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和在路口,沒過一個小時,那個李老板就開著車,把張萬和要的菜全部送到了。


    李老板的貨車也是不透明的,把後門一關,誰也不知道裏麵拉的是些什麽東西。


    張萬和已經提早弄了一大批紙箱,裏麵塞滿了廉價的石頭,就堆在倉庫的門口,以此掩人耳目。


    李老板送來的菜也大多都是用麻袋裝的,開進倉庫裏卸下來,就堆在角落裏,倉庫裏存放貨物,誰來也挑不出理。


    等傍晚人少的時候,張萬和就開著自己的大卡車,把白天送來的那些東西通通拉回山莊,一股腦的給周玉瑤送過去,也算是彌補這些天的虧欠。


    周玉瑤這些日子也一直在發愁,這些日子從四麵八方來的難民隻增不減,根據宋紅葉的統計,很快就超過八萬人了。


    周玉瑤采取譚見秋的辦法,把難民中的青壯年全部送到軍營裏,送到城牆邊上去擴建晉陽城,但在如此多的人口麵前,顯得有些螳臂當車。


    隨著軍營裏士兵的數量多了,每日的訓練強度也再加大,一個個都是正值壯年的小夥子,飯量比一頭牛吃的都多。


    晉陽城裏的人幾乎翻了一番,原先儲備的糧食有些扛不住了。


    雖然有趙誌從天啟城源源不斷的送物資,但終究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就送物資的效率來看,光是維持原先晉陽城百姓的生活都不一定夠,更何況還有這樣多的難民。


    周玉瑤有些愁眉不展,她這些日子在思考,要不要停止接收城外的難民,但看到那哀鴻遍野的景象,周玉瑤終究是忍心不下。


    “公主!公主,萬和真君又給我們送糧食了!”


    周玉瑤一臉詫異,趕緊跑去看,水缸裏吐出糧食已經塞滿了半間屋子,還在源源不斷的往外吐。


    周玉瑤看到那些食物,心裏不禁一陣感慨。


    “張萬和真是雪中送炭啊。”


    但周玉瑤感慨過後,立馬又替張萬和擔心了起來,之前張萬和已經告訴過自己,他被人盯上了,今天這樣冷不丁的送這麽多糧食過來,莫不是打算破罐子破摔?


    周玉瑤趕緊給張萬和寫信,問他怎麽回事,信還沒寫好,張萬和的信件就送過來了。


    周玉瑤停下筆,先把張萬和的信拆開來看。


    “這張萬和真是我肚子裏的蛔蟲。怎麽我再想什麽他都知道?”


    周玉瑤一陣感慨,信中正是張萬和最近的一些情況,張萬和還再三囑咐周玉瑤不用擔心他。


    周玉瑤隨即把自己剛起筆的那一封信扔掉,另寫一篇,把自己最近的情況告訴了張萬和。


    但周玉瑤寫的時候,還刻意隱瞞了一下,並沒有把自己的窘況說清楚,隻是告訴張萬和,晉陽城又來了好多難民,日子還算過得去。


    周玉瑤下令,每個派發食物的地點,出售糧食的價格降低,每個百姓就可以買更多的糧食。


    還有其他一些棉衣棉鞋,周玉瑤也製定了相應的政策,盡可能的給予難民一些優惠,幫助難民度過難關。


    “公主,大事不好!”


    譚見秋將一個五花大綁的人帶進來,押到周玉瑤的麵前。


    周玉瑤示意他停下來,隨後詢問怎麽一回事。


    “城內有人大量屯儲糧食,幹活掙到的工錢全部換成糧食,我派人順藤摸瓜,發現這人是北蠻的奸細!”


    周玉瑤一皺眉頭,這北蠻人怎麽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想著多消耗晉陽城的糧食,為以後北蠻人攻城提供便利?


    譚見秋問周玉瑤這個人如何發落,周玉瑤擺擺手。


    “就和之前一樣,隻要抓到內奸,絕不姑息!”


    譚見秋讓左右的人把這個內奸帶下去,自己則還留在周玉瑤的麵前。


    周玉瑤笑了一下。


    “怎麽,你還有什麽事麽?”


    譚見秋點點頭,向周玉瑤一抱拳。


    “公主,近來城中難民太多,縱使守城將士如何排查,也難免有一兩個漏網之魚。”


    周玉瑤點點頭,內奸比北蠻人更可恨,偏偏還是有無數的內奸想要混入晉陽城。


    “在下有一個不成熟的辦法,不知公主覺得怎樣?”


    譚見秋告訴周玉瑤,雖然進城的難民魚龍混雜,但是他可以保證,之前在晉陽城中的所有內奸已經被清除殆盡了。


    譚見秋的辦法,就是讓晉陽城原先的百姓 去管理逃難過來的難民。


    這個辦法讓周玉瑤眼前一亮,這個辦法確實不錯,百姓之間相互監督,既能減輕士兵的負擔,還能多為百姓找一些事情做。


    周玉瑤立馬下令,每十戶人為一隊,每一隊至少有三戶晉陽人,鄰裏之間相互監督,相互舉報,如果舉報屬實,賞銀十兩!


    周玉瑤可謂是下了重金,十兩銀子足以抵得上一家三口一年的花銷。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條法令頒布下去沒過多久,就有人舉報內奸,立馬就有相關官員去查證,大多都是內奸。


    而外來的那些難民,舉報的熱情更是高漲,那些內奸大多都是半路混進來的,誰最可疑,那些難民更清楚。


    而對於被舉報的內奸,他們的財產全部分給和他一隊的其他人。


    在這樣的法令之下,晉陽城中居然沒出什麽亂子,反而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管理,讓周玉瑤的管理難度大大降低。


    長興城裏的難民大多都已經逃亡到晉陽城裏來了,周玉瑤統計了一下,現在的晉陽城居然有十五萬的百姓,而守城的將士居然有八萬人之多!


    周玉瑤為譚見秋的才華所折服,當初要不是他建議周玉瑤收受難民,恐怕晉陽城也不會有今日這樣的繁榮。


    譚見秋被周玉瑤叫到大堂之上,此時周玉瑤正襟危坐在椅子上,麵前擺放著一張帥案。


    “譚見秋,你獻策有功,想要我怎麽獎賞你?”


    周玉瑤問道。


    譚見秋跪在地上,向周玉瑤謝恩。


    “多謝公主,小人不要別的,隻希望公主能下令,不要再讓人監視我了。”


    周玉瑤聽到這裏,心中不免有些奇怪,而此時的宋紅英也站了出來。


    “稟告公主,紅英這些日子怕他是苦肉計,目的就是接近公主,所以一直監視著譚見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荒年,我在都市囤貨養一代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茶樹長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茶樹長青並收藏兵荒年,我在都市囤貨養一代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