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裏,鴉雀無聲。
孔主任沒有製止鄭仁的話,這位鄭老闆,天馬行空一般的思維,已經超出了普通介入科醫生的概念。
隻是這次他說的事兒,真的很難啊。
不過孔主任馬上想起來自己在海城市一院急診科的銷魂一夜,鄭仁他們組做了多少台手術自己已經記不清了。反正鄭仁一直在手術台上,不是介入就是普外科手術,一直做到天亮。
真是草莽之中出人才。
「有把握麽?」袁副院長沒有質疑鄭仁,畢竟是要死的患者了,再怎麽奇思妙想,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否則,隻能眼睜睜看著患者死去。
「約瑟夫·e·默裏,2012年於波士頓去世。在1954年,他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台腎移植手術。嗯,是成功,患者是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鄭仁看著袁副院長,說到。
「這一點,和我們麵對的問題很像。」
袁副院長看了看監護儀,因為出血的動脈都止住出血,患者的血壓在不斷回升。
他沉吟了一下,道:「組織全院會診,就在這裏!」
麻醉科的徐主任馬上找人去開示教室,然後詢問袁副院長要通知的人,並開始逐一打電話。
手術,暫停。
……
……
注1:一說是1933年。各種資料裏,時間真心不一樣。就連得了諾獎的第一例腎移植手術,具體的文獻裏,標註的時間我查到的都有3個。
第898章 腎移植
見袁副院長走出手術室,空氣才略微緩和了一點。苗主任轉身下台,道:「鄭老闆,一起去吧。」
鄭仁應了一聲,把位置讓給於見水於總,讓他在手術台上看著。撕掉手術衣,去脫了鉛衣,長出口氣。
「老闆,能行麽?」蘇雲跟在他身後,問到。
「不知道,但沒辦法的時候,是可以試一試的。」鄭仁道。
這種試一試有可能活,不試,必死無疑的局麵,是醫生們最為討厭的。
「1954年那事兒,最後引發了很大的轟動呢。」蘇雲道。
「嗯。」鄭仁點頭。
1954年的聖誕節前夕,約瑟夫·e·默裏所在的醫院接收到了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年僅23歲的哥哥羅納德·赫裏克和弟弟理察·赫裏克。
兩人都是軍人。
隨著服役期結束,兩人一同退伍準備開始新生活,但就在這時,弟弟被檢測出了嚴重的腎炎。
理察·赫裏克的腎炎很重,即便得到治療,也會很快就死去。
約瑟夫·e·默裏總結了所有案例之後,決定在兩兄弟之間做腎移植手術。
在這之前,約瑟夫·e·默裏隻做了無數的動物實驗。他發現血緣關係越近的動物,術後成功活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對約瑟夫·e·默裏來說,人體試驗,可是天賜良機。
但隨即他便麵對巨大的社會壓力,屠夫、劊子手之類的稱呼蜂擁而至。
因為弟弟理察的腎炎屬於慢性疾病,雖然危及生命,卻和眼前的患者不一樣。
約瑟夫·e·默裏先給兩兄弟做了植皮手術,手術的效果令人振奮,確認了沒有排異反應。
可是要做手術之前,這台手術真的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性問題。約瑟夫·e·默裏頂著巨大的壓力,最後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宣判下,手術得以進行。
一台髒器移植的手術,需要聯邦法院的大法官去判決,醫生像是殺人犯一樣,這無疑是很難接受的。
後來,手術成功了,但約瑟夫·e·默裏的第一台成功的腎移植手術,也沒有獲得諾獎。
對於諾獎心心念念的蘇雲,怎麽會不知道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1990年,約瑟夫·e·默裏由於在「人體器官和細胞移植的研究」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也主要是因為器官移植的研究而不是髒器移植的新術式。
由此可見,諾獎評審們對於新術式的牴觸。
而第一台手術成功,到獲得諾獎,中間相差了足足有46年!
所以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tips手術的項目,這也是有理由的。
「雙胞胎可不一定能完美配型。」蘇雲開啟了挑毛病的模式。
「這是一個辦法,做不做,看情況。」
「就算是術前配型,也至少需要一天時間。」蘇雲繼續說到。
「不做,一天都挺不了。做了,還有機會。」
「老闆,我不能不讚美你思路的驚奇,你就這麽想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麽?」蘇雲的鄙夷溢於言表。
「情況比較特殊,再說,我隻提意見,拍板有各位大佬在,啥時候能顯出我來了?」鄭仁把鉛衣扔到一邊,心裏琢磨著是不是要把那本宗師級的技能書給用了。
「腎移植,我還真研究過。不過看起來腎比心髒好移植,可是那是對外科手術而言。從組織結構上講,腎髒比心髒複雜無數倍。」蘇雲轉換話題,說到。
「肯定是這樣的,腎小管、集合管什麽的,能3d列印出來?我覺得現有技術,至少還要20年的時間。」
「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2016年10月19日報導,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家和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髒中近端小管。
孔主任沒有製止鄭仁的話,這位鄭老闆,天馬行空一般的思維,已經超出了普通介入科醫生的概念。
隻是這次他說的事兒,真的很難啊。
不過孔主任馬上想起來自己在海城市一院急診科的銷魂一夜,鄭仁他們組做了多少台手術自己已經記不清了。反正鄭仁一直在手術台上,不是介入就是普外科手術,一直做到天亮。
真是草莽之中出人才。
「有把握麽?」袁副院長沒有質疑鄭仁,畢竟是要死的患者了,再怎麽奇思妙想,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否則,隻能眼睜睜看著患者死去。
「約瑟夫·e·默裏,2012年於波士頓去世。在1954年,他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台腎移植手術。嗯,是成功,患者是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鄭仁看著袁副院長,說到。
「這一點,和我們麵對的問題很像。」
袁副院長看了看監護儀,因為出血的動脈都止住出血,患者的血壓在不斷回升。
他沉吟了一下,道:「組織全院會診,就在這裏!」
麻醉科的徐主任馬上找人去開示教室,然後詢問袁副院長要通知的人,並開始逐一打電話。
手術,暫停。
……
……
注1:一說是1933年。各種資料裏,時間真心不一樣。就連得了諾獎的第一例腎移植手術,具體的文獻裏,標註的時間我查到的都有3個。
第898章 腎移植
見袁副院長走出手術室,空氣才略微緩和了一點。苗主任轉身下台,道:「鄭老闆,一起去吧。」
鄭仁應了一聲,把位置讓給於見水於總,讓他在手術台上看著。撕掉手術衣,去脫了鉛衣,長出口氣。
「老闆,能行麽?」蘇雲跟在他身後,問到。
「不知道,但沒辦法的時候,是可以試一試的。」鄭仁道。
這種試一試有可能活,不試,必死無疑的局麵,是醫生們最為討厭的。
「1954年那事兒,最後引發了很大的轟動呢。」蘇雲道。
「嗯。」鄭仁點頭。
1954年的聖誕節前夕,約瑟夫·e·默裏所在的醫院接收到了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年僅23歲的哥哥羅納德·赫裏克和弟弟理察·赫裏克。
兩人都是軍人。
隨著服役期結束,兩人一同退伍準備開始新生活,但就在這時,弟弟被檢測出了嚴重的腎炎。
理察·赫裏克的腎炎很重,即便得到治療,也會很快就死去。
約瑟夫·e·默裏總結了所有案例之後,決定在兩兄弟之間做腎移植手術。
在這之前,約瑟夫·e·默裏隻做了無數的動物實驗。他發現血緣關係越近的動物,術後成功活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對約瑟夫·e·默裏來說,人體試驗,可是天賜良機。
但隨即他便麵對巨大的社會壓力,屠夫、劊子手之類的稱呼蜂擁而至。
因為弟弟理察的腎炎屬於慢性疾病,雖然危及生命,卻和眼前的患者不一樣。
約瑟夫·e·默裏先給兩兄弟做了植皮手術,手術的效果令人振奮,確認了沒有排異反應。
可是要做手術之前,這台手術真的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性問題。約瑟夫·e·默裏頂著巨大的壓力,最後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宣判下,手術得以進行。
一台髒器移植的手術,需要聯邦法院的大法官去判決,醫生像是殺人犯一樣,這無疑是很難接受的。
後來,手術成功了,但約瑟夫·e·默裏的第一台成功的腎移植手術,也沒有獲得諾獎。
對於諾獎心心念念的蘇雲,怎麽會不知道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1990年,約瑟夫·e·默裏由於在「人體器官和細胞移植的研究」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也主要是因為器官移植的研究而不是髒器移植的新術式。
由此可見,諾獎評審們對於新術式的牴觸。
而第一台手術成功,到獲得諾獎,中間相差了足足有46年!
所以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tips手術的項目,這也是有理由的。
「雙胞胎可不一定能完美配型。」蘇雲開啟了挑毛病的模式。
「這是一個辦法,做不做,看情況。」
「就算是術前配型,也至少需要一天時間。」蘇雲繼續說到。
「不做,一天都挺不了。做了,還有機會。」
「老闆,我不能不讚美你思路的驚奇,你就這麽想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麽?」蘇雲的鄙夷溢於言表。
「情況比較特殊,再說,我隻提意見,拍板有各位大佬在,啥時候能顯出我來了?」鄭仁把鉛衣扔到一邊,心裏琢磨著是不是要把那本宗師級的技能書給用了。
「腎移植,我還真研究過。不過看起來腎比心髒好移植,可是那是對外科手術而言。從組織結構上講,腎髒比心髒複雜無數倍。」蘇雲轉換話題,說到。
「肯定是這樣的,腎小管、集合管什麽的,能3d列印出來?我覺得現有技術,至少還要20年的時間。」
「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2016年10月19日報導,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家和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髒中近端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