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好,晴好。
寓意甚佳。
可她的後半生,還能有豔陽高照的一天嗎。
燕許瞄了眼靜如沉水的林七許,打從一開始的瞧不起,她已經慢慢正視,細細觀察了。王府水深,她很糾結要不要同這位目前的主子說一說後院的情況。
林七許剔透玲瓏,見燕許蹙眉微愁,悠悠抬眸,對上燕許躊躇不已的目光,看得後者猛地縮回了視線,她這才發問:“勞煩燕許同我說說,王府裏是個什麽情況。”
燕許頗是誠惶誠恐:“這可折煞奴婢了。林姑娘若是想知道,奴婢便一一說來。”
“奴婢在王府內伺候書房,此次方有幸跟著王爺出來。後院的頭一份自是王妃娘娘,與王爺情深意重,掌家理事,淑惠端莊,在京城風評很好,膝下的郡主過年便四歲了。另外,韓庶妃生養了二公子與三小姐,去年抬的位份。尤姬膝下有庶長女,如今身懷六甲。另外,大公子養在一位侍妾名下,已經四歲有餘。”
處處透著不對勁。林七許眯著眼,竟一語道破關鍵,問:“大公子的生母隻是一名姬妾嗎?”她聽得仔細,燕許用的是養,而非別的詞匯,值得琢磨。
燕許搖頭,咬著唇道:“寧氏四年前生了大公子,隻是染病去世,這才養在吳姬處。”
林七許瞬間便懂,瞧燕許的模樣,必有內情。
大公子是王爺的長子,怎會這樣不重視,隻養在一名位份低下的姬妾處,王妃無子,若是王爺喜歡,完全可以養在正院,充當嫡子。可見是生母犯了事,連帶著孩子都被王爺嫌棄了。
外頭似乎來了人,佩玖和晴好杵在門簾處,簡直手足無措。林七許靜靜看著秦嬤嬤布滿溝壑的臉依舊不悲不喜,肅正嚴厲,淡淡道:“三日後,王爺坐快船回京複命,林姑娘和一應人等可收拾一陣子,五日後會有人接姑娘乘船北上。王爺吩咐,待姑娘進了府,一切聽王妃安排。”
林七許明眸善眯,微笑道:“辛苦嬤嬤走一趟了。”
“若無事,老奴先行告退。”秦嬤嬤的語調不急不慢,不高不低。對著她,一直都是這樣冰冷冷的老臉,林七許也不喜她,自然不會多作挽留
撩開簾子前,秦嬤嬤隨意打量了佩玖與晴好幾眼,輕輕一哂:“林姑娘,恕老奴多嘴。王府規矩森嚴,奴才都是精挑細選的老實人,帶不帶得進府,都是王妃說了算的。”
“多謝嬤嬤提點。”林七許一律應下。
除了曾交好的一位堂妹林舒窈,再無他人登門拜訪。她在江南的最後一段時光,就這樣波瀾不驚,平淡如水地過去了。
其餘故人,因種種顧忌,到底斷了聯係。隻道,有緣再會。
……
江麵廣闊,波浪被寒風卷起一陣陣離別的蕭瑟與悲意。
北風蕭肅,吹得船頂的錦旗颯颯作響。
林七許登船的一瞬,頗是眩暈,好似一望無際的河水鋪天蓋地地傾倒在她身上,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
“可是暈船?”燕許道。
她慢慢搖頭,道:“這幾日,身上不太爽利。”
身上困乏的很,接連發生這樣多的事,怎能安心入眠。
臨別故土,周圍視線一片冷漠。林七許心性雖堅若磐石,事到如今,難免倉皇戚戚,在燕許的攙扶下,穩穩踏上船舷。
昔日所念,不過離開林府,不再受趙氏牽製,不再拖累弟弟在外苦讀。
今朝心想事成,她將自己逼到了一個沒有退路的絕境。林氏,與她再無分毫幹係,她愛的人都死在了那冰冷冷的府邸裏,一卷草席,一生安葬。
她不會忘的。
晴好打起船艙的海棠紅繡簾,林七許正欲彎腰進入,隻聽岸邊傳來一聲聲的“長姐”,熟悉又溫暖,伴著呼嘯的北邊灌進她被凍得通紅的雙耳。
她猛地仰頭去看,一顆心幾乎快撲出胸膛。
從揚州到此處,不過三五日的車馬程,其琛是趕回來了嗎?
視線雖被阻擋,但不妨礙林七許的極力遠眺,一絲失望凝在眉間,模糊瞧見,是兩個尚且幼小瘦弱的少年,站在寒風裏,振臂揮手,湮沒在風聲裏的聲音,似乎還帶著哭腔。
“長姐—長姐——等致遠和明誌赴京備考————”
風聲有嗚嗚的悲咽,襯得聲音是那樣的不真切。
沒人能懂林七許這一刻的心情。
從事發之日起,她飽受白眼與各種羞辱,若非她心性堅毅,心有所執,早就一條白綾了結自個兒了。備受淒冷,浸透在苦痛裏的心竟一時有了流淚的衝動。
那兩名少年是林舒窈的弟弟。那年,她與其琛回祖宅拜見族長,被正式記入族譜,無意間撞見十歲出頭的林舒窈被嫡母責罰,十根手指頭被滾燙的熱水澆下,竟能咬牙忍下,又是怎樣的滔天恨意。
其琛拉過她袖子,笑嘻嘻道:“姐姐,這女孩子真好看。”
她靜笑不語,同族宗親,好看有甚用。
“我以後就要找這樣好看的。”林其琛又喜滋滋地補了一句。
弟弟愛俏,所以才會知會自己,不忍一朵嬌俏的花兒摧折在其眼下。
不過自己出手相救,怎會是如此原因。
舒窈雖美,和妹妹卻不大一樣。
大概是從她身上望見了從前的自己,一時心軟,委婉地在族長前說了說。
確切而言,林舒窈是她尚未出五服的堂妹,父親乃旁係子弟,在外任縣丞,嫡母卻是江淮四大家楚家夫人的表侄女,很有手段,拿捏他們三姐弟,不費吹灰之力。論起楚家,還有親菱,亦是同樣的可憐人——命運無法自主的弱小。
這些年,她雖自顧不暇,卻也時不時送些銀錢給林舒窈,還會指點一二,隻當是給曾經的自己一份慰藉。
船已緩緩開起,船槳蕩開一圈圈漣漪,三艘大船當先乘風破浪,後麵跟著五艘儀製略次一等的小船,呈品字形行駛在河道中,漸漸地,離碼頭愈發遠了,林七許含著淚意,斜倚在臨窗的長榻上,猛地灌了一大口茶。
寓意甚佳。
可她的後半生,還能有豔陽高照的一天嗎。
燕許瞄了眼靜如沉水的林七許,打從一開始的瞧不起,她已經慢慢正視,細細觀察了。王府水深,她很糾結要不要同這位目前的主子說一說後院的情況。
林七許剔透玲瓏,見燕許蹙眉微愁,悠悠抬眸,對上燕許躊躇不已的目光,看得後者猛地縮回了視線,她這才發問:“勞煩燕許同我說說,王府裏是個什麽情況。”
燕許頗是誠惶誠恐:“這可折煞奴婢了。林姑娘若是想知道,奴婢便一一說來。”
“奴婢在王府內伺候書房,此次方有幸跟著王爺出來。後院的頭一份自是王妃娘娘,與王爺情深意重,掌家理事,淑惠端莊,在京城風評很好,膝下的郡主過年便四歲了。另外,韓庶妃生養了二公子與三小姐,去年抬的位份。尤姬膝下有庶長女,如今身懷六甲。另外,大公子養在一位侍妾名下,已經四歲有餘。”
處處透著不對勁。林七許眯著眼,竟一語道破關鍵,問:“大公子的生母隻是一名姬妾嗎?”她聽得仔細,燕許用的是養,而非別的詞匯,值得琢磨。
燕許搖頭,咬著唇道:“寧氏四年前生了大公子,隻是染病去世,這才養在吳姬處。”
林七許瞬間便懂,瞧燕許的模樣,必有內情。
大公子是王爺的長子,怎會這樣不重視,隻養在一名位份低下的姬妾處,王妃無子,若是王爺喜歡,完全可以養在正院,充當嫡子。可見是生母犯了事,連帶著孩子都被王爺嫌棄了。
外頭似乎來了人,佩玖和晴好杵在門簾處,簡直手足無措。林七許靜靜看著秦嬤嬤布滿溝壑的臉依舊不悲不喜,肅正嚴厲,淡淡道:“三日後,王爺坐快船回京複命,林姑娘和一應人等可收拾一陣子,五日後會有人接姑娘乘船北上。王爺吩咐,待姑娘進了府,一切聽王妃安排。”
林七許明眸善眯,微笑道:“辛苦嬤嬤走一趟了。”
“若無事,老奴先行告退。”秦嬤嬤的語調不急不慢,不高不低。對著她,一直都是這樣冰冷冷的老臉,林七許也不喜她,自然不會多作挽留
撩開簾子前,秦嬤嬤隨意打量了佩玖與晴好幾眼,輕輕一哂:“林姑娘,恕老奴多嘴。王府規矩森嚴,奴才都是精挑細選的老實人,帶不帶得進府,都是王妃說了算的。”
“多謝嬤嬤提點。”林七許一律應下。
除了曾交好的一位堂妹林舒窈,再無他人登門拜訪。她在江南的最後一段時光,就這樣波瀾不驚,平淡如水地過去了。
其餘故人,因種種顧忌,到底斷了聯係。隻道,有緣再會。
……
江麵廣闊,波浪被寒風卷起一陣陣離別的蕭瑟與悲意。
北風蕭肅,吹得船頂的錦旗颯颯作響。
林七許登船的一瞬,頗是眩暈,好似一望無際的河水鋪天蓋地地傾倒在她身上,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
“可是暈船?”燕許道。
她慢慢搖頭,道:“這幾日,身上不太爽利。”
身上困乏的很,接連發生這樣多的事,怎能安心入眠。
臨別故土,周圍視線一片冷漠。林七許心性雖堅若磐石,事到如今,難免倉皇戚戚,在燕許的攙扶下,穩穩踏上船舷。
昔日所念,不過離開林府,不再受趙氏牽製,不再拖累弟弟在外苦讀。
今朝心想事成,她將自己逼到了一個沒有退路的絕境。林氏,與她再無分毫幹係,她愛的人都死在了那冰冷冷的府邸裏,一卷草席,一生安葬。
她不會忘的。
晴好打起船艙的海棠紅繡簾,林七許正欲彎腰進入,隻聽岸邊傳來一聲聲的“長姐”,熟悉又溫暖,伴著呼嘯的北邊灌進她被凍得通紅的雙耳。
她猛地仰頭去看,一顆心幾乎快撲出胸膛。
從揚州到此處,不過三五日的車馬程,其琛是趕回來了嗎?
視線雖被阻擋,但不妨礙林七許的極力遠眺,一絲失望凝在眉間,模糊瞧見,是兩個尚且幼小瘦弱的少年,站在寒風裏,振臂揮手,湮沒在風聲裏的聲音,似乎還帶著哭腔。
“長姐—長姐——等致遠和明誌赴京備考————”
風聲有嗚嗚的悲咽,襯得聲音是那樣的不真切。
沒人能懂林七許這一刻的心情。
從事發之日起,她飽受白眼與各種羞辱,若非她心性堅毅,心有所執,早就一條白綾了結自個兒了。備受淒冷,浸透在苦痛裏的心竟一時有了流淚的衝動。
那兩名少年是林舒窈的弟弟。那年,她與其琛回祖宅拜見族長,被正式記入族譜,無意間撞見十歲出頭的林舒窈被嫡母責罰,十根手指頭被滾燙的熱水澆下,竟能咬牙忍下,又是怎樣的滔天恨意。
其琛拉過她袖子,笑嘻嘻道:“姐姐,這女孩子真好看。”
她靜笑不語,同族宗親,好看有甚用。
“我以後就要找這樣好看的。”林其琛又喜滋滋地補了一句。
弟弟愛俏,所以才會知會自己,不忍一朵嬌俏的花兒摧折在其眼下。
不過自己出手相救,怎會是如此原因。
舒窈雖美,和妹妹卻不大一樣。
大概是從她身上望見了從前的自己,一時心軟,委婉地在族長前說了說。
確切而言,林舒窈是她尚未出五服的堂妹,父親乃旁係子弟,在外任縣丞,嫡母卻是江淮四大家楚家夫人的表侄女,很有手段,拿捏他們三姐弟,不費吹灰之力。論起楚家,還有親菱,亦是同樣的可憐人——命運無法自主的弱小。
這些年,她雖自顧不暇,卻也時不時送些銀錢給林舒窈,還會指點一二,隻當是給曾經的自己一份慰藉。
船已緩緩開起,船槳蕩開一圈圈漣漪,三艘大船當先乘風破浪,後麵跟著五艘儀製略次一等的小船,呈品字形行駛在河道中,漸漸地,離碼頭愈發遠了,林七許含著淚意,斜倚在臨窗的長榻上,猛地灌了一大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