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陰虛失眠
醫術在身,穿到古代成團寵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三叔公那邊,顧硯山沒有多想過,他明白那些老東西慣是躲在後麵使壞。
自己以前對西院暗中欺負,族長幾人裝著不知道,吭都不吭一聲。
可若是自己真得罪李員外,他們隻會跟著踩一腳就趕緊撇清,不會替自己辯解半句。
自己既要對金針堂打壓,又要把自己摘出來,可不能當了三房五房的手中棒槌。
顧硯山心裏這樣想著,重新坐回四方酒肆,不管掌櫃白眼翻上天,又讓夥計把自己之前存的一角酒和茴香豆端出來。
反正金針堂在那裏不會跑,他不急,準備耗上一段時間,先把三房五房有什麽意圖弄清楚再說。
之前顧二伯就對顧沐雲說過,別看顧硯山長得粗野,其實最是奸詐狡猾,要不然西院幾家人也不會處處被挑釁壓製著。
顧硯山在酒肆跟三老太爺他們耗時間,金針堂此時卻有點熱鬧。
之前的患者已經走了大半,現在又來了新病人,病情不是腰腿痛,也不是傷風受涼。
之前跑來“聽書”的婆子又來了,還帶來一個穿著光鮮衣裙,但精神很是萎靡的婦人:“顧小郎中,你幫我妹子看一下,她能吃能喝,就是晚上睡不著覺,你看她是啥病,醫館去過無數次,藥錢花了不少,還喝了幾碗神水都沒起作用。”
婦人姓符,住在鎮上,也可以理解為是“聽書大娘”的話友。
聽書大娘一直在她家大門口擺攤賣菜,兩人天天都要說家長裏短,符氏的身體不好自然是最好的話題。
她天天來金針堂聽熱鬧,知道顧小郎中雖然年紀小,人長得也像女子秀氣,可醫術不錯。
現在見符氏病了許久不見好,家裏銀錢全部花在藥上,就半勸半哄的弄來金針堂,想讓她試試。
顧沐雲聽到患者因為失眠吃過很多藥,這是內科,跟自己擅長的疼痛科不同,需要認真診斷,就把人帶去自己的診桌邊道:“大嬸先坐下,我給你診脈看診!”
符氏已經看過郎中,就連縣城裏也去過,剛開始聽到聽書大娘說金針堂如何如何厲害,還以為是一個老醫生,至少也是一個穩重的青年郎中。
可此時見到的居然是一個不到及冠的少年,而且還是紮針拔罐這些遊方郎中的醫術,頓時大失所望。
不過自己已經來了,看著這裏也有其他患者,符氏勉強坐下,沒有伸手搭脈,先開口道:“不瞞小郎中,我已經請好幾個郎中開方吃過,說的病一樣,開的方也一樣,病時好時壞,總沒有穩定下來。
小郎中要是以前有治過這種病,我就看看,若是沒有治過,就不麻煩你了。”
顧沐雲聽出她話裏意思:能治才治,不能治就別丟臉。
她笑了笑:“大嬸別急,郎中治病要講究望聞問切,我這才隻是‘望聞’,還沒有開始‘問切’,若是直接說能治或者不能治,都是對你在敷衍,大嬸肯定不想這樣吧!”
符氏伸出手臂,把手腕放在脈枕上:“小郎中說得有道理,你就診脈吧!”卻不說自己的病情,這是有意要考驗顧沐雲的醫術。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行為,四診裏之所以把“望聞問”放在前麵,就是這三診在診病過程中的重要性,最後才是用摸脈驗證。
如果單靠診脈斷病,必定會出現誤差,但現在對患者無法有過多解釋,顧沐雲直接搭指診脈,開始診病。
先觀察符氏麵容,見她情緒激動,麵紅顴赤,皮膚萎黃,再張嘴看舌,舌紅無苔。
診脈上,脈左寸關略大,兩尺細弱。
顧沐雲以前考中醫師證時雖然有學過中醫診斷學,但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還是有區別的。
尤其是有醫院的各種檢查單,針灸師的脈診其實已經成了一種擺設。
好在這些天來她一邊給人紮針、一邊看醫書惡補練習脈診,還是有收獲。
診脈用三指放在患者手腕上,定出“寸關尺”三部,其中患者左右手的寸、關、尺分別對應不同髒腑。網圖 左手寸脈:心、心包絡
左手關脈:肝、膽
左手尺脈:腎、膀胱
右手寸脈:肺、胸中
右手關脈:脾、胃
右手尺脈:腎(或命門)、大腸。
中醫沒有儀器檢查,醫生隻要辨別出各部位的脈相,就能診斷出病變在哪個髒腑。
此時符氏的兩手寸關脈大,而尺部弱,結合表症,那就是心、肝火旺,而腎水虧虛。
外觀色,內診脈,顧沐雲心裏有數:“大嬸,你這是腎虛火旺,需要滋陰安神!”
符氏聽到顧沐雲說出自己的病,臉上頓時露出笑容。
可轉眼又愁眉苦臉:“小郎中說的非常對,杏林堂和縣裏的郎中也說我是肝火旺,腎水虧,可開了方喝下去總是不見好。”
心裏對顧小郎中有了信任,符氏也打開話匣子,把自己的病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她年紀四十五歲,育有兩女兩兒,平素體虛,腰背酸痛,因三月前跟人發生口角,被對方突然潑水差點氣暈,當時隻感覺頭昏眼花,入夜後自己覺有熱氣從下上衝,心中煩亂,汗出,驚恐萬狀,自此不敢入睡,每晚發作一兩次。
符氏說到起病原因還在記憶猶新:“我就隻是走路踩了她家門口一棵草,那女人就跟我大吵大鬧,還潑水,不過我也把她頭發扯了一縷才消氣。”
看樣子氣消了,可病也落下了,脈症合參,診為陰虛血虧,突受暴驚,心氣散亂,虛火上擾,導致的心神不寧。
顧沐雲問:“大嬸,你可有把平時喝的藥方帶來?”
符氏趕緊從自己荷包裏取出兩張紙:“這是杏林堂開的,這是縣城郎中開的。”
顧沐雲接過細看,兩張處方大同小異,都是熟地黃、酒萸肉、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酸棗仁、龍膽草等,這就是六味地黃丸加減的配方。
六味地黃丸主治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的症狀,又添加龍膽草瀉肝火,酸棗仁安神。
顧沐雲雖然自己還沒有開過方,但也能辯出符氏這種典型案例,說明兩個醫館的郎中開方都是非常對症的。
可是,為什麽明明對症下藥沒有起作用,顧沐雲陷入沉思。
就在她看著藥方思索間,符氏又開口說話了:“都說藥不對症哪怕使船裝,我的藥渣裝一筐子,錢花了不少,唉,每天喝得我肚子發脹連飯都吃不下,還沒有效果!”
發脹!
顧沐雲心裏豁然開朗,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
自己以前對西院暗中欺負,族長幾人裝著不知道,吭都不吭一聲。
可若是自己真得罪李員外,他們隻會跟著踩一腳就趕緊撇清,不會替自己辯解半句。
自己既要對金針堂打壓,又要把自己摘出來,可不能當了三房五房的手中棒槌。
顧硯山心裏這樣想著,重新坐回四方酒肆,不管掌櫃白眼翻上天,又讓夥計把自己之前存的一角酒和茴香豆端出來。
反正金針堂在那裏不會跑,他不急,準備耗上一段時間,先把三房五房有什麽意圖弄清楚再說。
之前顧二伯就對顧沐雲說過,別看顧硯山長得粗野,其實最是奸詐狡猾,要不然西院幾家人也不會處處被挑釁壓製著。
顧硯山在酒肆跟三老太爺他們耗時間,金針堂此時卻有點熱鬧。
之前的患者已經走了大半,現在又來了新病人,病情不是腰腿痛,也不是傷風受涼。
之前跑來“聽書”的婆子又來了,還帶來一個穿著光鮮衣裙,但精神很是萎靡的婦人:“顧小郎中,你幫我妹子看一下,她能吃能喝,就是晚上睡不著覺,你看她是啥病,醫館去過無數次,藥錢花了不少,還喝了幾碗神水都沒起作用。”
婦人姓符,住在鎮上,也可以理解為是“聽書大娘”的話友。
聽書大娘一直在她家大門口擺攤賣菜,兩人天天都要說家長裏短,符氏的身體不好自然是最好的話題。
她天天來金針堂聽熱鬧,知道顧小郎中雖然年紀小,人長得也像女子秀氣,可醫術不錯。
現在見符氏病了許久不見好,家裏銀錢全部花在藥上,就半勸半哄的弄來金針堂,想讓她試試。
顧沐雲聽到患者因為失眠吃過很多藥,這是內科,跟自己擅長的疼痛科不同,需要認真診斷,就把人帶去自己的診桌邊道:“大嬸先坐下,我給你診脈看診!”
符氏已經看過郎中,就連縣城裏也去過,剛開始聽到聽書大娘說金針堂如何如何厲害,還以為是一個老醫生,至少也是一個穩重的青年郎中。
可此時見到的居然是一個不到及冠的少年,而且還是紮針拔罐這些遊方郎中的醫術,頓時大失所望。
不過自己已經來了,看著這裏也有其他患者,符氏勉強坐下,沒有伸手搭脈,先開口道:“不瞞小郎中,我已經請好幾個郎中開方吃過,說的病一樣,開的方也一樣,病時好時壞,總沒有穩定下來。
小郎中要是以前有治過這種病,我就看看,若是沒有治過,就不麻煩你了。”
顧沐雲聽出她話裏意思:能治才治,不能治就別丟臉。
她笑了笑:“大嬸別急,郎中治病要講究望聞問切,我這才隻是‘望聞’,還沒有開始‘問切’,若是直接說能治或者不能治,都是對你在敷衍,大嬸肯定不想這樣吧!”
符氏伸出手臂,把手腕放在脈枕上:“小郎中說得有道理,你就診脈吧!”卻不說自己的病情,這是有意要考驗顧沐雲的醫術。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行為,四診裏之所以把“望聞問”放在前麵,就是這三診在診病過程中的重要性,最後才是用摸脈驗證。
如果單靠診脈斷病,必定會出現誤差,但現在對患者無法有過多解釋,顧沐雲直接搭指診脈,開始診病。
先觀察符氏麵容,見她情緒激動,麵紅顴赤,皮膚萎黃,再張嘴看舌,舌紅無苔。
診脈上,脈左寸關略大,兩尺細弱。
顧沐雲以前考中醫師證時雖然有學過中醫診斷學,但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還是有區別的。
尤其是有醫院的各種檢查單,針灸師的脈診其實已經成了一種擺設。
好在這些天來她一邊給人紮針、一邊看醫書惡補練習脈診,還是有收獲。
診脈用三指放在患者手腕上,定出“寸關尺”三部,其中患者左右手的寸、關、尺分別對應不同髒腑。網圖 左手寸脈:心、心包絡
左手關脈:肝、膽
左手尺脈:腎、膀胱
右手寸脈:肺、胸中
右手關脈:脾、胃
右手尺脈:腎(或命門)、大腸。
中醫沒有儀器檢查,醫生隻要辨別出各部位的脈相,就能診斷出病變在哪個髒腑。
此時符氏的兩手寸關脈大,而尺部弱,結合表症,那就是心、肝火旺,而腎水虧虛。
外觀色,內診脈,顧沐雲心裏有數:“大嬸,你這是腎虛火旺,需要滋陰安神!”
符氏聽到顧沐雲說出自己的病,臉上頓時露出笑容。
可轉眼又愁眉苦臉:“小郎中說的非常對,杏林堂和縣裏的郎中也說我是肝火旺,腎水虧,可開了方喝下去總是不見好。”
心裏對顧小郎中有了信任,符氏也打開話匣子,把自己的病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她年紀四十五歲,育有兩女兩兒,平素體虛,腰背酸痛,因三月前跟人發生口角,被對方突然潑水差點氣暈,當時隻感覺頭昏眼花,入夜後自己覺有熱氣從下上衝,心中煩亂,汗出,驚恐萬狀,自此不敢入睡,每晚發作一兩次。
符氏說到起病原因還在記憶猶新:“我就隻是走路踩了她家門口一棵草,那女人就跟我大吵大鬧,還潑水,不過我也把她頭發扯了一縷才消氣。”
看樣子氣消了,可病也落下了,脈症合參,診為陰虛血虧,突受暴驚,心氣散亂,虛火上擾,導致的心神不寧。
顧沐雲問:“大嬸,你可有把平時喝的藥方帶來?”
符氏趕緊從自己荷包裏取出兩張紙:“這是杏林堂開的,這是縣城郎中開的。”
顧沐雲接過細看,兩張處方大同小異,都是熟地黃、酒萸肉、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酸棗仁、龍膽草等,這就是六味地黃丸加減的配方。
六味地黃丸主治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的症狀,又添加龍膽草瀉肝火,酸棗仁安神。
顧沐雲雖然自己還沒有開過方,但也能辯出符氏這種典型案例,說明兩個醫館的郎中開方都是非常對症的。
可是,為什麽明明對症下藥沒有起作用,顧沐雲陷入沉思。
就在她看著藥方思索間,符氏又開口說話了:“都說藥不對症哪怕使船裝,我的藥渣裝一筐子,錢花了不少,唉,每天喝得我肚子發脹連飯都吃不下,還沒有效果!”
發脹!
顧沐雲心裏豁然開朗,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