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的事端可謂接二連三,目不暇接。
安排完鏡春齋的人手及待遇,攝政王妃冷得連一顆心都硬邦邦地發寒。回想起韓氏初進府,她捫心自問沒有虧待過韓氏什麽,相反地,在王爺跟前,她還屢屢表揚韓氏。即使抬舉韓氏是為了和那會兒風頭最勁的寧側妃打擂台,可她不欠韓氏什麽。
若非王妃昔日的順水推舟,哪來韓氏往日的恩寵,以至於一步步地生下二小姐,繼而有幸地誕育了周文柏。
與從來和王妃不對盤的寧氏相比,王妃做夢都沒想到韓氏的心腸惡毒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現在塵埃落定,韓氏被王爺厭惡,大抵永生都得在鏡春齋度日,可回過頭來想想,王妃今兒夜裏連覺都睡不好了。
“王妃,您不必太過憂慮了。三公子這幾日吃得香,睡得好,前兒太醫來請平安脈,說是一切都好呢。”秦嬤嬤替王妃褪下厚實的外衫,作為最懂得王妃心思的嬤嬤,她在旁盡力勸解著。
王妃自嘲一笑:“農夫與蛇的故事,沒想到有一日也會發生在我身上。略有些感慨罷了。”
秦嬤嬤同樣唾棄道:“前些年,您待韓氏真是沒話說。即便後來翅膀硬了,有了兒女,平日爭寵好強就罷了,左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哪家妾室不這般的。可這一年韓氏的種種行為,老奴看著都膽戰心驚地,活像徹底變了個人。”
“其實她也蠢。”王妃慢慢道,撚過一顆話梅含在嘴中,“寧氏出身比她好,又是最先生下男孩的,再說樣貌恩寵樣樣都比她好。最終,不還是落得那般下場麽。韓氏,真是豬油蒙了心了。王爺重視嫡庶妻妾之分,何況我又有了兒子,哪怕承兒身嬌體弱。王爺不那麽地喜愛,可照常比庶子更加重視。”
“嬤嬤你說,韓氏她究竟是哪裏想不開呢?”
秦嬤嬤思考了片刻,搖搖頭道:“韓氏的性情比之進府時少了些沉靜安穩。卻多了些浮躁焦慮。當初,她是多麽的溫吞細潤、亭亭玉立,哪像這會兒,動不動拿丫鬟奴才撒氣,滿屋子地摔東西。發脾氣。細究起來,是兩年前的暮春左右,因生下二公子後沒好生調養,受寒後發了場大病,纏綿病榻數月,莫非是那時腦子燒糊塗了?”
腦袋吹了股邪風,壞掉了?
王妃的目光與秦嬤嬤對視稍許,又回憶了會兒,才不確定道:“那場大病我也記得。王爺本來得了個新兒子,歡喜地不得了。沒料想喜事差點成喪事,又一個兒子要沒了親娘,一怒之下怎麽會有好臉色,索性把一個鏡春齋的奴才都發落了。”
韓氏如今的班底都是後來添補的人手。
秦嬤嬤愈發慎重道:“韓氏從那場大病後漸漸驕縱,不過您礙著二公子的麵子實在沒好計較,加上王爺對她的憐惜,不免開始忍讓。可大家都以為是添了兒子,使得韓氏的底氣便足,故而不願在您跟前做小伏低。可是,還能有什麽別的原因呢?”
“是啊。誰能想到別的地方去。我也隻當是韓氏翅膀硬了,仗著兒女跟我抬杠。如今想想,古怪蹊蹺之事,確有不少。”王妃凝視著珍璃盤子上的酸梅醃果。神色有點撲朔迷離。
秦嬤嬤還道:“關鍵是痊愈之後,韓氏竟連陪嫁的兩個丫鬟都發落了,其中一個似乎還是開過臉的。”
“不是王爺處置的嗎?”
“那倆丫鬟哭著求韓氏,鬧了好久,韓氏鐵石心腸地,看著都覺得心涼。”為人奴才的。最怕碰上薄情寡義的主子,說賣就賣,半點不念情分。
良久,王妃才道:“此事先放一邊,左右韓氏現在禁足鏡春齋,我是放心的。”
細水長流的陰謀,同樣需要不落痕跡地探尋。
一時三刻地,要想弄清楚來龍去脈。
無異於癡人說夢。
******
春光漸暖,氣溫回升。
即使夕陽西斜,落日餘暉之時,燕喜掀簾時吹進的風也清涼肆意,夾雜著一縷縷暮春獨有的溫煦,失了冬日的寒意刺骨。
臉色紅潤、步伐輕快的燕喜手捧一束嬌紅柔軟的桃花,走路一蹦一跳地,心情極好。捧著的花苞水靈靈地可愛,是花房的奴才托她帶來孝敬王妃的,順便向王妃請個安。
“趕緊去尋個瓶子插起來。”作為正院的大丫鬟,燕喜無疑是極有體麵的。她笑嗬嗬地指使著個小丫頭去壁櫥下尋花瓶。
王妃聞言揚眉笑道:“這李槐算是牆頭草的典型,早前不是娶了韓氏的陪嫁丫鬟嘛,一心一意鞍前馬後的。今兒倒迫不及待地孝敬我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燕喜聞言尷尬地立在桌前,進退不是。
秦嬤嬤趕緊地推她,催促道:“插好後拿去給燕笑吧,好生開解她一番。整日陰鬱垂淚,王爺看了難免心煩,叫她長點心眼。”
燕喜朝著王妃福了福,才趕忙去了後頭。
王妃注視著燕喜離去的背影,輕道:“燕喜倒真是心地善良。”其實,燕笑若不是開了臉,現在過得依舊不差。
近來王爺對燕笑冷淡許多,連帶著底下人都有樣學樣的。
不過王爺是主子,下人們甩臉色是怎麽回事。
虧得燕喜特別惦記她,時常跑去逗她笑。
王妃對燕喜的熱心腸不知是喜是憂,但為了胎兒著想,自然不會阻攔。
“還不是王妃護著,到時候您給她尋戶好人家就是。”秦嬤嬤附和道。
王妃瞟了眼秦嬤嬤,點破她的心思,笑道:“我哪護著她了,是秦嬤嬤你喜歡她。我知道你那二兒子,將近二十了,該討個好媳婦。”
奴才們的心思左右不過這些,秦嬤嬤對她助益頗多,她不介意做個順水人情。
秦嬤嬤被堪頗心思,老臉上含了些殷勤的期盼,賠笑道:“不是老奴喜歡,是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自個兒瞧上的。左右燕喜是老奴看著做事的。品性都很好,沒不放心的。”這是舔著臉給兒子求親了。
王妃頷首道:“嬤嬤放心,這事我準了。你尋個時間,和燕喜說吧。她點頭。我就給他倆辦婚事。”
總歸,是雙方都願意。
秦嬤嬤早前就探過燕喜的口風,而燕喜本就野心不大,又有個燕笑當前車之鑒,壓根沒有開臉做小的想法。羞羞答答地,僅管一個字都沒說,不過秦嬤嬤明白這事有戲。
如今得了王妃的準話,再沒什麽好猶豫的。
“好喲。”秦嬤嬤眯著眼笑。
王妃打量了會院中鮮嫩的花卉盆栽,問:“李槐娶的是韓氏的陪嫁丫鬟?”
“正是,韓氏總統帶了三個過來,都是水靈靈的漂亮姑娘。李槐自婆娘去後,打了好一陣的光棍,大約是為了拉攏他才把丫鬟許過去的。”
“你找個時間去探探口風吧。”王妃淡淡道。
“老奴明白。”
直到蔡嬤嬤進來回稟鏡春齋相關事宜,得知這個好消息。和秦嬤嬤互相打趣了一會兒。上頭沉思的王妃才冷不丁地想起裘管事和佩玖的好事,自然多問了幾句。
“裘管事家中老子娘都挺喜歡的,到底是裘管事自己相中的,怕不久就有喜了。”蔡嬤嬤老臉含笑。
王妃冷笑道:“有喜?還沒在裘家站穩跟腳就敢替林氏做事,這份膽識我是佩服的。”
佩玖在京城沒有親族,唯有林氏一個依靠。
“上回秦嬤嬤敲打了佩玖一通,聽說回去就病了,和針線房的陶娘子請了兩天假。回來後和沉香榭的走動也少了,畢竟林氏被王爺禁足,曉事的人都應該長點腦子。”
“佩玖的事以後再說。嫁了人的丫鬟是很難對舊主死心塌地的。等過幾年生了孩子,還怕她不歸順於我。”王妃全然沒拿丫鬟當回事,她心神微凝,問道:“去靖安侯府打聽情況的小廝回來了嗎?”
蔡嬤嬤搖頭:“估摸還要會功夫。方才在外堂聽王爺提起。老奴都嚇得不輕。”
堂堂三品禁軍驍騎衛僉事,楊映出身豪貴,本身就是兵營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軍侯子弟,撇開其餘所有因素,被一個半途從武、根底全無的林其琛打得……斷了腿。
多麽詭異的事情。
“老奴注意到林氏的神情,顯然事前一無所知。”
王妃不禁微微冷笑:“林氏最會權衡利弊。心裏頭算計了得,總不會叫弟弟明著吃虧,和靖安侯府叫板的。要是真被她事先發現,還不緊著攔住弟弟,省得闖下大禍。你瞧著吧,靖安侯府絕對不會善擺甘休,從老太君到世子爺,哪個是心慈手軟、寬厚大度的人。換做是我,也絕咽不下這口惡氣。”
秦嬤嬤倒吸一口冷氣,說道:“那林公子膽子也忒大了些,老虎嘴裏都敢拔牙。”
“嬤嬤可是忘了林氏如何進的府。既然弟弟自幼承姐姐的教養,性情不免相像些。不過昨兒這事,林其琛必然不是腦子一時發昏,事先應該謀劃很久了。”王妃慢條斯理地講著,語氣卻越來越漠然,“居然這般有恃無恐,當著楊映背後的靖安侯府和咱們謝家,都是吃幹飯的麽。即便是皇帝護著,可若存心在朝堂上給他下絆子,由頭隻嫌不夠多呢,光是不孝父母這條,就能作弄死他。”
秦嬤嬤不解道:“這林公子按王妃您說的,策劃此事許久,怎會沒想到善後的問題?”
“要麽是楊映的腿傷能給他帶來更加巨大的好處,要麽是另有依仗,別有圖謀。”按照林氏的縝密思維來說,林其琛不會太過冒進。
何況,楊映是她親妹妹的夫婿,林其琛牽念姐姐,總會顧慮她幾分。
“說來,儇兒始終不太稀罕楊映。”
秦嬤嬤做過謝儇的乳母,打心眼地疼她,擔憂道:“這樣長久下去不是辦法,就算感情不睦,生幾個孩子總沒問題。”
王妃瞄了秦嬤嬤一眼,歎道:“儇兒是什麽性子,拗起來誰都擰不過他。楊映冷淡她,婆婆刁難她,儇兒怎會服軟去挽回丈夫過夜,好在人前還有幾分薄麵。不至於讓外人輕瞧了她去。陸嬤嬤是儇兒在靖安侯府的管事嬤嬤,我也詢問過她,僅管楊夫人不喜這兒媳滿府皆知,可太夫人頗有青眼。加之儇兒本身的性子就掐尖要強,背後有著國公府撐腰。下人倒不會輕慢了去。”
“還不止呢,侯府內務再過段時日,就落到世子夫人手上了。”秦嬤嬤語調輕快地補充。
“所幸儇兒尚小,日後慢慢由母親和我開導。總會想明白的。這女人,最可靠的,無非是親生的兒女,她不是和婆婆不對盤麽,等她生下子嗣,在侯府站穩了跟腳。那會兒,就能真正地和顧氏平分春色了。”王妃又新想出了一條鼓動妹妹生孩子的法子,自覺為儇兒操碎了心,不免感慨萬千,“儇兒本就不喜林氏。後頭雖懂事了些,緩和了關係,可現在仍舊叫我心驚肉跳的。這時候,我倒慶幸儇兒和楊映感情一般了,若是如膠似漆,恩恩愛愛,夫君平白被林其琛打折了一條腿,儇兒還不找林氏來算賬。”
可稚嫩的謝儇怎麽是林七許的對手。
萬一出些幺蛾子,王妃還得想著怎麽善後。
秦嬤嬤隻能順著王妃的話接下去:“是呢,王爺和太妃對林氏別有青眼。真出了什麽事,您自然難做人。”
要擊殺,必一招致勝,萬不可拖泥帶水。
“細數來。除了最初的進府,林氏也算安分守己。”王妃淡笑道,“如今也是正一品的親王側妃了,穿戴日日素淨不說,比低調的尤氏還謙讓。”
尤其在經曆法華寺意外後,林氏自己知道狠狠開罪了王妃。這些天做人做事愈發小心,韓氏誣陷她時,看著林氏的做派,是有意向王妃靠攏的。
可王妃吃了她一回虧,學乖了,不願輕易和她沾邊。
且看日後吧。
秦嬤嬤賠笑道:“尤側妃到底生養了兩個孩兒,資曆也深,林氏她有什麽好張揚的。”
王妃靜靜地沒說話,擱下僅僅沾了唇的茶盞。說起尤氏的一雙女兒,她不免想起了自己的寶貝,尤其那貪玩貪吃的榮憲,該多和女兒培養下感情,省得又被林氏那人勾引走了,正預備著下榻瞧瞧一雙兒女。說來正巧,榮憲身著杏黃色的輕柔春衫,掛著五彩瓔珞圈,捧著丫鬟給她做的布老虎,踢踢踏踏地跑進了內室找母妃。
“母妃,榮憲來了。”
長女活潑極了,常常跳跳走走,說話間都帶著股飛揚的風采,成日生機勃勃,有說有笑,瞧著就讓人喜愛。
正所謂有對比就有差距,王妃瞅瞅她那春日仍在床上捂著被子的幼子,心就鑽心地疼。
“乖女兒,走路要慢些,別老跑著來。”王妃對著愛女素有耐心,這樣的話翻來覆去說了上百遍依舊神色柔和。
榮憲不以為然,理直氣壯道:“父王說榮憲這樣很好,很好很好的。”
為了強調自己沒錯,榮憲連用了三個很好來表示。
“母妃怎麽不知道?”女兒睜眼說瞎話的本領一貫高超,王妃很早就領教了。
幾個月前,女兒就嚷嚷著要去找大姐姐頑,還說很喜歡尤側妃新生的妹妹,王妃那段時日忙著照料幼子,曉得女兒無聊,略一思索就準了,隻吩咐阿蕪一同跟去看顧。
直到一次機緣巧合,王爺抱著榮憲踏入正院,王妃正領著幼子在廊下賞花曬太陽,見狀立刻上前,看著似笑非笑的丈夫和垂頭喪氣的閨女,她的一顆心立馬提了起來。
幼子尚且不會開口叫人,就睜著一雙細潤的眼打量著陌生的世界。兩個眼珠黑黝黝地轉溜,如烏泱泱的黑葡萄般,難得顯出了幾分機靈和狡黠。
“弟弟。”榮憲素來親近弟弟,立馬奔過來哄弟弟,意圖逃避掉母親的詰問。
王妃機敏,從王爺的神情來看,顯然榮憲沒犯什麽錯事,相反地,令王爺頗有興味。
以往這種飽含興致的目光,她隻能從王爺看向某位妾室的視線裏捕捉到。奈何謝儷身為正室,在其位謀其事,一言一行需要符合王府女主人的身份,最好端莊守禮,不免有時無趣了些。
謝儷清醒自知地明白這一切,卻也無可奈何。
總歸王爺待她有情有義,和世上大多數的正妻相比,她應該知足。
“榮憲是怎麽了?”王妃笑吟吟道。
王爺瞟著借逗弟弟、一言不發的榮憲,打趣道:“瞞著你在外頭偷偷做壞事。”
王妃“咦”了一聲,餘光和伺候榮憲出去的阿蕪對視了稍許,心知不是什麽大事,口吻便鬆快起來,徐徐道:“榮憲今兒早晨和我說,要去尤妹妹處看妹妹,因以前是去慣了的,我便吩咐阿蕪跟著,許她走了。看來,是別有隱情呢。”她笑意盈盈地瞄了眼做賊心虛的閨女,神態和藹極了。
榮憲這時才轉過身來,對著母妃露出討好的笑容。
不過榮憲的內心忐忑極了,直覺上她似乎窺破了母妃的小小心思。她今兒去見的那個人,母妃知道了會不高興的。(未完待續。)
安排完鏡春齋的人手及待遇,攝政王妃冷得連一顆心都硬邦邦地發寒。回想起韓氏初進府,她捫心自問沒有虧待過韓氏什麽,相反地,在王爺跟前,她還屢屢表揚韓氏。即使抬舉韓氏是為了和那會兒風頭最勁的寧側妃打擂台,可她不欠韓氏什麽。
若非王妃昔日的順水推舟,哪來韓氏往日的恩寵,以至於一步步地生下二小姐,繼而有幸地誕育了周文柏。
與從來和王妃不對盤的寧氏相比,王妃做夢都沒想到韓氏的心腸惡毒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現在塵埃落定,韓氏被王爺厭惡,大抵永生都得在鏡春齋度日,可回過頭來想想,王妃今兒夜裏連覺都睡不好了。
“王妃,您不必太過憂慮了。三公子這幾日吃得香,睡得好,前兒太醫來請平安脈,說是一切都好呢。”秦嬤嬤替王妃褪下厚實的外衫,作為最懂得王妃心思的嬤嬤,她在旁盡力勸解著。
王妃自嘲一笑:“農夫與蛇的故事,沒想到有一日也會發生在我身上。略有些感慨罷了。”
秦嬤嬤同樣唾棄道:“前些年,您待韓氏真是沒話說。即便後來翅膀硬了,有了兒女,平日爭寵好強就罷了,左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哪家妾室不這般的。可這一年韓氏的種種行為,老奴看著都膽戰心驚地,活像徹底變了個人。”
“其實她也蠢。”王妃慢慢道,撚過一顆話梅含在嘴中,“寧氏出身比她好,又是最先生下男孩的,再說樣貌恩寵樣樣都比她好。最終,不還是落得那般下場麽。韓氏,真是豬油蒙了心了。王爺重視嫡庶妻妾之分,何況我又有了兒子,哪怕承兒身嬌體弱。王爺不那麽地喜愛,可照常比庶子更加重視。”
“嬤嬤你說,韓氏她究竟是哪裏想不開呢?”
秦嬤嬤思考了片刻,搖搖頭道:“韓氏的性情比之進府時少了些沉靜安穩。卻多了些浮躁焦慮。當初,她是多麽的溫吞細潤、亭亭玉立,哪像這會兒,動不動拿丫鬟奴才撒氣,滿屋子地摔東西。發脾氣。細究起來,是兩年前的暮春左右,因生下二公子後沒好生調養,受寒後發了場大病,纏綿病榻數月,莫非是那時腦子燒糊塗了?”
腦袋吹了股邪風,壞掉了?
王妃的目光與秦嬤嬤對視稍許,又回憶了會兒,才不確定道:“那場大病我也記得。王爺本來得了個新兒子,歡喜地不得了。沒料想喜事差點成喪事,又一個兒子要沒了親娘,一怒之下怎麽會有好臉色,索性把一個鏡春齋的奴才都發落了。”
韓氏如今的班底都是後來添補的人手。
秦嬤嬤愈發慎重道:“韓氏從那場大病後漸漸驕縱,不過您礙著二公子的麵子實在沒好計較,加上王爺對她的憐惜,不免開始忍讓。可大家都以為是添了兒子,使得韓氏的底氣便足,故而不願在您跟前做小伏低。可是,還能有什麽別的原因呢?”
“是啊。誰能想到別的地方去。我也隻當是韓氏翅膀硬了,仗著兒女跟我抬杠。如今想想,古怪蹊蹺之事,確有不少。”王妃凝視著珍璃盤子上的酸梅醃果。神色有點撲朔迷離。
秦嬤嬤還道:“關鍵是痊愈之後,韓氏竟連陪嫁的兩個丫鬟都發落了,其中一個似乎還是開過臉的。”
“不是王爺處置的嗎?”
“那倆丫鬟哭著求韓氏,鬧了好久,韓氏鐵石心腸地,看著都覺得心涼。”為人奴才的。最怕碰上薄情寡義的主子,說賣就賣,半點不念情分。
良久,王妃才道:“此事先放一邊,左右韓氏現在禁足鏡春齋,我是放心的。”
細水長流的陰謀,同樣需要不落痕跡地探尋。
一時三刻地,要想弄清楚來龍去脈。
無異於癡人說夢。
******
春光漸暖,氣溫回升。
即使夕陽西斜,落日餘暉之時,燕喜掀簾時吹進的風也清涼肆意,夾雜著一縷縷暮春獨有的溫煦,失了冬日的寒意刺骨。
臉色紅潤、步伐輕快的燕喜手捧一束嬌紅柔軟的桃花,走路一蹦一跳地,心情極好。捧著的花苞水靈靈地可愛,是花房的奴才托她帶來孝敬王妃的,順便向王妃請個安。
“趕緊去尋個瓶子插起來。”作為正院的大丫鬟,燕喜無疑是極有體麵的。她笑嗬嗬地指使著個小丫頭去壁櫥下尋花瓶。
王妃聞言揚眉笑道:“這李槐算是牆頭草的典型,早前不是娶了韓氏的陪嫁丫鬟嘛,一心一意鞍前馬後的。今兒倒迫不及待地孝敬我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燕喜聞言尷尬地立在桌前,進退不是。
秦嬤嬤趕緊地推她,催促道:“插好後拿去給燕笑吧,好生開解她一番。整日陰鬱垂淚,王爺看了難免心煩,叫她長點心眼。”
燕喜朝著王妃福了福,才趕忙去了後頭。
王妃注視著燕喜離去的背影,輕道:“燕喜倒真是心地善良。”其實,燕笑若不是開了臉,現在過得依舊不差。
近來王爺對燕笑冷淡許多,連帶著底下人都有樣學樣的。
不過王爺是主子,下人們甩臉色是怎麽回事。
虧得燕喜特別惦記她,時常跑去逗她笑。
王妃對燕喜的熱心腸不知是喜是憂,但為了胎兒著想,自然不會阻攔。
“還不是王妃護著,到時候您給她尋戶好人家就是。”秦嬤嬤附和道。
王妃瞟了眼秦嬤嬤,點破她的心思,笑道:“我哪護著她了,是秦嬤嬤你喜歡她。我知道你那二兒子,將近二十了,該討個好媳婦。”
奴才們的心思左右不過這些,秦嬤嬤對她助益頗多,她不介意做個順水人情。
秦嬤嬤被堪頗心思,老臉上含了些殷勤的期盼,賠笑道:“不是老奴喜歡,是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自個兒瞧上的。左右燕喜是老奴看著做事的。品性都很好,沒不放心的。”這是舔著臉給兒子求親了。
王妃頷首道:“嬤嬤放心,這事我準了。你尋個時間,和燕喜說吧。她點頭。我就給他倆辦婚事。”
總歸,是雙方都願意。
秦嬤嬤早前就探過燕喜的口風,而燕喜本就野心不大,又有個燕笑當前車之鑒,壓根沒有開臉做小的想法。羞羞答答地,僅管一個字都沒說,不過秦嬤嬤明白這事有戲。
如今得了王妃的準話,再沒什麽好猶豫的。
“好喲。”秦嬤嬤眯著眼笑。
王妃打量了會院中鮮嫩的花卉盆栽,問:“李槐娶的是韓氏的陪嫁丫鬟?”
“正是,韓氏總統帶了三個過來,都是水靈靈的漂亮姑娘。李槐自婆娘去後,打了好一陣的光棍,大約是為了拉攏他才把丫鬟許過去的。”
“你找個時間去探探口風吧。”王妃淡淡道。
“老奴明白。”
直到蔡嬤嬤進來回稟鏡春齋相關事宜,得知這個好消息。和秦嬤嬤互相打趣了一會兒。上頭沉思的王妃才冷不丁地想起裘管事和佩玖的好事,自然多問了幾句。
“裘管事家中老子娘都挺喜歡的,到底是裘管事自己相中的,怕不久就有喜了。”蔡嬤嬤老臉含笑。
王妃冷笑道:“有喜?還沒在裘家站穩跟腳就敢替林氏做事,這份膽識我是佩服的。”
佩玖在京城沒有親族,唯有林氏一個依靠。
“上回秦嬤嬤敲打了佩玖一通,聽說回去就病了,和針線房的陶娘子請了兩天假。回來後和沉香榭的走動也少了,畢竟林氏被王爺禁足,曉事的人都應該長點腦子。”
“佩玖的事以後再說。嫁了人的丫鬟是很難對舊主死心塌地的。等過幾年生了孩子,還怕她不歸順於我。”王妃全然沒拿丫鬟當回事,她心神微凝,問道:“去靖安侯府打聽情況的小廝回來了嗎?”
蔡嬤嬤搖頭:“估摸還要會功夫。方才在外堂聽王爺提起。老奴都嚇得不輕。”
堂堂三品禁軍驍騎衛僉事,楊映出身豪貴,本身就是兵營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軍侯子弟,撇開其餘所有因素,被一個半途從武、根底全無的林其琛打得……斷了腿。
多麽詭異的事情。
“老奴注意到林氏的神情,顯然事前一無所知。”
王妃不禁微微冷笑:“林氏最會權衡利弊。心裏頭算計了得,總不會叫弟弟明著吃虧,和靖安侯府叫板的。要是真被她事先發現,還不緊著攔住弟弟,省得闖下大禍。你瞧著吧,靖安侯府絕對不會善擺甘休,從老太君到世子爺,哪個是心慈手軟、寬厚大度的人。換做是我,也絕咽不下這口惡氣。”
秦嬤嬤倒吸一口冷氣,說道:“那林公子膽子也忒大了些,老虎嘴裏都敢拔牙。”
“嬤嬤可是忘了林氏如何進的府。既然弟弟自幼承姐姐的教養,性情不免相像些。不過昨兒這事,林其琛必然不是腦子一時發昏,事先應該謀劃很久了。”王妃慢條斯理地講著,語氣卻越來越漠然,“居然這般有恃無恐,當著楊映背後的靖安侯府和咱們謝家,都是吃幹飯的麽。即便是皇帝護著,可若存心在朝堂上給他下絆子,由頭隻嫌不夠多呢,光是不孝父母這條,就能作弄死他。”
秦嬤嬤不解道:“這林公子按王妃您說的,策劃此事許久,怎會沒想到善後的問題?”
“要麽是楊映的腿傷能給他帶來更加巨大的好處,要麽是另有依仗,別有圖謀。”按照林氏的縝密思維來說,林其琛不會太過冒進。
何況,楊映是她親妹妹的夫婿,林其琛牽念姐姐,總會顧慮她幾分。
“說來,儇兒始終不太稀罕楊映。”
秦嬤嬤做過謝儇的乳母,打心眼地疼她,擔憂道:“這樣長久下去不是辦法,就算感情不睦,生幾個孩子總沒問題。”
王妃瞄了秦嬤嬤一眼,歎道:“儇兒是什麽性子,拗起來誰都擰不過他。楊映冷淡她,婆婆刁難她,儇兒怎會服軟去挽回丈夫過夜,好在人前還有幾分薄麵。不至於讓外人輕瞧了她去。陸嬤嬤是儇兒在靖安侯府的管事嬤嬤,我也詢問過她,僅管楊夫人不喜這兒媳滿府皆知,可太夫人頗有青眼。加之儇兒本身的性子就掐尖要強,背後有著國公府撐腰。下人倒不會輕慢了去。”
“還不止呢,侯府內務再過段時日,就落到世子夫人手上了。”秦嬤嬤語調輕快地補充。
“所幸儇兒尚小,日後慢慢由母親和我開導。總會想明白的。這女人,最可靠的,無非是親生的兒女,她不是和婆婆不對盤麽,等她生下子嗣,在侯府站穩了跟腳。那會兒,就能真正地和顧氏平分春色了。”王妃又新想出了一條鼓動妹妹生孩子的法子,自覺為儇兒操碎了心,不免感慨萬千,“儇兒本就不喜林氏。後頭雖懂事了些,緩和了關係,可現在仍舊叫我心驚肉跳的。這時候,我倒慶幸儇兒和楊映感情一般了,若是如膠似漆,恩恩愛愛,夫君平白被林其琛打折了一條腿,儇兒還不找林氏來算賬。”
可稚嫩的謝儇怎麽是林七許的對手。
萬一出些幺蛾子,王妃還得想著怎麽善後。
秦嬤嬤隻能順著王妃的話接下去:“是呢,王爺和太妃對林氏別有青眼。真出了什麽事,您自然難做人。”
要擊殺,必一招致勝,萬不可拖泥帶水。
“細數來。除了最初的進府,林氏也算安分守己。”王妃淡笑道,“如今也是正一品的親王側妃了,穿戴日日素淨不說,比低調的尤氏還謙讓。”
尤其在經曆法華寺意外後,林氏自己知道狠狠開罪了王妃。這些天做人做事愈發小心,韓氏誣陷她時,看著林氏的做派,是有意向王妃靠攏的。
可王妃吃了她一回虧,學乖了,不願輕易和她沾邊。
且看日後吧。
秦嬤嬤賠笑道:“尤側妃到底生養了兩個孩兒,資曆也深,林氏她有什麽好張揚的。”
王妃靜靜地沒說話,擱下僅僅沾了唇的茶盞。說起尤氏的一雙女兒,她不免想起了自己的寶貝,尤其那貪玩貪吃的榮憲,該多和女兒培養下感情,省得又被林氏那人勾引走了,正預備著下榻瞧瞧一雙兒女。說來正巧,榮憲身著杏黃色的輕柔春衫,掛著五彩瓔珞圈,捧著丫鬟給她做的布老虎,踢踢踏踏地跑進了內室找母妃。
“母妃,榮憲來了。”
長女活潑極了,常常跳跳走走,說話間都帶著股飛揚的風采,成日生機勃勃,有說有笑,瞧著就讓人喜愛。
正所謂有對比就有差距,王妃瞅瞅她那春日仍在床上捂著被子的幼子,心就鑽心地疼。
“乖女兒,走路要慢些,別老跑著來。”王妃對著愛女素有耐心,這樣的話翻來覆去說了上百遍依舊神色柔和。
榮憲不以為然,理直氣壯道:“父王說榮憲這樣很好,很好很好的。”
為了強調自己沒錯,榮憲連用了三個很好來表示。
“母妃怎麽不知道?”女兒睜眼說瞎話的本領一貫高超,王妃很早就領教了。
幾個月前,女兒就嚷嚷著要去找大姐姐頑,還說很喜歡尤側妃新生的妹妹,王妃那段時日忙著照料幼子,曉得女兒無聊,略一思索就準了,隻吩咐阿蕪一同跟去看顧。
直到一次機緣巧合,王爺抱著榮憲踏入正院,王妃正領著幼子在廊下賞花曬太陽,見狀立刻上前,看著似笑非笑的丈夫和垂頭喪氣的閨女,她的一顆心立馬提了起來。
幼子尚且不會開口叫人,就睜著一雙細潤的眼打量著陌生的世界。兩個眼珠黑黝黝地轉溜,如烏泱泱的黑葡萄般,難得顯出了幾分機靈和狡黠。
“弟弟。”榮憲素來親近弟弟,立馬奔過來哄弟弟,意圖逃避掉母親的詰問。
王妃機敏,從王爺的神情來看,顯然榮憲沒犯什麽錯事,相反地,令王爺頗有興味。
以往這種飽含興致的目光,她隻能從王爺看向某位妾室的視線裏捕捉到。奈何謝儷身為正室,在其位謀其事,一言一行需要符合王府女主人的身份,最好端莊守禮,不免有時無趣了些。
謝儷清醒自知地明白這一切,卻也無可奈何。
總歸王爺待她有情有義,和世上大多數的正妻相比,她應該知足。
“榮憲是怎麽了?”王妃笑吟吟道。
王爺瞟著借逗弟弟、一言不發的榮憲,打趣道:“瞞著你在外頭偷偷做壞事。”
王妃“咦”了一聲,餘光和伺候榮憲出去的阿蕪對視了稍許,心知不是什麽大事,口吻便鬆快起來,徐徐道:“榮憲今兒早晨和我說,要去尤妹妹處看妹妹,因以前是去慣了的,我便吩咐阿蕪跟著,許她走了。看來,是別有隱情呢。”她笑意盈盈地瞄了眼做賊心虛的閨女,神態和藹極了。
榮憲這時才轉過身來,對著母妃露出討好的笑容。
不過榮憲的內心忐忑極了,直覺上她似乎窺破了母妃的小小心思。她今兒去見的那個人,母妃知道了會不高興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