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聖駕回京。
香菊胡同外的兩顆金桂,悄然綻放出了柔嫩的小花,菊香漸漸飄開去。
蓁蓁打小被賣進侯府,卻因模樣好,性子伶俐,很快從小丫鬟一步步升到了大小姐邊的一等丫鬟。所有人都以為她會被謝儇帶進婆家,日後開臉作姨娘,若生下一兒半女,簡直是享不盡的富貴榮華。
她被指出去時,隻有些眼光毒辣的嬤嬤暗暗叫好。
等小姐出嫁,作為陪房嫁過去,與夫婿一起打理主子名下的產業鋪子,豈不比在侯府做小伏低強一百倍。
可惜——
蓁蓁死了。
帶著肚子裏尚且不足一月的孩子。
“死得忒慘咯,整個身子都是血……下麵都快被搗爛了,她婆婆隻瞧了一眼就不省人事,也不知誰做的孽喔。”
謝儇聽聞後,手腳冰涼,連呼吸都停了幾瞬。
“小姐—”從二等丫鬟升上來的芊芊輕聲道。
謝儇閉了閉眼,痛惜道:“有查出什麽來嗎?”蓁蓁的夫婿已報了官。
“還沒。”
“你去找下三哥,讓他去衙門那打聲招呼。”
“嗯。”
謝儇精神委頓,顯然十分難過,晚膳時分還掉下了幾滴眼淚。李氏歎道:“後日是你外甥的滿月宴,靖安侯府也有人去。”
謝儇不在意地笑,她壓根就不在乎這門親事。
李氏又道:“還有,楊二小姐與趙公子的婚事定下來了,請的還是李家的一位表親做媒。”
謝儇點點頭。
她還渾然不知,趙成淵是她昔年痛打過的登徒子,機緣巧合下成為了閹人,淪落為世家門閥的笑柄,如今,竟然要成為靖安侯府的女婿。
這門貽笑大方的親事,很快長了翅膀般的傳遍了京城。
陳氏本還擔心著兒子不同意,沒想到兒子一聽是靖安侯府的小姐,沉思片刻後,破天荒地笑著應了。陳氏又將楊二小姐的“傷風敗俗”隱晦地說給了兒子聽,十分得意道:“門第高也不怕她嬌氣,有這個把柄落在我手上,進門後定好好給她立立規矩。”
相比陳氏母子的各自算計,左家對這門親事可謂興高采烈。
左棠一日來探訪林七許,笑意自然:“總算家裏能太平了,哥哥也不用跪祠堂,嫂嫂也不會傷心。真好。”
林七許微微頷首:“是啊,你母親也不必擔心你的婚事了。不過後日就是小公子的滿月宴,今日怎麽來了?”
左棠轉了轉眼珠,道:“我和鄭蕙玩得蠻不錯的。”
林七許心裏訝異,這鄭蕙對弟弟倒是一見鍾情,可她不知道兩家的天差地別嗎?寧國公府不會同意的。
“恩。”她不肯多說一字。
左棠略有失望,道:“林姐姐,不知道嗎?”
“知道什麽?”小小姑娘,臉皮能厚到哪去。林七許的淡漠之意如此明顯,左棠不會察覺不到。
果真,左棠咽下了思索很久的話。
然後,皺著張小臉離開了。
攝政王嫡子的滿月宴,終姍姍來遲。
宮裏陸續由太後、皇帝與太妃賜下了無數金玉古玩,正院負責迎來送往的丫鬟婆子喜得眼睛眯成了條縫,今日又有好大筆賞賜,要是王妃年年生嫡子就好了。
林七許與尤氏是王府內的兩位側妃,陪著眾女眷說笑。
翻來覆去的兩句話,無非是王妃多麽福澤深厚,或者小公子多麽健康活潑。
王妃留心到娘家大嫂的臉色有些不妥,拉過她悄悄問:“可是擔心大哥外任沒人照應著?”
鄭氏搖頭,目光落到正與尤氏交談的林七許身上。
“林氏,怎麽了?”
鄭氏斟酌許久,才將鄭蕙的心思說出來。
王妃心思轉了圈,道:“寧國公夫人怎麽說?”
鄭氏對姐弟倆厭惡非常,萬幸鄭蕙不是她的親妹子,否則真是丟盡寧國公府的顏麵。她道:“我娘到底是隔了房的伯娘,不好多說什麽。二嬸素來寵溺鄭蕙,本還瞧著鄭蕙是個不錯的,誰料……”
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
哪有小姑娘自個兒巴巴地求夫婿的?
鄭氏歎口氣:“本來我娘都給鄭蕙牽了線,與和敬大長公主府好容易才搭上了話,可偏偏……”二房還不領情。
和敬大長公主府,是京都鬧嫡庶的有名人家。
因公主連生三女,駙馬又是獨子,公婆哭得肝腸寸斷,公主磨不過世俗壓力與流言,終讓駙馬睡了個通房,後去母留子,有了唯一的香火。
故而當公主當外婆時,庶子才剛剛說親。
王妃真不覺得這門親事有多好,僅管那庶子是獨苗,可架不住嫡婆婆是公主。嫁進公主府若婆媳和睦還好說,萬一不合,長公主拿出皇家規矩與輩分,磋磨著兒媳,誰都插不上半句話。
不過鄭家二房和王妃關係甚遠,她也隻淡淡一笑:“嫂子還有著身孕,煜哥兒又要啟蒙,隻要不鬧出什麽來,由著他們去罷。”
鄭氏麵上顯出些難堪來:“怎能由著他們去,聽母親說,蕙姐兒自行宮回來,整日魂不守舍的,一心一意地想嫁那……”
王妃麵露垂詢,鄭氏又一五一十將林其琛救下因驚馬險些摔傷的鄭蕙,頗是惱怒道:“也不知給蕙姐兒灌了什麽迷魂湯,哄得她滿心隻想著一人。”
“可要去探探林氏的口風?”王妃不欲多摻和。
鄭氏想起這對無法無天的姐弟,眉頭皺得更緊了,半分不想打交道,鄙夷道:“就是這林其琛還是林家的少爺,哪怕金榜題名,有這樣的姐姐,鄭家都不會同意。何況現在,不過一個略有前程的校尉而已。”
言下之意,根本不願讓堂妹嫁予林其琛。
王妃曉得大嫂的脾性,為人端正又刻板,怎麽願意與林氏作親家。
鄭氏不再看林氏,卻去尋自家的堂妹,不想錦繡遍地的花廳裏竟尋不見鄭蕙的身影。她急忙喊來弟媳胡氏,問道:“蕙兒去哪兒了?”
胡氏道:“說是花廳吵雜,想去外頭的沁水榭坐坐,由親嫂子陪去了。”
沁水榭是二門處的一方樓台亭榭,與外院的假山林隔著一水之遙,王妃清楚記得,今兒外院的筵席便擺上臨水畔邊。
鄭蕙莫不是瘋了嗎?
香菊胡同外的兩顆金桂,悄然綻放出了柔嫩的小花,菊香漸漸飄開去。
蓁蓁打小被賣進侯府,卻因模樣好,性子伶俐,很快從小丫鬟一步步升到了大小姐邊的一等丫鬟。所有人都以為她會被謝儇帶進婆家,日後開臉作姨娘,若生下一兒半女,簡直是享不盡的富貴榮華。
她被指出去時,隻有些眼光毒辣的嬤嬤暗暗叫好。
等小姐出嫁,作為陪房嫁過去,與夫婿一起打理主子名下的產業鋪子,豈不比在侯府做小伏低強一百倍。
可惜——
蓁蓁死了。
帶著肚子裏尚且不足一月的孩子。
“死得忒慘咯,整個身子都是血……下麵都快被搗爛了,她婆婆隻瞧了一眼就不省人事,也不知誰做的孽喔。”
謝儇聽聞後,手腳冰涼,連呼吸都停了幾瞬。
“小姐—”從二等丫鬟升上來的芊芊輕聲道。
謝儇閉了閉眼,痛惜道:“有查出什麽來嗎?”蓁蓁的夫婿已報了官。
“還沒。”
“你去找下三哥,讓他去衙門那打聲招呼。”
“嗯。”
謝儇精神委頓,顯然十分難過,晚膳時分還掉下了幾滴眼淚。李氏歎道:“後日是你外甥的滿月宴,靖安侯府也有人去。”
謝儇不在意地笑,她壓根就不在乎這門親事。
李氏又道:“還有,楊二小姐與趙公子的婚事定下來了,請的還是李家的一位表親做媒。”
謝儇點點頭。
她還渾然不知,趙成淵是她昔年痛打過的登徒子,機緣巧合下成為了閹人,淪落為世家門閥的笑柄,如今,竟然要成為靖安侯府的女婿。
這門貽笑大方的親事,很快長了翅膀般的傳遍了京城。
陳氏本還擔心著兒子不同意,沒想到兒子一聽是靖安侯府的小姐,沉思片刻後,破天荒地笑著應了。陳氏又將楊二小姐的“傷風敗俗”隱晦地說給了兒子聽,十分得意道:“門第高也不怕她嬌氣,有這個把柄落在我手上,進門後定好好給她立立規矩。”
相比陳氏母子的各自算計,左家對這門親事可謂興高采烈。
左棠一日來探訪林七許,笑意自然:“總算家裏能太平了,哥哥也不用跪祠堂,嫂嫂也不會傷心。真好。”
林七許微微頷首:“是啊,你母親也不必擔心你的婚事了。不過後日就是小公子的滿月宴,今日怎麽來了?”
左棠轉了轉眼珠,道:“我和鄭蕙玩得蠻不錯的。”
林七許心裏訝異,這鄭蕙對弟弟倒是一見鍾情,可她不知道兩家的天差地別嗎?寧國公府不會同意的。
“恩。”她不肯多說一字。
左棠略有失望,道:“林姐姐,不知道嗎?”
“知道什麽?”小小姑娘,臉皮能厚到哪去。林七許的淡漠之意如此明顯,左棠不會察覺不到。
果真,左棠咽下了思索很久的話。
然後,皺著張小臉離開了。
攝政王嫡子的滿月宴,終姍姍來遲。
宮裏陸續由太後、皇帝與太妃賜下了無數金玉古玩,正院負責迎來送往的丫鬟婆子喜得眼睛眯成了條縫,今日又有好大筆賞賜,要是王妃年年生嫡子就好了。
林七許與尤氏是王府內的兩位側妃,陪著眾女眷說笑。
翻來覆去的兩句話,無非是王妃多麽福澤深厚,或者小公子多麽健康活潑。
王妃留心到娘家大嫂的臉色有些不妥,拉過她悄悄問:“可是擔心大哥外任沒人照應著?”
鄭氏搖頭,目光落到正與尤氏交談的林七許身上。
“林氏,怎麽了?”
鄭氏斟酌許久,才將鄭蕙的心思說出來。
王妃心思轉了圈,道:“寧國公夫人怎麽說?”
鄭氏對姐弟倆厭惡非常,萬幸鄭蕙不是她的親妹子,否則真是丟盡寧國公府的顏麵。她道:“我娘到底是隔了房的伯娘,不好多說什麽。二嬸素來寵溺鄭蕙,本還瞧著鄭蕙是個不錯的,誰料……”
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
哪有小姑娘自個兒巴巴地求夫婿的?
鄭氏歎口氣:“本來我娘都給鄭蕙牽了線,與和敬大長公主府好容易才搭上了話,可偏偏……”二房還不領情。
和敬大長公主府,是京都鬧嫡庶的有名人家。
因公主連生三女,駙馬又是獨子,公婆哭得肝腸寸斷,公主磨不過世俗壓力與流言,終讓駙馬睡了個通房,後去母留子,有了唯一的香火。
故而當公主當外婆時,庶子才剛剛說親。
王妃真不覺得這門親事有多好,僅管那庶子是獨苗,可架不住嫡婆婆是公主。嫁進公主府若婆媳和睦還好說,萬一不合,長公主拿出皇家規矩與輩分,磋磨著兒媳,誰都插不上半句話。
不過鄭家二房和王妃關係甚遠,她也隻淡淡一笑:“嫂子還有著身孕,煜哥兒又要啟蒙,隻要不鬧出什麽來,由著他們去罷。”
鄭氏麵上顯出些難堪來:“怎能由著他們去,聽母親說,蕙姐兒自行宮回來,整日魂不守舍的,一心一意地想嫁那……”
王妃麵露垂詢,鄭氏又一五一十將林其琛救下因驚馬險些摔傷的鄭蕙,頗是惱怒道:“也不知給蕙姐兒灌了什麽迷魂湯,哄得她滿心隻想著一人。”
“可要去探探林氏的口風?”王妃不欲多摻和。
鄭氏想起這對無法無天的姐弟,眉頭皺得更緊了,半分不想打交道,鄙夷道:“就是這林其琛還是林家的少爺,哪怕金榜題名,有這樣的姐姐,鄭家都不會同意。何況現在,不過一個略有前程的校尉而已。”
言下之意,根本不願讓堂妹嫁予林其琛。
王妃曉得大嫂的脾性,為人端正又刻板,怎麽願意與林氏作親家。
鄭氏不再看林氏,卻去尋自家的堂妹,不想錦繡遍地的花廳裏竟尋不見鄭蕙的身影。她急忙喊來弟媳胡氏,問道:“蕙兒去哪兒了?”
胡氏道:“說是花廳吵雜,想去外頭的沁水榭坐坐,由親嫂子陪去了。”
沁水榭是二門處的一方樓台亭榭,與外院的假山林隔著一水之遙,王妃清楚記得,今兒外院的筵席便擺上臨水畔邊。
鄭蕙莫不是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