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清穿]團寵格格是食修 作者:滿汀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礽沉默,瓜爾佳氏紅了眼。
兩口子溫言軟語地勸,將所有的為難與考量都說盡。毫無保留的,讓胤禛跟烏拉那拉氏都愣了好麽?好在甫一開席,額林珠就自持形象,將所有人等都攆出去了。屋裏就他們兩家六個人,倒也沒有走露風聲之虞。
胤礽也震驚,但他倒是沒往菜上麵琢磨。畢竟一樣的飯菜,老四夫妻倆也沒少揮筷如雨。不可能他們都沒事兒,偏自家三口齊齊中了招兒!
還當自己心係愛女,捨不得她難過,話趕話沒了點收斂。
橫豎再去哪兒,自己這動向也得被朝廷掌握。要麽是皇阿瑪,要麽就是下一任皇上。依著現在這情況,老四基本穩了。那早點知道,晚點知道的,早晚他都得知道。不如佯裝成故意,再賣個順水人情?
雖然兒子們一個賽一個不爭氣,但終歸是親生的呀!
若可以,胤礽還是想與他們留幾分餘蔭的。
就好像皇阿瑪當時別他傷的多深,多重,又有幾多荒唐,事隔經年也會悄然忘卻。隻記得自己是他曾嘔心瀝血,苦苦培養了三十餘年的兒子。也曾被他誇過自幼讀書,深明大義。上則祖宗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
到底有狠心兒女,少見狠心爹娘。
可惜這個道理,當年的他不懂 ,也無從體會。
第143章
胤禛有點懵, 腳底下像是踩了棉花般。
軟乎乎踩不到實地上。
好在家人之外,他對誰都是那般冷冰冰,沒表情就是最大表情的樣子。才心中再如何驚濤駭浪, 麵上也不表露分毫。穩穩地接住了二哥遞過來的橄欖枝:「二哥放心,但凡弟弟有餘力,便不會袖手侄女跟侄子們。」
「定如自己子女般, 照拂也嚴格約束他們。」
就等他這話的胤礽拱手:「好, 有你這話, 二哥就放心了。老四你……以前就是個好的, 以後必然更好。不過行百裏者半九十,前車之鑑猶在。你,萬萬記得當初皇阿瑪贈你那四字。」
「戒急用忍,如此方能行穩致遠。」
「二哥放心,弟弟記下了!」胤禛點頭,再拜謝過。
兩人相視一笑, 默契已生。
等康熙再來看胤礽的時候, 談及這次探望,胤礽就不由感慨:「四弟是個有心的。當年兒子當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忠心耿耿。常有直言勸諫,殊為盡心。可惜……」
「到底兒子德薄才寡, 非但不能察納雅言。還因四弟為孝懿皇後養子、德妃娘娘親生,更養了寧楚格那麽個女兒心生猜忌,對他諸多防範。」
「四弟卻一直任勞任怨, 牢記著皇阿瑪您的吩咐。」
「後來兒子事敗,從天之驕子變成落水狗,誰不想趁亂踹兩腳呢?唯獨他與三弟,雖然方法有差, 卻皆對兒子手足情深,忠心不二……」
康熙冷哼,也是厭煩極了對胤礽忠心,對別個兄弟卻丁點手足親倫都不講,甚至下手戕害的胤祉。
求情失敗,胤礽雖有些落寞,但到底沒敢繼續說下去。
隻憶及當年,皇阿瑪把還是孩童的胤禛帶到自己麵前的種種。康熙的神色這才緩了緩:「老四的確是個好的,可性子急躁,行事也過於嚴厲了些。」
「六部輪了一圈,就鮮少有官員能逃過他訓斥責罵的。百官就是怕他那手起刀落,哪個也甭想法外容情的嚴厲勁兒才……」
康熙微微搖頭,似乎有些美中不足的樣子。
換做以往,胤礽便是有再多的不贊同,也得乖乖憋回去。以免觸怒了龍顏,影響到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可現在,他都要『死』的人了,哪兒還有許多忌憚?
當下笑言:「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誰還沒有點小瑕疵呢?隻要瑕不掩瑜,便無傷大雅。而且……」
「俗話說的好,慈不掌兵,義不經商,仁不當政,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不是兒子說,您這幾年有些過於追求這個仁字了。那起子官員被您縱的,一個個竟然敢挑起主子了呀!」
「不然若心底無私,不忘初衷。隻想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攤上四弟那麽個公正嚴明,兢兢業業的好主子,焉有不彈冠相慶、奔走相告的道理?」
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
轉眼四十載,何曾被人這般當麵指摘過?
一句過於追求仁名,似耳光拍在他臉上,如錐子狠狠紮在了肺管子上。直讓他怒火大熾,偏行兇者還一臉無辜:「咱們爺倆可說好了的,忘掉此前種種不愉快。回到最初、最真、最好的狀態。」
「在兒子心中,七八歲還可以童言無忌,能跟皇阿瑪袒露心扉的時候才是最好。」
康熙好長一串國罵即將出口,可隨即又看到胤礽一臉認真無限懷念的表情。也不由想起他七八歲,聰明伶俐,乖巧孝順的樣子。小小的一個,整日裏學文習武,從不喊苦累。隻說自己要加倍努力,爭取青出於藍,不負他的期待。
那時朝廷剛滅了三藩,正跟鄭氏較勁。連年征伐之下,國庫空虛,災害四起。他每天都忙累到不行,可一看到保成努力讀書練武。聽他說想快點長大,替皇父分擔的時候。那種驕傲、欣慰、滿足……
便時隔經年,康熙也依舊還記得。
隻可惜言猶在耳,他們父子卻再也回不到最初。康熙沉默半晌,到底什麽都沒有說。隻轉身回宮的時候,步履都還有些蹣跚。
兩口子溫言軟語地勸,將所有的為難與考量都說盡。毫無保留的,讓胤禛跟烏拉那拉氏都愣了好麽?好在甫一開席,額林珠就自持形象,將所有人等都攆出去了。屋裏就他們兩家六個人,倒也沒有走露風聲之虞。
胤礽也震驚,但他倒是沒往菜上麵琢磨。畢竟一樣的飯菜,老四夫妻倆也沒少揮筷如雨。不可能他們都沒事兒,偏自家三口齊齊中了招兒!
還當自己心係愛女,捨不得她難過,話趕話沒了點收斂。
橫豎再去哪兒,自己這動向也得被朝廷掌握。要麽是皇阿瑪,要麽就是下一任皇上。依著現在這情況,老四基本穩了。那早點知道,晚點知道的,早晚他都得知道。不如佯裝成故意,再賣個順水人情?
雖然兒子們一個賽一個不爭氣,但終歸是親生的呀!
若可以,胤礽還是想與他們留幾分餘蔭的。
就好像皇阿瑪當時別他傷的多深,多重,又有幾多荒唐,事隔經年也會悄然忘卻。隻記得自己是他曾嘔心瀝血,苦苦培養了三十餘年的兒子。也曾被他誇過自幼讀書,深明大義。上則祖宗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
到底有狠心兒女,少見狠心爹娘。
可惜這個道理,當年的他不懂 ,也無從體會。
第143章
胤禛有點懵, 腳底下像是踩了棉花般。
軟乎乎踩不到實地上。
好在家人之外,他對誰都是那般冷冰冰,沒表情就是最大表情的樣子。才心中再如何驚濤駭浪, 麵上也不表露分毫。穩穩地接住了二哥遞過來的橄欖枝:「二哥放心,但凡弟弟有餘力,便不會袖手侄女跟侄子們。」
「定如自己子女般, 照拂也嚴格約束他們。」
就等他這話的胤礽拱手:「好, 有你這話, 二哥就放心了。老四你……以前就是個好的, 以後必然更好。不過行百裏者半九十,前車之鑑猶在。你,萬萬記得當初皇阿瑪贈你那四字。」
「戒急用忍,如此方能行穩致遠。」
「二哥放心,弟弟記下了!」胤禛點頭,再拜謝過。
兩人相視一笑, 默契已生。
等康熙再來看胤礽的時候, 談及這次探望,胤礽就不由感慨:「四弟是個有心的。當年兒子當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忠心耿耿。常有直言勸諫,殊為盡心。可惜……」
「到底兒子德薄才寡, 非但不能察納雅言。還因四弟為孝懿皇後養子、德妃娘娘親生,更養了寧楚格那麽個女兒心生猜忌,對他諸多防範。」
「四弟卻一直任勞任怨, 牢記著皇阿瑪您的吩咐。」
「後來兒子事敗,從天之驕子變成落水狗,誰不想趁亂踹兩腳呢?唯獨他與三弟,雖然方法有差, 卻皆對兒子手足情深,忠心不二……」
康熙冷哼,也是厭煩極了對胤礽忠心,對別個兄弟卻丁點手足親倫都不講,甚至下手戕害的胤祉。
求情失敗,胤礽雖有些落寞,但到底沒敢繼續說下去。
隻憶及當年,皇阿瑪把還是孩童的胤禛帶到自己麵前的種種。康熙的神色這才緩了緩:「老四的確是個好的,可性子急躁,行事也過於嚴厲了些。」
「六部輪了一圈,就鮮少有官員能逃過他訓斥責罵的。百官就是怕他那手起刀落,哪個也甭想法外容情的嚴厲勁兒才……」
康熙微微搖頭,似乎有些美中不足的樣子。
換做以往,胤礽便是有再多的不贊同,也得乖乖憋回去。以免觸怒了龍顏,影響到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可現在,他都要『死』的人了,哪兒還有許多忌憚?
當下笑言:「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誰還沒有點小瑕疵呢?隻要瑕不掩瑜,便無傷大雅。而且……」
「俗話說的好,慈不掌兵,義不經商,仁不當政,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不是兒子說,您這幾年有些過於追求這個仁字了。那起子官員被您縱的,一個個竟然敢挑起主子了呀!」
「不然若心底無私,不忘初衷。隻想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攤上四弟那麽個公正嚴明,兢兢業業的好主子,焉有不彈冠相慶、奔走相告的道理?」
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
轉眼四十載,何曾被人這般當麵指摘過?
一句過於追求仁名,似耳光拍在他臉上,如錐子狠狠紮在了肺管子上。直讓他怒火大熾,偏行兇者還一臉無辜:「咱們爺倆可說好了的,忘掉此前種種不愉快。回到最初、最真、最好的狀態。」
「在兒子心中,七八歲還可以童言無忌,能跟皇阿瑪袒露心扉的時候才是最好。」
康熙好長一串國罵即將出口,可隨即又看到胤礽一臉認真無限懷念的表情。也不由想起他七八歲,聰明伶俐,乖巧孝順的樣子。小小的一個,整日裏學文習武,從不喊苦累。隻說自己要加倍努力,爭取青出於藍,不負他的期待。
那時朝廷剛滅了三藩,正跟鄭氏較勁。連年征伐之下,國庫空虛,災害四起。他每天都忙累到不行,可一看到保成努力讀書練武。聽他說想快點長大,替皇父分擔的時候。那種驕傲、欣慰、滿足……
便時隔經年,康熙也依舊還記得。
隻可惜言猶在耳,他們父子卻再也回不到最初。康熙沉默半晌,到底什麽都沒有說。隻轉身回宮的時候,步履都還有些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