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借力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情的發展比趙煦想的要好太多,他從來沒有如此欣喜過,當政事堂把議題限定在和談條款本身時候,趙煦都沒有去帶節奏,他隻是靜靜地看著下麵的人爭論不休。
趙煦這會壓根就沒再去想和談的事,他考慮的是鄭雍的自辯奏折這幾天就會上來,他要怎麽好好利用這件事,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政事堂或許可以動一動了。
當政事堂群相都有意和談,中低層官員意見又分派達不成統一時候,這場爭論的走向還是回歸和談本身,至於耶律南仙身份的事,她始終能代表西夏,大遼郡主那是另外一件事。排去這個最大的幹擾,事情也能協商下去。有了這個反複,事情進展卻是慢了下來。
……
次日,政事堂。
鄭雍的自辯書已經上來,他事情有疏忽,但說他暗裏和耶律南仙勾結,促成協議,這怎麽都說不上,事情的本身也是如此。
鄭雍泣首辯解:“臣不過是為了盡早達成和解協議,以免和談再起波折。”他這麽說,政事堂群相不管和他是否有怨,都必須拉他一把,和談不是他一個人的,是政事堂共同的意向。
左右二相呂大防和範純仁都為鄭雍求情,這裏麵存在紕漏,罪不至此,這也稱不上罪。不管舊黨新黨,底下很多人想爬上來,昨天的彈劾在政事堂必須打回去,要不這事一定會有波折,現在政事堂已經有一個空缺了,再來一個,高太後又還躺著,實在難以承受這種動蕩。
……
趙煦安慰道:“鄭卿是為國事不惜身,我心裏知道,鄭卿自任職尚書右丞起,兢兢業業忠於國事,我亦看得清楚。”
昨天朝堂最後的結論也還是推進和談,範子奇辭去副使,這時候鄭雍再離開,這事就沒法繼續往前推,又換人?那才是兒戲。這也是政事堂要保住鄭雍的一個原因。
趙煦話語一轉,語氣更帶鼓勵:“鄭卿不用掛懷,認真按政事堂意見辦事就好。要不,遷鄭雍為尚書左丞,詔李清臣回朝任職尚書右丞。你們看如何?”
鄭雍已是叩謝官家,宋以左為尊,官家取信他的自辯奏折,還提他半級,他又如何會去反對。至於後麵李清臣的任職,這和他無關。
鄭雍不管不顧先應承下來,這正是趙煦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說的原因。現在政事堂哪怕有人出聲反對,他第一個對上的就是鄭雍。趙煦太需要有人這時候開口站在他這一邊了。
李清臣本來就有聲譽,拋開他的傾向不說,他的資曆和才能都能進這政事堂,他本來就是從尚書右丞這位置貶謫出去的。
韓忠彥不會反對,這是他的妹夫,哪怕他傾向新黨,他們之間都能溝通。
範純仁不會反對,李清臣人品堅挺清高孤傲,他們其實也是一類人。
呂大防想了想,和談還需要鄭雍,這是他關注的最重要的事,這關乎政事堂的將來政績的評價。呂大防沒有出聲。
趙煦都沒多等有人組織詞語,道:“既然政事堂都認為可行,就這麽辦吧。”
……
大宋朝廷這次有點很小的調整,這在政事堂換相如換水的年代,這似乎不是個大事。但這是第一次以趙煦的意向確定的副相,考慮到李清臣的政治傾向,這實在不該是被人忽略的小事。
隨著這個詔令發出的還有一個人回京任職,張商英回朝任右正言。張商英前麵出現過,楊家綁票案和洪慶堂械鬥案發生的時候,他任職開封府推官。一個被整個開封府不待見的新黨成員。
……
皇宮。
趙煦在笑,大口的喝酒,他從來沒有如此暢快過,權利真的很讓人迷醉,他現在就是這個感覺。
劉婕妤陪在趙煦身邊,她是現在趙煦最喜歡的皇宮妃子,婕妤這個封號已是三品。
劉婕妤聰明在於她不在乎趙煦如何行事,她隻需要趙煦高興,另外她也會注意趙煦身體,有這兩點,她在宮中過得就很愜意。
今日就是如此,劉婕妤知道兩宮太後都不希望趙煦喝太多酒,趙煦又非常想喝,那她就取折中之選。她選淡酒,並開心的和趙煦提前賭鬥誰能喝。那壺酒要喝光時,劉婕妤醉意朦朧,怎麽都拉著趙煦不再多飲,她都如此頭暈目眩隻能投降討饒,事實上那壺酒她喝得遠比趙煦多。
趙煦笑得更開懷,劉婕妤對於取悅趙煦很用心。
趙煦最初是想去了孟嬋那邊的,在趙煦眼中宮中嬪妃並無差別,今天的喜事和正宮皇後聊聊更好,何況最近孟皇後心緒不寧,關於女兒她怎麽都有牽掛。隻是路上他才覺得皇後之於高太後的含義,他興趣缺缺。
趙煦轉去劉婕妤那裏,心裏對自己說,高興的事自己知道就好,何必告訴他人,自己開心就開心,倒不必多生事端。
劉婕妤問趙煦:“官家今兒這麽高興,酒量都好上不少,今兒夠了呢,我扶官家進去休息,什麽事讓你這麽開懷。”
趙煦這時候也有些迷糊:“父親……新法……唉……”
新法舊製之爭大宋皆知,劉婕妤不敢多言,隻是說:“官家想先帝了?”
趙煦有些口齒不清:“是啊!父親的新法啊……你知道,何謂新法……何謂孝道……何謂……何謂……”
劉婕妤扶著趙煦往裏走道:“官家醉了呢!快些歇息就好!妾身可不懂這些,也不能多問呢。”
劉婕妤內心在轉,新法?新黨?!那個大部分人都被貶謫在外的那群人嗎?
劉婕妤突然想起一個人,將作監蔡攸,她住所的修繕就是他主持的,她和這個蔡攸有過交流,她和他不自覺在靠近。蔡家不就是為新黨所累,遁出開封麽。
劉婕妤和蔡攸有個共同的敵人,或者說他們的敵人關係過於親密。
劉婕妤麵對的是孟皇後。
蔡攸對楊家始終耿耿於懷。
蔡攸家族在開封書香門第中都是頂級,能盛產讀書人,還代代都有進士出身的家族並不多。
趙煦這會壓根就沒再去想和談的事,他考慮的是鄭雍的自辯奏折這幾天就會上來,他要怎麽好好利用這件事,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政事堂或許可以動一動了。
當政事堂群相都有意和談,中低層官員意見又分派達不成統一時候,這場爭論的走向還是回歸和談本身,至於耶律南仙身份的事,她始終能代表西夏,大遼郡主那是另外一件事。排去這個最大的幹擾,事情也能協商下去。有了這個反複,事情進展卻是慢了下來。
……
次日,政事堂。
鄭雍的自辯書已經上來,他事情有疏忽,但說他暗裏和耶律南仙勾結,促成協議,這怎麽都說不上,事情的本身也是如此。
鄭雍泣首辯解:“臣不過是為了盡早達成和解協議,以免和談再起波折。”他這麽說,政事堂群相不管和他是否有怨,都必須拉他一把,和談不是他一個人的,是政事堂共同的意向。
左右二相呂大防和範純仁都為鄭雍求情,這裏麵存在紕漏,罪不至此,這也稱不上罪。不管舊黨新黨,底下很多人想爬上來,昨天的彈劾在政事堂必須打回去,要不這事一定會有波折,現在政事堂已經有一個空缺了,再來一個,高太後又還躺著,實在難以承受這種動蕩。
……
趙煦安慰道:“鄭卿是為國事不惜身,我心裏知道,鄭卿自任職尚書右丞起,兢兢業業忠於國事,我亦看得清楚。”
昨天朝堂最後的結論也還是推進和談,範子奇辭去副使,這時候鄭雍再離開,這事就沒法繼續往前推,又換人?那才是兒戲。這也是政事堂要保住鄭雍的一個原因。
趙煦話語一轉,語氣更帶鼓勵:“鄭卿不用掛懷,認真按政事堂意見辦事就好。要不,遷鄭雍為尚書左丞,詔李清臣回朝任職尚書右丞。你們看如何?”
鄭雍已是叩謝官家,宋以左為尊,官家取信他的自辯奏折,還提他半級,他又如何會去反對。至於後麵李清臣的任職,這和他無關。
鄭雍不管不顧先應承下來,這正是趙煦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說的原因。現在政事堂哪怕有人出聲反對,他第一個對上的就是鄭雍。趙煦太需要有人這時候開口站在他這一邊了。
李清臣本來就有聲譽,拋開他的傾向不說,他的資曆和才能都能進這政事堂,他本來就是從尚書右丞這位置貶謫出去的。
韓忠彥不會反對,這是他的妹夫,哪怕他傾向新黨,他們之間都能溝通。
範純仁不會反對,李清臣人品堅挺清高孤傲,他們其實也是一類人。
呂大防想了想,和談還需要鄭雍,這是他關注的最重要的事,這關乎政事堂的將來政績的評價。呂大防沒有出聲。
趙煦都沒多等有人組織詞語,道:“既然政事堂都認為可行,就這麽辦吧。”
……
大宋朝廷這次有點很小的調整,這在政事堂換相如換水的年代,這似乎不是個大事。但這是第一次以趙煦的意向確定的副相,考慮到李清臣的政治傾向,這實在不該是被人忽略的小事。
隨著這個詔令發出的還有一個人回京任職,張商英回朝任右正言。張商英前麵出現過,楊家綁票案和洪慶堂械鬥案發生的時候,他任職開封府推官。一個被整個開封府不待見的新黨成員。
……
皇宮。
趙煦在笑,大口的喝酒,他從來沒有如此暢快過,權利真的很讓人迷醉,他現在就是這個感覺。
劉婕妤陪在趙煦身邊,她是現在趙煦最喜歡的皇宮妃子,婕妤這個封號已是三品。
劉婕妤聰明在於她不在乎趙煦如何行事,她隻需要趙煦高興,另外她也會注意趙煦身體,有這兩點,她在宮中過得就很愜意。
今日就是如此,劉婕妤知道兩宮太後都不希望趙煦喝太多酒,趙煦又非常想喝,那她就取折中之選。她選淡酒,並開心的和趙煦提前賭鬥誰能喝。那壺酒要喝光時,劉婕妤醉意朦朧,怎麽都拉著趙煦不再多飲,她都如此頭暈目眩隻能投降討饒,事實上那壺酒她喝得遠比趙煦多。
趙煦笑得更開懷,劉婕妤對於取悅趙煦很用心。
趙煦最初是想去了孟嬋那邊的,在趙煦眼中宮中嬪妃並無差別,今天的喜事和正宮皇後聊聊更好,何況最近孟皇後心緒不寧,關於女兒她怎麽都有牽掛。隻是路上他才覺得皇後之於高太後的含義,他興趣缺缺。
趙煦轉去劉婕妤那裏,心裏對自己說,高興的事自己知道就好,何必告訴他人,自己開心就開心,倒不必多生事端。
劉婕妤問趙煦:“官家今兒這麽高興,酒量都好上不少,今兒夠了呢,我扶官家進去休息,什麽事讓你這麽開懷。”
趙煦這時候也有些迷糊:“父親……新法……唉……”
新法舊製之爭大宋皆知,劉婕妤不敢多言,隻是說:“官家想先帝了?”
趙煦有些口齒不清:“是啊!父親的新法啊……你知道,何謂新法……何謂孝道……何謂……何謂……”
劉婕妤扶著趙煦往裏走道:“官家醉了呢!快些歇息就好!妾身可不懂這些,也不能多問呢。”
劉婕妤內心在轉,新法?新黨?!那個大部分人都被貶謫在外的那群人嗎?
劉婕妤突然想起一個人,將作監蔡攸,她住所的修繕就是他主持的,她和這個蔡攸有過交流,她和他不自覺在靠近。蔡家不就是為新黨所累,遁出開封麽。
劉婕妤和蔡攸有個共同的敵人,或者說他們的敵人關係過於親密。
劉婕妤麵對的是孟皇後。
蔡攸對楊家始終耿耿於懷。
蔡攸家族在開封書香門第中都是頂級,能盛產讀書人,還代代都有進士出身的家族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