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趙煦的想法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政事堂出來後,蘇轍找到了禦史中丞李之純,這事他找人來彈劾最好,往輕裏說,把人隨便處理了就是。
李之純是料想到了這個結果,包括他自己這個年紀,也不想大動幹戈,潘易嶺這個折子還是偏向於動,他所慮的就是拖得久,事情才會鬧大。
世事就是如此,老人家說年輕人不知輕重緩急,年輕人認為老人固步自封,這都是個人屁股坐的位置決定的。
李之純這事答應很爽快,關於潘易嶺,他和蘇轍一樣的想法,留下這個他亦然看重的官員,隻要彈劾不去涉及人品,一個進士清流被彈劾才多大的事?!沒被彈劾才是你這人一點熱度都沒有呢。一個從六品官員一份彈劾落定,也不會有人沒事繼續搞他,這又不是大官。彈劾的人也得想想別人罵他邀名。
……
皇宮。
趙煦對於這事的結局不是很滿意,但對於這事過程他非常滿意。他明白他的話的確是能帶節奏的,這點他和高太後不同,高太後也是如此,但事情不符合預期她就會著急,最後自己上場都行。趙煦聽政接近九年,九年沉浸其中隻聞不說,這會是一個厲害的官家。
趙煦回到宮中心情更好,因為現在周邊幾個嬪妃都是提過茶馬司的,她們天天哄他開心,那有個好消息他也不吝嗇哄她們開心一下。現在他就很享受這種被包圍的感覺。
趙煦也沒得意多久,一個小太監的一句“孟皇後也是,怎麽和這些人有交往?”讓他徹底沒了心情,這些人顯然是指潘家。
趙煦從來就是聰明人,他直接處理了這個小太監,不管如何,孟皇後有孕,對於他來說,他喜歡不喜歡都好,她身體懷的可是他的孩子,也是現在這個宮中唯一有身孕的人,他明白一旦他不做這個表態,他耳邊就會傳來更多孟皇後不好的消息。就這事而言,他內心深處還更傾向於潘易嶺的折子,這裏麵部分有他父親最推崇的新法的影子。
……
孟皇後很欣喜,趙煦今天過來了,聽說還是從另外一個宮中出來的。
趙煦看著孟皇後的肚子,已經顯懷很大了。問道:“這幾天如何?有段日子沒來這裏了呢。”
孟皇後笑著說:“很好,他(她)踢我了呢。”這是孟皇後這些天最大的欣喜,她能感受到那個血脈相連的孩子的動靜了。
趙煦也是笑了,要是有個兒子,他覺得這個大宋朝就能安穩很長時間,他這個本已安穩的位置會穩固無比,他不能像他老爹去得早,他得親自選人教他的兒子,讓政策好好傳下去,不能再動蕩。整個老趙家都無人敢動他,包括現在可能有能力的高太後,那會與士大夫最大的群體為敵,那時候會有很多不怕死的官員來護他。一個有兒子的官家對於大宋政局的穩定,他們比誰都懂!
趙煦說:“那你得好好養著。”
孟皇後嗯了一句,想了想還是說道:“官家也要好好養著,注意身體,有時候……有時候多休息。”她知道趙煦在性事上縱情聲色,這不是個好現象,何況他身體真的不怎麽樣。她本不該這麽說,她有了身孕,其他嬪妃就不想?!她就是覺得作為皇後,她還是得說。
趙煦聽得這話又有些喪氣,高太後和向太後已然在這事上說他,皇後又說,搞得自己荒淫無道一樣。趙煦說:“沒得做了官家,這個大家都管了。母後,太後如此,你也如此?!”
孟皇後隻得說:“總要多休息才好,這樣不也是為了你將來時間更多?”
趙煦擺手:“算了算了,我又不是不知道這些。那個潘易嶺潘家和你很相熟?”
孟皇後說:“孟家和楊家是舊識,太原楊家楊興武年輕時候得過我爺爺照顧,兩家一直來往。楊家這被楊元奇初來開封,最先拜見的其他家就是孟家,那個時候起我們就相熟。潘易嶺女兒潘金蓮嫁給楊元奇,我和楊家幾房媳婦都交好,自然知道些他。”
趙煦點頭。
孟皇後不想問潘易嶺什麽事,畢竟那是政事,再說,那個奏章連她都知道,鬧得沸沸揚揚,結果也不是她能管的。
趙煦有些疑惑:“茶業利潤極其豐厚,後宮相關也有人家參與,你怎麽不問我這事如何?”
孟皇後笑著說:“孟家和楊家一起經營什麽,我還能不知道?楊家商業掌事人實為楊元奇,有這個機會我倒覺得他會拉上我們孟家。茶行這是聽得說是楊家涉入。不管如何,有錯與否我不知道,但事情不會大,畢竟利潤再厚實,本金也少不了。畢竟我也沒聽說孟家有資金進入。”
趙煦歎息,一旦涉及利潤,官家和百官一樣,總會有相關家族進入這個行當,這是避免不了的。唯一區別就是,有些家族有分寸,有些卻毫無底線不知所謂。
趙煦說道:“高家和孟家那個顔樓我可是聽說過,怎麽青樓都能做了?”
孟皇後這下實在不好意思回答,臉都是紅的,對外說下借貸,表麵看也是借貸,她自己卻是知道怎麽回事。
趙煦說:“你怎麽不辯解一下?”
孟皇後無言:“這是事實,如何辯解!”
趙煦哈哈的說:“所以很多事不就這樣,你何必把自己放在如此正經位置,勸誡別人容易,自己守著可是很難。”這道理來自於他的先生,那個和蘇軾對上的“聖人”老師。
孟皇後講不過來道理,又總是覺得哪裏不對,隻得說:“那……那……”
趙煦這下開心了,省得她說這些道理。說道:“別這那了,好好養著吧,你肚子孩子重要。你也千萬別因為我說這些就和你娘家商量這事,那才是好沒意思。哈哈……”趙煦得意的離開。
孟皇後還是有些疑惑,道理在這裏又不對。作為上位者的趙煦,他清楚水至清則無魚,他要做的不過是控製其中的度,保持中間的平衡而已。而且當他看不順眼哪家時,都不用去冤枉了他。
李之純是料想到了這個結果,包括他自己這個年紀,也不想大動幹戈,潘易嶺這個折子還是偏向於動,他所慮的就是拖得久,事情才會鬧大。
世事就是如此,老人家說年輕人不知輕重緩急,年輕人認為老人固步自封,這都是個人屁股坐的位置決定的。
李之純這事答應很爽快,關於潘易嶺,他和蘇轍一樣的想法,留下這個他亦然看重的官員,隻要彈劾不去涉及人品,一個進士清流被彈劾才多大的事?!沒被彈劾才是你這人一點熱度都沒有呢。一個從六品官員一份彈劾落定,也不會有人沒事繼續搞他,這又不是大官。彈劾的人也得想想別人罵他邀名。
……
皇宮。
趙煦對於這事的結局不是很滿意,但對於這事過程他非常滿意。他明白他的話的確是能帶節奏的,這點他和高太後不同,高太後也是如此,但事情不符合預期她就會著急,最後自己上場都行。趙煦聽政接近九年,九年沉浸其中隻聞不說,這會是一個厲害的官家。
趙煦回到宮中心情更好,因為現在周邊幾個嬪妃都是提過茶馬司的,她們天天哄他開心,那有個好消息他也不吝嗇哄她們開心一下。現在他就很享受這種被包圍的感覺。
趙煦也沒得意多久,一個小太監的一句“孟皇後也是,怎麽和這些人有交往?”讓他徹底沒了心情,這些人顯然是指潘家。
趙煦從來就是聰明人,他直接處理了這個小太監,不管如何,孟皇後有孕,對於他來說,他喜歡不喜歡都好,她身體懷的可是他的孩子,也是現在這個宮中唯一有身孕的人,他明白一旦他不做這個表態,他耳邊就會傳來更多孟皇後不好的消息。就這事而言,他內心深處還更傾向於潘易嶺的折子,這裏麵部分有他父親最推崇的新法的影子。
……
孟皇後很欣喜,趙煦今天過來了,聽說還是從另外一個宮中出來的。
趙煦看著孟皇後的肚子,已經顯懷很大了。問道:“這幾天如何?有段日子沒來這裏了呢。”
孟皇後笑著說:“很好,他(她)踢我了呢。”這是孟皇後這些天最大的欣喜,她能感受到那個血脈相連的孩子的動靜了。
趙煦也是笑了,要是有個兒子,他覺得這個大宋朝就能安穩很長時間,他這個本已安穩的位置會穩固無比,他不能像他老爹去得早,他得親自選人教他的兒子,讓政策好好傳下去,不能再動蕩。整個老趙家都無人敢動他,包括現在可能有能力的高太後,那會與士大夫最大的群體為敵,那時候會有很多不怕死的官員來護他。一個有兒子的官家對於大宋政局的穩定,他們比誰都懂!
趙煦說:“那你得好好養著。”
孟皇後嗯了一句,想了想還是說道:“官家也要好好養著,注意身體,有時候……有時候多休息。”她知道趙煦在性事上縱情聲色,這不是個好現象,何況他身體真的不怎麽樣。她本不該這麽說,她有了身孕,其他嬪妃就不想?!她就是覺得作為皇後,她還是得說。
趙煦聽得這話又有些喪氣,高太後和向太後已然在這事上說他,皇後又說,搞得自己荒淫無道一樣。趙煦說:“沒得做了官家,這個大家都管了。母後,太後如此,你也如此?!”
孟皇後隻得說:“總要多休息才好,這樣不也是為了你將來時間更多?”
趙煦擺手:“算了算了,我又不是不知道這些。那個潘易嶺潘家和你很相熟?”
孟皇後說:“孟家和楊家是舊識,太原楊家楊興武年輕時候得過我爺爺照顧,兩家一直來往。楊家這被楊元奇初來開封,最先拜見的其他家就是孟家,那個時候起我們就相熟。潘易嶺女兒潘金蓮嫁給楊元奇,我和楊家幾房媳婦都交好,自然知道些他。”
趙煦點頭。
孟皇後不想問潘易嶺什麽事,畢竟那是政事,再說,那個奏章連她都知道,鬧得沸沸揚揚,結果也不是她能管的。
趙煦有些疑惑:“茶業利潤極其豐厚,後宮相關也有人家參與,你怎麽不問我這事如何?”
孟皇後笑著說:“孟家和楊家一起經營什麽,我還能不知道?楊家商業掌事人實為楊元奇,有這個機會我倒覺得他會拉上我們孟家。茶行這是聽得說是楊家涉入。不管如何,有錯與否我不知道,但事情不會大,畢竟利潤再厚實,本金也少不了。畢竟我也沒聽說孟家有資金進入。”
趙煦歎息,一旦涉及利潤,官家和百官一樣,總會有相關家族進入這個行當,這是避免不了的。唯一區別就是,有些家族有分寸,有些卻毫無底線不知所謂。
趙煦說道:“高家和孟家那個顔樓我可是聽說過,怎麽青樓都能做了?”
孟皇後這下實在不好意思回答,臉都是紅的,對外說下借貸,表麵看也是借貸,她自己卻是知道怎麽回事。
趙煦說:“你怎麽不辯解一下?”
孟皇後無言:“這是事實,如何辯解!”
趙煦哈哈的說:“所以很多事不就這樣,你何必把自己放在如此正經位置,勸誡別人容易,自己守著可是很難。”這道理來自於他的先生,那個和蘇軾對上的“聖人”老師。
孟皇後講不過來道理,又總是覺得哪裏不對,隻得說:“那……那……”
趙煦這下開心了,省得她說這些道理。說道:“別這那了,好好養著吧,你肚子孩子重要。你也千萬別因為我說這些就和你娘家商量這事,那才是好沒意思。哈哈……”趙煦得意的離開。
孟皇後還是有些疑惑,道理在這裏又不對。作為上位者的趙煦,他清楚水至清則無魚,他要做的不過是控製其中的度,保持中間的平衡而已。而且當他看不順眼哪家時,都不用去冤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