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怎能忘了開封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顔樓,封宜奴要回開封了,孟子書早就離開了。
封宜奴望著這座無名樓,有些不舍。在顔樓的生活和她開封的生活並無太大差別,她卻覺得在那裏,自己是個籠中鳥,在顔樓,自己卻是個自由身。
顔樓能以這麽快速度傳到開封,盛名之下無虛士,它的確有驕傲的理由。這種驕傲在顔樓的每個女子身上都能體現,包括經常到後院散步的前院女子,她們覺得這不過是份工作,她們能自由選擇離開。
顔樓那份三年合約,在她們眼中,和一年、五年、十年並無差別。顔樓會讓每一個女子離開,隻要她們覺得合適。
小鳳仙說:“封章台,我要謝謝你呀,你要沒來,我這個所謂兩屆樓主,一個人都沒招待過,這也太過虛名。”
封宜奴道:“隻願每個城市都有一座顔樓,那這個無名樓有沒有都不重要了。”
這話有些沉重,過來送行的陳妙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緣,過好自己的才好。”陳妙常這段時間經常到顔樓,顔樓很多節目需要更新,她們兩個非常熟悉。
封宜奴苦笑著說:“妙常青燈禮佛十來年,佛主給你全部的回饋。你這話說得,讓我們章台人更傷心呀。”
陳妙常在顔樓成為了傳說,隻為她嫁進楊家。真要論,她還隻是個尼姑。
陳妙常不再言語,她的確不敢說和她們共情。她現在心願得嚐,隻能說幸福。
倒是旁邊的李老鴇道:“少爺過段時間要去開封,倒要封章台招待一二。”
封宜奴說:“那是自然,就是楊少爺怕是沒多少時間理會我的。”
楊元奇去開封,去的是天波楊府,他一個旁係少爺住那裏,要是天天往青樓跑,那就是個笑話了。
李老鴇沒有搭話,不過她卻是知道楊元奇應該在認真著想,是不是可以在開封辦個顔樓。楊元奇已經要她安排出人員,起碼他有嚐試的打算。當然,一切都得到開封看情況才能作數,這事現在不能說起。
白鷺跑了來,朝陳妙常行了一禮,陳妙常微笑點頭。
白鷺道:“我家少爺實在來不及,老爺找他有事相商,讓我把這首詞送給姑娘,這詞並非為誰所寫,是想顔樓送別所有來無名樓的章台人。曲還是妙常夫人和少爺一起所譜。”
陳妙常接口笑著說:“什麽一起所譜,大部分是我家相公哼出來的,本來想讓顔樓章台為此曲定稿,後來想著既然是送別章台人,開封是風華所在,還請封章台帶回去,由開封的人來定稿吧。”
《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送別的所有章台為此詞變了顏色,這首沒有詞牌的詞會是一首新作,開封青樓更會為此詞感歎顔樓的情真意切。
封宜奴臉色一變再變,催淚欲滴:“這詞似乎隻有半闕。”
陳妙常說:“我家相公寫完這半就甩筆,說道留半闕給其他章台人吧。顔樓送別各路章台,後半闕就請各路章台補上,這才是此詞應有之意。”
封宜奴往空處盈盈一拜,潸然淚下,這一詞一出,她這趟收獲遠比自己想象的大。
……
寫手旁語:
關於李師師,李師師橫亙大宋幾十年,有人認為她不過是個符號傳承,開封最有聲望的藝妓都有機會成為李師師,李師師就是青樓的傳承,意指青樓代代都有李師師。
還有就是通俗的說法,李師師指一個人,隻是名聲過於響亮,野史小說都喜歡借用下這個人。至於究竟屬於具體哪個時代很難考證。
封宜奴和孟子書在東京夢華錄都有記載,很多人物其實不可考,倒是可以安排些身份。
雖然這書看得人不多,想想還是請看到這裏的書友寫下個留言。後麵開封篇章李師師該如何寫,還是留點懸念吧!有腹稿哦,她會在一個最合適的地方出現!
對於潘金蓮和陳妙常,我想得很多,寫出來卻非常一般,最怕最後還是花瓶的性質。希望李師師這個人物能寫得蕩氣回腸一點。至於李清照,到現在都不知道如何動筆書寫,隻敢給她照個麵,名頭太盛,毀了這人這書就算徹底毀了。
要把書中幾個女子描寫得為故事和場景而存在,著實想得有點累。倒是楊垣紫這曆史本不存在的人物,寫出來自己更為滿意,連後麵的定位和安排都已經有了腹稿。
……
楊興武書房內。
楊興武問道:“你確定要去開封?”
楊元奇點頭:“父親也希望我去的吧。”
楊興武怔了,這話放在以前沒問題,放在現在他卻無法回答。
楊興武的老爹就是在天波楊府長大,楊興武本人也在開封呆過一段時日,那是楊家幾代人承載的輝煌。
老祖宗楊業在別人眼中是精忠報國,在楊家人的眼中,卻是為了子孫後代的福祉,他的死也確實恩澤後人。
楊業死得剛烈,他的兒子都受到了朝廷的補償,也清除了楊家作為一個降將,所有自帶的原罪。那場戰事他受到的不公和委屈,會放大所有人對楊家的憐憫,這種情感在大宋朝那場輸了的戰事後,持續放大,讓天波楊府成為一個符號,讓楊家幾代人都能享受超過楊家本應有的待遇。
楊文廣一生都為平遼,不得誌鬱鬱而終,他的理想與當時士大夫主流已然不符。
楊家呢?太原也好,開封也罷。他們的所為不過為了繼承那份榮光。
太原楊家一係或許走得更遠,這與眼界無關,時也命也。
楊興武呢?當他兒子和開封嫡係關於未來有不同見解時,他內心深處何嚐不在煎熬。他兒子壓根沒有開封的記憶,如何能要他去承載他們這代人的理想。但楊興武的內心深處又怎麽可能遺忘開封。
楊興武無言沉默良久,拍了拍楊元奇的肩膀,有些哽咽:“那就去吧!有些事不可為不要強為。”
楊元奇笑著說:“你兒子沒那麽執拗。我真的想去看看天波楊府。我想我這幾輩子都姓楊吧。”
楊興武點頭:“記得替我們給伯祖母問好!”
“嗯!”
封宜奴望著這座無名樓,有些不舍。在顔樓的生活和她開封的生活並無太大差別,她卻覺得在那裏,自己是個籠中鳥,在顔樓,自己卻是個自由身。
顔樓能以這麽快速度傳到開封,盛名之下無虛士,它的確有驕傲的理由。這種驕傲在顔樓的每個女子身上都能體現,包括經常到後院散步的前院女子,她們覺得這不過是份工作,她們能自由選擇離開。
顔樓那份三年合約,在她們眼中,和一年、五年、十年並無差別。顔樓會讓每一個女子離開,隻要她們覺得合適。
小鳳仙說:“封章台,我要謝謝你呀,你要沒來,我這個所謂兩屆樓主,一個人都沒招待過,這也太過虛名。”
封宜奴道:“隻願每個城市都有一座顔樓,那這個無名樓有沒有都不重要了。”
這話有些沉重,過來送行的陳妙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緣,過好自己的才好。”陳妙常這段時間經常到顔樓,顔樓很多節目需要更新,她們兩個非常熟悉。
封宜奴苦笑著說:“妙常青燈禮佛十來年,佛主給你全部的回饋。你這話說得,讓我們章台人更傷心呀。”
陳妙常在顔樓成為了傳說,隻為她嫁進楊家。真要論,她還隻是個尼姑。
陳妙常不再言語,她的確不敢說和她們共情。她現在心願得嚐,隻能說幸福。
倒是旁邊的李老鴇道:“少爺過段時間要去開封,倒要封章台招待一二。”
封宜奴說:“那是自然,就是楊少爺怕是沒多少時間理會我的。”
楊元奇去開封,去的是天波楊府,他一個旁係少爺住那裏,要是天天往青樓跑,那就是個笑話了。
李老鴇沒有搭話,不過她卻是知道楊元奇應該在認真著想,是不是可以在開封辦個顔樓。楊元奇已經要她安排出人員,起碼他有嚐試的打算。當然,一切都得到開封看情況才能作數,這事現在不能說起。
白鷺跑了來,朝陳妙常行了一禮,陳妙常微笑點頭。
白鷺道:“我家少爺實在來不及,老爺找他有事相商,讓我把這首詞送給姑娘,這詞並非為誰所寫,是想顔樓送別所有來無名樓的章台人。曲還是妙常夫人和少爺一起所譜。”
陳妙常接口笑著說:“什麽一起所譜,大部分是我家相公哼出來的,本來想讓顔樓章台為此曲定稿,後來想著既然是送別章台人,開封是風華所在,還請封章台帶回去,由開封的人來定稿吧。”
《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送別的所有章台為此詞變了顏色,這首沒有詞牌的詞會是一首新作,開封青樓更會為此詞感歎顔樓的情真意切。
封宜奴臉色一變再變,催淚欲滴:“這詞似乎隻有半闕。”
陳妙常說:“我家相公寫完這半就甩筆,說道留半闕給其他章台人吧。顔樓送別各路章台,後半闕就請各路章台補上,這才是此詞應有之意。”
封宜奴往空處盈盈一拜,潸然淚下,這一詞一出,她這趟收獲遠比自己想象的大。
……
寫手旁語:
關於李師師,李師師橫亙大宋幾十年,有人認為她不過是個符號傳承,開封最有聲望的藝妓都有機會成為李師師,李師師就是青樓的傳承,意指青樓代代都有李師師。
還有就是通俗的說法,李師師指一個人,隻是名聲過於響亮,野史小說都喜歡借用下這個人。至於究竟屬於具體哪個時代很難考證。
封宜奴和孟子書在東京夢華錄都有記載,很多人物其實不可考,倒是可以安排些身份。
雖然這書看得人不多,想想還是請看到這裏的書友寫下個留言。後麵開封篇章李師師該如何寫,還是留點懸念吧!有腹稿哦,她會在一個最合適的地方出現!
對於潘金蓮和陳妙常,我想得很多,寫出來卻非常一般,最怕最後還是花瓶的性質。希望李師師這個人物能寫得蕩氣回腸一點。至於李清照,到現在都不知道如何動筆書寫,隻敢給她照個麵,名頭太盛,毀了這人這書就算徹底毀了。
要把書中幾個女子描寫得為故事和場景而存在,著實想得有點累。倒是楊垣紫這曆史本不存在的人物,寫出來自己更為滿意,連後麵的定位和安排都已經有了腹稿。
……
楊興武書房內。
楊興武問道:“你確定要去開封?”
楊元奇點頭:“父親也希望我去的吧。”
楊興武怔了,這話放在以前沒問題,放在現在他卻無法回答。
楊興武的老爹就是在天波楊府長大,楊興武本人也在開封呆過一段時日,那是楊家幾代人承載的輝煌。
老祖宗楊業在別人眼中是精忠報國,在楊家人的眼中,卻是為了子孫後代的福祉,他的死也確實恩澤後人。
楊業死得剛烈,他的兒子都受到了朝廷的補償,也清除了楊家作為一個降將,所有自帶的原罪。那場戰事他受到的不公和委屈,會放大所有人對楊家的憐憫,這種情感在大宋朝那場輸了的戰事後,持續放大,讓天波楊府成為一個符號,讓楊家幾代人都能享受超過楊家本應有的待遇。
楊文廣一生都為平遼,不得誌鬱鬱而終,他的理想與當時士大夫主流已然不符。
楊家呢?太原也好,開封也罷。他們的所為不過為了繼承那份榮光。
太原楊家一係或許走得更遠,這與眼界無關,時也命也。
楊興武呢?當他兒子和開封嫡係關於未來有不同見解時,他內心深處何嚐不在煎熬。他兒子壓根沒有開封的記憶,如何能要他去承載他們這代人的理想。但楊興武的內心深處又怎麽可能遺忘開封。
楊興武無言沉默良久,拍了拍楊元奇的肩膀,有些哽咽:“那就去吧!有些事不可為不要強為。”
楊元奇笑著說:“你兒子沒那麽執拗。我真的想去看看天波楊府。我想我這幾輩子都姓楊吧。”
楊興武點頭:“記得替我們給伯祖母問好!”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