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李斯的提議,爭吵!
大秦:化身人屠,祖龍求我別殺了 作者:黑五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做臣子能做到我這個份兒上,此生無憾啊!”
惡夫這話並不是拍嬴政馬屁,而是真心實意的有感而發。
縱觀古今,能得君王百分百信任的臣子又有幾人?更別說是這樣未卜先知的離奇之事!
至少他在嬴政這裏,享受了絕對的信任,也不曾感受到一絲身為臣子有心無力,滿腔抱負不得實現的無奈。
嬴政聞聽此言,臉上閃過一絲戲謔,“知道就好,就你這秉性若是跟了其他君王,你就是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殺!”
惡夫聽後,不禁哈哈大笑,他明白嬴政的言外之意。在其他君王手下,他這樣直言不諱的性格確實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他低聲嘀咕一句,“來就是奔著你,不是你,我就做個鄉野村夫也挺自在!”
“什麽?!”嬴政有些疑惑,他實在沒聽清這貨嘀咕的什麽。
惡夫回神連忙搖頭,笑道:“所謂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當初選擇大王,就是算準了這一點。”
“哈哈哈....”
兩人談笑間,氣氛稍加緩和。
這時,惡夫收起笑容,忽然道:“大王,我令楊端和組建情報機構,日後可充當耳目,了解掌控天下事,以免出現欺君瞞上,橫行一方之事。”
“情報機構?”
嬴政愣了一下,繼而眼底閃過一抹火熱,“此舉甚妙,你全權提領此事,務必要讓其盡快組建落地,安插探子於天下。”
惡夫有些不解,怎麽嬴政忽然這麽興奮,但也沒有出言詢問。
.......
又過了七八日。
秦國隴西、內史、漢中三郡連綿大雨不停,致使渭水水位暴漲,從而也導致河東郡安邑、三川郡洛陽、內河中遊段遭受極大威脅。
朝堂內。
三日前歸來的孟燦麵色如鉛,凝重無比,“大王,我等歸來之際,這水位便如脫韁野馬般持續上漲,處於下遊的韓魏兩地也會被洪災肆虐!”
“臣提議!”李斯挺身而出,冷冽的聲音仿佛寒風吹過:“當務之急,是確保我秦國土地安然無恙,至於韓魏兩地遇災……必要時唯有舍棄。”
此語一出,韓魏歸降而來的潘寧、樂曄、暴鳶等人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盡管已歸順秦國,可他們終究還是韓魏兩國之人。
家鄉,就在那!
倘若真如李斯所言,故土家鄉豈不是要淪為修羅地獄?
此時此刻,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惡夫,眼神中滿是哀求之意。他們無法開口駁斥李斯,唯一的希望便寄托在惡夫身上。
“李斯,你究竟在胡言亂語些什麽?!”
惡夫的雙眼瞬間變得銳利如劍,狠狠地瞪了李斯一眼,“韓魏兩地既然已歸入我秦國版圖,那便是我秦國的土地。”
“兩國子民亦是我秦國的子民!”
“你的想法簡直是危險至極!”
見惡夫開口,暴鳶等人如釋重負,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惡夫邁步走出隊列,來到大殿中央,沉聲道:“這些話我已說過無數遍,七國本是同根同源,如今群雄割據,說到底不過是自家兄弟的矛盾。”
“妄圖分裂之人,死不足惜,殺之而後快,這毋庸置疑。”
“但倘若爾等都抱著這種厚此薄彼的想法施政,倒不如直接將六國子民全殺了,也省的將來再次出現分裂。”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在場的朝臣皆為執政權臣,一言一行影響著無數人的身家性命!
他們若是秉持這種區別對待的理念執政,六國百姓也不是傻子,長期以往被人區別對待,早晚會揭竿而起。
到那時,曆史車輪滾滾轉動,少不得又要來上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李斯沉默不語,昂首直麵那惡夫,心中亦是牢騷滿腹。
你這惡夫殺人如麻,如今卻又假仁假義起來了?難道,這世間的善惡都要被你一人獨占了不成?
此時此刻,李斯心中對那惡夫的不滿如潮水般洶湧,眼神也變得如寒冰般冷冽,“太尉,照你所言,我大秦豈不是要將全部家當掏空來救災?”
“渭水一旦泛濫,便如決堤之洪,波及數國!”
“他人隻需管理一郡之民便可保江山無虞,可我大秦呢?”
“六郡之地,牽連數十城,縱使你帶回金山銀山,又怎能承受這等重壓?”
當初,惡夫提議將災難轉嫁,去韓魏兩國奪取些土地以分攤水災之險。未曾想,這一去,竟直接將人家滅了,敵人變成自家土地。
而這水災不偏不倚,恰好降臨在渭水上,這渭水源遠流長,支流眾多。
其流經韓魏兩地,於洛陽分流,一麵直奔齊國,歸入黃河,奔騰入海,一麵流經大梁,匯入淮水,東流入海。
細細盤算,就連齊國和楚國也難以幸免,唯有燕趙能逃過此劫。
然而楚國本就實力強大,這點影響自然不在話下,齊國久臨黃河,在河道治理上頗費心力,這匯入黃河的渭水也不足為懼。
燕趙就更不用說了,人家相距甚遠,人家看熱鬧還來不及呢。
此消彼長,唯有秦國倒了大黴,即便扛過了這水災,也至少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複元氣。
“您總是將大業掛在嘴上,何故這個時候起了婦人之見?”李斯依舊自顧自道,全然沒注意到眾人變了的臉色。
能提出這個意見,非但不是沒考慮惡夫,反而正是因為考慮了惡夫那損人利己的本性,覺著他一定會讚成自己的提議。
如今以為是十拿九穩的提議,竟然被老相識惡夫給駁了,這讓他心頭極為埋怨惡夫。
這次韓魏被滅,師兄韓非被大王軟禁鹹陽,並且絲毫不掩飾對他的欣賞,想要委以重任。
加上韓非在韓國百姓心目中威望極高,將來一旦選擇為官,再加上原韓民的支持,攀升速度絕對要高於自己。
他與韓非當年跟隨老師荀子時,就多為不合。這也讓他有了十分急切的緊張感,想要趕緊凸顯自己的才能,以免日後被韓非壓在頭上。
惡夫這話並不是拍嬴政馬屁,而是真心實意的有感而發。
縱觀古今,能得君王百分百信任的臣子又有幾人?更別說是這樣未卜先知的離奇之事!
至少他在嬴政這裏,享受了絕對的信任,也不曾感受到一絲身為臣子有心無力,滿腔抱負不得實現的無奈。
嬴政聞聽此言,臉上閃過一絲戲謔,“知道就好,就你這秉性若是跟了其他君王,你就是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殺!”
惡夫聽後,不禁哈哈大笑,他明白嬴政的言外之意。在其他君王手下,他這樣直言不諱的性格確實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他低聲嘀咕一句,“來就是奔著你,不是你,我就做個鄉野村夫也挺自在!”
“什麽?!”嬴政有些疑惑,他實在沒聽清這貨嘀咕的什麽。
惡夫回神連忙搖頭,笑道:“所謂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當初選擇大王,就是算準了這一點。”
“哈哈哈....”
兩人談笑間,氣氛稍加緩和。
這時,惡夫收起笑容,忽然道:“大王,我令楊端和組建情報機構,日後可充當耳目,了解掌控天下事,以免出現欺君瞞上,橫行一方之事。”
“情報機構?”
嬴政愣了一下,繼而眼底閃過一抹火熱,“此舉甚妙,你全權提領此事,務必要讓其盡快組建落地,安插探子於天下。”
惡夫有些不解,怎麽嬴政忽然這麽興奮,但也沒有出言詢問。
.......
又過了七八日。
秦國隴西、內史、漢中三郡連綿大雨不停,致使渭水水位暴漲,從而也導致河東郡安邑、三川郡洛陽、內河中遊段遭受極大威脅。
朝堂內。
三日前歸來的孟燦麵色如鉛,凝重無比,“大王,我等歸來之際,這水位便如脫韁野馬般持續上漲,處於下遊的韓魏兩地也會被洪災肆虐!”
“臣提議!”李斯挺身而出,冷冽的聲音仿佛寒風吹過:“當務之急,是確保我秦國土地安然無恙,至於韓魏兩地遇災……必要時唯有舍棄。”
此語一出,韓魏歸降而來的潘寧、樂曄、暴鳶等人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盡管已歸順秦國,可他們終究還是韓魏兩國之人。
家鄉,就在那!
倘若真如李斯所言,故土家鄉豈不是要淪為修羅地獄?
此時此刻,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惡夫,眼神中滿是哀求之意。他們無法開口駁斥李斯,唯一的希望便寄托在惡夫身上。
“李斯,你究竟在胡言亂語些什麽?!”
惡夫的雙眼瞬間變得銳利如劍,狠狠地瞪了李斯一眼,“韓魏兩地既然已歸入我秦國版圖,那便是我秦國的土地。”
“兩國子民亦是我秦國的子民!”
“你的想法簡直是危險至極!”
見惡夫開口,暴鳶等人如釋重負,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惡夫邁步走出隊列,來到大殿中央,沉聲道:“這些話我已說過無數遍,七國本是同根同源,如今群雄割據,說到底不過是自家兄弟的矛盾。”
“妄圖分裂之人,死不足惜,殺之而後快,這毋庸置疑。”
“但倘若爾等都抱著這種厚此薄彼的想法施政,倒不如直接將六國子民全殺了,也省的將來再次出現分裂。”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在場的朝臣皆為執政權臣,一言一行影響著無數人的身家性命!
他們若是秉持這種區別對待的理念執政,六國百姓也不是傻子,長期以往被人區別對待,早晚會揭竿而起。
到那時,曆史車輪滾滾轉動,少不得又要來上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李斯沉默不語,昂首直麵那惡夫,心中亦是牢騷滿腹。
你這惡夫殺人如麻,如今卻又假仁假義起來了?難道,這世間的善惡都要被你一人獨占了不成?
此時此刻,李斯心中對那惡夫的不滿如潮水般洶湧,眼神也變得如寒冰般冷冽,“太尉,照你所言,我大秦豈不是要將全部家當掏空來救災?”
“渭水一旦泛濫,便如決堤之洪,波及數國!”
“他人隻需管理一郡之民便可保江山無虞,可我大秦呢?”
“六郡之地,牽連數十城,縱使你帶回金山銀山,又怎能承受這等重壓?”
當初,惡夫提議將災難轉嫁,去韓魏兩國奪取些土地以分攤水災之險。未曾想,這一去,竟直接將人家滅了,敵人變成自家土地。
而這水災不偏不倚,恰好降臨在渭水上,這渭水源遠流長,支流眾多。
其流經韓魏兩地,於洛陽分流,一麵直奔齊國,歸入黃河,奔騰入海,一麵流經大梁,匯入淮水,東流入海。
細細盤算,就連齊國和楚國也難以幸免,唯有燕趙能逃過此劫。
然而楚國本就實力強大,這點影響自然不在話下,齊國久臨黃河,在河道治理上頗費心力,這匯入黃河的渭水也不足為懼。
燕趙就更不用說了,人家相距甚遠,人家看熱鬧還來不及呢。
此消彼長,唯有秦國倒了大黴,即便扛過了這水災,也至少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複元氣。
“您總是將大業掛在嘴上,何故這個時候起了婦人之見?”李斯依舊自顧自道,全然沒注意到眾人變了的臉色。
能提出這個意見,非但不是沒考慮惡夫,反而正是因為考慮了惡夫那損人利己的本性,覺著他一定會讚成自己的提議。
如今以為是十拿九穩的提議,竟然被老相識惡夫給駁了,這讓他心頭極為埋怨惡夫。
這次韓魏被滅,師兄韓非被大王軟禁鹹陽,並且絲毫不掩飾對他的欣賞,想要委以重任。
加上韓非在韓國百姓心目中威望極高,將來一旦選擇為官,再加上原韓民的支持,攀升速度絕對要高於自己。
他與韓非當年跟隨老師荀子時,就多為不合。這也讓他有了十分急切的緊張感,想要趕緊凸顯自己的才能,以免日後被韓非壓在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