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楊元奇覲見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生會有很多分離,悲歡離合是常態,但有一種卻是永訣。
太原府傳來消息,潘老太爺去世了,走得很安詳,晚上吃了不少,美美的睡去第二天終究沒有醒來,這是壽終正寢。
楊元奇有些感歎世事無常,潘老太爺連去世都會選時間,他還給自己的兒子潘易嶺徹底解了套,潘易嶺要丁憂回家了,這甚至讓政事堂的大佬們都覺得一件棘手的事煙消雲散。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麽言官再去彈劾潘易嶺什麽,人死為大,別人父親去世,潘易嶺丁憂折子不日就會到朝堂,這時候辦事怎麽都像去結死仇的,何況,對自己風評還不好。至於茶馬司這事,拖幾天就過去了,潘易嶺將來回來,天知道會是個什麽任命。
樞密院收到武學楊元奇的請辭信,述說了楊元奇和潘金蓮的婚事實為潘老太爺所定,潘老太爺臨走前還慚愧當年嫁妝一事,要予以補足,作為小輩,楊元奇想辭官回太原送他老人家一程。在大宋這個孝字最重的年代,樞密院直接就放行了,直接轉吏部備案。
……
陳妙常和李師師明白,楊元奇是要回太原了,女兒出生後他這個老爹都沒見到過,在倫理上這不要緊,但她們清楚孩子在楊元奇心中的份量,他實在有時候會魂不守舍。
陳妙常說:“金蓮姐姐估計難受的緊,我這邊不打緊,要不師師妹妹跟你一起回去,黃鸝在這裏就好。再說,徐婆惜和白牡丹她們有空也會住到雲良閣來。”
李師師道:“我倒是想,隻是我這要是跑回去,母親和金蓮姐姐得罵死我,她們現在可寶貝你了。”前麵兩個女兒,陳氏現在念叨的就是陳妙常有個兒子,她認為就是個兒子了。這時候李師師跟著楊元奇回太原,估計是會被罵。
陳妙常想想不再說話,姐妹情深,那就會彼此照料。
楊元奇說:“我這幾天我開封事情一了就動身,師師留著吧。”楊元奇沒有馬上動身,總不至於他比他嶽丈潘易嶺更先回太原,那樣潘易嶺麵子都不好看。
李師師和陳妙常點頭。
……
皇宮。
高太後知道很多時候她這個太後也不能如何,皇城司不但把太原轉來消息報過來,同時報來的還有樞密院直接準了楊元奇的辭呈。
高太後突然很想再見下楊元奇,上次楊元奇覲見她,說的很多話她很難受,但時過境遷她冷靜下來,卻又覺得這個小子也不是全無道理。實際,那段時間她放下了很多當年不願彈劾蔡確的言官。
高太後喊來孟嬋,要她去宣楊家幾個人進來,楊元奇現在都不是官,她一個太後還真不好這麽叫他來。
孟嬋應道:“剛好這幾天和楊家師師夫人接觸多,我讓他們一起來吧。恰好也問問他家潘金蓮的情況。”
高太後點頭:“你和楊家幾個夫人熟悉,送個哀悼過去也使得。”
……
楊元奇和李師師入宮的時候,不但高太後和孟皇後在,這天趙煦恰好也在。
這讓楊元奇心裏都嘀咕,最近他沒犯事呀,老老實實在武學窩著,要真有問題,不就拒了張孝純那檔子事,這又不是什麽大事?!
高太後說道:“怎麽?一直聽得說你想回定邊,你這個武學諭還是我這個老人家給的,開封就這麽讓你煩。”
楊元奇愕然,難怪章楶的舉薦被擱置,敢情這是高太後的意思啊。
楊元奇道:“太後,我還奇怪章楶章大人這麽點事,政事堂都擱置呢。這次離開我在給樞密院折子詳細說明,非是不願公務。隻是,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西北戰場的確更適合我這種武夫。我能在開封得幾個進士大佬喜歡,固然有我性格討喜。但沒有實打實那幾場戰事,也就討喜而已。”
高太後對楊元奇這回話很滿意,她對楊家很多情況熟悉,還是猜到了楊元奇的一點心理,他不想留開封做這個勞麽子武學諭。她滿意他沒有隱瞞。
高太後嘴裏卻不客氣:“那是我視人不明咯?將來你求官也是西北了吧。”
楊元奇也不隱瞞說:“那是!不過,我以後都能說我既入過翰林院還去過樞密院,這個履曆可好看了。”
這話高太後還沒接,趙煦倒是哈哈大笑:“武學諭、醫官局祗候?你這個扯虎皮做大旗也沒個度啊。”這怎麽都拉不上邊,楊元奇這麽扯,這和朝堂那班文臣不一樣,他們就沒這個臉這麽說。
高太後聽見孫子這麽開心,倒是補了句:“官家,這種油腔滑舌的人你可要注意,你見的朝堂大臣大部分都是謙謙君子,他一個將門,哪會管這些,可別被表現迷惑了。”
趙煦點頭表示受教。
李師師不樂意了:“太後、官家、皇後姐姐,我夫君戰場廝殺可是實打實。定邊軍的戰力環慶路還是肯定的。”這個誰都無法反駁,特別是當年楊元奇以步硬撼西夏騎兵,這在高太後心中還是留下深刻印象,她老弟對這個就讚歎不已。至於更大的木波鎮守城一戰,她倒沒在意,那更應該是環慶路的一場大勝,木波鎮那場大捷朝堂一直就有爭議。
楊元奇解釋說道:“其實外人隻看戰事慘烈,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恰恰是最後定邊軍前出鹽州那一戰,戰事不大,對整個西北戰局實在影響深遠。朝堂論功過於在意戰場殺敵數量和己方戰損,沒有認真討論這戰的真正所得。我是替我老爹叫屈。”
高太後說:“哦?如何說。”
楊元奇道:“環慶路洪德寨一戰實際是極大消耗了西夏的底蘊,那時候已經有一定的攻守易勢,隻是大宋不自覺西夏亦然不自覺。西夏再次南下騷擾邊境,定邊軍前出安然返回,這讓所有前方戰場的人陡然明白,大宋是具備反擊能力的,西夏也不敢予取予求,他們明白戰場不再是完全由他們選擇控製。”
高太後不是很懂軍事,旁邊的趙煦卻是默然。
太原府傳來消息,潘老太爺去世了,走得很安詳,晚上吃了不少,美美的睡去第二天終究沒有醒來,這是壽終正寢。
楊元奇有些感歎世事無常,潘老太爺連去世都會選時間,他還給自己的兒子潘易嶺徹底解了套,潘易嶺要丁憂回家了,這甚至讓政事堂的大佬們都覺得一件棘手的事煙消雲散。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麽言官再去彈劾潘易嶺什麽,人死為大,別人父親去世,潘易嶺丁憂折子不日就會到朝堂,這時候辦事怎麽都像去結死仇的,何況,對自己風評還不好。至於茶馬司這事,拖幾天就過去了,潘易嶺將來回來,天知道會是個什麽任命。
樞密院收到武學楊元奇的請辭信,述說了楊元奇和潘金蓮的婚事實為潘老太爺所定,潘老太爺臨走前還慚愧當年嫁妝一事,要予以補足,作為小輩,楊元奇想辭官回太原送他老人家一程。在大宋這個孝字最重的年代,樞密院直接就放行了,直接轉吏部備案。
……
陳妙常和李師師明白,楊元奇是要回太原了,女兒出生後他這個老爹都沒見到過,在倫理上這不要緊,但她們清楚孩子在楊元奇心中的份量,他實在有時候會魂不守舍。
陳妙常說:“金蓮姐姐估計難受的緊,我這邊不打緊,要不師師妹妹跟你一起回去,黃鸝在這裏就好。再說,徐婆惜和白牡丹她們有空也會住到雲良閣來。”
李師師道:“我倒是想,隻是我這要是跑回去,母親和金蓮姐姐得罵死我,她們現在可寶貝你了。”前麵兩個女兒,陳氏現在念叨的就是陳妙常有個兒子,她認為就是個兒子了。這時候李師師跟著楊元奇回太原,估計是會被罵。
陳妙常想想不再說話,姐妹情深,那就會彼此照料。
楊元奇說:“我這幾天我開封事情一了就動身,師師留著吧。”楊元奇沒有馬上動身,總不至於他比他嶽丈潘易嶺更先回太原,那樣潘易嶺麵子都不好看。
李師師和陳妙常點頭。
……
皇宮。
高太後知道很多時候她這個太後也不能如何,皇城司不但把太原轉來消息報過來,同時報來的還有樞密院直接準了楊元奇的辭呈。
高太後突然很想再見下楊元奇,上次楊元奇覲見她,說的很多話她很難受,但時過境遷她冷靜下來,卻又覺得這個小子也不是全無道理。實際,那段時間她放下了很多當年不願彈劾蔡確的言官。
高太後喊來孟嬋,要她去宣楊家幾個人進來,楊元奇現在都不是官,她一個太後還真不好這麽叫他來。
孟嬋應道:“剛好這幾天和楊家師師夫人接觸多,我讓他們一起來吧。恰好也問問他家潘金蓮的情況。”
高太後點頭:“你和楊家幾個夫人熟悉,送個哀悼過去也使得。”
……
楊元奇和李師師入宮的時候,不但高太後和孟皇後在,這天趙煦恰好也在。
這讓楊元奇心裏都嘀咕,最近他沒犯事呀,老老實實在武學窩著,要真有問題,不就拒了張孝純那檔子事,這又不是什麽大事?!
高太後說道:“怎麽?一直聽得說你想回定邊,你這個武學諭還是我這個老人家給的,開封就這麽讓你煩。”
楊元奇愕然,難怪章楶的舉薦被擱置,敢情這是高太後的意思啊。
楊元奇道:“太後,我還奇怪章楶章大人這麽點事,政事堂都擱置呢。這次離開我在給樞密院折子詳細說明,非是不願公務。隻是,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西北戰場的確更適合我這種武夫。我能在開封得幾個進士大佬喜歡,固然有我性格討喜。但沒有實打實那幾場戰事,也就討喜而已。”
高太後對楊元奇這回話很滿意,她對楊家很多情況熟悉,還是猜到了楊元奇的一點心理,他不想留開封做這個勞麽子武學諭。她滿意他沒有隱瞞。
高太後嘴裏卻不客氣:“那是我視人不明咯?將來你求官也是西北了吧。”
楊元奇也不隱瞞說:“那是!不過,我以後都能說我既入過翰林院還去過樞密院,這個履曆可好看了。”
這話高太後還沒接,趙煦倒是哈哈大笑:“武學諭、醫官局祗候?你這個扯虎皮做大旗也沒個度啊。”這怎麽都拉不上邊,楊元奇這麽扯,這和朝堂那班文臣不一樣,他們就沒這個臉這麽說。
高太後聽見孫子這麽開心,倒是補了句:“官家,這種油腔滑舌的人你可要注意,你見的朝堂大臣大部分都是謙謙君子,他一個將門,哪會管這些,可別被表現迷惑了。”
趙煦點頭表示受教。
李師師不樂意了:“太後、官家、皇後姐姐,我夫君戰場廝殺可是實打實。定邊軍的戰力環慶路還是肯定的。”這個誰都無法反駁,特別是當年楊元奇以步硬撼西夏騎兵,這在高太後心中還是留下深刻印象,她老弟對這個就讚歎不已。至於更大的木波鎮守城一戰,她倒沒在意,那更應該是環慶路的一場大勝,木波鎮那場大捷朝堂一直就有爭議。
楊元奇解釋說道:“其實外人隻看戰事慘烈,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恰恰是最後定邊軍前出鹽州那一戰,戰事不大,對整個西北戰局實在影響深遠。朝堂論功過於在意戰場殺敵數量和己方戰損,沒有認真討論這戰的真正所得。我是替我老爹叫屈。”
高太後說:“哦?如何說。”
楊元奇道:“環慶路洪德寨一戰實際是極大消耗了西夏的底蘊,那時候已經有一定的攻守易勢,隻是大宋不自覺西夏亦然不自覺。西夏再次南下騷擾邊境,定邊軍前出安然返回,這讓所有前方戰場的人陡然明白,大宋是具備反擊能力的,西夏也不敢予取予求,他們明白戰場不再是完全由他們選擇控製。”
高太後不是很懂軍事,旁邊的趙煦卻是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