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一個低階軍官,帶著五十個士兵,騎了一百匹馬過去,就將全國上下,連國王帶貴族、人民、奴隸全部俘虜!
而在現在……
就在他眼前!
漢朝列出了兩百騎,全身著甲,手持巨刃的騎兵!
泥靡瞪大了眼睛,仔細的觀察著,他咬著牙齒,大口大口的喘氣。
「漢!已經強大到這個地步了嗎?」泥靡無法抑製住自己內心的恐懼之色:「這樣的國家,該如何對抗?」
他知道,假如漢朝的這些騎兵沒有弄虛作假。
那麽,僅僅是他們裝備的鐵甲和巨大的武器,就已經超過了樓蘭、車師這樣的西域中型國家的全國鐵器保有量了!
更讓泥靡忌憚的,還是這些騎兵,能夠運動!
「漢朝人,到底是使了什麽魔法?」泥靡在心裏問著自己:「居然可以讓戰馬駝動這樣重的士兵!」
烏孫,本就善於養馬,自身更是培育出了馳名世界的名馬——烏孫馬!
烏孫馬,體態強壯,耐力十足,對水和草料的需求,遠低於其他馬種,奔跑速度也在諸多馬種之中有著明顯優勢。
故而,泥靡很清楚,大部分戰馬,對於騎手的重量,都有著嚴苛的限製。
若是負擔過重,馬匹就很容易受傷。
特別是馬匹脆弱的馬蹄!
故而,不管是匈奴還是烏孫,都不會讓自己的騎兵穿甲。
在所有人的常識中,騎兵就是一種不應該有一絲防禦,而將所有的力量用於奔襲和突襲的軍隊!
但現在,漢朝人卻打破了這個常識!
他們的騎兵,正在全副武裝,身披重甲,手持巨刃。
這樣的騎兵,在戰場上能有用嗎?
泥靡甚至都不需要去想,就能給出答案——何止有用!簡直是太有用了!
騎兵行軍,在多數時候,都是步行。
像烏孫和匈奴這樣的民族,因為騎兵規模巨大,所以,還必須在騎兵的後麵,安排一個龐大的牲畜群。
幹什麽呢?
當然是吃啊!
所以,烏孫和匈奴的戰爭,通常都會帶上全族。
作戰的騎兵在前方開路,婦孺老弱帶著牲畜,緊隨其後。
所以,軍隊經常會在開闊的草原上,拉成一條長龍,延綿數十裏。
而這樣的戰爭方法,很容易被敵人抓到漏洞,打擊脆弱的牲畜後勤。
隻需要截掉尾隨在主力後麵的牲畜和婦孺,整支軍隊立刻就喪失了作戰能力。
故而,草原戰爭,發展出了多種保護和護衛脆弱的後勤的戰術。
無論匈奴還是烏孫,都發展出了專門的斥候騎兵,用於清掃戰場,遮蔽敵人的斥候。
很多時候,戰爭的勝負甚至就在於,我方斥候能否驅逐敵方斥候,甚至消滅敵方斥候。
就像數年前的漢匈餘吾水會戰,匈奴能擊退強大的漢軍的騎兵的關鍵就在於,在斥候發現漢軍主力後,立刻將匈奴的輜重與老弱,撤退到安全的餘吾水南岸隱蔽起來,而同時將單於庭主力置於漢軍前進路線的正麵。
正是這一決策,令匈奴有了與漢朝大兵團消耗的底氣。
不然,要是和很多年前,漢朝的霍去病衛青活著的時候那樣,戰爭還沒打,漢朝騎兵就繞後端了後麵的老弱婦孺看守的牲畜群。
那這仗就不用打了,趕緊跑吧!
作為匈奴單於的外甥,泥靡聽匈奴的貴族們說起過,他們是如何保護和隱蔽自己脆弱的牲畜群和婦孺部族的辦法。
總之是想盡了辦法,甚至,用起了漢朝人的計謀。
什麽狡兔三窟,什麽虛虛實實。
所有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出來。
縱然如此,還是有一個囤積十萬頭牛羊的部族,被漢朝騎兵繞後端了……
而,假如匈奴能有一支這樣的重甲騎兵,可以跟隨大軍行動。
那麽,一切都將改變。
匈奴人甚至不需要將這支騎兵放到正麵,僅僅隻需要將之配屬給後方的輜重婦孺,用於看守牲畜。
這樣,一旦遇襲,這支重甲騎兵就可以配合本身的防禦力量,在牲畜和婦孺前方築造一道防線,抵充敵人的突襲,同時傳訊給主力。
而騎兵偷襲一旦變成強攻,對於偷襲者來說,就意味著災難!
因為,戰馬的耐力,是有限的。
長途奔襲後,再次投入進攻的戰馬,最多能有三次衝鋒機會。
而在事實上,一次不成功,就等於全軍覆沒!
長途奔襲而來的騎兵,不可能跑的過,養精蓄銳的守方。
一旦偷襲不成功,就意味著會被防禦方在廣闊的草原上追逐至死!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凝視著那支正在緩緩而來,充滿了壓迫感的騎兵。
泥靡回過頭來,用烏孫話問著左右:「若在戰場上,我們遇到這樣的一支騎兵,需要多少人才能抵抗?」
「起碼一千吧?」有人不太肯定的答道。
「大概四五百吧……」有人很樂觀的說道:「畢竟,這些人不多,應該也跑不快……」
「倘若,他們是跟隨著大軍運動呢?」泥靡冷冷的問道:「假設,對方的騎兵數量與我方相差不大呢?需要多少騎兵才能抵消這支騎兵的力量?」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因為,他們給不出答案。
而在現在……
就在他眼前!
漢朝列出了兩百騎,全身著甲,手持巨刃的騎兵!
泥靡瞪大了眼睛,仔細的觀察著,他咬著牙齒,大口大口的喘氣。
「漢!已經強大到這個地步了嗎?」泥靡無法抑製住自己內心的恐懼之色:「這樣的國家,該如何對抗?」
他知道,假如漢朝的這些騎兵沒有弄虛作假。
那麽,僅僅是他們裝備的鐵甲和巨大的武器,就已經超過了樓蘭、車師這樣的西域中型國家的全國鐵器保有量了!
更讓泥靡忌憚的,還是這些騎兵,能夠運動!
「漢朝人,到底是使了什麽魔法?」泥靡在心裏問著自己:「居然可以讓戰馬駝動這樣重的士兵!」
烏孫,本就善於養馬,自身更是培育出了馳名世界的名馬——烏孫馬!
烏孫馬,體態強壯,耐力十足,對水和草料的需求,遠低於其他馬種,奔跑速度也在諸多馬種之中有著明顯優勢。
故而,泥靡很清楚,大部分戰馬,對於騎手的重量,都有著嚴苛的限製。
若是負擔過重,馬匹就很容易受傷。
特別是馬匹脆弱的馬蹄!
故而,不管是匈奴還是烏孫,都不會讓自己的騎兵穿甲。
在所有人的常識中,騎兵就是一種不應該有一絲防禦,而將所有的力量用於奔襲和突襲的軍隊!
但現在,漢朝人卻打破了這個常識!
他們的騎兵,正在全副武裝,身披重甲,手持巨刃。
這樣的騎兵,在戰場上能有用嗎?
泥靡甚至都不需要去想,就能給出答案——何止有用!簡直是太有用了!
騎兵行軍,在多數時候,都是步行。
像烏孫和匈奴這樣的民族,因為騎兵規模巨大,所以,還必須在騎兵的後麵,安排一個龐大的牲畜群。
幹什麽呢?
當然是吃啊!
所以,烏孫和匈奴的戰爭,通常都會帶上全族。
作戰的騎兵在前方開路,婦孺老弱帶著牲畜,緊隨其後。
所以,軍隊經常會在開闊的草原上,拉成一條長龍,延綿數十裏。
而這樣的戰爭方法,很容易被敵人抓到漏洞,打擊脆弱的牲畜後勤。
隻需要截掉尾隨在主力後麵的牲畜和婦孺,整支軍隊立刻就喪失了作戰能力。
故而,草原戰爭,發展出了多種保護和護衛脆弱的後勤的戰術。
無論匈奴還是烏孫,都發展出了專門的斥候騎兵,用於清掃戰場,遮蔽敵人的斥候。
很多時候,戰爭的勝負甚至就在於,我方斥候能否驅逐敵方斥候,甚至消滅敵方斥候。
就像數年前的漢匈餘吾水會戰,匈奴能擊退強大的漢軍的騎兵的關鍵就在於,在斥候發現漢軍主力後,立刻將匈奴的輜重與老弱,撤退到安全的餘吾水南岸隱蔽起來,而同時將單於庭主力置於漢軍前進路線的正麵。
正是這一決策,令匈奴有了與漢朝大兵團消耗的底氣。
不然,要是和很多年前,漢朝的霍去病衛青活著的時候那樣,戰爭還沒打,漢朝騎兵就繞後端了後麵的老弱婦孺看守的牲畜群。
那這仗就不用打了,趕緊跑吧!
作為匈奴單於的外甥,泥靡聽匈奴的貴族們說起過,他們是如何保護和隱蔽自己脆弱的牲畜群和婦孺部族的辦法。
總之是想盡了辦法,甚至,用起了漢朝人的計謀。
什麽狡兔三窟,什麽虛虛實實。
所有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出來。
縱然如此,還是有一個囤積十萬頭牛羊的部族,被漢朝騎兵繞後端了……
而,假如匈奴能有一支這樣的重甲騎兵,可以跟隨大軍行動。
那麽,一切都將改變。
匈奴人甚至不需要將這支騎兵放到正麵,僅僅隻需要將之配屬給後方的輜重婦孺,用於看守牲畜。
這樣,一旦遇襲,這支重甲騎兵就可以配合本身的防禦力量,在牲畜和婦孺前方築造一道防線,抵充敵人的突襲,同時傳訊給主力。
而騎兵偷襲一旦變成強攻,對於偷襲者來說,就意味著災難!
因為,戰馬的耐力,是有限的。
長途奔襲後,再次投入進攻的戰馬,最多能有三次衝鋒機會。
而在事實上,一次不成功,就等於全軍覆沒!
長途奔襲而來的騎兵,不可能跑的過,養精蓄銳的守方。
一旦偷襲不成功,就意味著會被防禦方在廣闊的草原上追逐至死!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凝視著那支正在緩緩而來,充滿了壓迫感的騎兵。
泥靡回過頭來,用烏孫話問著左右:「若在戰場上,我們遇到這樣的一支騎兵,需要多少人才能抵抗?」
「起碼一千吧?」有人不太肯定的答道。
「大概四五百吧……」有人很樂觀的說道:「畢竟,這些人不多,應該也跑不快……」
「倘若,他們是跟隨著大軍運動呢?」泥靡冷冷的問道:「假設,對方的騎兵數量與我方相差不大呢?需要多少騎兵才能抵消這支騎兵的力量?」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因為,他們給不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