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有人手,留給我罷。有些人,一刀了結,太便宜了。”日頭漸漸西沉,林七許已能望見步調輕快,滿麵歡欣的桃花,捧著幾盅吃食尋過來了。
薑允兀自意外,閃現幾分驚訝,旋即釋然道:“也好。這本是他調教出來的人,護他的親外甥女,也是妥當。”
言及親外甥女,薑允心念微起:“你是不是還有個幼弟?”
“他在河南道都護府當差,聽娘親說,與舅舅頗有神似。他性格執拗,怕是滿心煎熬,你若能前去,務必開導於他。莫要顧一時痛快。”
其琛能得貴人照拂,她的麵上方有了真實的歡欣與溫和,餘暉灑在她平淡的眉梢眼角,折射出一滴璀璨晶瑩。薑允側首望去,感念她愛弟情深,自無不應允。
朝政諸事,具已談妥。兩國邦交,是自先帝那會便有的通鄰之好。邊境貿易,無非牛馬互市,皮草鹽軼,還有瓷器奇珍等名貴件兒。且大周內患頗多,南疆屢有滋事,藩地諸王躁動,時不時地東南沿海,海寇滋擾民生,劫掠搶奪,殺人放火。月氏伸出橄欖友好的枝條,沒有不接的道理,是以相談甚歡。
辭行前日,林七許於太妃宮中見到了眉目平靜,身著煙水綠的薑允。
此刻大抵因收斂了肅殺之意,且妝容溫婉,方顯出了昔日盛名,林七許盯著她的麵容有些出神。
薑允見太妃執泥於兩個孩兒,略有煩心,幹脆如實告知:“我那未婚夫死於烏孫部族之手。既決心複仇,養著他們反而拖累。滿月過後,我心意已決,公主抱走了他倆,托付於他人照顧。我,再未見過他們。”
不消太妃,連惠和都瞠目結舌。
薑允眸光中浮起些令人辛酸的恬淡與惦念:“公主不會坑我。她說,等我大仇得報,沒有威脅時會將孩兒還給我撫養。或者我放下仇恨,一心養育。總之,孩兒跟在我身邊,顧不周全,生怕牽連了無辜。”
太妃竟結巴了幾分:“公主遠嫁梁國,那……”
“她說,臨走前告知了皇帝。我若想通,去和他說便可。”
薑允看出太妃眉梢間的薄怒,靜一靜道:“太妃必是責怪我,既離了生母,怎好再離生父。隻我樹大招風,刺殺不斷,王爺處境與我半斤八兩。不若尋一個普通人家,青山綠水,叫他們快活長大。”
這話,也是提醒太妃,王爺若有個萬一,抄家滅族,子孫遭殃。也好歹有了後。
太妃再無他話,長歎一聲。
因王妃留府待產,韓氏閉門思過,尤氏仍抑鬱,所有孩子皆留於府邸。太妃牽掛媳婦嫡孫,所幸推脫身子不妥,一並留在了京城。太後自隨了皇帝同去,宮眷中便有皇後,嫻妃與昌嬪等有幸伴駕。
林七許目送惠和回宮,便沿著鵝卵石子路一步步挪著,仲夏時節,正花開繁盛,如火如荼。湖畔風和景秀,荷花次第盛開,毛色鮮亮的鳥兒正活躍在柳梢枝椏上,撲騰著皎潔的羽翅,鶯轉啼鳴。幾株諾大的花樹灑下各色柔軟的花瓣,一地旖旎如雲,她撣過肩頭落下的小花,側首間窺見三兩人影。
一人語調如常,難以忘懷,正是薑允無虞。
“皇上您身上這蠱,我瞧得出緣由不假,但論根治,恐怕難以保證。”薑允不輕不重地說道,可話語卻宛如雷擊般劈在林七許的耳畔。
中蠱?
堂堂一國之君,何人敢冒天大之大不違,對其施蠱行咒?
她驚得掩住鼻唇,又去捂燕竹。
小皇帝年齡不大,但說話很好:“你幫著我緩了這些年,大恩沒齒難忘。真的沒有法子根治嗎?”
多年舊友誒。
薑允的歎息宛如鳥羽般輕巧:“我可以一試。但一定要有蠱蟲蠱物,即蠱之本源。你也知,我醫術雖好,但並不精通此門此法,最好您能尋個研究此道的人來。”
小皇帝緩緩而笑,道:“你謙虛了。這蠱連宮裏太醫診不出來。隻道我體弱多病,氣血不足。”
薑允顫了顫纖長的睫毛,溫言道:“太後對您並非真心實意,那些太醫多半是她的爪牙。您心裏能有成算,再好不過。”
小皇帝似有無限煩惱,苦笑一聲。接過薑允手中的三個銀盒,便緩緩離去。
然後,薑允慢吞吞地轉過了腦袋,對著林葉間佇立不動的林七許,微微一笑。
林七許深信,若非薑莘為她心上人,又待她百般善良。那觸目驚心的一笑,便會要了她的小命去。
“旁的我不多說。你自己明白厲害就好。”薑允不動聲色地看了眼渾身輕顫的燕竹。
林七許靜靜點頭,燕竹趕忙避開三丈,低頭不語。
薑允喜歡她的慧心靈巧,世事通透。而後,唇角有些凝滯,輕歎道:“我怕是無法去見你弟弟了。今晚你寫好書信,或取個信物。我命人攜帶過去。如此也可護你弟弟周全。”
“大恩不言謝。”林七許深深一福。
薑允目光溫柔如水,望著枝頭繾綣歡好的一對黃鸝,淡笑道:“此去一別,再見不知何時。你倆是他世上唯一的血親,我必全力看護。若有急難,可隨時差人尋我。”她眸色劃過林七許領口間的輕微紅印,若有所思,慢慢道,“你如今為攝政王寵妃,有些事要明白。進府之事我了解地差不多,如此劣勢,竟也能扭轉乾坤,無子封妃。我並不擔心你的手段心思會輸於旁人,而有時候,胸襟要開闊些,想法要開懷些。否則,亦不得善終。”
林七許何曾有人這樣掏心掏肺,溫言細語,為她所好的體貼勸導,思及薑允遭遇,明白薑允是以自身經曆過往來提點她。含淚頷首道:“我都明白。你由舅舅教導成人,我由娘親撫養長大,很多道理,一脈相承,盡是相似的。”
薑允留給她的何止幾本孤本醫書,秘方殘本,還有兩位蹤跡難尋,飛簷走壁的暗衛。全身上下皆藏在黑衣裏,不露分毫,麵龐寡淡平庸,極難記住。
“你是說,瞧見隔壁那會也有暗衛來往?”隔壁便是鏡春齋,韓庶妃何時這般手眼通天了。
薑允兀自意外,閃現幾分驚訝,旋即釋然道:“也好。這本是他調教出來的人,護他的親外甥女,也是妥當。”
言及親外甥女,薑允心念微起:“你是不是還有個幼弟?”
“他在河南道都護府當差,聽娘親說,與舅舅頗有神似。他性格執拗,怕是滿心煎熬,你若能前去,務必開導於他。莫要顧一時痛快。”
其琛能得貴人照拂,她的麵上方有了真實的歡欣與溫和,餘暉灑在她平淡的眉梢眼角,折射出一滴璀璨晶瑩。薑允側首望去,感念她愛弟情深,自無不應允。
朝政諸事,具已談妥。兩國邦交,是自先帝那會便有的通鄰之好。邊境貿易,無非牛馬互市,皮草鹽軼,還有瓷器奇珍等名貴件兒。且大周內患頗多,南疆屢有滋事,藩地諸王躁動,時不時地東南沿海,海寇滋擾民生,劫掠搶奪,殺人放火。月氏伸出橄欖友好的枝條,沒有不接的道理,是以相談甚歡。
辭行前日,林七許於太妃宮中見到了眉目平靜,身著煙水綠的薑允。
此刻大抵因收斂了肅殺之意,且妝容溫婉,方顯出了昔日盛名,林七許盯著她的麵容有些出神。
薑允見太妃執泥於兩個孩兒,略有煩心,幹脆如實告知:“我那未婚夫死於烏孫部族之手。既決心複仇,養著他們反而拖累。滿月過後,我心意已決,公主抱走了他倆,托付於他人照顧。我,再未見過他們。”
不消太妃,連惠和都瞠目結舌。
薑允眸光中浮起些令人辛酸的恬淡與惦念:“公主不會坑我。她說,等我大仇得報,沒有威脅時會將孩兒還給我撫養。或者我放下仇恨,一心養育。總之,孩兒跟在我身邊,顧不周全,生怕牽連了無辜。”
太妃竟結巴了幾分:“公主遠嫁梁國,那……”
“她說,臨走前告知了皇帝。我若想通,去和他說便可。”
薑允看出太妃眉梢間的薄怒,靜一靜道:“太妃必是責怪我,既離了生母,怎好再離生父。隻我樹大招風,刺殺不斷,王爺處境與我半斤八兩。不若尋一個普通人家,青山綠水,叫他們快活長大。”
這話,也是提醒太妃,王爺若有個萬一,抄家滅族,子孫遭殃。也好歹有了後。
太妃再無他話,長歎一聲。
因王妃留府待產,韓氏閉門思過,尤氏仍抑鬱,所有孩子皆留於府邸。太妃牽掛媳婦嫡孫,所幸推脫身子不妥,一並留在了京城。太後自隨了皇帝同去,宮眷中便有皇後,嫻妃與昌嬪等有幸伴駕。
林七許目送惠和回宮,便沿著鵝卵石子路一步步挪著,仲夏時節,正花開繁盛,如火如荼。湖畔風和景秀,荷花次第盛開,毛色鮮亮的鳥兒正活躍在柳梢枝椏上,撲騰著皎潔的羽翅,鶯轉啼鳴。幾株諾大的花樹灑下各色柔軟的花瓣,一地旖旎如雲,她撣過肩頭落下的小花,側首間窺見三兩人影。
一人語調如常,難以忘懷,正是薑允無虞。
“皇上您身上這蠱,我瞧得出緣由不假,但論根治,恐怕難以保證。”薑允不輕不重地說道,可話語卻宛如雷擊般劈在林七許的耳畔。
中蠱?
堂堂一國之君,何人敢冒天大之大不違,對其施蠱行咒?
她驚得掩住鼻唇,又去捂燕竹。
小皇帝年齡不大,但說話很好:“你幫著我緩了這些年,大恩沒齒難忘。真的沒有法子根治嗎?”
多年舊友誒。
薑允的歎息宛如鳥羽般輕巧:“我可以一試。但一定要有蠱蟲蠱物,即蠱之本源。你也知,我醫術雖好,但並不精通此門此法,最好您能尋個研究此道的人來。”
小皇帝緩緩而笑,道:“你謙虛了。這蠱連宮裏太醫診不出來。隻道我體弱多病,氣血不足。”
薑允顫了顫纖長的睫毛,溫言道:“太後對您並非真心實意,那些太醫多半是她的爪牙。您心裏能有成算,再好不過。”
小皇帝似有無限煩惱,苦笑一聲。接過薑允手中的三個銀盒,便緩緩離去。
然後,薑允慢吞吞地轉過了腦袋,對著林葉間佇立不動的林七許,微微一笑。
林七許深信,若非薑莘為她心上人,又待她百般善良。那觸目驚心的一笑,便會要了她的小命去。
“旁的我不多說。你自己明白厲害就好。”薑允不動聲色地看了眼渾身輕顫的燕竹。
林七許靜靜點頭,燕竹趕忙避開三丈,低頭不語。
薑允喜歡她的慧心靈巧,世事通透。而後,唇角有些凝滯,輕歎道:“我怕是無法去見你弟弟了。今晚你寫好書信,或取個信物。我命人攜帶過去。如此也可護你弟弟周全。”
“大恩不言謝。”林七許深深一福。
薑允目光溫柔如水,望著枝頭繾綣歡好的一對黃鸝,淡笑道:“此去一別,再見不知何時。你倆是他世上唯一的血親,我必全力看護。若有急難,可隨時差人尋我。”她眸色劃過林七許領口間的輕微紅印,若有所思,慢慢道,“你如今為攝政王寵妃,有些事要明白。進府之事我了解地差不多,如此劣勢,竟也能扭轉乾坤,無子封妃。我並不擔心你的手段心思會輸於旁人,而有時候,胸襟要開闊些,想法要開懷些。否則,亦不得善終。”
林七許何曾有人這樣掏心掏肺,溫言細語,為她所好的體貼勸導,思及薑允遭遇,明白薑允是以自身經曆過往來提點她。含淚頷首道:“我都明白。你由舅舅教導成人,我由娘親撫養長大,很多道理,一脈相承,盡是相似的。”
薑允留給她的何止幾本孤本醫書,秘方殘本,還有兩位蹤跡難尋,飛簷走壁的暗衛。全身上下皆藏在黑衣裏,不露分毫,麵龐寡淡平庸,極難記住。
“你是說,瞧見隔壁那會也有暗衛來往?”隔壁便是鏡春齋,韓庶妃何時這般手眼通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