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其實公羊學派也沒有想到過,儒家竟能主宰中國兩千年!
如今被徐榮一訓斥,貢禹等人立刻就深感無地自容,內心燃起了深深的恥辱感。
事情沒做好,被人罵,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至少在此時的公羊學派的學者心裏是這樣的。
「那麽敢問長者,以長者之見,若新豐欲要治理好,首在何處?」張越抬頭問道,他很清楚一個事實——想要陽裏放棄蓄奴,解放奴婢那是癡心妄想。
甚至哪怕是當今天子也辦不到!
所以就暫時放下這個事情,以後再去想辦法解決。
「後生……」徐榮正色的看了一眼張越,道:「老朽退居陽裏十餘年,後生是第一個問老夫這個問題的人……」
「欲治理好新豐縣,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老將軍望著北方,道:「能將渭河鑿開,引渭河水入新豐,灌溉土地,差不多就能讓萬民歡騰了……」
「若能再將新豐縣境內的三條小河與幾條溪流連同其他,這便功德無量!」
「隻是……」
「這個事情,單靠新豐縣是做不成的……」徐榮嘆著說道。
作為新豐人,他自然清楚新豐的問題癥結所在。
自耕農的破產與負擔的日益加重,導致了大量百姓不得不賣田賣地賣兒賣女賣妻子賣自己。
陽裏因為不靠農業生產生活,所以壓根就沒有這些問題。
但其他鄉亭,就是一片哀鴻了。
每年秋八月後,陽裏前的道路都會擠滿來哀求陽裏百姓買下自己的貧民。
他們已經是無路可走了。
隻剩下這最後一條道路。
不知道多少丈夫訣別妻兒,多少父母含淚告別兒女。
嘴上說著:待過幾年,我再贖回細君(阿兒)。
但實際上,卻是遙遙無絕期。
除非他們能鋌而走險,去做一些沒本的買賣。
不然靠著種田,他們一輩子也贖不回自己的妻兒。
甚至,有些人不得不連自己也賣到陽裏來。
這個世道啊!已經崩壞了!
想當年,他年少的時候,關中的百姓,生活富足而健康。
雖然偶有破產百姓,但官府很快就能貸振,隻要不懶,十幾年就能重新富足起來。
像現在這樣的局麵,在他年輕的時候,是隻有在噩夢之時才會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國家的府庫堆滿了銅錢,串錢用的繩子都腐爛也沒有人管。
各地官倉,堆滿了糧食。
僅僅是在敖倉,就常年儲備了七百萬石粟米和數百萬石的麥豆。
但現在,卻變成這個局麵。
徐榮也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
註:史書明載,董仲舒除了治春秋,最大的副業就是研究《商君書》
第0176章 部署(1)
等出了鄉校,劉進等人都感覺汗流浹背,頗有種當初賈誼賈長沙與宋忠之拜於司馬季主之日的感觸。
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間口不能言。
隻能低頭自行,自慚於心。
張越見了眾人的神態,知道是時候灌一點心靈雞湯了。
不然,士氣大跌,還沒有上任,就已經失去了自信了。
「諸君可是失落了?」張越問道。
「孤……」劉進嘆著氣,茫然無知。
他曾憧憬過穀梁學派為他描繪的理想世界,那個世界破碎了,他也曾相信,隻要持身立正,天下就能安寧,但那個幻想也破滅了。
現在,陽裏鄉校一行,更戳破了他最後一個念想——文教可以興國安邦。
看看著陽裏吧。
全村上下差不多兩百戶人家,家家不事生產,驅使奴婢耕作,人人練習武藝,期待著上陣殺敵。
而偏偏,在這裏,連窮人家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礎的教育。
貢禹等太學生,更是心氣低落,不知道該怎麽形容此刻的心情。
陽裏的模式,是一個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但卻實實在在存在的模式。
這裏的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養,幼有所教。
這裏的人民不受饑寒的侵襲,能吃飽穿好。
但偏偏,這個模式是武人創造的。
是靠武力維繫的。
陽裏的百姓,甚至可以不需要土地,就可以獨立生活於世界上,並且還能過的很好。
這對於篤信了儒家思想的貢禹等人的打擊,不可謂不深。
所有人都清楚,陽裏的這個模式,是紮根於商君的耕戰之策上的極致。
用武力奪取財富和土地以及奴婢,再用武力來守護這些。
「依我之見,君等無須如此!」張越笑著鼓舞道:「陽裏的長者,雖然賢能,但他卻也隻能守護陽裏一亭之地,讓這兩百戶百姓過上安康的生活!」
「而吾等,則將要守護這全新豐一萬餘戶百姓!讓他們也能過上如陽裏般的好日子!」
「家家有牛羊,戶戶有蒙童!」
「隻要吾等努力,認真,何愁不能做到這些呢?」
「太宗時,北平文侯張蒼初履任,見其文牘,全國隻有二十萬萬錢的賦稅收入,敖倉不過一百萬石粟米積蓄,當時是北有匈奴之患,南有三越之饒,文候輔佐太宗用政行德,重訂律法,立上計之政,十五年之間,就使得天下轉危為安!」
如今被徐榮一訓斥,貢禹等人立刻就深感無地自容,內心燃起了深深的恥辱感。
事情沒做好,被人罵,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至少在此時的公羊學派的學者心裏是這樣的。
「那麽敢問長者,以長者之見,若新豐欲要治理好,首在何處?」張越抬頭問道,他很清楚一個事實——想要陽裏放棄蓄奴,解放奴婢那是癡心妄想。
甚至哪怕是當今天子也辦不到!
所以就暫時放下這個事情,以後再去想辦法解決。
「後生……」徐榮正色的看了一眼張越,道:「老朽退居陽裏十餘年,後生是第一個問老夫這個問題的人……」
「欲治理好新豐縣,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老將軍望著北方,道:「能將渭河鑿開,引渭河水入新豐,灌溉土地,差不多就能讓萬民歡騰了……」
「若能再將新豐縣境內的三條小河與幾條溪流連同其他,這便功德無量!」
「隻是……」
「這個事情,單靠新豐縣是做不成的……」徐榮嘆著說道。
作為新豐人,他自然清楚新豐的問題癥結所在。
自耕農的破產與負擔的日益加重,導致了大量百姓不得不賣田賣地賣兒賣女賣妻子賣自己。
陽裏因為不靠農業生產生活,所以壓根就沒有這些問題。
但其他鄉亭,就是一片哀鴻了。
每年秋八月後,陽裏前的道路都會擠滿來哀求陽裏百姓買下自己的貧民。
他們已經是無路可走了。
隻剩下這最後一條道路。
不知道多少丈夫訣別妻兒,多少父母含淚告別兒女。
嘴上說著:待過幾年,我再贖回細君(阿兒)。
但實際上,卻是遙遙無絕期。
除非他們能鋌而走險,去做一些沒本的買賣。
不然靠著種田,他們一輩子也贖不回自己的妻兒。
甚至,有些人不得不連自己也賣到陽裏來。
這個世道啊!已經崩壞了!
想當年,他年少的時候,關中的百姓,生活富足而健康。
雖然偶有破產百姓,但官府很快就能貸振,隻要不懶,十幾年就能重新富足起來。
像現在這樣的局麵,在他年輕的時候,是隻有在噩夢之時才會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國家的府庫堆滿了銅錢,串錢用的繩子都腐爛也沒有人管。
各地官倉,堆滿了糧食。
僅僅是在敖倉,就常年儲備了七百萬石粟米和數百萬石的麥豆。
但現在,卻變成這個局麵。
徐榮也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
註:史書明載,董仲舒除了治春秋,最大的副業就是研究《商君書》
第0176章 部署(1)
等出了鄉校,劉進等人都感覺汗流浹背,頗有種當初賈誼賈長沙與宋忠之拜於司馬季主之日的感觸。
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間口不能言。
隻能低頭自行,自慚於心。
張越見了眾人的神態,知道是時候灌一點心靈雞湯了。
不然,士氣大跌,還沒有上任,就已經失去了自信了。
「諸君可是失落了?」張越問道。
「孤……」劉進嘆著氣,茫然無知。
他曾憧憬過穀梁學派為他描繪的理想世界,那個世界破碎了,他也曾相信,隻要持身立正,天下就能安寧,但那個幻想也破滅了。
現在,陽裏鄉校一行,更戳破了他最後一個念想——文教可以興國安邦。
看看著陽裏吧。
全村上下差不多兩百戶人家,家家不事生產,驅使奴婢耕作,人人練習武藝,期待著上陣殺敵。
而偏偏,在這裏,連窮人家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礎的教育。
貢禹等太學生,更是心氣低落,不知道該怎麽形容此刻的心情。
陽裏的模式,是一個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但卻實實在在存在的模式。
這裏的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養,幼有所教。
這裏的人民不受饑寒的侵襲,能吃飽穿好。
但偏偏,這個模式是武人創造的。
是靠武力維繫的。
陽裏的百姓,甚至可以不需要土地,就可以獨立生活於世界上,並且還能過的很好。
這對於篤信了儒家思想的貢禹等人的打擊,不可謂不深。
所有人都清楚,陽裏的這個模式,是紮根於商君的耕戰之策上的極致。
用武力奪取財富和土地以及奴婢,再用武力來守護這些。
「依我之見,君等無須如此!」張越笑著鼓舞道:「陽裏的長者,雖然賢能,但他卻也隻能守護陽裏一亭之地,讓這兩百戶百姓過上安康的生活!」
「而吾等,則將要守護這全新豐一萬餘戶百姓!讓他們也能過上如陽裏般的好日子!」
「家家有牛羊,戶戶有蒙童!」
「隻要吾等努力,認真,何愁不能做到這些呢?」
「太宗時,北平文侯張蒼初履任,見其文牘,全國隻有二十萬萬錢的賦稅收入,敖倉不過一百萬石粟米積蓄,當時是北有匈奴之患,南有三越之饒,文候輔佐太宗用政行德,重訂律法,立上計之政,十五年之間,就使得天下轉危為安!」