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換一個現代人寫,這機器人都有思想了,便是脫離了機器的範疇,不出現個機械天災,智慧機器人反叛人類都對不起這設定。
鄭禦史是寫字老手了,常年寫長奏摺,筆走遊龍便是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還寫的很是意猶未盡,看著自己的文十分滿意,突然就了解到寫小說的樂趣。
別的不說,是真的解壓。
原本隻打算自我欣賞的他,改變主意的讓人將此文送到鄧氏書坊總編纂的手中,正巧這人他認識,還曾在詩會上一起對過對子。鄭禦史很自信他這樣的水平,不可能不上刊。
鄧氏書坊總編纂卻在拿到稿子之後發起愁來,最後咬咬牙,「發了。」畢竟鄭禦史那是朝中舉足輕重的官,他們這小書坊哪裏招惹得起。
隻是在發之前,他將這文章好好利用了一下,叫人將其寄給羽,讓他產生一些危機感,刺激他趕緊寫更新!
作者對於自己的作品那都是當孩子一樣的愛護,必然不願意孩子跟別人姓。總編纂這麽天真的想著。
周承弋在連續坑了兩期,第三期截稿日近在咫尺,終於他展開鄧氏書坊的編纂發來的催稿信,裏麵的文字已經逐漸崩潰。
不僅以下架腰斬為威脅,甚至還寄來了一篇續寫稿,聲稱周承弋再不填坑,他們此後將刊登這位的續寫稿件,從此以後整個長安隻知道這位關耳,而不知道那曇花一現的羽。
周承弋好奇的展開這位名叫關耳的作者寫的稿子,很囂張,標題直接用他的文名,一眼掃去主角也是他的主角,就是文風瞧著和他的很是不同。
盡管在古代待了這麽久,但現代文明帶給周承弋的烙印並沒有就此消除,反而因為古代環境的對比而越發鮮明深刻,最容易體現的便是他的文風和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細節。
周承弋在寫《狐夢》之時還常有注意,會精簡句子模仿古風,用詞也更貼近於古白話文,然而到了後麵寫《天師錄》的時候,他那些習慣便壓不住了,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叫人詬病。
不過如今仿他文風的多了,便跟之前推行的標點符號一樣,作者和讀者都開始往這方麵靠近,所以他倒也不顯得多麽突兀。
而這位鄭耳完全相反,那和語文課文言文如出一轍的遣詞造句,當真是第一眼就把周承弋給拉回到高中課堂上。
上次他看到這種風格還是在宋緒文老先生的文章裏。
周承弋幾乎是下意識的先翻到結尾看看會不會有什麽「全文背誦」的字眼,鬆了口氣的同時又倍感親切。
他將文讀到一半的時候,就判斷這人必然是個研究歷史的人,這引經據典的程度,行文的方式,當真是叫人想不知道都難,而且這人總能將很有趣的東西寫的很死板生硬,讓人難以理解那個點,像是在看一份專業性很強的實驗報告。
你要說他寫的不好,偏偏文筆確實在絕大部分人之上,但你要說他寫的好,這生硬的敘述故事的方法,都達不到通俗小說的入門檻。
通俗小說重點便在於通俗二字,對文筆的要求沒有其他文體高,要求的是易懂。
周承弋將這篇文看完,心情那叫一個五味陳雜,即想看他寫後續,又又覺得這「前繼」已經很傷眼了,再來一篇他真的不一定能耐著性子讀下去。
尤其是發現最後一張稿紙是寫給他的批判信之後。
關耳在信中以社會、個人、後續影響等多個方麵痛斥了他這種開天窗的行為,覺得他這樣是給其他作者帶來不良影響,這樣開天窗行為也是對他本身天賦的浪費,甚至還影響到了整個長安各體係的發展。
周承弋看續寫稿子的時候,表情還隻是迷惑複雜,到這篇信直接就懵逼呆滯了。
他都沒想到有人能思維發散的這麽厲害,將斷更說成了會讓社會體係崩塌的恐怖襲擊,見微知著都不是這樣見的,這越級碰瓷的高度那是俞仲翎看了都要高呼「吾不如也」的程度了。
就是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有點眼熟,明明也從來沒見過。
周承弋看過之後許久才在鋪開的信紙上寫了短短的一封回信,「你這個人當真是搞道德綁架的奇才,不當顯微鏡可惜了,別寫小說了,還是去做禦史吧。」
畢竟禦史的用處便是天天挑刺,合法槓精,經常性道德綁架一下皇帝朝臣,以百姓都根本不在意的但「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方向來進行辯駁。
尤其是那個鄭禦史,那是你說你有三急要去拉屎都會跳出來反對一下,並說出三點以上反對理由,其中包括對皇上、朝臣不尊敬,上班時間上廁所等於摸魚這類奇奇怪怪的言論。
而實際上隻是因為上朝時間超過四個小時,而周承弋恰好早上起來的晚來不及放水。
可以說,鄭禦史非常適合這個工作,職業操守那是槓槓的。
「唉,等等,關耳,這不就是鄭嗎?」周承弋猛地反應過來,他趕緊扒拉前文仔細的重新看了起來,這越看便越覺得眼熟,在腦子裏換成鄭禦史的畫麵和吼聲,最後得出結論,「這不就是一個人嗎?」
不去想還沒發覺,一旦有了聯想,就會發現這語氣根本就是一個人。
得知真相的周承弋恍惚了片刻,趕緊將寫了大半的回信收起來,同時把此信推遠一些當做從都不曾翻開過,還拿東西蓋起來。
鄭禦史是寫字老手了,常年寫長奏摺,筆走遊龍便是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還寫的很是意猶未盡,看著自己的文十分滿意,突然就了解到寫小說的樂趣。
別的不說,是真的解壓。
原本隻打算自我欣賞的他,改變主意的讓人將此文送到鄧氏書坊總編纂的手中,正巧這人他認識,還曾在詩會上一起對過對子。鄭禦史很自信他這樣的水平,不可能不上刊。
鄧氏書坊總編纂卻在拿到稿子之後發起愁來,最後咬咬牙,「發了。」畢竟鄭禦史那是朝中舉足輕重的官,他們這小書坊哪裏招惹得起。
隻是在發之前,他將這文章好好利用了一下,叫人將其寄給羽,讓他產生一些危機感,刺激他趕緊寫更新!
作者對於自己的作品那都是當孩子一樣的愛護,必然不願意孩子跟別人姓。總編纂這麽天真的想著。
周承弋在連續坑了兩期,第三期截稿日近在咫尺,終於他展開鄧氏書坊的編纂發來的催稿信,裏麵的文字已經逐漸崩潰。
不僅以下架腰斬為威脅,甚至還寄來了一篇續寫稿,聲稱周承弋再不填坑,他們此後將刊登這位的續寫稿件,從此以後整個長安隻知道這位關耳,而不知道那曇花一現的羽。
周承弋好奇的展開這位名叫關耳的作者寫的稿子,很囂張,標題直接用他的文名,一眼掃去主角也是他的主角,就是文風瞧著和他的很是不同。
盡管在古代待了這麽久,但現代文明帶給周承弋的烙印並沒有就此消除,反而因為古代環境的對比而越發鮮明深刻,最容易體現的便是他的文風和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細節。
周承弋在寫《狐夢》之時還常有注意,會精簡句子模仿古風,用詞也更貼近於古白話文,然而到了後麵寫《天師錄》的時候,他那些習慣便壓不住了,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叫人詬病。
不過如今仿他文風的多了,便跟之前推行的標點符號一樣,作者和讀者都開始往這方麵靠近,所以他倒也不顯得多麽突兀。
而這位鄭耳完全相反,那和語文課文言文如出一轍的遣詞造句,當真是第一眼就把周承弋給拉回到高中課堂上。
上次他看到這種風格還是在宋緒文老先生的文章裏。
周承弋幾乎是下意識的先翻到結尾看看會不會有什麽「全文背誦」的字眼,鬆了口氣的同時又倍感親切。
他將文讀到一半的時候,就判斷這人必然是個研究歷史的人,這引經據典的程度,行文的方式,當真是叫人想不知道都難,而且這人總能將很有趣的東西寫的很死板生硬,讓人難以理解那個點,像是在看一份專業性很強的實驗報告。
你要說他寫的不好,偏偏文筆確實在絕大部分人之上,但你要說他寫的好,這生硬的敘述故事的方法,都達不到通俗小說的入門檻。
通俗小說重點便在於通俗二字,對文筆的要求沒有其他文體高,要求的是易懂。
周承弋將這篇文看完,心情那叫一個五味陳雜,即想看他寫後續,又又覺得這「前繼」已經很傷眼了,再來一篇他真的不一定能耐著性子讀下去。
尤其是發現最後一張稿紙是寫給他的批判信之後。
關耳在信中以社會、個人、後續影響等多個方麵痛斥了他這種開天窗的行為,覺得他這樣是給其他作者帶來不良影響,這樣開天窗行為也是對他本身天賦的浪費,甚至還影響到了整個長安各體係的發展。
周承弋看續寫稿子的時候,表情還隻是迷惑複雜,到這篇信直接就懵逼呆滯了。
他都沒想到有人能思維發散的這麽厲害,將斷更說成了會讓社會體係崩塌的恐怖襲擊,見微知著都不是這樣見的,這越級碰瓷的高度那是俞仲翎看了都要高呼「吾不如也」的程度了。
就是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有點眼熟,明明也從來沒見過。
周承弋看過之後許久才在鋪開的信紙上寫了短短的一封回信,「你這個人當真是搞道德綁架的奇才,不當顯微鏡可惜了,別寫小說了,還是去做禦史吧。」
畢竟禦史的用處便是天天挑刺,合法槓精,經常性道德綁架一下皇帝朝臣,以百姓都根本不在意的但「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方向來進行辯駁。
尤其是那個鄭禦史,那是你說你有三急要去拉屎都會跳出來反對一下,並說出三點以上反對理由,其中包括對皇上、朝臣不尊敬,上班時間上廁所等於摸魚這類奇奇怪怪的言論。
而實際上隻是因為上朝時間超過四個小時,而周承弋恰好早上起來的晚來不及放水。
可以說,鄭禦史非常適合這個工作,職業操守那是槓槓的。
「唉,等等,關耳,這不就是鄭嗎?」周承弋猛地反應過來,他趕緊扒拉前文仔細的重新看了起來,這越看便越覺得眼熟,在腦子裏換成鄭禦史的畫麵和吼聲,最後得出結論,「這不就是一個人嗎?」
不去想還沒發覺,一旦有了聯想,就會發現這語氣根本就是一個人。
得知真相的周承弋恍惚了片刻,趕緊將寫了大半的回信收起來,同時把此信推遠一些當做從都不曾翻開過,還拿東西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