長,但對於上方這條平行線來說,就是如鯁在喉。現在上方西夏這條平行線的做法是加強平行線右邊這個點,讓這個點(夏州銀州等地)變得厚實,阻擋住豎線壓過來,這就牽扯了西夏太多兵力。
梁乞埔甚至沒有去考慮秋收的時間,對比搶的那點糧食,和談的時間點更重要,他也需要宋夏和談取得成果,這樣宋廷才更加會鬆懈,那個時候是他發起攻擊最好的時機。
梁乞埔現在考慮的是要攻擊豐府麟三州的哪個點,要想一鼓而下就得集結重兵。梁乞埔首先排除豐州,那裏在最北,沒有意義。最好是府州,如果拿下府州,實際豐麟兩州也就落在西夏口袋上。呂梁山將三州隔在河東路的西邊,最重要的通路就是府州這個口子。麟州本來也有通路,就是西夏掌控的銀州。至於豐州另外的通道,那是遼國掌控的大同府。從整個戰略來說,解決了府州才解決了東線。
梁乞埔的猶豫就在於府州,折家黨項一族,府州也是黨項人占一大半。折家對府州的經營長達百年,西夏在這裏從沒有討到好處。它還能得到河東路從山口調集過來的援兵。
換成當年的李元昊,有這種機會,他一定會選擇在府州拚命,梁乞埔最後選擇的主攻點卻是麟州。
這和膽氣關係不大,梁乞埔需要一場勝利來加強自己的權勢,府州麟州兩地,顯然麟州更可能達成。他也清楚沒有拿下府州,哪怕他打下麟州,東線態勢會緩和,但效果也有限,西夏平行線右側盡頭多了北麵一個點。大宋這條豎向又短了很多。
對梁乞埔來說,這就足夠了,他挾這場勝利穩固地位,繼續掌控兵權,而且東邊態勢的確朝西夏有利方向發展,戰爭是長期的,不能想著畢其功於一役,他可以一點一點的蠶食。西夏戰略上也沒想過一戰徹底擊垮大宋,它更多是想撈到足夠的土地,然後和大宋和解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