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波瀾起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元奇送李清照回李府,李清照在雲夢樓寫下《知否》,他老爹肯定知道了。李清照怎麽都得拉著楊元奇一起來送死。
李格非看了下楊元奇:“你還知道過來?怎麽你覺得不妥了?”
楊元奇趕緊賠笑:“本來妥妥的,清照妹妹寫了詞就有些不好了。”
李格非道:“明天,自己來國子監,2天的禁閉一起待了。”
李清照對這個處罰很滿意,反正不是罰她,還能在國子監找他。
楊元奇有些無語:“兩天來就來,那屋子床鋪太小了,回去睡行不行?我第二天一大早就回來的。”
李格非說:“那不是沒多罰你?!多了一個晚上你話還這麽多?!”
楊元奇繼續掙紮了一下:“李叔,我家娘子不是剛到,這不總得帶著她見識一下開封的風月,我都是第一次去雲良閣以外的地方。”
李格非道:“李之純大人在問我,不是把你關著了嗎?怎麽還可以帶著一群小娘子四處浪蕩的。”
李格非心裏想到的卻是另外一事,他那個好兄長秦觀這次怕得吃癟了。那天202有楊元奇的娘子,封宜奴最後還是去他房間,這裏麵能說明的問題很多。
楊元奇一聽,好吧,扯上文化人麵子,這事不能再說了。
……
回到潘府,潘易嶺在嘖嘖的說:“李家這個小娘子才氣斐然呀。那首贈孟嬋還能說她偶得一詞,今兒又有這詞,大家不關注都不行了。”
秦家姑姑說:“估計還是今天偶得,聽雨吃酒賞花,也就上午在這裏發聲,下午就能出得一詞,唉,早知道今兒不去接你了。”
潘金蓮笑著說:“別人聽得是詞,秦姐差點都是詞中人,夠了夠了!”
秦家姑姑唉了聲:“下次再把她約來,多喝點,說不定也為我做一詞。”
楊元奇道:“秦姐你和嶽丈不需要了吧,也給開封府衙其他夫人們一條生路的吧。”現在潘金蓮和楊元奇都喊著秦姐,潘易嶺也不再多說,他們這麽稱呼也是關係很好,家和萬事興。
潘易嶺看了楊元奇眼:“最得給你活路?!”關於楊元奇在外的事,他從來不是很爽,女兒就這麽容得了他?!
楊元奇幹笑不敢搭這話。
潘易嶺道:“案子差不多要判了,李助和那個袁朗會發配,要不要給到河東路?”
楊元奇說:“算了,還去折騰他們幹嘛。”
潘易嶺不再多說,判去西北有點遠了,還是河北河南那帶合適。他們目前看,犯的事不大。
……
國子監,楊元奇老老實實的呆在反省室,這次他有備而來,準備好好再練幾個字,對於練字他已經絕望,不過練某幾個字那還是可以,名字不用再天天畫,不過比如,“親啟”“顔樓”“世叔”這些還是要多寫寫,起碼看著封麵大家能舒服一點。
李清照果不其然的跑來過了“喂……你帶我出去玩,我跑來這陪你,我算了算,你應該欠我的了。”
楊元奇怒了:“你撐死3天,我帶你出去可遠不止這個數,你算術是教頭教你的啊?”
李清照也怒道:“性質一樣嗎?你這個是關禁閉,我那個可就是出去玩。”
楊元奇道:“那我帶你出去,吃喝玩樂,你呢?也就動動嘴。這又怎麽算?”
李清照擺手大氣的說:“你就這麽和一個妹妹算,你好意思啊?行了行了,算扯平了。”
楊元奇道:“那不行!那我欠你就欠你吧。”怎麽可以扯平算清?!
李清照笑了笑,她亦然不願,就是想這事得反著來更好。
楊元奇和李清照在國子監扯淡的時候,朝中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
知漢陽軍的吳處厚一份奏章讓朝廷平生波折。
他認為,新黨領袖蔡確遊安州(今湖北安陸)車蓋亭所作詩,用唐上元年間郝處俊諫高宗傳位於武後事影射高太後,是為訕謗。
蔡確作為變法的忠實追隨者,高太後上台,舊黨得勢,新法被罷,他自己也屢遭貶謫,畢竟他當時是事實上的新黨領袖人物。
蔡確屢遭貶謫,已經離開朝堂,在苦悶中,遊覽車蓋亭,山光水色讓他一掃心中鬱悶,一氣寫下了十首絕句。裏麵有沒有影射之意不論,口氣不會好這是一定的,如今政事堂和他的想法本就不符。
這事和當年蘇軾被新黨打壓的烏台詩案有著極其相似之處,也就是後世說的“文字獄”。你不能指望一個被貶謫的人寫出的東西,還為現在的朝堂唱讚歌,總會有些不平之意。(就讓蘇軾在這一場還了當年欠下新黨大佬們的情吧。)
吳處厚最大的毒辣在於扯上高太後,而且這個聯係讓人不寒而栗。這會讓舊黨所有朝中的人都思量,你蔡確這麽說,那朝堂的人都是罪臣了,他們都是支持高太後的,那就是影射說舊黨配合高太後要奪老趙家的江山?!
這事其實大家知道幾乎沒有可能性,大宋的製度也不會允許,但一旦奏折這麽聯係了,你又不得不去處理。
奏章一上,新黨還在開封的幾乎都遠竄,這個聯係有點狠,這有點要把新黨趕盡殺絕的意味,誰知道高太後這會怎麽想?!高太後想過了做皇帝,蔡確過不去;她沒想過做皇帝,蔡確更是過不去,你這是欺負我一個寡婦?!
烏台詩案後的蘇軾,在文章方麵其實有點收筆,一旦大家把文字作為這種相互攻訐的武器,你寫得多錯得就多,大宋朝不殺士子在這點上走了歧路,應該是不能以言獲罪。
士子犯了不該犯的事可以殺,但恰恰不應該是因為言語被殺。本來大家玩得就是政治,意見肯定千差萬別,僅僅因為說了什麽,你就砍了人家,那大家以後都不要說了。
何況就吳處厚的奏章來說,這種牽強附會就太虛無縹緲,你非得把事這麽引申,別人會沒事找事故意引申寫首這種詩?蔡確又不是小孩子了。吳處厚敢上這麽上奏章又恰恰知道,政事堂上的大佬們不能說他錯了,這已經是個立場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他給了舊黨一個機會,將新黨全部放翻的機會。蔡確是走了,很多位置還是新黨的呢,總得給人讓路不是!
李格非看了下楊元奇:“你還知道過來?怎麽你覺得不妥了?”
楊元奇趕緊賠笑:“本來妥妥的,清照妹妹寫了詞就有些不好了。”
李格非道:“明天,自己來國子監,2天的禁閉一起待了。”
李清照對這個處罰很滿意,反正不是罰她,還能在國子監找他。
楊元奇有些無語:“兩天來就來,那屋子床鋪太小了,回去睡行不行?我第二天一大早就回來的。”
李格非說:“那不是沒多罰你?!多了一個晚上你話還這麽多?!”
楊元奇繼續掙紮了一下:“李叔,我家娘子不是剛到,這不總得帶著她見識一下開封的風月,我都是第一次去雲良閣以外的地方。”
李格非道:“李之純大人在問我,不是把你關著了嗎?怎麽還可以帶著一群小娘子四處浪蕩的。”
李格非心裏想到的卻是另外一事,他那個好兄長秦觀這次怕得吃癟了。那天202有楊元奇的娘子,封宜奴最後還是去他房間,這裏麵能說明的問題很多。
楊元奇一聽,好吧,扯上文化人麵子,這事不能再說了。
……
回到潘府,潘易嶺在嘖嘖的說:“李家這個小娘子才氣斐然呀。那首贈孟嬋還能說她偶得一詞,今兒又有這詞,大家不關注都不行了。”
秦家姑姑說:“估計還是今天偶得,聽雨吃酒賞花,也就上午在這裏發聲,下午就能出得一詞,唉,早知道今兒不去接你了。”
潘金蓮笑著說:“別人聽得是詞,秦姐差點都是詞中人,夠了夠了!”
秦家姑姑唉了聲:“下次再把她約來,多喝點,說不定也為我做一詞。”
楊元奇道:“秦姐你和嶽丈不需要了吧,也給開封府衙其他夫人們一條生路的吧。”現在潘金蓮和楊元奇都喊著秦姐,潘易嶺也不再多說,他們這麽稱呼也是關係很好,家和萬事興。
潘易嶺看了楊元奇眼:“最得給你活路?!”關於楊元奇在外的事,他從來不是很爽,女兒就這麽容得了他?!
楊元奇幹笑不敢搭這話。
潘易嶺道:“案子差不多要判了,李助和那個袁朗會發配,要不要給到河東路?”
楊元奇說:“算了,還去折騰他們幹嘛。”
潘易嶺不再多說,判去西北有點遠了,還是河北河南那帶合適。他們目前看,犯的事不大。
……
國子監,楊元奇老老實實的呆在反省室,這次他有備而來,準備好好再練幾個字,對於練字他已經絕望,不過練某幾個字那還是可以,名字不用再天天畫,不過比如,“親啟”“顔樓”“世叔”這些還是要多寫寫,起碼看著封麵大家能舒服一點。
李清照果不其然的跑來過了“喂……你帶我出去玩,我跑來這陪你,我算了算,你應該欠我的了。”
楊元奇怒了:“你撐死3天,我帶你出去可遠不止這個數,你算術是教頭教你的啊?”
李清照也怒道:“性質一樣嗎?你這個是關禁閉,我那個可就是出去玩。”
楊元奇道:“那我帶你出去,吃喝玩樂,你呢?也就動動嘴。這又怎麽算?”
李清照擺手大氣的說:“你就這麽和一個妹妹算,你好意思啊?行了行了,算扯平了。”
楊元奇道:“那不行!那我欠你就欠你吧。”怎麽可以扯平算清?!
李清照笑了笑,她亦然不願,就是想這事得反著來更好。
楊元奇和李清照在國子監扯淡的時候,朝中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
知漢陽軍的吳處厚一份奏章讓朝廷平生波折。
他認為,新黨領袖蔡確遊安州(今湖北安陸)車蓋亭所作詩,用唐上元年間郝處俊諫高宗傳位於武後事影射高太後,是為訕謗。
蔡確作為變法的忠實追隨者,高太後上台,舊黨得勢,新法被罷,他自己也屢遭貶謫,畢竟他當時是事實上的新黨領袖人物。
蔡確屢遭貶謫,已經離開朝堂,在苦悶中,遊覽車蓋亭,山光水色讓他一掃心中鬱悶,一氣寫下了十首絕句。裏麵有沒有影射之意不論,口氣不會好這是一定的,如今政事堂和他的想法本就不符。
這事和當年蘇軾被新黨打壓的烏台詩案有著極其相似之處,也就是後世說的“文字獄”。你不能指望一個被貶謫的人寫出的東西,還為現在的朝堂唱讚歌,總會有些不平之意。(就讓蘇軾在這一場還了當年欠下新黨大佬們的情吧。)
吳處厚最大的毒辣在於扯上高太後,而且這個聯係讓人不寒而栗。這會讓舊黨所有朝中的人都思量,你蔡確這麽說,那朝堂的人都是罪臣了,他們都是支持高太後的,那就是影射說舊黨配合高太後要奪老趙家的江山?!
這事其實大家知道幾乎沒有可能性,大宋的製度也不會允許,但一旦奏折這麽聯係了,你又不得不去處理。
奏章一上,新黨還在開封的幾乎都遠竄,這個聯係有點狠,這有點要把新黨趕盡殺絕的意味,誰知道高太後這會怎麽想?!高太後想過了做皇帝,蔡確過不去;她沒想過做皇帝,蔡確更是過不去,你這是欺負我一個寡婦?!
烏台詩案後的蘇軾,在文章方麵其實有點收筆,一旦大家把文字作為這種相互攻訐的武器,你寫得多錯得就多,大宋朝不殺士子在這點上走了歧路,應該是不能以言獲罪。
士子犯了不該犯的事可以殺,但恰恰不應該是因為言語被殺。本來大家玩得就是政治,意見肯定千差萬別,僅僅因為說了什麽,你就砍了人家,那大家以後都不要說了。
何況就吳處厚的奏章來說,這種牽強附會就太虛無縹緲,你非得把事這麽引申,別人會沒事找事故意引申寫首這種詩?蔡確又不是小孩子了。吳處厚敢上這麽上奏章又恰恰知道,政事堂上的大佬們不能說他錯了,這已經是個立場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他給了舊黨一個機會,將新黨全部放翻的機會。蔡確是走了,很多位置還是新黨的呢,總得給人讓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