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門出來的士子們各個腳步虛浮,渾身散發著一股怪味。林其琛帶的小廝下人十分眼明手快,架著麵青氣虛的林家兩位爺利落地上了車,一路穩穩回到他近日安置好的宅子中。
比起他離京那會兒,這座不大不小的宅子慢慢有了人氣,連爬上牆的藤蔓都綠得賞心悅目,隨意擱置的幾盆花草在春雨裏抽出了新芽,眼看著枝頭上的花苞即將綻放,裝點滿這小小的一方天地。
“大爺,這是林妃吩咐人送來的。”
姐姐身子雖好轉許多,但心中一直擔著事,有些鬱鬱寡歡。
“都先入庫房吧。”
“二爺和三爺都洗好了,正喝著些白粥呢。”
“嗯,我去看看。”
廂房內的林致遠和林明誌都收拾妥當,一個喝得慢條斯理,一個早見了底舔著嘴唇還嫌不夠。
“你倆好好養幾日,大魚大肉的都免了。”
林明誌直呼受罪,連連歎道:“打死我也不去了,真的活受罪。我這舉人身份也夠當個小吏了。”
前幾個月,他倆去了不少文會詩會,被人捧著哄著,有些飄飄然了。林致遠斜了他一眼,輕歎口氣:“進士出身,便是天子門生,兩者差距堪比天地。我倆一般大,你倒說不考了,莫非想去領差事受當官的罪?”
十來歲的年紀就踏上仕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在太苦。
“哥還不知道我,我就瞎說。我這張破嘴說的話,就是氣話。”還不是春闈太遭罪了,林明誌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
林其琛坐在他倆對麵,拿了塊酥餅吃:“謝家三爺明兒約你倆去清風樓宴飲,我替你們應下了。”他又補了句,“二爺也會去。”
再不到一月即將成為他們正宗姐夫的謝倪之。
“我居然有點怕他。”林明誌嘟囔著,他雖也練過幾年功夫,但和正經在軍營裏摸爬滾打過的謝倪之比,有點不夠看。
林致遠瞄著他哥的神色,有點小心地問:“長姐可還好?”
林其琛果不其然,臉色略沉了沉:“還行。”輔國公那日說是親自上門,到現在連個影子也不見,等春闈放榜殿試過後,他可得好好找一趟他。
“上回睿王爺吩咐人送來的盆景,我聽人說了叫金玉滿堂,名貴的很。”其實從他倆住進王府起,這前前後後的各項事宜都十分妥當,連進考場的講究都有專人來和他倆講,考箱什麽的更是一應俱全,便是親姐夫能做到的也不過如此。
林其琛知弟弟的意思,又添了句:“上一科的時候,有人打翻了子孫桶,整一片兒都臭氣熏天,寫出來的考卷也沾了那股味兒。還有聽說朔州某一回秋闈秋幹物躁竟著了火......”
“我和明誌的位置都極好,不但在一塊兒,離屎尿間都遠。”林致遠感慨的很,不曾想有一天,他和弟弟也能圖上特權階級的待遇。
林明誌有幾分傻氣,還道:“我以為是大哥托人安排的,不是說什麽位置什麽價兒,我還想著是大哥破費了。”
這話一落,林其琛和林致遠都肅了肅臉。
“科舉是國之根本,春闈更是全天下士子的目光所在,你這種渾話以後萬不可再說。”林致遠對著弟弟的這份疏朗心性,簡直是操碎了心。
林其琛看了三弟一會兒,才道:“科舉舞弊曆來都是抄家滅族,雖說主考官的喜好等等會影響公平公正,但這種明碼標價賣考位的事兒,是絕對沒有的。”畢竟這又不是皇朝末世,吏治混亂暗無天日,看著小皇帝的性情手段,再過個幾年,八成是個明君,再不濟也是個守成之主。
既然說了,他索性又多說了些:“今年的主考官是孫大人,他是明州人。想來過幾日明州會館總能比旁處再熱鬧幾分,進士也比其他處多些人,每一屆都是這般的。”換了誰都一樣,總是有更看好的士子,更有情分的老鄉。
“這幾年主考官不是出身京城,就是來自江淮一帶。下一科指不定就是北榜,你倆祖籍江浙更是希望渺茫。一切都要早做打算,明天去見謝家二爺,明誌你可以大方地問問,你這樣的,適合什麽樣的差事。”
林明誌聽得有些發愣,林致遠卻有幾分顧慮:“姐姐還未嫁入謝家,明誌這樣是不是有些太唐突了。”
“二弟謹慎的有些過了。人情往來,在於有來有回,他沒什麽能托到你倆手上的事,你倆就需主動些。不要怕麻煩,更不要怕欠人家。咱們家隻怕不會有值得人家市人情的地方。”
林致遠起身拱了拱手,表示受教。可他這般的性子,也是從小看大,改是改不了了。
“大哥真厲害,難怪能在皇上身邊當差。”林明誌對那騰龍衛還是很有些向往,又威風又體麵。
林其琛笑道:“騰龍衛那是皇上的親衛,也是臉麵所在,大多都是世家恩蔭的子弟,各個收拾地又體麵又有風度,走出來確實好看極了。”
雖說可以想象這份艱辛,但致遠聽著他輕描淡寫的幾句話,還是有些苦澀,那會兒大哥一個被逐出宗的棄子,混跡在一堆高門顯貴的公子哥裏,不知是什麽心境。
有婆子進來收拾掉了一桌點心湯水,趕忙沏了壺茶過來。
林明誌聽得脖子縮了縮,又問起兵部的事宜。
“聽說馮尚書性子直來直去的,常和戶部吵得不可開交?”
林其琛聽著他這番用詞和言辭,突然間覺得,他這三弟還是適合走打打殺殺這條路。武人不比讀書人,即便有心眼也是數的清楚的。
“能做到尚書這個位子上的,沒有凡人。”林其琛靜靜道,“馮大人是武舉出身,又在地方輾轉十來年,還去邊地平過亂,其餘五位尚書,即便是憑借恩蔭入仕的刑部段尚書,也是有秀才功名的。甭提吏部寧尚書是探花出身。”
進士出身才是為官正途,否則即便才幹出色,如刑部尚書,也時常被人詬病。總歸是美中不足,也斷了日後入閣拜相的念想。
“那大哥不去考真是太可惜了。”
林明誌聽來聽去隻聽出了這樣一個意思,沒考中進士去做官,是要被人欺負和看不起的,還影響以後的擢升和前途。
林致遠狠狠瞪了他一眼,即便是神經大條如明誌也覺得自己這話說的不妥,麵上訕訕的。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我要不是入了武職,怕是皇上現在還不認識我呢。凡事要往好處想,如今我在兵部當差是皇上發了話的,諸事好的不能再好了,但凡用心小心些,過幾年就能再往上夠一夠。”
這已經是極好的了。
他從不貪心。
比起他離京那會兒,這座不大不小的宅子慢慢有了人氣,連爬上牆的藤蔓都綠得賞心悅目,隨意擱置的幾盆花草在春雨裏抽出了新芽,眼看著枝頭上的花苞即將綻放,裝點滿這小小的一方天地。
“大爺,這是林妃吩咐人送來的。”
姐姐身子雖好轉許多,但心中一直擔著事,有些鬱鬱寡歡。
“都先入庫房吧。”
“二爺和三爺都洗好了,正喝著些白粥呢。”
“嗯,我去看看。”
廂房內的林致遠和林明誌都收拾妥當,一個喝得慢條斯理,一個早見了底舔著嘴唇還嫌不夠。
“你倆好好養幾日,大魚大肉的都免了。”
林明誌直呼受罪,連連歎道:“打死我也不去了,真的活受罪。我這舉人身份也夠當個小吏了。”
前幾個月,他倆去了不少文會詩會,被人捧著哄著,有些飄飄然了。林致遠斜了他一眼,輕歎口氣:“進士出身,便是天子門生,兩者差距堪比天地。我倆一般大,你倒說不考了,莫非想去領差事受當官的罪?”
十來歲的年紀就踏上仕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在太苦。
“哥還不知道我,我就瞎說。我這張破嘴說的話,就是氣話。”還不是春闈太遭罪了,林明誌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
林其琛坐在他倆對麵,拿了塊酥餅吃:“謝家三爺明兒約你倆去清風樓宴飲,我替你們應下了。”他又補了句,“二爺也會去。”
再不到一月即將成為他們正宗姐夫的謝倪之。
“我居然有點怕他。”林明誌嘟囔著,他雖也練過幾年功夫,但和正經在軍營裏摸爬滾打過的謝倪之比,有點不夠看。
林致遠瞄著他哥的神色,有點小心地問:“長姐可還好?”
林其琛果不其然,臉色略沉了沉:“還行。”輔國公那日說是親自上門,到現在連個影子也不見,等春闈放榜殿試過後,他可得好好找一趟他。
“上回睿王爺吩咐人送來的盆景,我聽人說了叫金玉滿堂,名貴的很。”其實從他倆住進王府起,這前前後後的各項事宜都十分妥當,連進考場的講究都有專人來和他倆講,考箱什麽的更是一應俱全,便是親姐夫能做到的也不過如此。
林其琛知弟弟的意思,又添了句:“上一科的時候,有人打翻了子孫桶,整一片兒都臭氣熏天,寫出來的考卷也沾了那股味兒。還有聽說朔州某一回秋闈秋幹物躁竟著了火......”
“我和明誌的位置都極好,不但在一塊兒,離屎尿間都遠。”林致遠感慨的很,不曾想有一天,他和弟弟也能圖上特權階級的待遇。
林明誌有幾分傻氣,還道:“我以為是大哥托人安排的,不是說什麽位置什麽價兒,我還想著是大哥破費了。”
這話一落,林其琛和林致遠都肅了肅臉。
“科舉是國之根本,春闈更是全天下士子的目光所在,你這種渾話以後萬不可再說。”林致遠對著弟弟的這份疏朗心性,簡直是操碎了心。
林其琛看了三弟一會兒,才道:“科舉舞弊曆來都是抄家滅族,雖說主考官的喜好等等會影響公平公正,但這種明碼標價賣考位的事兒,是絕對沒有的。”畢竟這又不是皇朝末世,吏治混亂暗無天日,看著小皇帝的性情手段,再過個幾年,八成是個明君,再不濟也是個守成之主。
既然說了,他索性又多說了些:“今年的主考官是孫大人,他是明州人。想來過幾日明州會館總能比旁處再熱鬧幾分,進士也比其他處多些人,每一屆都是這般的。”換了誰都一樣,總是有更看好的士子,更有情分的老鄉。
“這幾年主考官不是出身京城,就是來自江淮一帶。下一科指不定就是北榜,你倆祖籍江浙更是希望渺茫。一切都要早做打算,明天去見謝家二爺,明誌你可以大方地問問,你這樣的,適合什麽樣的差事。”
林明誌聽得有些發愣,林致遠卻有幾分顧慮:“姐姐還未嫁入謝家,明誌這樣是不是有些太唐突了。”
“二弟謹慎的有些過了。人情往來,在於有來有回,他沒什麽能托到你倆手上的事,你倆就需主動些。不要怕麻煩,更不要怕欠人家。咱們家隻怕不會有值得人家市人情的地方。”
林致遠起身拱了拱手,表示受教。可他這般的性子,也是從小看大,改是改不了了。
“大哥真厲害,難怪能在皇上身邊當差。”林明誌對那騰龍衛還是很有些向往,又威風又體麵。
林其琛笑道:“騰龍衛那是皇上的親衛,也是臉麵所在,大多都是世家恩蔭的子弟,各個收拾地又體麵又有風度,走出來確實好看極了。”
雖說可以想象這份艱辛,但致遠聽著他輕描淡寫的幾句話,還是有些苦澀,那會兒大哥一個被逐出宗的棄子,混跡在一堆高門顯貴的公子哥裏,不知是什麽心境。
有婆子進來收拾掉了一桌點心湯水,趕忙沏了壺茶過來。
林明誌聽得脖子縮了縮,又問起兵部的事宜。
“聽說馮尚書性子直來直去的,常和戶部吵得不可開交?”
林其琛聽著他這番用詞和言辭,突然間覺得,他這三弟還是適合走打打殺殺這條路。武人不比讀書人,即便有心眼也是數的清楚的。
“能做到尚書這個位子上的,沒有凡人。”林其琛靜靜道,“馮大人是武舉出身,又在地方輾轉十來年,還去邊地平過亂,其餘五位尚書,即便是憑借恩蔭入仕的刑部段尚書,也是有秀才功名的。甭提吏部寧尚書是探花出身。”
進士出身才是為官正途,否則即便才幹出色,如刑部尚書,也時常被人詬病。總歸是美中不足,也斷了日後入閣拜相的念想。
“那大哥不去考真是太可惜了。”
林明誌聽來聽去隻聽出了這樣一個意思,沒考中進士去做官,是要被人欺負和看不起的,還影響以後的擢升和前途。
林致遠狠狠瞪了他一眼,即便是神經大條如明誌也覺得自己這話說的不妥,麵上訕訕的。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我要不是入了武職,怕是皇上現在還不認識我呢。凡事要往好處想,如今我在兵部當差是皇上發了話的,諸事好的不能再好了,但凡用心小心些,過幾年就能再往上夠一夠。”
這已經是極好的了。
他從不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