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城開始浩浩蕩蕩的開始在城外開墾荒地,譚見秋在城內招募了不少人,把這些人均分到了幾十個組中去。


    周玉瑤把之前張萬和送來的一批牛全部分發到這些組中去,還下令,誰能把荒地開墾出來,那一塊地就是誰的。


    周玉瑤設立了許多官員,讓他們負責監察,哪個組開墾了哪一片地,種植了什麽農作物,都被登記的清清楚楚。


    到時候就算北蠻人來襲,農作物被掠奪,周玉瑤也會根據登記的信息,對每個組進行一些補償,讓晉陽城的百姓敢於去開墾。


    不僅如此,周玉瑤還在晉陽城的周圍設立了許多的了望塔,隻要北蠻人來襲,這些了望塔就能第一個發現並發出信號,根本不用擔心北蠻人前來突襲。


    顧堅則帶領著軍隊,在晉陽城外正大光明的操練,北蠻人來犯,這些士兵第一時間就能前去抵抗,那北蠻人絕對沒有殺入城中的可能性。


    在周玉瑤的這些政策的支持下,晉陽城百姓的熱情高漲,紛紛把家中的鋤頭拿出來,去開墾晉陽城外的荒地。


    周玉瑤站在城牆上,看到外麵晉陽城的百姓奮力的揮動著鋤頭,旁邊還有一些人揮舞著鞭子,把鐵犁套在牛的身上,緩緩的向前移動,心裏不由得感到欣慰。


    “百姓如此勤奮,晉陽城複興有望啊!”


    周玉瑤跟張萬和說了這件事,內心激動的很,像是在和張萬和炫耀,他們晉陽城百姓靠著自己也能過的很好。


    張萬和看到周玉瑤倔強的筆鋒,不由得笑了,回信告訴周玉瑤,她的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隻是能有更快的生產方式,為什麽放著不用?


    周玉瑤也覺得張萬和說的有些道理,自己也不必太鑽牛角尖。


    張萬和又問起周玉瑤關於減免賦稅的事情,周玉瑤也是如實相告,原本希望減免三年的賦稅變為了一年,還將太子位置不保的事情告訴了張萬和。


    張萬和看完這些消息,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這些天一直在看劉藝送來的那些大夏國的資料,這些事情,跟那些資料裏的推斷幾乎分毫不差。


    張萬和不禁感慨現在科學的強大,在幾乎沒有文物證據的前提下,居然還能勉強將那個時代的曆史推演出來。


    那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難道周寧王真的能坐上皇位,隨後將周玉瑤派去與北蠻人和親了麽?


    張萬和的麵色有些凝重,他有點不敢吧這件事情告訴周玉瑤,隻是勸慰周玉瑤不必擔心,車到山前必有路,好好在晉陽城發展,會有翻盤的機會的。


    周玉瑤也是同意了張萬和的觀點,畢竟天無絕人之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問心無愧就是了。


    晉陽城的幾萬百姓一起出動,城外的山都被開墾成了良田,周玉瑤還頒布法令,隻要是參與耕種的人,一律減免三年的賦稅。


    譚見秋聽到這個法令有些擔憂,他私下找到周玉瑤,問聖上隻說了減免一年的賦稅,為什麽周玉瑤要減免三年。


    周玉瑤卻不以為然,她反駁譚見秋。


    “你說,現在晉陽城發展起來,靠的是什麽?”


    譚見秋思索了一下。


    “回公主,是民心,但是民心也不能當飯吃啊,多減免的兩年賦稅,我們如何跟皇上交差?”


    “不錯,是民心,但民心也是要吃飯啊!現在正是晉陽城開墾荒地的時候,要是強征賦稅,讓百姓如何能安下心來種田?”


    周玉瑤義正言辭,讓譚見秋一時語塞。


    “可是...”


    “行了,不用再可是了,父皇那邊的事情,我會妥善考慮的。”


    周玉瑤直接打斷了譚見秋的話,譚見秋也隻能悻悻而去。


    而張萬和那邊也沒閑著,聽說周玉瑤已經開始開荒了,又到處到牛行那裏搜羅耕牛,還專門開車到大老遠的地方去,就為了一兩頭牛。


    張萬和那邊又湊了幾十頭耕牛,還有幾百斤現代培育過的優質種子,全部一股腦打包送給了周玉瑤。


    周玉瑤收到了張萬和的東西,幹勁更足了,把這些耕牛又分發了下去。


    有張萬和給的那些耕牛的幫助,晉陽城外麵耕地的速度很快,城內幾千上萬的百姓一起出動,一天就能開墾將近一百多畝的土地。


    這天周玉瑤一如既往的在晉陽城樓上巡視,譚見秋又來找到了她。


    譚見秋向周玉瑤施了一禮。


    “公主,這幾日小人一直在城內統計災民的數量,現在晉陽城的百姓已經有十五萬人之多。”


    周玉瑤點點頭。


    “這是我按照你的規劃做的,有這麽多的人,想做些什麽事確實快一些。”


    譚見秋繼續說道。


    “公主有所不知,雖然我們晉陽城有十五萬人之多,但是大多都是逃難過來的難民,要麽就是目不識丁的農民。”


    “我覺得,我們下一步就應該引入一些讀書人,把人才引入過來,集思廣益,以後晉陽城的路才走寬廣了。”


    周玉瑤覺得譚見秋的提議不錯,他早就有了在晉陽城內開辦學堂的想法。


    但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晉陽城常年戰亂,更何況最近的長興城已經被北蠻人占領。


    大夏國的人都一直覺得,在晉陽城內,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都是一個問題,哪裏有閑情去想其他的事情?


    也是正因為如此,周玉瑤之前碰到的一些學者大儒都不願意來晉陽城,都認為晉陽城太過紛亂,貿然過來,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


    讀書人不願意過來,那周玉瑤想開辦學堂,又能從何談起呢?


    周玉瑤歎了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苦衷,但譚見秋卻顯得胸有成竹。


    “公主不必擔心,我譚某人也是讀過書,認得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到時候我出麵,請他們過來,也未嚐不是一個辦法。”


    周玉瑤聞言大喜。


    “那就麻煩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荒年,我在都市囤貨養一代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茶樹長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茶樹長青並收藏兵荒年,我在都市囤貨養一代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