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殿中氣氛並不算好。
「當真說的是,我蕭國的船嚴禁進入海境線內,便是短暫停靠都不行?」沈太師確認。
使節團負責人俞仲翎臉色頗為難看的點頭,再次將場景重現了一遍,「我們按照航線圖避開了紅毛蠻夷所占領的東南領域,往其上標記的厄利垂亞海而去,卻在此處紅海流域遭到南突厥國驅趕,他們嚴禁東方船隊進入,我們再三強調隻是借道都被拒絕,便是短暫停靠補給也不允。」
「在他們水師包圍數日,船上物資消耗見底,我們隻好返航。」
沈太師又問:「其他國家的船隊通嗎?」
「通的。我們在海上遇到過東洋人和高句麗的海商,都是讓過的。」俞仲翎回答完又補充了一句,「我問過碼頭的漁民,他們以為我們是海商,他告訴我,隻有掛有蕭國旗幟的船是不讓過的。」
周承弋是知道自從東洋海寇多了起來後,蕭國雖然沒有明令禁止海商貿易,但對於沿海岸港口進行了嚴密控製,稅收更是定的很高,這種政策之下,海商自然銳減。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為了逃避稅收私設港口。
「也就是說他們說的東方船隊不準入內,是專門針對我們蕭國的?真是豈有此理!」鄭禦史怒斥一句,當即對著上首拱手道,「陛下,臣請出使南突厥討個公道!」
另有一禦史道,「如此侮辱,應當以武力震之!」
鄭禦史皺眉,「天下之事以和為貴,怎能動不動就興兵戈征伐之勢,我泱泱華夏禮儀之邦,如此莽夫舉措哪有半點大國風範。陛下,臣以為,應當派遣使臣談判,國家之間廣結友邦,而非光結仇敵是以。」
反對的人亦有說辭,「他人敬我一尺我還他人一丈,他人若犯我,我輩豈能忍氣吞聲?且使節團就在船上,協商談判之事你能想到,他難道想不到?可見是沒得談!」
「非也!」鄭禦史擺手。
「你那套沒用!」另一禦史爭鋒相對。
兩方人馬自動分為兩撥,隻有沈太師和房丞相站在中間未動,卻也都豎著耳朵仔細聽身後的辯論。
一開始還是很遵守辯論賽的規則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的,但眼見著彼此誰也說服不了誰,終歸還是急了,兩個領頭的禦史脾氣可都不好,名堂沒辯出來,屋頂差點掀翻了。
最終還是皇帝叫停,他揉了揉眉心,「都住嘴,吵的朕頭疼。丞相和太師以為如何?」
房丞相道,「回稟陛下,臣私以為派遣使臣談和的手段是否過於溫和?六國之於秦,宋之於金遼皆是前車之鑑。縱然我蕭國不若宋國孱弱,可如此這般輕拿輕放,豈不叫人輕看?」
沈太師捋鬍子的手一頓,抬眼斜覷過去,「陛下,老臣以為武力鎮壓過於強硬,先不說海上遠征的耗費,且說我們此去本是為取道前往西洋,不應平白生事。」
「不主動招惹是非,可也沒有是非來了退避的道理。」房丞相眉間兩道溝痕頓顯,顯然是不敢苟同。
「能簡而化之之事為何要徒增困難,平白耗費時間。」沈太師一聲重哼,鬍子都吹了起來。
皇帝:「……」
兩位老臣帶頭吵起來,剛安靜不足一會兒的聽政殿又一派喧鬧,皇帝隻覺得耳朵嗡嗡糟糟,捏鼻樑的力道都重了許多,留下一道紅痕。
「太子!你來說說。」皇帝揚聲直接點出周承弋。
聽政殿頓時就沒了聲音,視線都齊齊落在一旁不知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還是在神遊天外的周承弋身上。
王賀猶豫著小碎步上前,小聲提醒,「殿下……」
周承弋做了個打止的手勢,摸著下巴一邊快速的轉著腦速,一邊頭也不抬的念叨道,「我覺得沈太師說的很對,遠征耗時,我們要盡快拿到東西,不應該在此多費時間,而且難道一個不開放港口我們就一個個打過去嗎?過於霸道無理了。」
「但房丞相說的也不無道理。」周承弋話題突然一轉,「被人莫名扇了一巴掌,卻還要笑著去賠禮,光聽著就咽不下這口氣,我華夏自古以外學孔孟之道,以大國之風自省,可如此行事,倒更像是怕事,叫人小瞧了去。」
裴將軍之流對他的這個形容非常上頭,紛紛應和,「殿下說的對,我們不是反對出使,而是反對就此不明不白的談和!」
「我蕭國豈是怕是鼠輩,他這般欺辱,焉能就此罷休!」
周承弋做了個壓下的手勢,「父皇,既然兩者都有利有弊,何不取雙方長處來個既能平息事態,又能展示國之雄威的方法。」
「哦?什麽個取雙方長處的法子,太子不妨說道一二。」皇帝道。
周承弋一笑,「其實折中的法子無非兩種,軍演或是閱兵。軍演分兩種,自家內部磨陣容練兵的,或是前線用以警告震懾敵軍的,在交戰中使用還有挑釁之意,所以此事用閱兵最為合適。」
「《左傳》曾記載『觀兵以威諸侯』,故閱兵二字我知其意,然則軍演是何?」沈太師將眾人的疑惑說出口。
周承弋結合自己與原主的知識解釋這這個詞,「軍演便是軍事演習,也便是訓兵講武。」
蕭國軍隊其實很流行軍演和閱兵,尤其是周承弋那還沒有正式見過麵的舅舅鍾離越上台之後。
鍾離越軍紀嚴明,對將士的風貌也很嚴格,軍中無妓,也不允許將士逛花樓。原主記憶裏,他舅舅隔三岔五就搞突擊檢查,不合格的直接降級,硬生生將軍隊的邋遢習性為之一肅。
「當真說的是,我蕭國的船嚴禁進入海境線內,便是短暫停靠都不行?」沈太師確認。
使節團負責人俞仲翎臉色頗為難看的點頭,再次將場景重現了一遍,「我們按照航線圖避開了紅毛蠻夷所占領的東南領域,往其上標記的厄利垂亞海而去,卻在此處紅海流域遭到南突厥國驅趕,他們嚴禁東方船隊進入,我們再三強調隻是借道都被拒絕,便是短暫停靠補給也不允。」
「在他們水師包圍數日,船上物資消耗見底,我們隻好返航。」
沈太師又問:「其他國家的船隊通嗎?」
「通的。我們在海上遇到過東洋人和高句麗的海商,都是讓過的。」俞仲翎回答完又補充了一句,「我問過碼頭的漁民,他們以為我們是海商,他告訴我,隻有掛有蕭國旗幟的船是不讓過的。」
周承弋是知道自從東洋海寇多了起來後,蕭國雖然沒有明令禁止海商貿易,但對於沿海岸港口進行了嚴密控製,稅收更是定的很高,這種政策之下,海商自然銳減。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為了逃避稅收私設港口。
「也就是說他們說的東方船隊不準入內,是專門針對我們蕭國的?真是豈有此理!」鄭禦史怒斥一句,當即對著上首拱手道,「陛下,臣請出使南突厥討個公道!」
另有一禦史道,「如此侮辱,應當以武力震之!」
鄭禦史皺眉,「天下之事以和為貴,怎能動不動就興兵戈征伐之勢,我泱泱華夏禮儀之邦,如此莽夫舉措哪有半點大國風範。陛下,臣以為,應當派遣使臣談判,國家之間廣結友邦,而非光結仇敵是以。」
反對的人亦有說辭,「他人敬我一尺我還他人一丈,他人若犯我,我輩豈能忍氣吞聲?且使節團就在船上,協商談判之事你能想到,他難道想不到?可見是沒得談!」
「非也!」鄭禦史擺手。
「你那套沒用!」另一禦史爭鋒相對。
兩方人馬自動分為兩撥,隻有沈太師和房丞相站在中間未動,卻也都豎著耳朵仔細聽身後的辯論。
一開始還是很遵守辯論賽的規則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的,但眼見著彼此誰也說服不了誰,終歸還是急了,兩個領頭的禦史脾氣可都不好,名堂沒辯出來,屋頂差點掀翻了。
最終還是皇帝叫停,他揉了揉眉心,「都住嘴,吵的朕頭疼。丞相和太師以為如何?」
房丞相道,「回稟陛下,臣私以為派遣使臣談和的手段是否過於溫和?六國之於秦,宋之於金遼皆是前車之鑑。縱然我蕭國不若宋國孱弱,可如此這般輕拿輕放,豈不叫人輕看?」
沈太師捋鬍子的手一頓,抬眼斜覷過去,「陛下,老臣以為武力鎮壓過於強硬,先不說海上遠征的耗費,且說我們此去本是為取道前往西洋,不應平白生事。」
「不主動招惹是非,可也沒有是非來了退避的道理。」房丞相眉間兩道溝痕頓顯,顯然是不敢苟同。
「能簡而化之之事為何要徒增困難,平白耗費時間。」沈太師一聲重哼,鬍子都吹了起來。
皇帝:「……」
兩位老臣帶頭吵起來,剛安靜不足一會兒的聽政殿又一派喧鬧,皇帝隻覺得耳朵嗡嗡糟糟,捏鼻樑的力道都重了許多,留下一道紅痕。
「太子!你來說說。」皇帝揚聲直接點出周承弋。
聽政殿頓時就沒了聲音,視線都齊齊落在一旁不知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還是在神遊天外的周承弋身上。
王賀猶豫著小碎步上前,小聲提醒,「殿下……」
周承弋做了個打止的手勢,摸著下巴一邊快速的轉著腦速,一邊頭也不抬的念叨道,「我覺得沈太師說的很對,遠征耗時,我們要盡快拿到東西,不應該在此多費時間,而且難道一個不開放港口我們就一個個打過去嗎?過於霸道無理了。」
「但房丞相說的也不無道理。」周承弋話題突然一轉,「被人莫名扇了一巴掌,卻還要笑著去賠禮,光聽著就咽不下這口氣,我華夏自古以外學孔孟之道,以大國之風自省,可如此行事,倒更像是怕事,叫人小瞧了去。」
裴將軍之流對他的這個形容非常上頭,紛紛應和,「殿下說的對,我們不是反對出使,而是反對就此不明不白的談和!」
「我蕭國豈是怕是鼠輩,他這般欺辱,焉能就此罷休!」
周承弋做了個壓下的手勢,「父皇,既然兩者都有利有弊,何不取雙方長處來個既能平息事態,又能展示國之雄威的方法。」
「哦?什麽個取雙方長處的法子,太子不妨說道一二。」皇帝道。
周承弋一笑,「其實折中的法子無非兩種,軍演或是閱兵。軍演分兩種,自家內部磨陣容練兵的,或是前線用以警告震懾敵軍的,在交戰中使用還有挑釁之意,所以此事用閱兵最為合適。」
「《左傳》曾記載『觀兵以威諸侯』,故閱兵二字我知其意,然則軍演是何?」沈太師將眾人的疑惑說出口。
周承弋結合自己與原主的知識解釋這這個詞,「軍演便是軍事演習,也便是訓兵講武。」
蕭國軍隊其實很流行軍演和閱兵,尤其是周承弋那還沒有正式見過麵的舅舅鍾離越上台之後。
鍾離越軍紀嚴明,對將士的風貌也很嚴格,軍中無妓,也不允許將士逛花樓。原主記憶裏,他舅舅隔三岔五就搞突擊檢查,不合格的直接降級,硬生生將軍隊的邋遢習性為之一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