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有的人的選擇會讓其他人動容,秦州茶馬司提舉潘易嶺的一個奏折引起了軒然大波。


    潘易嶺去秦州任職已經有幾個月,茶馬司在大宋朝是個肥差又是個苦差。所謂肥差,當權限涉及龐大的經濟利益,想不肥很難。所謂苦差,這個差事算是庶務,那競爭這個差事的人就很多,承擔的責任亦然很大。


    對於潘易嶺來說,這個職位更是一個苦差。潘易嶺進士出身,雖然有過地方庶務管理的經驗,但就茶馬司這個職位,涉及庶務和人情往來太多,是有點不適合的,這在治政裏麵也是偏方向。這更有點像後世的國營單位。


    潘易嶺上的折子是這幾個月他對茶馬司的一個認知,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認為茶馬司需要有一定的調整。


    茶馬司在大宋朝是有過動蕩的,原大宋舊製分茶司和馬司,大宋在邊陲以茶易馬,以秦州為例,各地茶司按規定運送茶葉至馬司,馬司與外族易馬。這裏有個極大的弊端,茶葉的品相。馬司對外交易時候,茶的到貨時期和品質這些會直接影響交易,對茶葉的選擇馬司又沒有權利。一旦交易不足,那茶司和馬司就會打嘴仗官司。馬司說茶葉不行,茶司說馬司無能。


    新黨當政時候,對這個進行了革新,朝廷合並茶司和馬司,組茶馬司,將整個茶業和馬業交由茶馬司統一負責管理。實際效果有改善,但也不算好,責任的確歸於一個部門,但不過是把分歧往下壓,既處理茶和處理馬的問題放在茶馬司這個部門上,這實際不過是把爭端放到部門裏麵,不用再折騰去朝堂。


    司馬光廢除新法恢複舊製,這事再次出現反複,雖然茶馬司還是保留,但茶和馬實際還是兩條線,既兩波人。後續茶馬司任職的人都不想折騰,盡量按著原方略辦事就是。


    潘易嶺的這封奏折是他對整個茶馬司的理解,但就內裏的套路而言,更有點走新黨的路子,因為他的核心是把茶馬兩事人員真正意義上合並。當年朝廷合並茶馬司是在製度上把賣茶買馬放在一起,他就幹脆一點,把這個責任往下壓,既下層操作人員賣茶買馬為同一責任人。他想把茶馬司人員買和賣放在一起。


    潘易嶺要推行這事在秦州遇到莫大阻力,這種改組是會影響整個利益分配的,而且這讓責任明確到人後,很多人實際就不好辦自己想辦的事。


    潘易嶺最初不想上這個奏折,他想嚐試在秦州自己試試,但當他遇到莫大阻力之後,他思量很久,他知道他的這個嚐試是有違舊黨那個精神領袖司馬光的方略的,在朝堂沒有認同時候,他壓根就推不動。當他把這個奏折上去,那就不僅是秦州茶馬司的事,這會是整個大宋茶馬司的事。


    ……


    雲良閣。


    楊元奇看到這個奏折全貌的時候,內心是有些震動的,他看到的不是茶馬司合並的這個大方向,而是潘易嶺後麵闡述的更細致的一個分析,既對茶葉采買的改組。這或許都不是其他官員關注的點,他們可能更在意的是前麵的原則性問題,這涉及政治傾向。


    楊元奇認為他這個嶽父是深入了解了這個行當的,因為他隱約指出了茶業和馬業最重要的一點區別。茶和馬在大宋朝都是專營,這其實是不恰當的。馬在大宋朝可以,因為稀缺,但茶不行,茶在大宋朝這幾十年已經得到長足發展,事實是外族缺茶,但大宋內部實際已經不缺,是非常繁榮的交易麵,這種壟斷控製從根子上是壓製了茶葉交易。


    潘易嶺並沒有係統論述這點,但實際操作過程卻是明顯能感覺他有所察覺,因為對於茶的考核他來得更徹底,既他想引入民間定價,這有點像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價,這顯然比朝廷一紙定價要合理。至於朝廷控製,那也是控製茶葉不能隨民間交易外流。


    楊元奇不知道這事究竟會如何發展,他想的是那個在他眼裏有點迂腐的讀書人比他勇敢,不管如何,大宋士大夫在沒過多傾軋前,他們都有那麽點為國為民的味道,可能大家側重點方向不同,但很多初入官場的人的確想做點事。就如同這段時間他認識的宗澤和張孝純,政治傾向姑且不論,他們是想幹點事。


    楊元奇覺得潘易嶺受到的衝擊不僅是政治傾向問題,茶馬司本來就是慢慢發展的產物,作為潘易嶺既然領了這個職位,有點這方麵的見解,他折子也不過限製在茶馬司內,那圈子人很多就會有各種解讀。他在茶葉方麵的解讀實際是動了很多相關利益人的奶酪,分享專營奶酪的人恰恰又是在大宋朝非常有權勢的人。


    楊元奇實在不知道怎麽說,哪怕楊元奇提前知道,認為他這事有點急,也隻是楊元奇個人以為。潘易嶺是他嶽父,是大宋朝一榜進士,不會在他的政事上和他商量這個,他有自己的理想。


    楊元奇默然無語,陳妙常輕聲問:“相公,要不要寫封信問問金蓮姐姐。”


    楊元奇搖頭說道:“這是政事,沒必要擾她。我直接寫封信問下潘嶽丈的想法吧。”


    潘易嶺沒告訴任何人,也是不想別人擔心他。要是在大家都在開封,可能會提一提,他在秦州,怎麽會什麽事要有小輩商量的。


    李師師說:“金蓮姐姐的父親從來就是典型的文人,他還是進士呢。”李師師在開封和潘易嶺熟悉,多少知道點他的為人。


    楊元奇說:“趁著蘇老爺子還沒走,我去找下他問問吧。”不得不說蘇軾才是楊元奇最不懼的人,反正公事私事找他就對了。


    李師師道:“那我也一起去,我準備了一些東西給他們呢,去巴蜀雖然是他家鄉,總要多帶點東西才好。朝雲夫人可不是蜀中人。”


    楊元奇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著與土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著與土豬並收藏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