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榮廣聞到了一些不太妙的信號。


    董越也看到了解延年,臉上露出微笑:「看樣子,張子重果有天助啊!」


    解延年來此,董越差不多已經猜到了對方的用意。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貫長卿收了個好徒弟啊!


    ……


    解延年架著馬車,直抵司馬門門口。


    他的時間掐的很準,剛剛好是張越抵達宮門口的時候。


    這說明,他也有人在宮裏麵。


    他望著張越的馬車,一個翻身下車,持著一份書簡,亦步亦趨,走上前去,猶如弟子拜見老師一樣,長身而拜,再拜而謁:「齊國解延年,恭問侍中領新豐事張公:前在太學,聞公教訓,若晨鍾暮鼓,發延年心扉,今聞侍中欲建小康,興太平,此天下士人之所孜孜以求者!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願請為侍中門下之士,為侍中大業略獻微薄之力,縱賤軀以填溝壑,在所不辭!」


    說完解延年深深俯首。


    他確實是發自真心實意的,想要為小康治、太平世貢獻力量。


    不止是他,天下士大夫,十之八九都是如此。


    倘若小康之治真的存在,真的可以實現。


    若太平世界,有路可走。


    誰能拒絕的了參與這樣的盛事,加入這樣的偉業之中,為它貢獻自己那一份微薄之力呢?


    更何況,這說不定還能實現自己學派長久以來的夢想!


    ……


    解延年的忽然出現,讓韓說等人措手不及。


    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


    「豎子爾敢!」韓說的臉色都快青了。


    榮廣更是氣的幾乎想要爆炸。


    解延年,毛詩學派下一代的領袖,被其師貫長卿親許為衣缽傳人。


    別看毛詩學派很年輕,成立都不過三四十年。


    但它的發展速度卻非常迅猛,在現在已經在北方開始挑戰韓詩學派的地位了。


    其精神領袖小毛公,更是連天子也要尊敬的鴻儒,儒家詩經一係裏的活化石!


    解延年的出現和表達的支持,立刻就粉碎了他們原有的良好感覺,甚至感覺臉上火辣辣的。


    「張子重,休要猖狂……」榮廣旁邊的一個穀梁學者,甚至不管不顧的叫嚷了起來:「汝連一個工匠都折服不了,還能折服天下人嗎?」


    撒潑打滾,這一直就是穀梁學者的專長。


    然而,連他也沒有得意太久。


    下一刻,一個粗啞的聲音,從遠方傳來。


    「鄙人丁緩,聞侍中大義,深受感染,侍中不棄,親臨寒舍,再三相邀,緩卻因一己之私,幾陷侍中於困境之中,深感死罪!」丁緩帶著門徒子侄們,走上前來,遠遠的拱手恭拜:「若侍中依然不棄,緩願以餘生追隨侍中……」


    丁緩認真的用手摸了摸那件被他套在內衣之中的褐衣。


    他在心裏發誓:有朝一日,他要光明正大的穿上這件褐衣,赤腳行走在長安的道路上,公開的告訴人們——墨家思想永不滅亡!真理永不褪色!


    赴湯蹈火之士,死不旋踵之人。


    如今,重歸人間!


    張越掀開車簾,看著恭身拜在自己前方的解延年與丁緩,臉上露出微笑,他扭過頭去,對劉進道:「殿下,臣說過的吧……」


    「義之所在,必有千萬人而來!」


    這個時代的諸夏,這個時代的中國。


    仁人誌士,何其之多!


    故而,諸夏民族,每逢大難,總能鳳凰涅槃,重生歸來!


    劉進看著這一切,卻是有些呆了。


    他沒有想到,更沒有想過,書上所說的事情,居然會有一天,發生在他麵前。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


    韓說等人此刻,卻是如墮三九冰窟。


    渾身上下,都冷的有些顫抖。


    韓說更是臉色蒼白,嘴唇發抖。


    他們原本隻是來看笑話,出氣的。


    但誰知道……


    他們卻因此成為了笑話,成為了笑柄。


    今日之後,長安城裏的八卦黨們,恐怕會將這個事情編成無數個段子。


    而他光祿勛韓說很不幸,將成為段子裏的主角——反麵的那個。


    就像是掩耳盜鈴裏的那個傢夥,就像是守株待兔的那個主人公,也像是拔苗助長的那個傻蛋。


    當明白這一點,韓說和榮廣等人恨不得地下有條縫,能讓他們鑽進去躲一躲。


    這太尷尬了!


    ……


    遠方,董越看著這一切,放心的拍了拍手,起身對弟子們道:「走,回太學,準備十月的祭典!」


    有此民心士氣,十月公羊學派諸山頭齊聚太學之日,誰能非議自己做出的決定呢?


    說不定能借著這個勢頭,進一步整合和團結公羊學派上下。


    尤其是那些一直隻是打著公羊思想的旗號,實則我行我素的傢夥……


    若能整合起這些資源……


    未來之天下,必是公羊之天下!


    第0390章 迷茫與振奮的人們


    新豐縣,驪鄉之中。


    趙過穿著麻枲粗衣,在幾個隨從的引領下,攀爬上陡峭的驪山,站在山巔,他凝視著這驪鄉的土地。


    驪鄉地方不大,攏共就八亭三社,戶口也不多,攏共編戶齊民隻得五百三十五戶,人口三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做門閥(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要離刺荊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要離刺荊軻並收藏我要做門閥(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